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湖北“一女養八老”演繹現代“孝子”故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來源:新華網  沈翀  張先國




劉青枝(後)和三位尚健在的老人在家門口合影


    劉青枝(中)在生日收到了上高中的女兒和上大學的兒子的禮物。雖然禮物的價值不過兩三塊錢,但對辛勞一生的劉青枝來說,子女的孝心才是最珍貴的。

又到春節,鄉村的冬天格外冷。天還沒亮,劉青枝起床,用凍裂的手一瓢一瓢舀起冰涼的河水,淘米、洗菜、刷鍋……

    9點,都忙停當了,這位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周巷鎮雲華村的普通農村婦女,跟往常一樣獨自端著小板凳在屋檐下歇會兒,默默地聽著老人們與親戚聊天,不時給他們加些茶水。
10點不到,劉青枝又開始准備一大家子的午飯……

    劉青枝就是這樣年復一年,照顧老人、教育子女、種地養家幾乎是她生活的全部內容,淒苦、付出、忍耐則勾勒出了她的生命體驗。

    沒有我照顧,這些老人怎麼辦

    “她太不容易了。”見過劉青枝的街坊們看在眼裡,有些人甚至邊說邊抹眼淚,“這個女人命太苦,心又太好,自己受的委屈往肚裡吞,伺候著8個老人過得舒舒服服。”

    上世紀60年代,劉青枝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父親兄弟三人只有她一個子女。娘家6個老人再加上公公、婆婆,8個老人的起居生活壓在劉青枝瘦弱的肩膀上。不得已,結婚時她與丈夫達成了“結婚不離娘家”的協議。

    劉青枝說:“丈夫也很理解我的苦衷。當時,娘家6個老人的年紀都大了,身體也不好,我要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怎麼辦?”於是,劉青枝開始娘家、婆家兩頭跑。過年了,先到婆家吃年飯,再到娘家吃。

    為解決家庭的生活來源,小兩口接種了兩家25畝農田。最忙時早上不到4點鐘就起床去割谷、整田、扯秧、栽秧,直到晚上12點鐘才回家,一天只能休息幾個小時。

    料理6位老人的日常起居也落在劉青枝的身上。不等老人提,她總把老人春夏秋冬四季的換洗衣服、鞋襪、被褥都得收拾得妥妥當當,遇上哪位小病小痛,寧可自己受餓,也一定給老人端上好吃的雞蛋面條。三媽生病時,懷孕的劉青枝硬是用板車把老人拖到醫院。

    劉青枝就這樣每天連軸轉,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照顧老人,好吃的都給老人和孩子,自己和丈夫就著些鹹菜吃白飯,生怕多吃了。在父親中風時,她日夜守護在床前,不嫌髒、不嫌累,盡心盡力照顧好父親吃、喝、拉、撒,給父親擦洗、翻身、按摩,把父親打理得干干淨淨,服侍得舒舒服服。

    劉青枝說:“婚後6年我一直待在娘家,那段時間挺難的。二叔、三叔胃癌,二媽中風、三媽也生病,要人照顧也特別花錢,種田根本不夠家裡的開銷。”

    這段時間,小兩口的積蓄全部用光,還欠了一身的債。家裡唯一值錢的兩頭還未長肥的豬仔賣了,送患上胃癌的三叔到省市多家醫院診治。家裡唯一的耕牛也賣了,給去世下葬的二叔購買棺木。

    看著孩子的艱難,劉青枝已經中風兩次的父親竟然偷偷拄著拐杖去附近收購雞蛋掙錢,路上再次中風,從此再也沒有站起來。臨終時父親流著淚,抓著劉青枝的手,嘴裡不停地念叨:“枝兒,難為你了,難為你了……”。

    喪夫喪子自己再苦也不能苦著老人

    5位老人先後去世後,劉青枝與母親以及4個子女一起回到了婆家雲華村生活。為盡快還清債務,丈夫到村辦工廠打工,她自己獨自承擔起25畝地的耕種任務,還得照顧老人和小孩的起居。

眼看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時,悲劇降臨到劉青枝的身上。2001年6月,劉青枝的丈夫在營救落井村民時,落井身亡。

    悲劇並沒有結束。2004年6月,二兒子轉業。劉青枝說:“回來後,兒子總說父親走時不在身邊,於心不安,又說當兵去了沒照顧家裡。每天總是搶著干活,糊一身泥,到門前水塘洗洗,不知被什麼東西咬住腹部,流了很多血,當時就不行了。”

    說起這些遭遇,劉青枝總是輕描淡寫,仿佛在講述別人的故事。盡管如此,她眼裡還是不斷滲出淚水,雙手合攏放在腿上,低下頭,歎口氣。

    生活總得繼續。從此,劉青枝更累了也更沉默。她得耕地,冬天種油菜夏天種稻子,維持家裡的基本開支;她得侍候3位老人,問寒問暖,帶老人看病;她得照顧兩個在上學的孩子,添些衣服,擠出孩子的生活費。

    劉青枝說:“老人年紀大了,孩子在讀書,都不容易。我寧願自己多受苦受累,也得讓老人們晚年平安幸福,這是為人子女的責任。”

    但畢竟是女人,常年的辛勞以及營養不良使劉青枝過早地衰老,渾身病痛。她說:“做事特別難,年輕時干活落下了病根,手使不上勁,只能跟別人換工,別人幫我家耕地我幫別人家插秧。三個老人都70多歲了,重點的東西我也提不動、挑不動。有時只好請人幫忙,但又於心不安。”

    說到這兒,劉青枝眼眶裡又有淚水,她說自己想到了丈夫、想到了兒子,“丈夫原來參加自衛反擊戰,塊頭大魁梧得很,過去重點的活都得靠他,扛挑都行。”

    年過古稀的母親因心疼女兒太辛苦,曾獨自一人回劉家去,怎麼勸都不願意回來,她說:“我們拖累了孩子一輩子,你看她幾時換過新衣,我於心有愧啊。丈夫、兒子去世了,還得照顧我們,她不說,我也知道她心裡苦得很。”但是,劉青枝硬是跪著把老人接回來。

    對公婆劉青枝也盡心盡力,二老偶有身體不適,她趕緊去衛生院問醫拿藥,端茶送水,囑老人把藥服下。婆婆說:“我們的吃、喝、穿、用,孩子的讀書費用全靠她。”公公說:“我家媳婦沒得話說,就是太淒苦,有什麼辦法?”

    只希望老人、子女都平平安安

    如今的劉青枝顯得比同齡人更蒼老,臉上皮膚皲裂、皺紋很深、背也有些彎。一家三代還是擠在十幾年前的幾間土房裡,蓋好的新房因沒錢到現在還沒有裝修,搬不進去。

    劉青枝說自己對現在的生活已經很滿足,只希望老人、子女都平平安安。

    “兩個小孩讀書,開銷很大,但是大家緊一點,總還是能過去。重要的是家裡人都和和氣氣的,老人近來身體好些了,孩子們也很出息,從不亂花錢,還特別戀家,出去了隔三岔五要打電話回來問問,只要有時間,就幫家裡干些農活,收花生、喂豬都干過,還陪我和爺爺奶奶說說話。”

    現在劉青枝的大兒子在上海打工,每年都給家裡寄近8000元生活費,同時還會負擔弟弟、妹妹的學費、生活費,並把在上海找到的藥給奶奶寄回來。去年三兒子也考上了湖北民族學院,小女兒正在孝昌一中讀高中。

    在身邊的兒女告訴記者,前不久媽媽過生日,他們都買了生日禮物。女兒送給母親一個水晶閃光燈,她說:“我們兄妹都覺得母親就像這個水晶燈一樣,總在發光發熱。”兒子送給母親一個可愛小掛歷,並說:“我們並不富裕,但是總感覺到家裡很溫暖,很幸福,出門讀書,最高興的事情就是回家了。我和妹妹都很努力學習,以後撐起這個家。”

    這個不幸的家庭也得到了社會的關注。村裡鄰居只要知道劉青枝家裡有什麼需要,大都樂於幫忙。逢年過節,孝感市有關部門還會派專人到家慰問。上大學的兒子通過當地一家媒體的牽線得到了2000元資助,當地一家企業也承諾將擔負上高中的女兒的生活費。

    2002年,劉青枝因孝行事跡非常突出,以全市得票第一名被評為“孝感市第二屆十大孝子”;2003年,又以全省得票第一名被評為湖北省首屆“荊楚十大敬老好兒女”;2005年她又被選為縣人大代表。

    面對社會榮譽和來自各地的關懷,劉青枝說自己不知道該如何回報這些好心人,只是低下頭,搓著手,不斷地說:“謝謝,謝謝。”

    孝感市民間文化協會主席李守義說:“劉青枝的孝心、孝行值得每個人學習,這是對千百年來中國傳統家庭美德的最好闡釋,即一顆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親敬老的愛!”


 

上一篇:蔡禮旭: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30[海口]
下一篇:仁義助人不貪小妾 天賜貴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