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真正把菩提心修出來了,世間的福報自然而然就有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欲享百種快樂者,恆常莫捨菩提心”:即使是想享受百種快樂,即世間這些名聞利養,包括神通、神變等種種安樂,也永遠不要捨棄菩提心,不要離開菩提心。

  有些注疏裡面則這樣解釋:“欲滅三有百般苦”講的是中士道的修行人,是求自我解脫者。“及除有情眾不安”講的是上士道修行人,就是想利益眾生、救度眾生者。“欲享百種快樂者”講的是下士道的修行人,是求世間福報者。這三種根基的人都不能遠離利他心、菩提心。無論你是想享受世間的福報,還是想獲得自我解脫,還是想承辦眾生的利益,都不離菩提心,都不離利他心。若是你離開了利他心,離開了菩提心,就不能實現,也不能成功。

  若是按前述這樣的解釋,也許有些人會有疑惑:“發菩提心是大乘一切修法的基礎,是入大乘之門。而求人天安樂和求自我解脫者,不是都不用發菩提心嗎?”但是這裡講的利他心、菩提心有很多種。若是沒有利他心、菩提心,連世間的福報都很難獲得,自我解脫也很難,更不用說要成佛、度化眾生了。在此處強調的是利他心、菩提心的功德。如果沒有一般的利他心,連世間的福報都得不到。小乘修行人也有慈悲心,但是與大乘的菩薩所具有的慈悲心不一樣。小乘修行人想幫助眾生、利益眾生的心情,如同斷臂的母親想救落水的兒子一樣,她沒有手臂,自己的兒子被洪水沖走了,她特別想救,卻無能為力。小乘修行人也想幫助眾生,也想度化眾生,但是他沒有這個能力,主要是他沒有那種勇敢的心態,他不敢,他害怕輪回。他們也不是沒有慈悲心,但是他們沒有那麼勇敢的心,心力沒有那麼大。大乘修行者想幫助他人、度化眾生的心情,就象一個英雄父親親赴戰場解救自己的兒子一樣。他的兒子淪陷在戰場,英雄的父親會不顧一切地沖進去解救自己的兒子,大乘修行人利益眾生的心情也是如此。總之,小乘修行人不是沒有慈悲心,不是沒有利他心,他們也有慈悲心,也有利他心。無論是求世間的利益、自我的解脫,還是要度化眾生,都不離菩提心、利他心,都要有利他心和菩提心才能承辦。由此可見,如果你想獲得人天的福報,需要發菩提心;如果你想獲得自我解脫,要發菩提心;如果你想獲得圓滿的佛果,去度化如母眾生,也要發菩提心。這個偈頌也可以這樣解釋。

  當你有了利他心,有了菩提心:第一,你能度化眾生;第二,度化眾生的同時也能獲得自我解脫。在自我解脫的同時還能度化眾生,這說明能自度度他,也可以說是在把握自己的同時,還能幫助別人。

  所謂“把握自己,還能幫助別人”,這個話題聽起來很普通,但是意義很深。什麼是“把握自己”?是具有出離心,自己不被世間八法所束縛。什麼是“幫助他人”?度化眾生,讓眾生從痛苦中獲得解脫。所以,雖然我們現在發菩提心、利益眾生很重要,但是首先要把握自己,否則會讓自己陷進去。有些人當時發心很好,說要度化眾生、利益眾生,下山以後跟世人接觸,時間一長,把自己都卷進去了,這樣還是不行。所以不要著急利益眾生,先要把自己修好,披上出離心的盔甲,手持菩提心的兵器,然後去面對紅塵,去接觸世人,絕對沒問題。否則很難啊!若沒有出離心的盔甲,自己容易受傷,容易丟失慧命。

  利他心的功德不得了,利益眾生也是必須的,但是大家首先要把自己修好,要有這個能力。不然不但度不了別人,甚至會把自己的慧命都搭進去,到時候吃虧的是你自己,那時候你就完了!所以我說,利眾的事業先放一放,先把自己修好,先把出離心修出來,把菩提心發出來,然後再去利益眾生。生起出離心,發出菩提心,那是工具,那是兵器啊!若是沒有這些,赤手空拳,你怎麼去度化眾生?怎麼去面對這些?

  真正把菩提心修出來了,真正能利益眾生的時候,自我也就獲得解脫了,世間的福報自然而然就有了。所以佛講了,世間的福報不用特意求,自然就有,不求才有。“求”本身就是一種苦,不求是樂,知足才有常樂。

  當你發出菩提心,真正能利益眾生的時候,自我就解脫了,可以享受世間的福報,這時就沒有三大根本苦了。這是發菩提心的功德。

 

上一篇:放生絕對的不可思議
下一篇:邪YIN的報應太快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