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17[海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七集)  2004/11/24  海口市孝廉國學啟蒙中心  檔名:52-115-17

  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們昨天談到「朋友有信」,這個信不只是要有信用,還要有信義,有朋友的道義,所以朋友之間我們要去盡一些本分。昨天講到的就是勸朋友的本分,當朋友有所過失,或者朋友一些思想觀念有所偏頗,我們應該去勸谏他,去引導他。當然不是只有朋友要勸、要引導,事實上我們人與人當中,不管父子關系、君臣關系、夫婦關系、兄弟關系、朋友關系,這五倫事實上都需要在對方有過失的時候,有錯誤的時候,我們盡心盡力去勸谏。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可以感受到,常常我們在勸了之後,不只沒有達到效果,很有可能還造成一些言語的沖突都說不定。我常常跟我的學生講,「寧願成功找方法,不願失敗找藉口」,我們勸別人沒有成功一定是在態度、方法上有所不妥,所以我們應該進一步再自我反省去調整,而不是勸了沒有用就自己生氣,或者覺得對方不受教,很沒善根,這樣子我們的用心就不是很正確。

  我們來思考一下,當我們勸別人以前,應該建立在什麼基礎勸才有用?所以昨天提到了,一定要建立在什麼基礎?信任的基礎上,當我們的朋友信任我們,重視我們,我們講的話他就會比較認真去聽。一個人如何得到別人的信任?曾經我有一些好朋友,大家一起相處,因為我常常比較沒空,所以跟朋友可能半年、一年才聯絡個一次,但是每次這些朋友跟我們相遇的時候,就好像幾十年的老友一樣那麼樣的親切。另外有些朋友跟他們一個月談個三、五次都不止,但是每次跟他們相交往就沒有像我這麼親,所以他們就會很懊惱,他說我們花那麼多時間跟這個朋友相交往,都沒有像你這麼親切,問題在哪?問題在當我們面對朋友的時候是不是非常真誠,而不是客套,是不是常常能夠看到別人的需要在哪裡,進而懂得去付出。當你對他的付出愈多,他能夠去感受到你的關懷,自然對你的信任就深,一有信任,朋友的基礎就扎得到很堅固。

  但是很多人很會照顧別人,很會付出,但是對方覺得壓力很大,覺得說「拜托你,你以後不要再來照顧我了」,有沒有這種情況?因為付出都沒有針對別人的需要,只想到我想做什麼就去做,別人都會覺得說你付出這麼多,我好像欠你很多人情,「不要了,你不要再對我這麼好了,拜托了一下」,這個就是付出的時候沒有針對對方的需要去做。比方說剛好你的朋友、你的同事來了一些好朋友找他,剛好他人出去,這個時候你馬上幫他接待客人,倒茶水給他的朋友,讓這些朋友不會覺得很尴尬,不會覺得很陌生,等你的同事一回來,看他的朋友被你招待得服服貼貼,他的內心很舒服,這個就是他當下最需要的。而他的朋友也會感受到我的朋友在公司混得不錯,然後他也會覺得你們這個工作氣氛很好,所以這是剛好針對需要的時候去幫助他,去關懷他,這個時候人家就感覺很舒服。我們要能夠看到別人的需要,還要透過處處留心去觀察。

  我曾經帶一個班級,在帶這個班的時候是六年級,剛好他五年級的老師跟他們處得不是很好,所以師生關系很緊繃,因為前一位老師派作業都讓他們寫到半夜十一點、十二點,處罰學生也很凶,所以學生跟他距離特別大。結果我去帶班的時候,第一天站在講台前,學生看我的眼神很奇怪,好像對老師不信任,東看西看,前面還有一個學生第一句話就問我,「老師,你會不會打人?」我們要「聽思聰」,聽孩子的言語就知道他們的心聲如何,就是已經對老師有沒有信任?沒有信任。這個時候你沒有辦法去要求,「你要相信我,我會對你好」,他一下子也不可能接受這個感受。所以我們一察覺這一點就要開始懂得看他們的需要去付出,進而關系就會慢慢建立。學生對我們的信任愈高,我們講的話他才聽得進去,他才歡喜去接受,去實踐。

  所以我一觀察六年級的孩子在發育期間,所以肚子特別容易餓,所以我就去買完全不含防腐劑的餅干,胚芽餅干,放在我的桌子抽屜裡面,所以學生到十點多、十一點就會過來找我,走到面前來,「老師」,我們就知道,而且拿出來的時候只能吃兩片,最多兩片,為什麼?吃多了他中午又吃不下飯了,所以最多吃兩片。然後我特別去買了一個電鍋,每個禮拜五下午煮東西給他們吃,我記得我第一次煮的時候是煮紅豆芝麻湯圓,那個味道怎麼樣?現在快要吃中飯了,大家聽了肚子都餓了。煮了一鍋芝麻湯圓,我們一開始,其實帶一個班就好像帶一個軍隊一樣,帶一個小國家一樣,老師是國王,要能夠贏得民心,所以要先收買民心。這一鍋東西煮完之後,打開來香味都撲鼻,結果很有趣的現象發生了,我說諸位小朋友,諸位同學來吃,結果一半的人不吃,一半的人要吃,這一半的人很有氣節,不被收買,而很多孩子撐不住了,馬上就沖過來吃了一碗,還說老師可不可以再吃第二碗。

  所以這第一批被我收買的這些學生,我馬上把他找過來了解整個班上的情況,了解每個同學的家庭情況,我們了解這個情況的重點在能夠因材施教。你對他的個性、對他的家庭狀況愈了解,你就愈知道怎麼去使力,所以我們收買人心的目的是要成全學生,絕對不是為了權謀,所以任何事情要看存心,看這分存心。

  所以第二個禮拜煮,全班就過來吃了,到最後學生跟你感情特別好。結果這麼一煮下去,我心裡想,假如煮一個學期我不就累死了!所以已經達到信任的目的,我突然靈機一動,我就跟學生講,老師這三個禮拜示范了一個態度給你們看,叫做為人服務,接下來我希望熱心的同學能夠把你最拿手的好菜、最拿手的食物,能夠做出來帶給同學,給同學服務。這句話一出來你不要擔心,因為一個班級各種學生都有,所以一定有那個特別熱心的會帶頭,他一定會舉手來做。所以我馬上說這位同學你登記一下,這個同學下個禮拜,另外那個同學下下個禮拜,然後就這樣排了一個學期,把他排上去。

  雖然是說我們這是做一個付出的動作給學生學習,我也沒有想得很復雜,結果無心插柳柳成蔭,我這個活動一辦下去,學生學到非常多做事的方法,這是我教科書以外想不到的東西。學到什麼?因為第一個禮拜這位同學來,我就告訴他,我說這件事情讓你全權負責,你這個禮拜要做珍珠奶茶,所以所有該找誰幫忙,該花的錢,該安排的這些東西,購買的東西,統統你要負責好,所以就訓練他負責一件事情的方法。當然我們叫學生做事,你也要把方法告訴他,所以我就跟他講,你計畫一件事情一定要記住五個「W」,兩個「H」,這個在西方叫「管理的方法」,西方還是很有值得學的。我們說「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國人最重的是德行,一定要有這個為體、為本,西方的科學技術來運用,這個很重要。

  西方在管理、在計畫一件事,會用五個W跟兩個H來計畫。五個W是哪五個?第一個,「為什麼要做?」做任何事為什麼做要搞清楚,這個特別重要,「為什麼」搞清楚你就做得很充實,也知道目標在哪。我們今天要做珍珠奶茶的目的在哪?希望同學吃了很歡喜。像我們在推展中國文化都是深入經典在學習,那到底深入經典學習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經典?這個動機很重要。很多推展經典的人,他推展的過程當中陷在哪裡,陷在要讓孩子背很多,請問讓孩子背很多是不是當初的目的?當初的目的是什麼?學經典的目的在哪?在什麼?對,要扎孩子德行的根本,但是走到一半忘記當初的目的了,陷在哪?陷在追求要背很多,要為名,要為利了,所以帶著孩子到處表演,「你看我們這些孩子能夠背這麼多」,把當初的目的忘了。

  我曾經到一個學校,他們邀請我們去參觀他們學校召開的一個親師會,結果有一個年級的孩子上台去念《弟子規》,我剛好坐在底下,結果在念《弟子規》的過程,兩個孩子站在麥克風旁邊,正在念「兄道友,弟道恭」,結果因為其中有一個孩子他就要搶這個麥克風過來,他就覺得不要讓旁邊這個人講,就把他推一把,我在底下看,看不下去,到底是背出來重要?還是做出來重要?所以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時時要記住,你才不會在這個過程迷失掉了,忘記了你的初心。所以我們在人生經營過程,在這個忙碌過程,到底有沒有去思考到我忙的真正目的在哪。很多人這麼一忙下去,當初他是為了妻兒在忙,為了把家庭經營好在忙,忙到最後,統統搞到名聞利養裡面去了,搞到一些應酬裡面去了,到最後妻兒也沒照顧好,身體也搞壞了。所以確實做任何一件事,第一個,「為什麼做?」你要時時很明白,不可以忘記。

  第二個,「做這件事的過程需要哪些東西?」「what」,所以其實這個就是什麼?第一個,「為什麼做?」再來是人,需要什麼人;事,需要哪些東西;什麼時間完成,你要規畫時間表;在哪些地點,人、事、時、地、物。這個「what」也可以包含需要哪些東西,所以你常常能夠這樣思考就不容易漏東漏西。

  所以我們一看,他需要哪些,他就開始列出來,列出來之後去買,要在哪裡買他都能想到。比方說他需要第一樣東西、第二樣東西,他就會列出來,列出來之後他只要買上了,我們說你要怎麼樣?這個勾叫做完成。假如這個東西沒買到,我們說再追蹤一下,誰去追蹤可以寫在後面,所以他小小的一張紙就可以計畫整個工作。所以孩子的細心、孩子規畫事情的能力從什麼時候學?是不是讓他大學再學?所以孩子不是不好學,是我們大人不懂教,每個孩子負責這件事都是忙得不亦樂乎。

  他需要哪些人幫忙他要清楚,比方說他們一定會找我干事情,我都閒不下來。他會說蔡老師要幫我拿一個瓦斯爐過來,我那天就得背一個瓦斯爐來,因為我說所有的人都聽你的號令,你要負責,結果他就打電話到我家,剛好我父親接的,我那時候剛好不在,他又跟我父親說,麻煩您轉告我們的老師,明天一定要帶一個瓦斯爐,那他有確定了就打勾,還需要哪些人幫忙他就列出來。所以你看一個孩子在規畫這件事,他開始能夠運籌帷幄,在哪些地方買得到,他要去考察。再來,整個做這個食物的過程他要了解,然後方法他還可以去請教一些更有經驗的媽媽,這個是「如何做」,「How to do」要精益求精。再來,「How much」,這個叫財務規畫,需要花多少錢,他要寫出來,然後來跟我要,跟我預算說要一百塊還是多少錢,我再拿給他。

  所以他就這樣計畫,然後一確定的事就把它謄到記事本上,所以他就開始一個禮拜就忙得不亦樂乎,我們就看到孩子在辦事的能力就一直進步。後來我們班負責一些全校性的事務,其中有一件是全校的紙類回收,把一些可以用的紙回收,那個工程很大,但是我們班就做得很好,連那個管理的老師都跑到我班上來跟我說,「哇,怎麼清得一干二淨,很好」。其實就是點滴慢慢做事磨煉出來,所以孩子要磨,要訓練。

  結果除了做事能力訓練出來之外,連做人的態度都有很大改變。第一次做好之後,他就拿東西來給我吃,幸好還懂得想到我,不然我就要哭了。拿過來的時候你不要馬上就吃,你說餓死我了,趕快吃,那教育的機會就喪失掉了。學生拿過來,我們馬上講了一句話,我常跟學生講話都沒有講透,為什麼不講透?讓他思考,你講一他做一,講二做二,他沒有思考。我們就問他,除了想到老師之外,還要想到誰?我有沒有講答案?沒講。這個孩子若有所思,咻,就跑出去了,我也不知道他跑去哪,結果後來好幾個學生都跑出去了,過了差不多三分鐘,隔壁班的老師跑過來,她說,這個東西誰做的?怎麼做得這麼好吃?這個蛋餅是誰做的?來來來,把那個小朋友叫過來,我問問看他怎麼做的。結果我就把一個小男生叫過來,他走過來的時候雄赳赳氣昂昂,很有自信,你看女老師要請教我怎麼做,他就開始告訴她原料在哪裡買的,怎麼做。所以這個孩子縱使考試考得不是很好,但是他做事方面,他的細心提升起來,這是對孩子內心有一個很好的幫助,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再來,所有的孩子出去之後,去送給他以前一、二、三、四年級的老師,還有連隔壁班的老師他們也都送去,所以全校都知道我們班在干啥。這個孩子五年級被老師壓,所以本來是已經對人怎麼樣?對老師已經有距離了,比較冷漠了,結果這個活動一辦下去,他們常常都是拿著東西去送人,所有的老師看到他們都是什麼?都是笑臉迎接他們,所以我們班的孩子常常離老師還三公尺遠、五公尺遠,遠遠的就手舉起來,老師好。所以他們對人的禮貌在這一段時間之內進步特別快,當他對人有禮的時候,他的恭敬心就出來,他對人細心關懷的心也就提升起來。所以當我們懂得付出,而是針對孩子的需要,就很能得到他們的信任,那也從付出當中自己有進步,然後學生也有很大的進步。因為他們懂付出,所以在對待人的態度上,還有做事的能力上,都同時得到提升。所以其實教育孩子在哪?不在書本,書本是方法,事實上要落實在哪?在生活當中,在與人相處的點點滴滴當中,那個是學問,那個才是真實的東西。

  所以我們教孩子也要善用很多生活的情境去教導他,而這個能不能利用生活情境,也要取決於老師跟家長有沒有這樣教育的敏感度,而這個教育的敏感度也取決於我們為人長者正確的觀念,到底教孩子什麼是一輩子重要的。當你正視到孝重要,當你正視到恭敬、禮貌重要,當你正視到一個孩子做事勤快的態度重要的時候,你就會抓住他整個成長過程的機會點去教。當我們都搞不清楚孝心重要,恭敬心重要,可能孩子都已經二十幾歲了,這些東西一片空白,所以到底現在的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思想觀念,我們要清楚明白。

  當信任都建立好之後,事情還沒結束,所以「人情練達皆文章」,要能把一件事做圓滿要有高度智慧,所以信任夠了之後,當我們在勸的時候我們還要觀察時機,而勸別人,你一定要先反觀回來你的存心。我們常常,小朋友很喜歡告狀,過來說某某同學怎麼樣,某某同學又怎麼樣。我們沒有急著要去處理另外一個同學,我們會先問這位同學說,你告這個同學的狀,你的存心是要幫他,還是幸災樂禍?這個孩子想了一下,沒說話。我們接著說,假如你是真心要幫助這個朋友,那你不需要來跟老師告狀,你直接好言好語去勸這個同學。一些比較善良的學生他真的就聽懂,他一過去之後,兩個同學就手拉手走過來,因為你在平常的課堂都有給他一些引導,那一過來,這個被勸的朋友就說剛剛某某同學勸我,他很替我著想,那就一團和氣。假如你不去引導孩子看自己的存心,那到時候這個來告密,那個來告密,蔚為風氣,你會忙得焦頭爛額,到最後你還會拍桌子,好了,不要說了,怎麼只看別人的缺點!所以勸別人,我們要先問自己的存心如何,是真實的希望對方好,那你這件事會做得圓滿,因為人有真誠心,一定會想到好的方法,進而去做。

  那勸谏的時機在哪?《弟子規》有沒有教?勸谏的時機說「谏不入,悅復谏」,心情好的時候再勸,還有「規過於私室」,勸別人的時候要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這樣他面子掛不住。他每天想到這些人都知道我哪裡錯了,他哪還有心思去改過,所以要規過於私室,私底下勸比較好,所以我們要洞察時機,比方說「交淺不言深」,這個也要看時機。

  再來,你跟一個人勸的時候,你要看他的水准,進而調整你的言語,他的水平在中以下,你言語不能太深奧,不然他聽了一頭霧水。所以《論語》說「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中等程度以下,你不要用上等人的言語、態度跟他講,他聽不懂;「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所以除了時機點,你還要看這個人的水平到哪裡,當你都能觀察到這些點點滴滴的差別,你勸人效果就會很好。

  我們再來看態度、方法,勸別人要用什麼態度?在《弟子規》裡面說「怡吾色,柔吾聲」,是不是對每個人都「怡吾色,柔吾聲」?對大部分的人「怡吾色,柔吾聲」很好,人家歡喜接受,尤其在對待父母,所以在「入則孝」說要「怡吾色,柔吾聲」,縱使你再有理,對父母的時候能不能像在訓斥晚輩一樣?那你的父親絕對不能接受,所以對長者一定是「怡吾色,柔吾聲」。請問對晚輩的時候要不要「怡吾色,柔吾聲」?看情況。有時候這個孩子很沒信心,你跟他講話很凶,他怕死了,這個時候可以比較輕聲細語跟他交代。有些孩子很傲慢,你還跟他輕聲細語,他都不把你當一回事,這個時候你就要有所威嚴。所以面對晚輩我們要看情況,面對長輩態度一定要好。面對平輩「怡吾色,柔吾聲」也沒有問題,但是有一些關鍵點的時候,當你的朋友剛好在顛倒的時候,這個時候你「怡吾色,柔吾聲」,他會不會醒?他醒不過來,這個時候怎麼辦?這個時候假如信任很夠的時候,你該現怒目金剛你還得現怒目金剛。

  我記得我有一個朋友,剛好他人生面臨一個很大的一個沖突點,所以整個情緒非常不好,到我家本來是要念書,結果一坐下來苦水吐了半個小時,講得很氣憤,我靜靜的讓他把苦水吐完。吐完之後,我又針對他吐的這些苦水重新告訴他,你就是哪裡做不好才會造成這個結果,結果我又還了他半個小時,很凶。因為他已經,我們說歇斯底裡了,已經是失控了,這個時候你要用正氣震懾他,所以我足足回敬了他半個小時,他這半個小時一句話也沒有插進來,因為我太凶了,講完之後,他回去了。

  隔天一大早打電話給我,他說他活了三十幾年,昨天接到了一個最好的生日禮物。我一聽覺得很愧疚,人家昨天生日,我還給人家罵了一頓,但是我打從心裡佩服他,為什麼?朋友這麼樣直言不諱,他馬上能轉變他的心態,所以這個人有大福。所以人的福在什麼?福在受谏,可以接受別人對你的規勸,那你後福無窮。我這個朋友本來人生走到幾乎是已經是懸崖勒馬了,現在反轉過來,日子過得挺好。所以他的福在哪兒?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他有雅量接受別人的奉勸。那個時候也是因為我觀察時機,因為確實他對我信任很夠,我們才敢用這種態度去面對他,而這種態度絕對不是發脾氣,絕對不是,我們清楚明白,還是為他著想。所以是發脾氣還是為人著想,還要問問你自己。

  假如你的存心對了,你的時機也沒錯,態度、方法也對,那還是沒有效果,這個時候怎麼辦?其實不是沒有效果,我們來看一個圖。人的生活行為都有一個慣性,一個習慣,不只人,萬物都有一個慣性,所以在物理學當中叫做「慣性定律」。你要推動一個東西的慣性,比方說我們一杯水放在這裡,你要推它的時候,一開始力量太小會不會動?你力量要慢慢加大,大到突破了它的靜的慣性,叫「靜摩擦力」,一突破了就動起來,結果一動,你就不用那麼累了,所以推動的時候一定要到哪?到突破靜摩擦力,它馬上變到「動摩擦力」,就比較順了。所以你要勸別人改變他的行為也有一段過程,那你推到這裡都說「你看我推都沒用」,有沒有用?有,是還沒到那個力度,繼續努力怎麼樣?這個過程要耐性,等有一天突然動起來了,他就慢慢能自我要求,你就不用再推了,可是這一段過程,你不能推到這裡說「沒用,不推了」,那前功盡棄了。所以萬事萬物的理都相容的,物理的原理跟化學的原理拿到人生來還是用得上。所以我們要觀察,當時機還沒到,要用耐性去推動,而耐性裡面要包含著你的真誠、你的關懷。

  我們有一位老師,帶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從小寵壞了,所以連吃飯的規矩都沒有,所以這位老師下定決心要好好磨他,要讓他自己吃,因為這個孩子從不自己吃飯,都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諸位朋友,你在跟孩子講這句話的時候要解釋一下,因為我們有一個小朋友就說,「老師,茶來當然要伸手,飯來當然要張口,不然怎麼吃」,他不懂這個譬喻的意思,所以跟這一代小孩講話你還要講仔細,有時候他已經連這個領會力都沒有。所以樣樣都是人家來侍奉他,這位老師下定決心就訓練他自己吃。每天在那邊喊,「我不行了,這個老師要害死我了」,用任何很尖銳的言語在考驗這位老師的定性,用很刻薄的話在刺激老師。結果撐了一個禮拜之後,這位老師覺得很累,心裡面很想放棄,算了。突然禮拜一來上課,中午的時候,他還沒叫這個孩子吃飯,這個孩子自己跳上去說,「老師,我要吃飯了」。這位老師在那裡突然覺得百感交集,逼他逼得要死,突然自己主動要做了,所以這個力量還是真不能中斷。

  所以從這裡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勸別人還有很多的功夫我們自己要去提升,當我們面面俱到之後,朋友可能會常常能夠接受我們的勸告,進而對他的人生、對他的家庭有所助益、有所幫忙。

  剛剛講的是第一點,對朋友有勸谏的一個本分。第二個本分是關懷,關懷朋友,我們剛剛也有提到了付出這個部分,其實也就是關懷。古代的人很重朋友的情誼,而每次要關懷到朋友家裡,可能一走就是多久?可能一走就是三個月、六個月,而我們現在的人,朋友可能二十分鐘的車程就到了,自己回到家裡沙發一坐,懶洋洋的,很可能很近的朋友,半年、一年都交往不到一次。中國話說的「見面三分情」,當人不常見面之後,有時候一碰面還覺得怪尴尬的,也不知道最近發生啥事,你根本沒機會關懷。所以古代的人常常是為了一個朋友的情誼,他會趕一個山路三個月去看一個朋友。

  在漢朝的時候有一位讀書人叫荀巨伯,他趕這個山路去看朋友,結果他的朋友剛好生病了,他就留下來照顧這位朋友。結果一照顧這個過程裡面,他這個鄉裡有盜賊來肆虐,盜賊來擄掠,所有城鎮裡面的人嚇得半死,統統逃的逃,躲的躲。他的朋友一聽到這個訊息就跟荀巨伯講,他說「我病得這麼重,我已經走不動了,你趕快走,你趕快走」。你要不要走?諸位朋友,要不要走?你不走你的命沒有了。所以從這個點上我們可以感受出來,古代的讀書人時時念頭裡面第一位不是自己的生命,第一位是什麼?是義、是孝,是聖賢的教誨,他提起來的第一念是這個,不是自己的生死,所以古代讀書人是「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由於他們都是這種存心,所以這一念心出來的時候,往往感動天地萬物,所以多少孝子可以免於老虎的嘴下,原因在哪?原因在當他面臨生死的時候,他不是先怕死,他是先想著我還有老母要奉養,所以當他這一念心一出來的時候,連最凶猛的老虎都被他感動,所以歷史上免於虎嘴的孝子,這是太多太多了。

  而這位讀書人荀巨伯他不願意棄朋友而去,所以就留下來,當盜賊沖進來的時候,他馬上迎向前去,他說「我的朋友已經病得這麼重了,你們不要傷害他,你們要找麻煩、要傷害,就找我就好」。結果這個盜賊想說每個人都急著要逃命,你居然不逃,而且是可以逃而不逃,是為了朋友的道義,寧可損自己的生命,留下來照顧朋友。盜賊不是生下來就是盜賊,盜賊都是當時候的社會狀況不好,生活很困苦的時候才會盜賊橫生,太平盛世的時候很少有盜賊,所以他們也是趨於無奈,然後又沒有得到一些聖賢教誨,挺而走險。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良知,所以當這些讀書人用真誠的心把道義演出來,他們也會被喚醒,所以這個盜賊馬上就說了,「我們自己這些是無義之人,怎麼可以來搶這個有道義的地方」,所以全部撤回去,所以一個人對朋友的道義挽救了一個地區的命運。

  問:諸位朋友,這樣的好戲古代演出來了,這樣的好戲現代能不能演?能不能?

  答:不能。

  你們這麼沒信心,要靠我們演。聖賢的經典絕對不能封在書本裡面,要靠我們這些後代子孫把它奉行,把它演繹出來,才能夠讓聖教的光芒照到更多的人,所以從我們自己開始做,把自己擦亮,把這個光芒散出去,古代的人做到,現在的人絕對也可以做到。

  盧叔叔他有一位朋友,相交往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剛好很巧,盧叔叔去找他這位朋友的時候,因為這位朋友跟我家很近,所以我就很歡喜載盧叔叔去找他的這位朋友。在找他的朋友的那一次機會點上,剛好盧叔叔拿了很多聖賢的書送給他的朋友,送完之後我又載盧叔叔去休息。在路上盧叔叔就跟我講,他說這位朋友他認識了十七年,十七年前他就知道這位朋友一定會敗下來。所以古代的人很厲害,有智慧的人也很厲害,看到他的言語行為就可以推斷他往後可能會有什麼際遇發生。

  因為他這位朋友年輕的時候一下子就飛黃騰達,資產就上億,所謂「少年得志大不幸」,一有錢之後,恃才傲物,覺得自己很有錢,啥都可以辦得好,所以一下子,事業這麼樣飛黃騰達之後,自己的慢心一起來,別人的話聽不進去。在這段時間之內,因為聽不進,盧叔叔就靜靜的觀察,等到他的事業摔下來,摔得很慘,從上億的資產變成負債,而且還不是小數目。這個時候,當初在他飛黃騰達,每天跟著他趨炎附勢的朋友,現在一個都不剩,所以人認假不認真,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能認清楚的人還真是不多,所謂患難才見真情。

  因為他摔得很慘,所以盧叔叔每個禮拜花幾個小時坐車來幫他解決財務問題。盧叔叔在外面人家請他工作那個都要很多錢,他曾經在一個公司,這個公司請他當顧問,每個禮拜跟他談三到四個小時,一個月就談四次,總共十幾個小時,諸位朋友,這個公司給他多少錢?一個月給他多少?兩、三萬塊,只有十幾個小時就要給他顧問費兩、三萬塊。而這位朋友沒有給他分毫,車錢、飛機錢他自己出,然後就這樣幾個月的時間幫他解決財務問題,在患難當中朋友對他的信任愈來愈高,這個時候這個緣扎了多久?扎了十多年了,然後再把聖賢教誨送給他。因為真正能解決他人生問題的絕對不是在給他多少錢,而是給他正確的思想觀念,這個才能根本解決。而且送給他書之外,盧叔叔還跟我要了一些兒童教育的書,這些《弟子規》、《三字經》,因為盧叔叔還考慮到不只他要接受教育,還有他的小孩,所以這種感懷朋友的心,愛屋及烏,連朋友的下一代都放在心上。

  所以因為盧叔叔的這個模范,我往後面對朋友我也會想到,我們才勸一次、兩次就不耐煩,人家盧叔叔勸了十七年都還锲而不捨,所以看到他們,我自己就覺得很慚愧,鞭策自己要繼續提高自己的學問。

  古今中外這種對朋友的關懷道義,比比皆是。我們看到紅樓夢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叫劉姥姥,劉姥姥是不識字的人,不識字的人有沒有受教育?不識字的人不見得不懂教育,教育是能夠讓一個人成為善人才叫教育。當他讀了十六年的書,對人都不懂得去關懷,他有沒有受教育?有沒有?沒有。所以我跟學生講,跟一些小朋友,我說大學畢業有沒有文化?他們都不思考,有。我說不孝父母有沒有文化?小朋友說沒有。我說大學畢業不孝父母有沒有文化?有沒有?沒有,那你們剛剛不是說大學畢業有文化?小孩這麼被我一問都聽懵了。文化的本質最重要的是什麼?是聖賢智慧,是做人道理,這個叫文化,這是教育裡面最重要的核心,他連這個都學不到了,學歷再高也沒受教育,學歷再高,學的是知識,學的是技能,所以人真正要會去分辨什麼才是真正受過教育。

  所以劉姥姥雖然不識字,但是他可能從小父母告訴她,對父母要孝,對朋友要有道義,她學的是真正的大道,倫常大道。所以當整個賈家,賈寶玉家,從飛黃騰達整個跨下來的時候,沒有人再去拍馬屁了,這些之前每天來,我們說的門庭若市的景象完全不見,沒有人再來關懷,只有劉姥姥還煮了點東西來給他們吃,甚至於他們的後代還被劉姥姥接到鄉下去撫養照顧,所以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有信義、有道義。

  諸位朋友,我們現在身旁有多少這種朋友?當然,假如現在我們想一想一個都沒有,要不要傷心?要不要難過?你說都沒有,我運氣真差,是不是運氣?不是,「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希望朋友之間能夠互相愛護,互相關懷,我們希望我們的朋友群是這樣的狀態,這是一種結果。朋友懂得互相關懷,互相尊重,互相照顧,這個結果要先種什麼因?一定要我們自己先主動關懷,主動愛護別人,當我們這個態度一出來,就把每個人關懷、愛護別人的那種本善的心喚醒,喚醒之後,朋友跟朋友之間的良性循環就會很自然的帶動起來。所以要有朋友的情義、朋友的道義,從誰做起?從我們自己做起。

  而一個人的道德學問在什麼樣的狀態提升最快?愈難行你能行,愈難忍你能忍,你的學問就提得愈快。而要訓練自己有沒有朋友的信義、道義,最好的地方在哪?在香港,為什麼?香港經濟最發達,人們腦子裡第一個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利、是錢,重利就輕道義,所以我們從這裡演出好戲來喚醒香港人的道義。好,這一節課先到這邊,謝謝。

 

上一篇:蔡禮旭: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16[海口]
下一篇:蔡禮旭: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18[海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