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以修習止觀被中機,以求生淨土被上機」。你看看上中下三種根器。「初謂業障眾生,中謂凡夫二乘,是知淨土是大乘菩薩所修矣」。這是《起信論疏》裡的話。「又《彌陀要解》謂持名,法門深妙,破盡一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這把上根引出來了。馬鳴、龍樹,這是古印度的祖師大德,傳記裡面所記載的,都證得初地的地位,這地位高了,初地菩薩。智者、永明,這是中國的,智者大師是天台宗的祖師,永明延壽是中國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佛應化而來的,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淨宗這個法門,像他們這種人才徹底,荷擔就是承擔,他才能承受,不是一般人。這個法門的深妙,破盡一切戲論,這句話就說得重,真話不是假話。一切戲論是說什麼?不是說世間的,一切諸佛菩薩說經言教全是戲論,哪有這麼麻煩?一句阿彌陀佛不就成佛了嗎?還搞這個東西干什麼?這句話不容易!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彎路,這一條路是直路,只教你一句佛號,佛號之外統統放下。多長時間成就?《彌陀經》上說,「若一日到若七日」;我們在中國歷史上看到的,執持名號念佛往生的一般都是三年。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你不就全通了?哪要那麼多的時間去學習?這是什麼人物?誰能相信?馬鳴、龍樹、智者之流他們能相信。斬盡一切意見,是不准你起心動念,哪裡還有什麼分別執著?斬盡一切意見這是斷煩惱、破煩惱障,破盡一切戲論是破所知障,這一句佛號兩種障礙都破掉了。
所以下面給我們說,「蓋因持名一法,乃至圓至頓無上法門」,我們業障深重,初學的人哪裡知道?至是到了頂頭,圓滿極了,任何圓教不能跟它比,圓中之圓。頓是頓超,頓中之頓,無上法門,它在八萬四千法門之上,沒有比它更高的,能相信嗎?能相信的人,那就是上根;不能相信的人,那是中下根性,這句話是真的。「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及,故雲深妙」。難信之法!權教小乘很不容易接受。在我們一般所謂知識分子,好學的心,那都是障礙,好學是所知障,有所知障不能得定,開不了悟,妄想太多。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給我們做出樣子,他十九歲離家外出參學到三十歲,參學十二年。十二年中把印度所有宗教學派裡面所修學的那些經典他全都學過,為什麼?為以後傳法的時候讓社會大眾有信心。釋迦牟尼佛不是一個不學無術之人,他什麼都學了,王子的身分地位特殊,這大家相信他。在菩提樹下,把十二年所學的東西統統放下了。那十二年所學的是什麼?所知障,放下的是所知障。修學過程當中他過苦行僧的生活,那是什麼?那是破煩惱障,能把煩惱習氣放下。這十二年所學的又放下,把一切所知放下。煩惱障放下了,所知障放下了,這才能開悟,才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那個表演是給我們後人看的。我們必須要記住,世尊一生是在做表演給我們看的,像唱戲一樣。他在《梵網經》裡面透露了身分,他這一次到這個世間來示現作佛是第八千次;換句話說,他久遠劫就成佛了。弟子當中,甚至於出家護法裡面,全都是佛菩薩再來的,來唱這台戲,他唱主角,其他的唱配角,表演給我們看的,為人演說。這個舞台就是他一生的行誼,一生都在表演,讓我們漸漸體會到事實真相。
下面教給我們修學方法,「但蓦直念去」,這蓦直就是一直念去,死心塌地一直念去。「不假方便」,不需要用任何方法來幫助。「不落思量」,你也不能有三心二意。這個法門,「直起直用,自得心開」。這是念佛的秘訣。古大德有提出來正助雙修,持名念佛是正修,再用其他方法來幫助,助修,正助雙修。蓮池大師告訴我們,持名念佛是正修,還用持名念佛做助修,正助全是持名。你要不要持戒?不用持戒了,為什麼不用持戒?你二六時中都有一句阿彌陀佛,你還能破戒嗎?就圓滿了。可以說是三福、三學、六和、六波羅蜜、十願全在一句名號當中,真不可思議!理如是,事也如是。真能這樣修行的人,你能否定他不是上根嗎?上上根人才能夠做到。底下兩句就說到了,「當下破盡戲論,蕩除一切計度分別」。破盡戲論,所知障斷了;除一切計度分別,煩惱障斷了,計度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人家這一句佛號能斷煩惱障、能斷所知障。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十八集)2010/5/13 檔名:02-039-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