接著是講「禅定」,這是我們現前自己修學、幫助別人能不能有成果關鍵的所在。什麼叫「禅」?禅是不受外來的誘惑,這叫「禅」;「定」是心裡頭確實有主宰。諸位都曉得,修行魔障很多,為什麼很多人修行著魔?這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如果我們總結一句來說,所謂「著魔」就是受了外界的誘惑,這就著魔了。佛在《八大人覺經》上告訴我們,《八大人覺經》念的人很多,說起來大家都知道,佛在經上講,魔有四類,四種。五陰魔、煩惱魔、死魔,這是我們裡面的煩惱;外面境界叫天魔。「天魔」的意思,就是所有一切身外的誘惑,統統叫天魔;眼見色,耳聞聲,舌嘗味,鼻嗅香,你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你被境界迷了。這個境界合你的意思,你就起貪心,不合你的意思,你就起瞋恚心,這就叫著魔。
我們天天都著魔,不過還不錯,著的輕。有些人著的非常嚴重,那個麻煩就大了。為什麼嚴重?堅固的執著。我們分別執著比較輕,所以看起來好像正常的樣子,其實不正常,佛菩薩看我們很不正常;不過我們比那個嚴重的,那是正常多了。那個嚴重的,今天我們常常講的是「精神分裂」,送到精神病院的。他為什麼會精神分裂,搞成那個樣子?他的執著太重了,這個結解不開,過分的執著,就變成那個樣子。我們雖然執著,有的時候還能夠忍得過一點,所以比較好一點。天人看我們,我們就像神經病一樣;我們看餓鬼、畜生,那也講他們是神經病一樣。所以你從哪個境界,去怎麼看法。到什麼時候才恢復正常?法身大士才恢復正常;《華嚴經》上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是正常的人。換句話說,十法界、六道都不正常,只是比較好一點,都是有病,這神經病病輕一點,不太嚴重;三惡道是很嚴重,三善道比較輕一點,四聖法界比我們又輕一點,就這麼個狀況。「禅定」就是一付良藥,對治這個毛病的。
「禅」就是不受外面境界誘惑。如何才能達到不受外境誘惑?佛告訴我們,你要明了外面境界的事實真相,你就不受誘惑了。為什麼?相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就得禅定,你就不會再受外面境界誘惑了。外面境界相有沒有?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你才見到事實真相。為什麼?「相有體無,事有理無」,所以佛在經上常常用「雲」來做比喻,這是佛經上用得最多的。我們現在對於雲了解得很清楚,遠看到有,近看就沒有了。佛告訴我們,世出世間萬事萬物就像雲霧一樣,所以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
所以佛告訴我們,這一切五欲六塵的現象,可以受用,不可以執著。執著,你就錯了,受用而不執著,你得大自在。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叫「游戲神通」,就像在舞台上表演的,表演得很逼真,他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表演的人自己以為是真的,那完了,那就迷了。永遠保持著清醒,不要被境界欺騙了,境界永遠是虛幻不實的,包括我們自己的身體。所以我們對於自己身體,我們可以受用它,但是不能執著,一執著就生病,病就來了。不執著它,你天天用它,用它斷惡修善,用它幫助一切苦難的眾生。你要好好用它,不要受它欺騙。有些人受它欺騙,身體要保養,天天要吃補藥,天天要去看醫生,本來沒有病,愈看病愈多,本來沒有事情,愈吃麻煩愈大,你就被身體欺騙了。
所以身體之會有病,人之會衰老,有同修問我,問我這個問題:「為什麼會衰老?為什麼會有病?」古人已經有答覆:「病從口入。」你們想想看,確實病從口入。你亂吃東西,貪吃,所以你才會生病。怎麼會老?「憂能使人老。」你常常憂慮,你怎麼會不老?你要想不老,什麼事都不要放在心上,沒有牽腸掛肚的事情,沒有憂慮的事情。平常思想,別人的事情可以想,自己的事情不能想,自己的事情一想,愈想人就愈老。想別人的事情沒有關系,為什麼?得失不關心;我替別人做,做好了,他有福報;我做不好,他沒有福報,反正我已經盡心盡力,我自己沒有得失。自己有得失,這個容易就會衰老,就會有很多疾病。所以要想不老,要想不病,古人已經講過,何必要我來給你們解答?你們能真正相信,真正能夠依教奉行,就可以保持青春永駐。
在新加坡,大家曉得有個一百零一歲,馬上過年了,就一百零二歲了,你看許哲女士,她真的就做到這兩件事情。她的生活飲食非常簡單,所以她不生病。她沒有憂慮,她沒有牽掛,天天忙著去幫助別人、救濟別人,為老人服務,為病人服務。她一生做這個事情,所以她不老,她不病。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今天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這個行業是為社會服務的。「不是為自己營利的,是為社會服務的」,這個念頭一轉,你就變成菩薩,轉迷為悟,轉苦為樂。這是真理,這才是事實真相。
你有一個公司,你有幾百個員工、幾千個員工,我這個生意是為社會服務的,是為所有員工服務的,他們能夠得到安定的生活,為他的,不為我自己。而這個公司,是為整個社會服務的,自己完全沒有得失,你這個營運決定興旺。為什麼?菩薩事業。你這個商人,在佛經裡面,「商主菩薩」,你不是凡人。你沒有私心,你沒有自私自利的欲望,念念為眾生,念念為社會,你怎麼會受外頭境界誘惑?真的做到外不受誘惑,內不起妄念。內不起自私自利的妄念,不起貪瞋癡慢的念頭,那叫「定」。定是內不動心,禅是外不著相,這個要落實在自己生活上,落實在自己工作裡面,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禅定不是在禅堂盤腿面壁,那種禅沒有用處,禅定是活活潑潑運用我們生活當中。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一0集) 2000/12/3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