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學佛修行的終極目標是解脫,但是在解脫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福報呢?有些人很極端,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實有的,對錢財名利很執著;也有的人認為一切皆空,世間一切都是假象幻化,只修法就夠了,沒必要積累福德。
其實這兩種見解都是不正確的,《月燈三昧經》雲:“為求菩提修勝因,積集福德及智慧。”菩提的殊勝之因是什麼呢?福德和智慧。想求菩提,想要解脫,福慧二資糧缺一不可。如果你真正懂得修福積福的重要性,那麼即便是證悟了空性,哪怕是獲得了佛果,也仍然不會放棄積累福德的機會。
《增一阿含經》中就有佛陀修福的故事。佛陀的弟子阿那律尊者,因為過於精進用功,導致雙目失明。有一次,他想要縫衣服,但是無法穿針,就念想:誰能幫我穿針啊?當時,佛陀以神通力得知阿那律的心聲,就走過去為阿難律穿針。阿難律對佛陀說:“世尊,讓世間想求福報之人為我穿針吧”。
佛陀說:“世間沒有比我更需要求福報的人了。如來在六種法上沒有厭足:一是布施、二是教誡、三是忍、四是宣說法義、五是守護眾生、六是求取無上正真之道。”阿那律說:“世尊,您已經是真法之身,已經證得生死解脫,為何還要修法積福啊?”
佛陀說:“如來也是需要修福的,福德越多越好。眾生之所以墮落,就是因為不知道身、語、意的罪惡之原。”然後說了個偈子:“世間所有力,游在天人中。福力最為勝,由福成佛道。”佛陀圓滿之身尚且如此重視修福,何況我們凡夫俗子呢?
在寺廟裡,一出家,師父首先教導的就是修福培福,只有福報厚了,以後修行的時候障礙才會少。有一個故事,說有個人出家以後,師父看他福薄,就讓他好好發心為寺廟常住師父們服務。什麼髒活累活都讓他干,並且告訴他,修福報可以開智慧。開始他還能任勞任怨,可是幾年以後就開始憤憤不平了,為啥這些活都讓我一個人干呢?而且也沒覺得智慧增長了啊。
於是就在文殊菩薩前許願:“文殊菩薩啊,您為我做個證明,如果修福報真的可以開智慧,那麼就讓我扔到空中的木魚不要掉下來。”他本來只想給自己偷懶找個借口,結果沒想到手中的木魚扔到空中,遲遲不見落下來。抬頭一看,木魚在文殊菩薩手中拿著。這下,他嚇得再也不敢多想了,以後任勞任怨的為寺廟,為常住法師服務。經過了十幾年的培福,後來果然開了智慧,成了一位著名的講經說法的大法師。
很多人在對待福資糧積累的問題上是有偏見的,單純的把福報理解為錢財名利,覺得那是一種人生的負累,會影響解脫。其實有錢有地位只是福報的一種體現,但是未必有錢有權的就是有福報。佛教中講的福報主要有五個方面:第一是長壽富貴、第二是長相端莊、第三是體健無病、第四是安穩無難、第五是辯慧通達。
總的來說,有福報的人會事事順心,少有煩惱。其實仔細想想,如果真的具有上述的五種福報,那麼生活在世間還會那麼痛苦嗎?就是因為大家福報不圓滿,所以或多或少的總會有不順心的事情。
想要解脫開悟,那麼就不能放棄任何一個修福積福的機會。沒有福報,別說解脫開悟,就連在世間做事也會困難重重。做生意虧本、職務競爭失敗、升學不順利、被坑騙破財,這些都是沒有福報的具體體現。俗話說,一福壓百禍,你有福報了,那麼什麼災難都與你無關,什麼好事都會落到你頭上。修福報真的很重要,一定不要輕視培福的功德。
《中觀寶鬘論》雲:“諸佛之色身,由福資所成。法身若攝略,由慧資所生。”諸佛的色身都是福資而成,法身是慧資所生。其實不說佛果,即便是空性的證悟,也要相應圓滿二種資糧。不管你的境界如何高深,也不管你的福報有多大,為了能夠更好的自利利他,都一定要注意廣積福德。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斷惡修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