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為什麼藏地全民信佛還那麼窮?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請教法師:

最近,我對自己的學佛作了一個思考,我究竟為什麼要學佛?這才發現雖然我很愛看佛學書籍,但始終都沒有好好修行的決心。比如我今年雖然參加了金剛薩埵心咒共修,但我每天只念三千遍,完成了今天的數量就不想再多念,好象念咒子是件很無趣的事。在學《菩提道次第廣論》的過程中,我對以前不明白的很多事情知道了一些,但還是有很多不解。比如說皈依三寶有很大的功德,那我想藏族人是最虔誠的佛教佛了,但藏區卻非常的貧困,佛菩薩為什麼不照顧他們呢?又比如佛說人生是苦,但我從小到大好象並沒有覺得有什麼苦,那是不是因為西藏特別苦所以西藏的佛教信仰濃厚?我有一位朋友出差去青海,因為時間比較長,所以他在那裡認識了不少藏族人,其中有好幾位都是出家還俗的,他們都很有錢。他朋友感歎:只要有錢了,連藏族人都不出家了。所以我想是不是因為色達很窮,所以“色達山河一片紅”?等色達富裕了,會怎樣呢?

五明佛學院妙蓮法師回答:

藏區貧困並非諸佛菩薩不照顧。因為諸佛菩薩大悲周遍,絕對不會有執著彼捨離此的偏袒之心。所以某一區域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狀況可以說是這一區域眾生的共業所感,除此之外,從佛法業果的角度講並不存在一種所謂神奇的主宰力量隨心所欲地讓某區域貧窮、讓某區域富裕。

此時,也許有人會問:既然說區域的貧富是共業所感,而藏族人又都是共同虔誠信仰佛教,那為什麼會感得貧困之果呢?回答:貧困之果並非由虔誠信仰佛教之因而感召,貧困自然有貧困的因,並且這種因也並不一定就是今生所造集的,很有可能是過去世所造集的貧困之因在今生成熟而感召貧困之果。也就是說一個今生虔誠信仰佛教的佛教徒雖然有可能會非常貧苦,但這與他虔誠信仰佛教並無絲毫關系,而是宿世業報的緣故。比如《百業經》中所講小駝背的公案就是這樣。經中講道:小駝背雖然已斷盡煩惱證得阿羅漢果,並且眾比丘乃至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與智慧第一的捨利弗尊者,都盡力在幫助他,但因往昔業報現前的緣故,也使得這樣一位羅漢尊者連續七日不得飲食,最終因餓死而趣入涅槃。宿世發願、虔誠信佛、精進修行使他證得羅漢果位,而過去世活活餓死母親的宿業又使他以羅漢身饑餓而死趣入涅槃。所以虔誠信仰佛教與物質貧窮匮乏之間並無絲毫必然的因果關系。再者,佛法雖然能夠賜予相信、修學它的眾生種種世出世間的圓滿,但佛法的最終目的卻並不是讓眾生僅僅過上豐衣足食、溫飽有余的所謂幸福生活,而是要讓眾生擺脫生死煩惱的系縛,超越輪回、跳出三界乃至最終成就無上正覺,這才是佛法真正的核心所在。如《法華經》中雲:“佛以一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間。”此“一大事因緣”並非是讓眾生斂財生銀、仕途亨通,而是引導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虔誠信仰佛教的藏區人民略顯貧困,倒也並非是什麼奇異之事。物質生活的淡泊從某種意義上講更有益於激發厭離塵欲、希求解脫的純正道心。基於這一點,佛陀並不主張以世間的物質妙欲來滿足眾生的貪欲。如《廣大游戲經》中雲:“在當嘎樹下,世尊坐在長有形如夜叉蘆葦的布拉那草的地上,當時當地出現饑荒,乞食十分困難,尊者目犍連請問世尊:‘大地之下具有妙味,以我能翻大地,連力士翻動一片水中樹葉的困難也沒有,我以左手把地居所有有情全部握住後,以右手能夠一剎那間在大地及其周圍找出妙味。’世尊說:‘以你雖能這樣翻轉,但眾生一向住持妙味而愚癡,且妙味不會長久留存,將會隱沒。’世尊未予開許。”從這個角度來看,藏區物質生活的貧困不但不是諸佛菩薩不照顧他們,反而令人覺得是諸佛菩薩對他們的偏愛。也許正是由於他們對佛教有著不共的全民族的虔誠信仰,所以感動諸佛菩薩將他們享受物質生活方面的福報全都回向而轉作解脫的善根。如果真是這樣,那所謂貧困的藏區人民不但不是人們憐憫的對境,反而應成為人們羨慕效仿的楷模。因為真正希求解脫的佛教學人,所看重追求的是清心寡欲、寂靜祥和的清淨心地,並不是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奢華生活。雖然有些藏區人民迄今為止連溫飽問題都尚未徹底解決,但從精神財富的角度講,他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因為千百年來,他們世世代代從未間斷過享用最純淨、最豐富的精神食糧——佛教思想。

您在問題中提到,雖然佛陀說人生是苦,但您從小到大好象並沒有覺得有什麼苦。這並不奇怪。因為普通人所認為的苦僅僅是缺衣少食、饑寒交迫、體不康健、地位卑微等逼迫性的苦苦所攝,普通世間人對苦的認識與體會只能局限於苦苦的范疇,甚至在苦苦的范疇中,也只是非常有限的一部分而已,而佛陀的教義中明確指出:不要說人間的顯赫聲名、錦衣玉食等種種的享受,乃至欲界諸天的種種妙欲之樂,以及色界三禅以下種種極其微妙的禅定樂受也都是壞苦所攝,而色界四禅與無色界也沒有超越有漏行苦的范疇。所以佛陀說:“三界如火宅,有漏皆是苦。”關於這方面的內容在《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中士道部分有詳細的說明。如果您能對這部分法義作一番刻苦精進的聞思修行,相信您一定會在對苦的認識、體會等方面有更加深廣細膩的覺知。

您在問題中還問道:是不是因為西藏特別苦,所以西藏的佛教信仰濃厚。相比於內地來講,西藏的經濟並不發達,以及藏區人民對佛法的信仰特別濃重雖然均屬事實,但是並不能因此就說此二者之間有什麼必然的因果關系。因為如果僅僅以貧苦來作為對佛教產生濃重信仰之根本因的話,那比藏民更貧苦的非洲難民應該是世界上最虔誠的佛教徒,而匮乏至極、饑渴交迫的餓鬼世界則更應當是信仰堅固的佛國領地,但這些顯然不可能成立。並且佛教氛圍比較濃重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也不乏經濟發達的,如台灣、香港、新加坡、泰國等。所以某地區佛教信仰濃厚,可以說是多種善因緣聚合之後所顯現的善果,並不一定是貧苦所導致。

您最後的一個問題是等色達富裕了,佛法會怎麼樣呢。對此的回答是:既然貧苦並非是導致對佛教信仰濃厚的因,那麼富裕也不見得就一定會使佛法衰微。比如中國的唐代,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史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達到巅峰的時期,而這一時期又恰恰是人們對佛教的信仰、交流、弘傳、修證等各個方面均已達到鼎盛的時期。從這也可以推知,富裕與佛法的衰微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而色達富裕後,具體情況會怎樣,毫無神通又絲毫不懂預測方術的末學實在是沒有估評的能力,還望見諒。

最後讓我們共同祈禱,願十方有情都能對有漏三界生起真正的厭離之心,勤求解脫!

 

上一篇:父母不讓,真的不能出家嗎?
下一篇:中國各地大佛相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