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生氣、發怒?把原因找出來,才能對症下藥。在哪些情況下人易發怒?恭敬心沒有形成,而是形成怠慢、傲慢,就很容易發怒。對人沒有恭敬心,看誰都不順眼,脾氣就來了。所以,要讓孩子不瞋、不怒,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恭敬心。古代的聖哲人對長輩都畢恭畢敬,怎麼可能會發脾氣!
還有一個會讓人憤怒、瞋恨的原因,很可能是嫉妒,見不得別人好。所以,要從小擴寬孩子的心量,能夠時時“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已漸跻”。沒有貪心,懂得忍讓,就不容易發脾氣。從小懂得忍讓的孩子,會特別得到疼愛。譬如老師看到一些孩子不跟人爭,私底下都會對他們特別的關愛,因為這孩子懂事。孩子不貪,就不會因為“別人有,我沒有”而生氣。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很容易發脾氣?因為我們幫他做的事太多了,他都視為理所當然。親人沒有做好時,他的脾氣馬上就來了。
有個孩子十幾歲,母親每天都幫他裝好水壺,讓孩子帶著上學,數十年如一日。有一天,她給孩子裝水稍微晚了一會兒,孩子接過水壺很凶地說:“我遲到都是妳害的,拿那麼慢。”他不但該做的事沒有做,別人幫他做反而視為應該,所以父母要謹慎。還有給孩子太多的財物,從小養成奢侈的習慣,會覺得長輩給他錢也是理所當然,所以你以後不能滿足他無窮的欲望就麻煩了。
發怒會有什麼結果?佛法講“火燒功德林”,一發脾氣,所有的修行都被一把火燒光了。幾天才能平復?三天。“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不僅對自己有不好的影響,對他人也有不好的影響。
有個孩子脾氣很不好,父親就跟他說:“你每次發完脾氣,就到後院的木柱子上釘一根釘子。”後來,這個孩子每發一次脾氣就釘一根釘子,過了幾天之後一看,密密麻麻的釘子在上面,才警覺到原來自己的脾氣這麼不好!慢慢就懂得觀心為要,時時觀察自己的心是不是又瞋恚了。由於能保持著這種敏感度,發脾氣的現象就慢慢減少,最後終於不再發脾氣。他的父親又跟他說:“只要你今天沒有發脾氣,就到後面拔出一根釘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地把釘子都拔掉了,拔完的那天,他很高興跟父親說:“釘子我都拔完了。”父親帶著他到後院去,告訴他:“你雖然已經把釘子拔完了,但是這根木柱能不能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不可能,已經千瘡百孔了。
俗話說“利刃割體痕易合”,我們用刀子在肉上劃一下,只要一、二周就能愈合;但是“惡語傷人恨難消”,我們用很尖銳的言語對待他人,他的傷痛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平息。有沒有聽過因為被別人罵而去自殺的?有!所以,言語比刀更利。這位父親就告訴孩子:“雖然你現在不發脾氣,但是你以前所發的脾氣,已經傷了很多人的心,造成你人際關系上很多的障礙。”我們要明了瞋恚、發怒,對自己、對他人都不好,這種自他不利的事能不能繼續做?不能。知道不能做,就要想辦法來對治。
要做到“言忠信,行笃敬”,下手之處何在?“懲忿、窒欲”。一個欲望很強的人只會想到自己,怎麼會“言忠信,行笃敬”?一個人連脾氣都掌控不了,他會對人恭敬嗎?他的言語會讓人家舒服嗎?不可能!老祖宗很善於用譬喻讓我們領受一些道理,對於“欲”跟“怒”有一句常說的格言,“怒是猛虎”。老虎給人是什麼感覺?凶猛,旁邊的動物看到牠都很害怕,敬而遠之。一個人常常容易發怒就好像一只猛虎,讓所有的家人跟同事好像處在地獄之中。“欲是深淵”,代表欲望一踩下去,深不見底,瞬間墮落。所以,懲忿、窒欲,“懲”跟“窒”代表要懂得去控制自己的脾氣與欲望,這就是修養功夫。
俗話說“掌握情緒的人,才能掌握未來”。不能掌握情緒的人,可能每次發完脾氣,他以前所做的努力都白費了,是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發完脾氣之後不是氣別人,是氣自己怎麼又沒有忍住!
如何轉怒為恕,如何讓自己脾氣變好,要用什麼方法才能根本解決問題?中國文字已經把答案告訴我們了,字中含有老祖宗的智慧。怒是會意字,表示你心上有一個奴字,你就是壞脾氣的奴隸,它要你往東你就往東,要你往西撞牆你就撞,等發完脾氣之後,會覺得“我怎麼做出這種蠢事?”因為你已經被奴役了,無法主宰自己,所以怒很恐怖,不能繼續怒下去,要轉“怒”為“恕”。這兩個字差多少,把這些稜稜角角削掉了,就變成了寬恕。“恕”字,一個“如”,一個“心”,這叫如其心,也叫同理心,你能如其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來觀察,你就能原諒他了。
例如,我們教導學生,看到他的行為實在很生氣,但是了解他的家庭狀況後,我們的怒氣能立刻壓下去。除此之外,會覺得他很可憐,不但能體諒到他的苦,更能包容他的過失,體現出一種寬恕的態度,所以怒不能壓,要包容,進而去幫助他、感化他。
《論語》中,學生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讓我一生去貫徹,提升道德修養?”孔子挑了“恕”字,恕字終身可行,所以寬恕的功夫很重要。如何寬恕?《格言別錄》裡有這樣一句話,“以恕己之心恕人”。我們一天原諒不了別人幾次,但是原諒自己太多次了。我們能以原諒自己的態度去原諒別人,就能結交很多推心置腹的朋友。而“以責人之心責己”,以責備別人的刻薄之心來責備自己的缺點,就能“寡過”,修養會提升得很快。能用寬恕就能轉怒氣,這才能從根本解決,也就是轉念的功夫非常重要。能如此,什麼樣的人你都能寬恕,甚至於任何人你都能感激。一個人能處處寬容,甚至於處處懷著感恩之心,怒氣就消了。
一個人進步最多的是什麼時候?逆境。所以,感謝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志;感謝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經驗,你總不會被他騙一輩子,騙了之後,你更清楚如何判斷是非善惡,所以要抱著一份感激之心。感激絆倒你的人,處處給你挫折或考驗的人,因為他助長並強化了你的能力。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你應該自立。人生在世不可能一直依靠某個人,最可靠的是自己。一個人常常依靠別人,就會生活在患得患失中,沒有真正快樂,所以感謝他遺棄了你,是他教導了你要自立自強。感謝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常常對你惡言相向,助長了你的定慧。他對你惡言相向,你還能如如不動,你的修養提升得很快,等他罵完了,你說:“謝謝你講出我的缺點”,他一聽,下次一定罵不出來了。
一個人面對傷害、欺騙,以及別人對你的一種錯誤、惡劣的態度時,你能平心靜氣去感謝他,這樣的人遲早會被你感化,因為你的修養會激起他的慚愧之心。你能這樣去轉念,不但怒氣消了,還有可能成就別人修學聖賢的機會。
有一首描述兄弟之情的詩詞,“兄弟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子孫做樣看。”兄弟是同氣連枝,同一父母所生,就好像一棵大樹長出很多枝干,各自發展,各自延伸,各自枝繁葉茂。所以,兄弟之間的言語要和睦,不要太沖動,不要因為言語不當而起了沖突。只要有一方能退一步,能忍一時,就會風平浪靜。要以德服人,團結我們的兄弟姐妹。當我們三、四十歲以後,可能一年見不到二、三次,每次一見面,發現皺紋多一點,白發也多了幾根,真是歲月催人老,所以要珍惜兄弟相處友愛的機會。因此,要能忍得住,不要因為一些小小的事情,而兄弟爭吵。兄弟姐妹有了後代,又成為兄弟,所以這一輩要做好樣子,留與子孫做樣看,這一點特別重要。周朝開國的幾位聖王做出了孝悌的榜樣,所以才可以享國八百年,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悠久的一個朝代,這絕對不是僥幸的。你的家族、家庭要興旺多久?你要有所志向,才能教出好子孫。
《弟子規》提到“財物輕,怨何生”。對財物懂得禮讓,也就不容易起沖突。“財”字,又通另外一種含義,是木材的“材”,如果木材堆的很多,太陽照太久就會燃燒起來,比喻你的財積累太多,很可能會引火自焚。所以,當你時時都在搜刮財物,其實自己的福分已經在耗損、折褔了。而這個行為又被下一代學得非常徹底,這個財物留得住嗎?人要有深謀遠慮!因此,兄弟之間懂得布施,就不會有爭吵。有一句話說“人欠你,天還你”,“天”就是天理,你的福分會水到渠成。人往往不能忍一時之氣,才做出一些違背德行的事情,所以要能忍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