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長輩到你家要找你的父母,要怎樣做?現在的孩子說:“爸,有人找你!”或者有人來找老師,他說:“老師,隔壁班老師找你。”父母、老師被你呼來喚去,這樣很失禮,這也是沒有人教導而造成的。譬如有人來找主管,要說:“您先請坐,我去找老板,再回來跟您報告。”要先去問老板要不要接待。很多人會這樣說:“老板在那裡開會,你自己過去。”結果會議開到一半,人走進來了,要接待也不是,不接待也不是,造成困窘的局面。假如今天你要提拔一個人,一定是提拔處處辦事都讓你放心的人;一個常常失禮的人,你敢不敢用?所以,接待之禮很重要!

當有人來找長官或父母時,一定要先請客人喝杯水,再趕快去請他們。“人不在,己即到”,假如他們不在,要請教對方有什麼事,趕快把事情問清楚,然後告訴對方:“我一定會轉告我父母與您聯系”,這才把事情做圓滿。這些做事能力與禮儀特別重要,一定要在生活點滴當中指導孩子。

我們教小孩禮儀,從進門開始,教他們敲門要緩和地敲三聲,不能敲得太急促,以免屋裡的人被帶動得很緊張。如果他正在忙其它的事情,一時不能來開門,心裡會更急躁。當接待客人時,開門後要先鞠躬問好:“阿姨好,叔叔好。”再幫客人拿拖鞋,拖鞋要放在讓客人一進門直接可以穿上的地方,每個禮儀都含有替人著想的本質。客人進門之後,孩子要說:“阿姨,您請坐。”就引導阿姨坐下。不能說:“阿姨,您自己去那裡坐。”坐好之後,馬上去倒水,然後說:“阿姨,請喝水。”這就是接待之禮。假如你的孩子這樣去接待長者,他們一定會覺得這個孩子很有家教。在接待的過程中,就訓練一個孩子處理事情,不但要有恭敬心,而且要有始有終。有時我們交代學生去找某個人,結果一去無回,後來找他來問:“你找的怎麼樣?”他說:“沒找到。”沒找到也要回來報告,要有始有終,對一件事情要負責到底。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這一句教誨,我們延伸成接待的禮儀。禮是人與人之間很優美的距離。當我們不懂禮時,給人家的印象不好,人與人之間就容易產生誤解、磨擦。所以,接待客人要訓練,才能清楚發生哪些情況,應該如何應對。訓練可以短時間內達到效果,而更重要的是要教育,讓人在做這些事情時,是從內心生歡喜,所謂“誠於中,形於外”。   

有一位母親,她接待客人的時候會切一盤水果。有一天她不在家,家裡來了客人,等她回來後,看到桌上已有一盤水果。而她的孩子還是小學生,這就是上行下效,孩子無形當中都在學習。

在公司裡也應該落實這一條教誨。譬如同事的朋友來訪,剛好你遇上,你不能說“他在那裡”,這樣就顯得有點失禮。你可以說“你請坐”,為他倒一杯水,“我去幫你找他”。這位客人就會感覺到這個公司的氣氛很好,會給人家留下非常好的印象。等你的同事來了,看你還幫他的朋友倒水,他的內心也很高興。

在政府單位,接待就顯得更為重要,不然這是丟政府、國家的臉。有個政府主管打電話到其它部門,一個年輕的研究生接的,態度不大好。主管說:“我找某某某。”他說:“不在!”主管問:“去哪裡了?”他回答:“不知道!”就把電話掛了。結果這位主管很生氣,開始調查到底是誰接的電話。最後這個研究生的命運如何?被解雇了。之後整個單位接起電話都說:“您好,請問找哪位?”風氣大變!當然除了怕丟飯碗之外,更重要的,還是要生起對人的尊敬。

除了接待人的禮儀之外,還有講電話的禮儀也很重要,我們要教導孩子接電話。接起電話來,一定要問候長者或對方:“喂,您好,我是某某某,請問您找哪一位?”假如長輩說:“請問你父親在嗎?”假如父親在,馬上說:“您先請稍等,我去請我父親。”假如父親不在,就請問對方:“對不起,我父親現在不在,請問您是哪一位?有什麼重要的事,您交代我,父親回來我再通知他;如果您現在有急事,也可以打我父親的手機跟他聯系。”孩子做事、辦事的能力,就從接電話中,從生活的細節中,慢慢提升。

假如你的孩子往後想得到主管、企業家的賞識,禮儀這一課不能疏忽。有位朋友說,主管常常喜歡找他,為什麼?他知道什麼時候該倒茶,倒得又很自然;什麼時候該幫忙夾菜,因為從小做習慣了。接待客人,要讓人家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就會一團和氣;只要和氣,事情就能辦得順利成功。所以,接待禮儀要學,而這個學習有賴於家長跟老師在生活當中處處提醒,要有耐性。

 
 

上一篇:這樣的心境決定了快樂和富有‏
下一篇:蔡禮旭:循循善誘教恭敬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