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講座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5/3/18 澳洲雪梨大學 檔名:52-121-01
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人生是可以全面圓滿,就像我們現在開始,各方面都具足了,都可以有好的一個開始。這次到澳洲來也見到很多慈祥的長者,俗話說「相由心生」,一個人幸不幸福,看臉上的一種神采就看得出來。假如諸位朋友,你看到一個朋友他的面相兩眉之間有很深的幾道紋線,他會不會幸福?代表什麼?天天都愁眉苦臉。所以中國很多的教誨,含有它很深的人生哲學。我們從這些長者身上也感受到,他們一定是父慈子孝,一定是子孫都很懂得孝敬他們,他們才會過得這麼歡喜。所以這些長者的經驗,就可以給我們人生很多的提醒、很多的助力,只要我們肯受教。現在年輕人肯不肯跟老人家請教人生的一些經驗?比較少,所以少了以後就要自己摸索,摸的過程可能都會撞得頭破血流都有,而人生卻不能重來一次。所以也常聽一些朋友四十幾歲,常常會說人生假如讓我重來一次,我一定不會再犯這些過失。可是問題人生不可能重來一次。
諸位朋友,您的人生也走了幾十年,積累了這些經驗、這些教訓,你希望傳給誰?當然希望傳給我們的後代子孫,希望他們不要再重蹈覆轍。中國文化承傳了四、五千年,不知道有多少的聖哲就是這樣的存心,希望加惠於後代的子子孫孫,所以這些經驗相當的寶貴;就好像一位四、五千歲的長者一樣,只要我們有一個受教謙卑的態度,對人生將有莫大的助益,將可以少走很多的冤枉路。中國文化從哪裡開始學起?中國文化到底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關聯?其實文化就是教做人做事,而做人做事就含攝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比方說《論語》說的「不學禮,無以立」。一個人要有禮貌,要懂得與人相交往的分寸,才能夠在人群當中立足。假如無禮的話,跟人相處就常常會有磨擦、沖突,就很難與人群有很好的互動關系。禮貌很重要。
今天因為第一次跟很多朋友見面,所以我也要自我介紹一下。我姓蔡,禮貌的禮,旭日東升的旭。而取名字也是中國的父母給予後代子孫的期許,所以中國的長者對後代的一種關懷可謂無微不至。所以父親給我取這個名字也是告訴我,做人一定要有禮貌,而且這個禮貌要像什麼一樣?要像九顆太陽一樣,這個旭就是九個日,禮貌要像九個太陽一樣,要照亮你身旁周遭的人,能夠跟我們相處如沐春風。所以范仲淹給他孩子取名字叫范純仁,諸位朋友,您看到這個名字,代表范仲淹期許他的孩子用什麼樣的態度做人?純是一顆仁慈之心。
不只取名字是中國文化,文字也透露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因為中國造字是用六書的方法,所謂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由於這六種造字的方法,可以在文字當中看出人生的哲理。所以文字當中,全世界只有一家能夠流露出人生的哲理,哪一家?就是中國的文字,除此一家,別無分號。我們來看這個「仁」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二,從文字就告訴我們,做人應該如此,兩個人,哪兩個人?自己跟他人。意思就是說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別人,《論語》裡面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所以范仲淹期許他的孩子要處處替人著想。
剛好有一次范仲淹拿了五百斗的麥子請他的大兒子運回江蘇老家。他孩子在運送的過程,剛好遇到父親的一個故友,剛好這位長者家裡面出現了一些困窘、困難,因為父母去世了還沒有安葬好,女兒還沒有出嫁。范純仁聽完以後,馬上就把五百斗的麥子賣掉。結果賣完以後,錢還是不夠,范純仁就把運送麥子的船也賣掉,這樣錢才夠幫助這一位長者。范純仁處理完以後就回到京城跟他父親報告這一件事,兩個父子坐在桌子前,當范純仁講到:父親,我把五百斗麥子賣掉,但是錢還是不夠幫助他。結果范仲淹抬起頭來對他兒子說:那你就把船也給賣了。結果范純仁對他父親說:父親,我已經賣掉了。所以父子同心,父子同是一顆仁慈之心。
諸位朋友,東西都施掉了,都布施出去了,吃虧了嗎?中國話說「吃虧就是占便宜」,當這個吃虧是一顆仁慈之心去幫助別人,那將帶給自己、帶給子孫非常大的福分,《易經》裡面講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所以諸位朋友,什麼叫經?我們看地球上有經線,有緯線,意思就是說經線、緯線是讓我們了解到我們所處的方位,它是方位的標准;相同的,經典就代表著做人的標准,而且不會改變,亘古不變。所以我們面對中國的經典也好,或者西方的經典,看的時候不能打折扣,因為那都已經印證是真理,真則不虛,真則不假。而當你相信以後,去了解,真正去做了,你就會確實印證這些話語真實不虛。
所以范仲淹確實印證了,他做了一個好榜樣給後代子孫看。所以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他的家風到現在八百多年還不衰,子孫還非常興旺。為什麼?除了積陰德以外,更重要的,他當了一個好的榜樣給子孫長久的效法。在二00二年,全球華人聚集在山東曲阜,一起讀誦中國的經典,而范仲淹的嫡傳子孫應邀為會場的貴賓。當范氏的子孫上台,他們唱了一首歌,這首歌叫做「岳陽樓記」,這是范仲淹的一篇很著名的文章,而子孫為了懷念他,把它編成曲子,所以當唱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相信范仲淹在天之靈,他也會覺得當初教給孩子的人生價值觀是正確的,沒有錯誤。
諸位朋友,您現在確定您傳給後代子孫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嗎?所以我們要時時拿著聖賢的行持還有智慧,來觀照人生,人生才能夠避免錯誤,才能夠發揮得更圓滿、更成功。范仲淹的後代,剛好在我很多場演講當中,遇到了兩位范仲淹的後代,面相很好,耳朵、耳垂都特別大,而且都在當老師。有一位是在海口一個著名的中學當中文老師,而他的女兒現在正在北京中文系就讀,所以家風的綿延非常的好。
我們從文字當中,可以了解中國文化,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中國的父母在取名字當中,也流露出對子孫的期許、愛護。所以我父親給我取這個名字,我有沒有可能很無禮?假如我對人家沒有禮貌,他人都叫我「禮旭,禮旭」,我一定會覺得全身起雞皮疙瘩,因為名不副實,很難受。小時候因為父母的教誨,所以養成一個習慣,只要有長輩到我們家裡來,不管我人在何處,我一定會跑到他們面前,先放下手邊工作,對他們說:叔叔好,阿姨好。這個躬鞠下去以後會發生化學變化,當我把頭抬起來以後,所有長輩的臉上露出燦爛的微笑,摸摸我的頭:你真乖。他很滿意,我也很高興。為什麼?他有沒有拿巧克力棒給我?沒有,因為當一個人在做有德行的事,在做對的事情,所謂立身行道的時候,他那種喜悅是從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所以這個習慣就一直保持到現在。
剛好有一次我在坐電梯,有一位長者(一位女士跟我母親年紀差不多)也剛好走進來,我就主動跟她詢問:請問你上幾樓?諸位朋友,您坐電梯的時候會問對方「請問上幾樓」的舉手?好,諸位朋友,你們都有中國人的美德,就是謙卑,我知道你們都有做,不好意思舉手。這一個動作重不重要?其實整個社會的風氣跟誰有關?跟每個人有關,但是現在人的態度是這樣嗎?他會覺得社會亂了是社會的事,跟我沒關系,我薪水能領好就好,我生活能過好就好,我孩子能平安就好,有可能嗎?當社會亂的時候,家庭能不能幸福?中國話講「覆巢之下無完卵」,所以社會國家是每個人的責任,應該致力於讓它更美好。
所以中國話又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社會的人情味,社會主動關懷他人的風氣,是每個人的責任。當我們一進電梯看到有人來了,馬上頭就低下來,左看看,右看看,就是不看他,人跟人的距離就怎麼樣?慢慢拉開來,冷漠久了就無情;但是主動關懷就會愈來愈有愛心。所以學習在哪?在生活的點滴當中都在學。孩子的愛心在哪裡?就在生活處處替人著想,今天有客人來了,他拖鞋要怎麼放?拖鞋一定要放在客人走進來馬上可以穿上去,這雖然是一個禮儀,但是禮儀的背後也是處處替人著想。所以當有客人來了,我們教導孩子鞋子要放好,要懂得倒一杯水,要懂得准備一些毛巾,一些盥洗的東西。有可能客人匆忙之下忘了帶,又不好意思跟我們拿,我們都能主動准備好,就是處處替人著想,那客人也會賓至如歸,情感也會愈來愈深厚。
今天假如諸位朋友回去以後,在每個社區都響起了一句話,請問你要上幾樓?當一百個社區同時響起這一句問候的言語,關懷的言語,會不會覺得今天雪梨的天空不一樣了,空氣也不一樣了,會不會有這個感覺?有一位朋友長得很高大,一百八十幾,都快一百九了,他坐電梯的時候就主動對一位女士說:請問你上幾樓。結果這個女士本來沒什麼表情,突然露出燦爛的微笑,剛好又跟他同一層樓,結果要出電梯的時候,這位女士堅持要幫他服務,她說:你先走,我後走。所以人跟人那種善良,良性的循環就帶動起來了。
接著我跟這位女士自我介紹,我說:你好,我叫蔡禮旭。她說:你好,我叫丈母娘。蔡女婿。結果這位女士因為她年紀跟我母親相彷佛,所以聊起來以後才知道,她的女兒跟我是同一屆的高中同學,俗話說「有緣千裡來相會」。諸位朋友,我們是有緣萬裡來相會。而這個緣,真正的因在哪?這個緣最重要的因素在於我們有同樣的祖宗,而他們承傳了幾千年的智慧,我們才有機會在數千年之後,能緬懷他們的教誨,所以這個緣很特別,值得珍惜。所以知緣才能惜緣,惜緣才能造緣。這個「緣」字是人生很高的哲理,當你能善用這個緣分,它將成就你的人生,是你人生很大的資產。
我們自己回想一下,你人生是不是因為遇到了一個好緣,一個貴人,而讓你的人生得到很大的成長,很大的助力,有沒有?而當我們不去珍惜這個緣的時候,可能就會當面錯過。很多人說我的生命當中都沒有貴人,這樣講對不對?這樣講不對,原因不在沒有貴人,原因在一來看不懂貴人,二來沒有禮貌,沒有受教的態度,所以貴人就會當面錯過了。我們剛剛提到「不學禮無以立」,所以禮貌重不重要?重要。諸位朋友,您有教您的孩子禮貌的舉手,教他接電話,教他接待客人,這都很重要。
我在面對家長,首先第一次聚會我會對家長說,讓孩子學習一生正確的態度觀念重要,還是把分數從九十八分拉到一百分,哪一個比較重要?是前者重要,還是後者重要?前者比較重要,因為前者影響的面是一生,後者影響只是一次的成績,跟人生沒有大相關。那現在的家長是在做前者的工作,還是在做後者的工作?在做哪一個?前還是後?後。那為什麼認知都是前,做出來都是後?那不就言行不一致了。假如一個人言行不一致,他的朋友會不會信任他?他的晚輩會不會尊重他?會不會?不會。所以晚輩不尊重長輩,等他十多歲了會不會叛逆?會。所以很多家長都很擔心,我的孩子十多歲了,很可能會叛逆期。叛逆期正不正常?正常,這個時代正常的都變不正常,不正常的都變正常。你現在去看到一個孝子,覺得好像發現一件很奇特的事情,因為孝子都找不到了;現在叛逆的人很多,所以叛逆叫正常。
諸位朋友,四、五千年的歷史當中,您去翻一翻有沒有叫「叛逆期」這三個字?為什麼幾千年來沒有叛逆,我們在短短幾十年之間就把這個產品生產出來,厲不厲害?這種厲害不要,不要在結果停留,一定要把原因找出來。為什麼幾千年沒有叛逆?因為幾千年來都有孝道的教育,所以孩子對父母懂得孝敬,懂得尊敬。當有孝心、恭敬心,怎麼可能會忤逆父母?而這個孝心跟恭敬心從哪裡來的?絕對不是只有從講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所以俗話說「身教者從,言教者訟」,當父母言行一致,自己的身教都確實落實,演出孝道給孩子看,孩子從小對父母非常尊敬、崇敬,當他有這一分心就不容易對父母忤逆了。
「言教者訟」,假如我們說對父母講話要客氣一點,對父母講話要輕聲細語,結果我們自己對父母講話怎麼樣?大小聲,孩子願不願意學?很困難,他會說你要我做,你自己為什麼不做?所以做到以後才說,這是聖人,說了以後能做到是賢人,說了以後做不到,那是騙人。孩子被你騙久了,內心的怨氣慢慢積累,當有一天他的身高跟我們一樣高,拳頭跟我們一樣大,他會怎麼樣?當然他不會打你,他會說:你要我做,你為什麼不做?他就不聽你在說什麼。所以叛逆期是不正常的。叛逆期最重要的原因,在父母言行不一致,還有孩子沒有孝道的教育,接著外在的污染又很多,同侪污染,社會一些公眾媒體的污染,才會造成這個結果。
現在很多中學在開家長會就對家長說:孩子叛逆是正常的,你們要做好准備。所以他們每天在家裡就看著孩子的臉,叛逆了沒有,叛逆了沒有,突然有一天心想事成。所以我們要從原因下手,這樣才能高枕無憂。面對這個問題,我還曾經去問我媽媽:母親,我有沒有叛逆期?我媽媽想了一下說:沒有。因為對父母尊敬,怎麼可能會忤逆?所以我們時時思考要從因上思考。既然我們覺得做人做事重要,我們就要演給孩子看,我們不能只重視學業成績,而是重視他全面人生的態度。
諸位朋友,真正重視成績以後,他的人生幸福了嗎?美滿了嗎?在這個時代當中,難免隨波逐流,突然漂到某一個地方,你有一點清醒過來,你會突然想,我的人生怎麼走成這個樣子。我們來分析一下,讓孩子走向升學這一條路上,確實大學畢業出來了,研究所畢業出來了,請問人生解決了沒有?剛開始。而他面對社會,面對往後的家庭生活,請問他有能力把它處理好嗎?有能力讓它圓滿嗎?有沒有?您覺得?所以很多家長說:你只要把書念好就好,其他的事都不用管。這樣教對不對?這樣會教出一個生活能力極低的人,縱使他是碩士、博士,跟他太太相處也很困難。
有一個統計提到高學歷高離婚率,有沒有?對,所以你教出了一個這麼懶惰的孩子,然後讓另外一個女人痛苦,而且我們自己也在那邊說,我先生真懶惰,都不幫忙我。雖然我們很痛苦,可是教孩子還是把他教得很懶惰,我們把自己的痛苦建立在下一個女人的身上,這樣對不對?這樣沒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高學歷不只高離婚率,高學歷高失業率,有沒有?他高中畢業,你拿什麼工作給他,他任勞任怨;但是他大學以上,你拿太簡單的工作給他,他怎麼樣?他不願意做。所以學歷還沒有讓他能夠去歷練社會經驗,已經讓他先產生傲慢。我有一位長者他說給孩子念書,絕對不能一次念到博士,因為一次念到博士以後,他的眼睛從這裡變長到哪裡去了?長到頭頂上去了。
我們冷靜來思考一下,現在從大專、大學以上學歷出來的學生每一年有多少?成千上萬,但是這些人失業的很多,確實工作機會少一點,但是另外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出來了,我們接觸很多的企業家,他覺得沒有人才。奇不奇怪?每一年畢業的學生這麼多,結果企業家說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才。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從這個升學功利主義之下出來的孩子,並沒有能夠是企業需要的真正人才。諸位朋友,當我們把孩子推向這一條路出來以後,他並沒有好的工作,那他要怪誰?他並沒有具備能夠把事業、家庭經營好的能力,那要怪誰?所以人生抉擇很重要。我在大學時代聽到這句話,從聽到以後就沒有再忘記,「人生最難的不是奮斗,而是抉擇」。選擇對了,努力才有好結果;選擇錯了,努力不會有好結果。當我們十多年培養出來的孩子,出來以後,居然工作也做不好,居然夫妻也相處不好,到時候你的中晚年擔心的事太多了。
諸位朋友,我們冷靜從自己的人生來思考,您所接觸過觀察過的人群,請問很成功的人具備了哪一些條件?諸位朋友,說說看,哪些條件?你們都沒有遇過成功的人?不會吧,哪一些條件?我們當老師站在講台上都叫小朋友:小朋友,上課的時候踴躍發言。結果當我們去參加研習,前面的教授說:諸位老師,要踴躍發言。結果我們也都頭低低的。我們要自己做到,孩子自然就會學習到;我們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結果自己做不到,效果很有限,身教重要,身教是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
我們思考一下,現在的企業家為什麼說沒有人才?因為現在的人沒有誠信,現在的年輕人沒有承擔責任的一種態度,沒有付出,沒有處處替人著想的心,這些都是成功的最重要的特質。什麼時候教?能不能出了社會才教?出了社會要做業務了,才知道禮貌重要,微笑重要,趕快去上三天、五天的培訓課程。培訓出來以後,提到了你要保持微笑,客戶才會跟你做生意,他突然開始勉強微笑。跟人家握手,結果這些人跟他一握手,看到他的笑容,都起雞皮疙瘩,很不自然。
我有一位朋友他有一個同事,二十歲就拿到數學博士,優不優秀?連跳好幾級,結果一間知名大學破格讓他直接進來做副教授。諸位朋友,這樣的人生好不好?人生你可不能看一段,要看前面再看後面,你可不能只羨慕這一段,那不准。很多人看到貪官污吏開大車子,住大房子,羨慕得不得了,錯了,他的中晚年保證淒淒慘慘,淒淒然。所以我看《菜根譚》第一句話,我很震撼,第一句教誨提到「弄權一時,淒涼萬古」。所以我們看到別人貪污腐敗,你不要生氣也不要羨慕,遲早壞的果報會現前。
這一位朋友他二十歲就當副教授,多少人羨慕,當了十年的副教授,就是升不上教授,發表的論文沒有人比他多。剛好我這個朋友跟他比較熟,他就把他的論文拿來給我朋友看。結果他的論文篇篇都很精辟,寫什麼?寫到這一個教授論文哪裡有缺點,那一個教授論文哪裡有缺點,每一段分析都一針見血,沒有人比他厲害,可是他的博士論文往往在中途就被刪下來了。被誰刪下來了?被這些被他批評得一文不值的教授把他刪下來。我這位朋友就建議他,你換個角度寫,這一個教授哪裡寫得好,那一個教授哪裡寫得好,你從這樣去發表教授的論文。結果這一位朋友聽完以後皺著眉頭,為什麼皺眉頭?他覺得很困難,因為批評別人二十多年、三十年習慣了。後來過了一段時間論文寫出來,拿來給我的朋友看,我的朋友一邊看,一邊雞皮疙瘩都起來,很不自然。所以從批評別人要變贊賞別人可不容易。我們也不能怪他,因為他沒有讀過《弟子規》,《弟子規》說要「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跻;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所以諸位朋友,一個做人的正確態度影響孩子一輩子,我們有這樣的判斷,才能抉擇到底要教孩子什麼東西。我自己是從升學主義之下上來的,深刻感覺從小假如只看著自己的分數,我有一次考了九十八分,哭了很久,因為差兩分一百分。那個時候在編班,要編入特優班,所以患得患失。看到別人考試分數比我們高怎麼樣?內心怎麼樣?嫉妒、不高興;看到別人考得比我們差,幸災樂禍,心量愈來愈小。上了高中,念了高雄第一中學,很多很優秀的同學來到學校都說:我都沒有念書。到學校從早玩到晚。我們說:沒有念書也可以考得好,我們就跟他一起玩。結果考試一出來,我們考很差,他怎麼樣?考得很好,怎麼會這樣?到學校都騙我們一起玩,在家裡都猛讀,讀到半夜三更。功利主義,升學主義,讓孩子處處就是要把人家比下去,見不得人好,所以我就變成小鼻子小眼睛。本來還有可能變成范仲淹,結果變成什麼?變成小人。人家君子是成人之美,小人是成人之惡,所以教育重要。
而一個人人生的福分從哪裡看出來?從哪裡?從一個人的存心看出來,所謂量大福大。為什麼常常跟人家計較的人,他的臉都會愈來愈消瘦?中國人說面相刻薄,相由心生。《朱子治家格言》說的「刻薄成家,理無久享」,處處跟人家爭,跟這些親人都爭,都要分得比人家多的財物,這樣的刻薄,孩子上行下效,絕對沒有好日子過。諸位朋友,我這個不是刻薄相,我這個是厚道相,閩南話叫戽斗,厚道,諧音,聽說這樣的面相,老了時候福報不錯。但是這句話要會聽,老的時候福報能好,也要年輕的時候好好努力才行。所以我們閩南話說「做人要磨,做牛要拖」,做牛就要耕作,做人就要多磨煉。剛好我又是人,我又屬牛,所以我一定要磨又要煉,要拖磨。所以一個人要收什麼樣的果,一定要種對好的因。
後來,我六年前接觸到聖賢的教誨,我的心量開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本來人生求什麼都很辛苦、很困難,換工作換了將近十項工作。我爸爸常說叫我寫回憶錄,能換那麼多工作不容易,求什麼都不順勢。後來開始學習了以後,心量擴大了,求什麼得什麼。後來我很多的朋友就一起跟我在學習我們中國這些聖賢經典,我問他們說:你們為什麼這麼有信心要學?他說看到我求什麼得什麼,所以他們也要來學。因為後來我就從事教學工作,那時候還在補習班補習,但是每考必中,以前是每考必不中。大學聯考很緊張,前一天睡不著覺,吃了兩顆鎮定劑,吃完沒效。其實不是沒效,隔天早上就有效,一邊考試都快睡著。所以確確實實量大福大,「福田靠心耕」,人生最大的學問,是把我們這一顆心修養好,福分水到渠成。所以諸位朋友,該怎麼樣抉擇自己的人生,該怎麼樣教導孩子的人生,至關重要。
所以我們了解到這個緣分殊勝,全世界有好多的古文明,在歷史記載最長久的有四大古文明,現在只剩一個古文明,哪一個古文明?哪一個?中國。那是不是四大古文明的老祖宗在神明面前抽簽,誰抽到了不用滅亡,誰就可以不滅亡,是不是這樣?不然為什麼只有中國不滅亡?不滅亡是結果,原因在哪裡?我們人生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就是世間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沒有一件事是僥幸得來的,我們有這樣的認知,你的人生往後踏出的每一步才會踏踏實實。
所以中國文化能承傳幾千年,絕非偶然,而是中國的祖宗他有很高的智慧,他觀察出來語言跟文字要分開來,講話用當時候的言語,但是寫文章一定用文言文來寫。為什麼要這樣?我一個朋友離開故鄉二十年,回去以後跟一些親友聊天,有時候遇到一些詞語都已經不大一樣了,還要稍微解釋一下才行。二十年語言就發生小的變化,兩百年,大的變化,兩千年,根本聽不懂。假如文章跟語言是同樣的,那一千年以後的人就看不懂我們寫的文章。老祖宗洞察到這一點,要能把幾千年的智慧傳承,必然要語言跟文章分開來,所以就發明了文言文。所以文言文是老祖宗給後代子孫最大的恩澤。
一個人最折福的就是忘恩負義。中國人在這一、兩百年當中,忘掉了老祖宗的教誨,日子好不好過?不好過,所以現在家庭問題很多,社會問題很多,確確實實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也是不聽聖賢教誨,所以二十多年來的人生走得很坎坷。剛好我在念初中的時候,語文一直不好,有一天我的老師發了一篇文章,要給我們當模范,范本,上面寫著「蔡蓉青」,結果我的老師就說:同一個家庭裡面教出來的孩子,語文能力怎麼差這麼多。這一篇文章是我的二姐寫的,所以老師這一番話對我的內心很大的打擊,覺得很丟臉,所以對於語文一直就提不起信心來。記得還有一次寫一題題目,題目叫「老氣,一恆春,二恆夏,三橫秋,四恆冬」,諸位朋友,答案是多少?老氣橫秋。好,這些朋友都答出來了,你們以後學中國文化會學得比我還好,我是拋磚引玉。確實選不出來,我還唱了一首歌,每唱一句話就點一下,點到最後是哪一個答案就把它寫上去,還是錯了。
上了高中,有一次上國文課,我的老師把我叫起來,他說:蔡禮旭,你在上國文課,假如再打瞌睡,我就記你曠課。所以我的高中語文也不好,大學聯考不及格,這樣的厄運都沒結束。所以因為對語文沒有信心,更不可能深入聖賢教誨。後來聽到這一番的開導,了解到幾千年的祖宗念念為了成就我們,用這麼高的智慧,才能承傳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我聽完以後很慚愧,平常人家倒一杯水給我們喝,我們就高興得不得了,而祖宗是用盡了心血跟時光,把智慧傳遞給我們,我們卻視而不見,還把它丟到垃圾桶,感受自己實在是不肖子,所以就流下忏悔的眼淚。當然哭沒有用,還是要打起精神,我就開始打開經典來看,結果奇妙的事情發生了,以前覺得念的都快打瞌睡,現在打開來覺得格外的親切,為什麼只在一念的不同,就產生了這樣的差別?所以諸位朋友,障礙不在外面,障礙在自己的心,所謂「一切法從心想生」,障礙也是想出來的。當我們珍惜老祖宗,知緣、惜緣,整個障礙就會去掉。好,這一節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