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海濤法師:佛教徒的責任就是讓世人了知佛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解脫生死的確是身為佛教徒,無論出家在家都應慎重面對的根本大事。此語並非表示佛教徒是出世的、是逃避社會責任的;相反的,身為一個佛教徒,更應該作為表率,盡心盡力去,一般公民所應承擔的種種責任義務。但是,既然要從佛教立場來談.宗教所能發揮的功能性及價值自與一般人的“責任義務”有所不同。

筆者以為,弘揚佛法、實踐佛法的慈悲精神就是佛教的社會責任。以佛法來教導民眾解除煩惱、淨化心靈、協助醫療所不及之處;讓民眾實際了解宗教的價值;宗教提升心靈層次後所能發揮的周邊效應、佛法教育對社會產生哪些良善的作用,這是佛教徒在一般公民責任之外.更進一步所能做到的。

讓佛法的真意廣為社會群眾所認識,這是佛教的社會責任;讓世人知道佛教徒並不是一群逃避世間的邊緣群眾,這也是佛教的社會責任。佛教徒的行為深深影響社會人眾對佛教的認識,因此身為佛教徒都應該有這樣的認知--將佛法從內而外地表現在自身的言行上,就是一種社會責任!

每一個佛教徒,首先從教化自己做起,依佛法修學,持戒修行,表現出佛法利人助人的慈悲精神,身體力行佛陀所教導的法義,自然而然就會感動你身邊的人,帶動身邊的人更進一步認識佛法。佛教徒的終極責任,並不單單只是遵守法紀、服務社會、扶弱濟貧、興辦慈善機構以及赈災救難等慈善活動,心靈層面、生命層次的整體提升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這忙碌的社會中,佛教所能扮演的“心靈導師”角色更顯重要。然而,光是淺顯的信眾教育還是不夠,必須更進一步加強僧伽教育與佛弟子的社會教育。因此,筆並以為,對僧眾,應落實僧伽教行;對廣大的社會群眾,應開放佛學教育,讓佛學成為一門通識課程。唯有持續攝化信眾、使人接近佛教。讓佛法真正興盛起來,而每個佛弟子更以淨化人心、建沒祥和社會為已任,佛陀的正法才能久住世間。

自利才能利他,大乘佛法講求菩薩道,“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乃是佛教徒最基本的情懷。從經證上來說,大乘佛法教導佛弟子應學菩薩道、應報四重恩--父母恩、眾生恩、國家恩、三寶恩。這四重恩中就廣攝父母、師長、國家、社會乃至全人類。知恩報恩是佛弟子不容推诿的社會責任。菩薩道六度四攝的具體行為,是在深入眾生、利樂眾生中淨化自他,祥和社會中展現。

佛教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恆順眾生、利樂有情,以及五戒、十善等教義,既與現代社會的法律道德規范相通,又與人們了生死的終極關懷相吻合。如果能以佛法教義協助世間法律,以最徹底的感恩報恩之心來而對每一個人,潛移默化地淨化社會大眾的心靈,祥和社會,其責任之重,又豈止是單單承擔社會的個人義務所能比擬的!

人間佛教的定義,太虛大師說得很透徹,“人間佛教,是表明並非教人離開人類社會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裡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來改良補會,使人類進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

簡而言之,現今佛教徒的社會責任就是努力以種種方便弘揚佛法,使世人廣泛了知佛法的智慧,這是佛教對人類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身為佛弟子,無論出家在家,在這混亂的五濁惡世,更肩負著淨化社會大眾心靈的偉大使命。期待佛教徒能如法修行,不離佛法本意.能適應時代變遼,多研究佛法,能引導信眾走向正當的生活,使人眾得到佛法的利益,這就是佛教的社會責任。

中國將成為影響世界發展的國家,冀望藉由佛教的教育讓國人更具有堅忍、包容以及謙讓等人格特質,要世界更趨向真善美的境地。

 

上一篇:五逆十惡罪都是什麼?
下一篇:吳立民:般若與無我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