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第三梯次)1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幸福人生講座(第三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四集)  2005/8/4  台灣中坜善果林  檔名:52-137-14

  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們昨天講到抉擇當中最根本的一個抉擇,在於擇思想、擇念頭,我們這一生應該依循什麼標准來處世做人。在這個時代講到依循、遵循,很多人會覺得「我干嘛要遵循,我要走我自己的路」,你看這句話多麼有豪情,走自己的路。但問題這個自己的路,自己能否辨別正確的路?不可逞一時之氣,到頭來人生後悔莫及,人生走來一場虛度,一場惆怅,這樣就不好。「路休不看就走,人休不擇就交,話休不想就說」,時時都應該有一份理智去判斷。

  有一位朋友他們家開了古琴商店,專門在賣古琴,第一年所做的幾十台古琴,一台都沒有賣出去。我聽到這也很納悶,怎麼一台都沒有賣出去?他接著說道,他第一年所生產的古琴都是依據店裡面的一把尺做的,做完以後人家來買,試都彈不准。後來才了解到那一把尺是歪的,而他們一開始從來沒有去思考過那一把尺是歪的,太相信那一把尺了,造成重大的損失。

  我們很可能也很相信我們心中的標准,心中的判斷,覺得我這樣想就是對的,但往往也付出很大的代價,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要依循誰的標准?依循怎樣的做人做事准則,才能讓人生走得圓滿、走得幸福?中國文化影響最深遠的首推孔老夫子,我們應該依循孔老夫子的教誨來做。很多人又說了,那我不是被孔老夫子牽著鼻子走嗎?你看現在人自我觀念很重,我不願意給人家牽著鼻子走。而孔夫子說道,他這一生所談的道理都不是他自己的,他是「述而不作」,他只是傳述古聖先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德行、行持,他把它傳述下來,並不是孔老夫子發明的,也不是孔老夫子牽著我們鼻子走。

  我們再深入思考一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思想、德行又是依據什麼標准?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才了解到依循的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人本善裡面本有的智慧、本有的德能,不是別人牽著我們鼻子走,是我們自性彰顯了,隨著自性去生活,那樣的日子隨心所欲不逾矩,那樣的日子是時時可以正己化人,可以「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的法喜,我們要把根本找出來。但是一開始很難有這種感受,為什麼?假如你用左手吃飯吃了二十年,現在叫你換成右手吃飯,你會不會好受?就很難受,因為你已經習慣錯誤的;當然我不是說拿左手吃飯是錯誤的。

  比方拿筷子,我們都知道「龍含珠,鳳點頭」,這個「鳳點頭」它是最合乎人體工學,最省力,看起來又最優美的方法。但是從小我就不是這樣吃飯,說實在話,我已經想不起來我以前怎麼吃飯了。拿錯誤的筷子我拿了二十九年,到了澳洲才學習「鳳點頭」。前兩個禮拜好不好過?前兩個禮拜吃飯吃得快要撞牆了,都快要吃不下去了,都要跟這一只手發脾氣了,很難受。兩個禮拜以後熟悉了、熟練了,輕松了。一年以後我突然回想我以前怎麼拿筷子的,我忘記了,你現在問我,我也不知道我以前怎麼拿,我現在已經習慣標准動作,那是最輕松的。

  為什麼浪子回頭金不換?因為這個浪子真正回頭了,他會深刻體會這樣做人才有味道,這樣做人才像人,你再把他拉回去不像人的生活,他絕對不肯。我們有了這樣的認知,在修學的前三年要克除這些習性的慣性比較辛苦,但一定要熬過去,熬過去以後就會一帆風順。諸位朋友,好不好熬?佛家有一句話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化雲煙」,諸位朋友,你學幾年了?那現在佛在哪裡?還在心中。來,掌聲鼓勵,那熬過了!

  無有一法不是佛法,你真正覺悟了,一切法都是佛法,連你學的物理、化學都是佛法,相不相信?我們學過物理學的都知道,有一個定理叫「慣性定律」。這個不是在大學聯考用而已,生活當中時時可以觀照自己。它有一個圖,這個叫靜摩擦力,這個叫動摩擦力。本來不愛干淨,要把它變干淨愛整潔容不容易?不容易;本來很傲慢,要把它變謙卑,一開始都很困難,就好像一直在加力氣。今天這個物體它有沒有慣性?有,它待在這裡就有慣性,你要推,它不給你推,除非你的力氣要大過它的慣性,推過它的靜摩擦力。我現在在推了,它沒有動,我有沒有在用力?我有,只是還沒動,一般人就在這裡磨耐性。你要改變自己,用功半天好像還在原地打轉,事實上沒有,已經在醞釀到可以推動的力量,可是往往行百裡路半九十,不推了,不干了,我不行;或者要推動別人,推了半天覺得都沒動,算了,他沒有善根。其實不然,一定要堅持做下去,「工夫到」怎麼樣?「滯塞通」,動了以後就好推了,動了以後就變成動摩擦力,就輕松多了,要突破這個慣性。記住要堅持,「有恆為成功之本」。

  那一天我們提到人生是「忙、盲、茫」,這樣的人生你就不要去走,要懂得抉擇,不要白忙一場。結果有一個朋友說來聽課有三個階段,叫「悟、霧、誤」。在上課這六天好像開悟了,啥都明白了,一片光明;然後開車回家半途,很多想法開始有點模糊,「老師是這樣講嗎?是這樣嗎?」有點霧了;回到家裡又被老公氣了半死,老師講得不對,人之初,性本惡,開始誤會了。這是悟、霧、誤。如何不走悟、霧、誤?要停留在這個悟當中,如何停留?要「寬為限,緊用功」,一定要長時薰修,要把這個狀態保持,甚至你的目標不是放在把狀態保持,而是不斷把狀態提升。人要有志向、要有斗志,是要不斷提升境界;你浮在那裡,有時候浮不住就掉下去了。長時薰習,不斷提升境界。

  如何長時薰習?在這裡提供一個方法,早上把《弟子規》讀一遍,晚上再把《弟子規》讀一遍。這一帖藥不是西藥,西藥是症狀解,我們現在開的藥是根本解,治標又治本。早晚讀一遍,早上提醒自己今天要把《弟子規》的每一條做到,晚上回來反省一下,有哪些還做得不夠徹底,「有則改,無加警」;不斷自我要求,自我鼓勵,自我超越,那你每一天都是「德日進,過日少」。諸位朋友,您現在有早晚念一遍的舉手?請放下,這個早晚念一遍的氣色看起來都特別好,因為有按時服用,效果特別好;假如斷斷續續,效果就不好。要堅持下去,這個很重要。

  西方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一天跟學生上課,他做了一個動作,把他的雙手舉起來往後甩手。諸位朋友,有沒有甩過?有,簡不簡單?簡單。蘇格拉底示范了幾次以後也讓學生做做看,沒有一個人不會做,接著他就說:來,我們每天甩手三百下,這是作業,能做到的舉手?所有的學生都舉手。過了一、二個月蘇格拉底又問了,現在還有在甩手的舉手,每天都有甩的?差不多只剩六、七成了;過一個月再問,還有在甩手的舉手?只剩五、六成;一年之後,蘇格拉底說還有在甩手的舉手?在廣大的學生群當中只有一個人舉手,誰舉手了?你們不認識他?柏拉圖舉手了。你看西方哲人也是單傳,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斯多德。學問不是很高深,學問重在不懈怠,精進不止。菩薩修行唯一善根是什麼?精進。有精進的態度一定可以成就學問,要有恆才行。

  在海口我講課講了半年,我問說早晚還有讀一遍的舉手?只有一個人舉手。不過有一個人我們半夜也會偷笑了,也很高興了,至少沒有全軍覆沒。這位朋友我對她的印象很深刻,因為她第一次來聽課是去年的元宵節。元宵節那一天,上課前有老師打電話來跟我說,他說:蔡老師,今天是元宵節,晚上要不要停課?諸位朋友,要不要停課?不要。我們下一期大年初一來辦,你要不要來上?境界還沒來還不知道,境界還沒來考驗回答得輕松愉快,境界來的時候才知道你的功夫、功底有多深。

  我對著中心的老師說,我說你當爸爸有沒有對你兒子講,兒子,爸爸今天放假,不當你爸爸;有沒有老師跟學生講,我下了講桌以後就不是你老師了,禮拜六、禮拜天我也不是你老師了。能不能這麼講?雖然不能這麼講,現在有多少老師是這個心態,有沒有?這個心態怎麼當老師?老師重在言行一致。假如禮拜六、禮拜天就不當老師,就可以穿著拖鞋上街,那站上講台是用什麼心態?是硬撐的,是虛偽的,因為講跟做不一樣。當父母不能休息,因為你每天都要當父母,而且為人父母者,你早一天覺悟,你的孩子就早一天得利益,是不是?所以你要早一天覺悟就要趕快學習,怎麼可以放假?你真正對孩子有那一份真愛、使命感,你巴不得明天就開悟了,還放假!當然我在講話的時候都沒有說好或不好,其實我很奸詐對不對?

  這麼一講完,這個老師說:那我知道了,不放假。結果那次沒有放假,來的人有增無減。我們非常的欣慰,代表父母確實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現在有好的方法,你每天給他上課都還有人會來,因為我們辦課程辦到現在已經快接近兩年了,在海口;在深圳也已經一年半左右。上課的人是愈來愈多,教室都擠不下去了,連大過年期間,海口的課是不停的,還是很多人來上。也由於這麼多家長的用心學習,我們的老師不敢懈怠,進步得也特別快。

  那位朋友剛好坐在中間的位子,從一開始上課,她就目不轉睛一直聽,聽到好的故事趕快筆拿起來把它記下來,非常認真。我對她很有印象,但是我們不攀緣,我也從來沒跟她講過話。經過了三個月左右,她走向前來對著我講,她說:蔡老師,你講課很辛苦,我都不敢打擾你,今天因為這三個多月我學習很有成長,家庭生活也很有幫助,我在想這麼好的教誨不能只有我家裡得利益,我決定要回自己的故鄉教《弟子規》。她的工作是在海南航空站,她不是師范院校畢業,但是她抱持著獨樂樂不若與眾樂樂的心境,抱持著回饋自己故鄉的心情,她勇敢的踏出那一步。

  諸位朋友,當她踏出那一步,往後會發生什麼情景?因為她那一步跨得太大了,前面的學長、學姐怕她會跌倒,趕快雙手把她接好,自然而然就幫助她。那一天她提到要回故鄉講課,旁邊有很多教了八年、教了十年的學校老師都走過來圍過來,開始給她寶貴的經驗,當然她也很好學,就開始聆聽。看到這麼有心的人,我當場就送她一套書,哪一套書?《德育故事》。七百多個故事,你不用擔心,給你講不完,讓她心裡很有底,不會慌張,就這樣回去教了。

  「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她的進步速度很快,現在在海口有專科請她去講課了,她不是學校老師;在這個時代只要你有真實學問,你不怕沒有舞台。你看老和尚學問這麼高,連伊斯蘭教辦的大學都頒榮譽博士給他,重在有沒有真實學問,有沒有能夠利益眾人的智慧,這才是重點。這位老師教學過程確實相當用心,我們常說「用心即是專業,真心會有方法」。她教到其中有一句叫「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她是帶著一籃荔枝回去教。她告訴學生:我們學完「入則孝」,理解到為人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相當的辛苦,我們要感念父母之恩,要孝順,而別人的父母也依然很辛勞,我們也要一樣的恭敬有禮;往後看到長者,看到別人的兄長,都應該恭敬對待,這叫「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當我們真正去教這一句,真正去做這一句,你的人生會有相當多的體驗、法喜。

  像這一句的體會我就很深,但是假如每一句的體會都講,那時間不夠用。我聽完這一句「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我說好,當下馬上就做,回到住的寢室,我開始問一些長輩,我說:這位長輩,請問你是哪一年生的?他一說,比我爸爸大一歲,我給他鞠了一個躬,我說:譚伯伯,您好。諸位朋友,這一個躬鞠下去會有化學變化,什麼化學變化?這位長者笑得很開心,笑得合不攏嘴,嘴上還說飛機飛了幾千裡,還收了一個侄子,所以他很高興。

  這位長輩在我離開澳洲的時候,我先去跟他辭行,我說我回來以後要回到學校去教書,要好好弘揚中國文化。這位長輩跟我說到,他說你這一次回去,一定要抱著必死的決心,就像敢死隊一樣,勇往直前,不能退縮,因為現在這個時代,連孔老夫子的後代都不一定看《論語》了。有沒有道理?有!所以你一定要堅定意志回去做。這位長者短短的一席話,我一直把它放在心上。

  另外有一位長輩,比我父親年紀小,我說:吳叔叔,你好。就這樣問了幾個長輩,鞠了一個躬,突然有一位長輩跑過來,他說我也要當叔叔。你知道是誰嗎?是盧叔叔,看著我在哪裡認叔叔,他趕快跑過來:我也要。我當下給他鞠了一躬:盧叔叔,你好。我們只是力行「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卻成就了人生多大的財富,這個財富不是用錢可以買的。這個躬鞠完以後,隔天盧叔叔把我叫到客廳,剛好只有我們兩個人。很奇怪,當你很真誠的時候,好像天地之間都當你的背景、當你的布景,都會剛剛好兩個人,都不會有人干擾。

  盧叔叔把他人生的經驗還有修行的智慧,足足跟我聊了兩個多小時,我從一開始就全神貫注的聽。他聊到二十九歲就當總經理,曾經當雅馬哈的總裁,YAMAHA,我在大陸講習慣了。YAMAHA的總裁,底下員工八萬人。諸位朋友,八萬人給你帶你敢不敢帶?沒有三兩三,可不能上梁山。他很多寶貴的經驗就全盤托出,只怕我們年輕人吸收不了。講完以後我非常激動,你們看得出來我是很容易激動的人,很感動,當下我沒有其他的想法,只想感謝他,那時候很自然的想跪下去,雙膝就往下掉。當我的雙膝要著地的時候,因為盧叔叔年輕的時候學過柔道,他的動作特別快,馬上一把就把我拉起來,然後說:使不得!你看,有智慧的人都非常的謙卑,非常恭謙,就把我拉起來。

  不止那一天聊了那一段話,在往後的一、二個月當中,常常吃飽飯盧叔叔就跟我講:來,我們去散步。在散步的過程長者會問我:來,你今天聽課有什麼收獲、心得?我就開始給他報告。報告完之後,他搖搖頭:你看事情看得太淺,看得不夠深,看得不夠廣,來,我分析給你看。這種方式在大陸叫手把手教,在我們台灣怎麼講?好像當學徒一樣,一點一滴跟著學、跟著做。這麼大的福分,只因為做到了《弟子規》的一句。《弟子規》每一句確確實實能成就一個人的幸福美滿。

  這個海口的老師她講完以後,就拿著這一籃的荔枝,然後跟學生講道:我們學完馬上來做,在我們鄉裡面,這些長者都是為人父母,他們照顧的孩子現在也都是社會的中堅、社會的棟梁;而且這些長者年輕的時候對我們的社會都很有貢獻,我們去表達敬意。每個人拿著荔枝去送給這些老者、長者。學生非常歡喜,每個人都做得不亦樂乎。在那一天下午,他們整個鄉村彌漫著什麼氣氛?敬老愛幼。當這些長輩接到荔枝,內心非常的歡喜,很可能心裡想,我兒子都沒這麼孝順,我孫子都沒這麼孝順。而當這些老者的子孫看到這些小孩都這麼懂得要敬老,相信這一幕幕的表現也會引這一鄉村的人深思、反省。

  隔天早上這位朋友,這位女老師的父親給她打電話,她父親說到,他說:女兒,昨天晚上好多家鄉的長輩都打電話到家裡來,都是一些老者,對昨天的事非常的感動。然後說了,我們故鄉嫁出去的女兒,從來沒有一個人這麼照顧自己的家鄉。當她的父親在講這一段話,在復誦這一句話的時候,請問她父親的內心是什麼感受?非常的喜悅,非常的光榮!這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養父母利益社會的志向,我們當子女的真正去把它做到了,他會很歡喜、很感動。她的父親告訴她,你能夠找到人生的價值,父親替你很高興、很安慰。這位女老師在講這一段話的時候,她自己眼淚都掉下來。諸位朋友,希不希望我們父母、子女之間有這樣的情景,有這樣的感動?希不希望?希望,怎麼這麼小聲?人生的好戲絕對不要坐在電視前面在那裡一把眼淚一把鼻涕,那樣不痛快;要把這感人肺腑、賺人熱淚的情節搬到自己的人生來演,這樣才會不枉此生來這麼一遭。

  只要有堅持,相信我們一定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而「好學近乎智」,在好學當中會去做,做了之後能契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因為好學當中最重要的,一定要斷惡修善,斷自己的惡,所以必須「知恥近乎勇」;而在力行的過程,力行聖教的教誨,去正己化人當中會深刻感覺現在的人很苦!諸位朋友,現在的人苦不苦?苦!很多人只覺得自己苦,可能也不知道別人苦不苦,因為自己的事都煩惱不完。您冷靜去觀察,現在的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只家家有本,現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讀不透的經典,都相當不容易。我們真正去了解、比較一下,你會舒坦不少,因為這個世間比你還苦的人大有人在。

  我滿幸運的,在一個很溫暖的家成長,我也從家當中體會到一個家庭如何過得幸福、如何過得和諧的方法,也是拜自己家的啟示、體會。而在一個溫暖的家成長的孩子會有一種特質,他會很自然的去付出,因為「愛」這個東西很微妙,一般的東西,你給出去了你沒有了。其實話也不能這麼講,你財布施,你錢財布施出去了,有沒有不見了?沒有!我們要對真理了解。錢財布施出去了,財散人聚,人一聚,人才多你的事業就愈做愈大,所以財散人和進來了,你財布施以後一定又得財富,所以是會愈捨愈多。這是真理!

  而一個人內心的愛心,內心的一種對人的關懷,是愈用愈豐富,愈用愈源源不絕。一個家庭重要,他成就了你「助人為快樂之本」、「施比受更有福」的人生態度。可是假如這個家庭裡面沒有愛、沒有溫暖,這個人會很沒安全感;一沒有安全感,他就會想控制、占有,好像覺得握在手上他才有安全感,所以這樣的人遇到情感他會很辛苦,對方也會很難過,因為那都是一種控制的欲望。當然,人假如明白道理,慢慢就了解如何去愛自己,如何去愛別人。因為有這樣家庭的影響,我會主動去幫人,而在幫人力行的過程,感受到太多人需要智慧、需要愛心,我們不能袖手旁觀,這叫「力行近乎仁」。你沒有去做這顆仁慈之心很難喚醒,你只天天想著自己的享受,那仁慈之心都會被欲望埋沒掉。

  我曾經遇過一個朋友,我一看到她覺得她很蒼老。這個朋友怎麼認識的?我在補習班補習,你看,我們在補習班補習念念要想著什麼?不是想著要考上;念念想著要考上,每天都過得患得患失,都很緊張,然後在那想考不到怎麼辦。不是哦!走到哪裡跟哪裡有緣,就要全心全意去付出。因為我是讀理工科的,去考試很多女同學她們物理、化學比較差,而且去補習離高中時代都已經八年、十年,很生疏,她們來問我問題我都會很認真教她們。佛法在哪?在處事待人接物,要做法布施、要做無畏布施、要做財布施。我這幾年都是做內財布施,因為我都沒錢,做內財布施。

  有一次有個同學來問我一個數學問題,問了一個多小時他回去了,另外一個跟我交情很不錯的同學走過來給我拍桌子,他說你今天下午要不要念書?他很凶,我就笑一笑:要!要!他說:你看,你教他都教一個多小時了,他根本學習的態度都不是很認真,你干嘛還浪費自己的時間?有沒有浪費?沒有。他來問我們問題,我們本來的水平是如何把這一條做對,他來問你之後,你的水平要提高到哪裡?如何把一個人從不會教到會,你本來是一個學生的能力而已,人家來問你,你變成什麼能力?老師,你不是一個算題目的機器,你的分析推理非常的強。

  我就這樣在補習班四個多月,常常都是指導同學。後來第一年考數學,考了八十八分,一年之後參加代課考試,我沒有讀書,因為那一年都在念一堆,念了五十個學分左右的書,哪有時間再去算數學?沒有。我可以直接去代課,但是我覺得不能再拖一年,我要馬上去教書,我又去考代課。全高雄縣五十個名額,我考上了,我的數學九十分,一年都沒算。第三年正式考試,因為代課完,我是拿到教師資格了,我必須參加高雄縣的教師甄試。考試結果八十八分,我都兩年沒算了,還是考八十八分,為什麼?因為在那一年的付出當中,我的狀態已經調到當數學老師的狀態,這個叫法布施得聰明智慧。

  那位長得很愁苦的同學,剛好有一次,補習班不是占位子的,每天你排隊走進來你就坐哪裡,那不能占位子的。剛好那次我坐下來,也不知道旁邊坐誰,我拿到一張阿彌陀佛的西方接引像,那是穿著橘色的袈裟,有沒有看過那一幅?很莊嚴,然後站在祥雲之上接引,我看了很歡喜,在台中慈光圖書館要了一疊,隨時跟人家結緣,我就順手在旁邊放了兩張阿彌陀佛像,我也不知道他是誰。結果這位朋友一坐下來看了一下佛像,好像她已經在大海飄浮很久快要淹死了,看到一張佛像,好像有一個浮木出現了然後趕快抓住。她就問了我一個問題,她說你有沒有聽過妙蓮老法師?我說有。因為妙蓮老法師都在提倡吃素食,我在大三、大四就喜歡吃素食,到素食館看到一本提倡素食的,就提到妙蓮老法師。我說他們是在南投靈巖山寺。講完以後就上課了,我就沒跟她多講。結果這個朋友還以為我是博古通今,其實我對佛法也認知有限。

  她隔天中午上完早上的課趕快走向前來,她就跟我說「師兄」,她就叫我師兄,所以以後補習班的人都叫我「師兄」。她說:師兄,我可不可以請教你幾個問題?看她這麼愁苦的臉,我們不幫忙好像過意不去,可是自己又才疏學淺,實在有點惶恐。我說好,然後就走到讀書的地方,就是比較有位子的,可以跟她聊。在走向圖書室的時候,一路上我在干什麼你們知道嗎?我在求佛力加持,這個我用很久了,很好用。你常常這樣念佛祈求,到時候她問什麼,有時候就答出來了。

  她把她從小到大的命運給我講了一遍,初中母親就過世了,讀大學的時候,父親身體不好,常常要住院,肝癌,在長庚醫院長期治療,她說長庚醫院就像她們家的廚房一樣,很熟悉;她念高中的時候,她哥哥因為車禍把腦袋撞壞了,這個哥哥從此以後都是她在照顧。你的人生有比她慘嗎?這個還不夠慘,還有後面。後來她結婚,她父親的身體一直沒有好,因為她很有孝心,所以長期這樣在醫院跑來跑去,夫妻之間相處的時間很少,不是很理想。後來她懷孕了,懷胎十月去生產,醫生說胎死腹中。因為長期跑醫院,她夫妻倆就協議離婚,也是滿平和就離婚了。這樣乖舛的命運並沒有結束,後面還有很淒慘。她在最淒慘的時候到了補習班。

  我聽完她的敘述,我本來不皺眉頭的都皺眉頭了。而在她整個敘述的過程,我有一個非常深刻的感受,她沒有一句責備任何人的話,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都是自己的錯。這麼善良的人,你能不幫她嗎?所以從那一天開始我就當書僮陪她讀書。因為她大我七歲,她物理、化學根本都不懂,又是讀文科的,她要考上太難了。我就陪著她每天讀書,然後我就,比方這個物理有二十幾張,我每天就拿一張丟給她,這三天把這一張做完,三天以後我驗收。她是咬著牙,敢怒不敢言。其實我很凶的。就這樣熬!熬!因為我全力幫助她,連補習班都有流言蜚語出來。但是這個時候你要想起孔老夫子說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要去給全世界的人解釋完,你的事也別做了。

  就這樣熬了四個月去考試,考試結果她沒有考上,差了一點點,其他比她不用功的都考上了,她非常的沮喪。諸位朋友,怎麼辦?這時候又有一句話出來了,送佛送到西。看一切人皆是菩薩,來到你生命中的每個人都是菩薩,都在示現、都在考驗,你的真誠是真的嗎?你的慈悲是真的嗎?我就想打鐵要趁熱,她這個學習狀態假如之後蕩下來了,那這四個月就前功盡棄。這個時候要做怒目金剛,打一通電話給她,說你一定要再去補一年,我明天在補習班等你。她對我是又敬又恨,又不得不去。結果到了補習班,本來是要去報名,結果補習班說今天剛好已經開第一堂課。我說你就直接上去吧!她就走上樓去了。欲知結果,請看黃俊雄布袋戲。結果如何,我們看下一堂課,謝謝大家。

 

上一篇: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第三梯次)13
下一篇: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第三梯次)15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