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第四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  (第四集)  1988/7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4-02-04

  請掀開經本:

  復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遶。】

  這個地方以下是講第三大願「廣修供養」。佛家常說,入道是以智慧為本,可是智慧一定要以福德為基礎。所以世間人也常說「福至心靈」,人福報來了,就顯得特別的聰明,就有智慧,所以福與慧是分不開的。修福很重要,學佛的人千萬不要疏忽。一切眾生在修學過程當中,往往偏在一邊,有些人著重在修慧,他不修福,又有不少人修福不修慧,福慧雙修的人不多。我們看現前學佛的同修,可以說絕大多數都偏重在修福,把修慧疏忽掉了;修慧不修福,少數,畢竟是少數;福慧雙修就更少,更是稀有。

  經典上有個故事,在佛法裡面常常稱作公案,我們還是講故事好,大家容易懂。佛當年在世的時候給弟子們說,有個阿羅漢,因為那個時候的出家人,生活的方式是托缽。吃飯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出家人每天只吃一餐飯,這一餐飯不是自己煮,是到外面去托缽。托缽的規矩只能托七家,次第乞,一家一家托七家;不是說一條街住幾十家,從頭到尾一直托下去,不是這樣的,那人家要罵人的,說你貪心太重了,只准托七家。七家都沒有布施供養的,你就好好的回去,就挨一天餓,只有到明天才可以再出來托缽。有位羅漢常常托空缽,出去托缽沒人供養,他能證阿羅漢果。佛就說出他的因地,就是過去生中,這個人是專修慧不修福,所以證了阿羅漢,沒有福報;有智慧,講經說法天花亂墜,確實有大智慧,生活很清苦。

  另外也有一個過去生中他的同學,那個人跟他專門相反,專修福報,不修慧;戒定慧三學他都疏忽,他都不太重視,重視修福,到處布施供養,這是修福報。這一生,這個修慧的,證阿羅漢;修福報的還在畜生道,墮落到畜生道。這個畜生很有福報,它是個大象,國王的大象,國王非常喜歡這頭象,出門都要騎在這個大象上。所以這個大象侍候得非常之好,派專人去照顧他、侍候他。國王一出門,金銀珠寶璎珞披滿一身,「大象掛璎珞」,福報大,前生修的福多。這是說出這兩個人在過去生當中同學,一個專修福,一個專修慧,兩個都有缺陷。你看畜生愚癡,那個雖然證了阿羅漢,常常沒飯吃,這是很苦惱的事情。

  這是講到因果報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沒有妄語,佛沒有戲論,就是佛沒有給人家開玩笑的話,說的都是真實的。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可以看到現前的社會,有許多確實有智慧、有學問,見解確實是高明,看事情看得透徹、深遠,可是貧窮,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沒有財富。我舉個例子,我親眼看到的,我過去的老師方東美先生。有智慧,沒有福報,一生教書,拿一點待遇,他給我講有時候買書都買不起,看到好書沒錢買。我們就曉得,他過去生中修慧,慧修得多,福修得太少,所以他這一生當中清苦。我們又看到很多發大財的人,大企業家,打聽打聽,甚至於小學都沒有畢業,確實沒念過什麼書,也沒有什麼學問。可是他命裡頭有財富,他就發大財,許多有學問的人替他辦事,聽命於他;他前生福修得多,慧修得少。所以,佛教給我們要福慧雙修。

  我們在三皈依裡面常常念到,「皈依佛,二足尊」,二足是什麼意思?二就是智慧、福德這兩樁,足就是圓滿。佛是智慧圓滿,福報也圓滿,世出世間人沒有比佛福報更大的,也沒有超過佛的智慧,所以叫二足尊。諸佛現個榜樣給我們看,意思就是叫我們在修學過程當中,不可以偏重在一邊,一定要福慧雙修。

  這一段經文裡面,有供養的境界,有供養的因緣,有供養的物品,有供養的儀式,這些我們都要明了。布施供養這都是修福,所以這個十大願裡面,第三就要我們「廣修供養」,可見得這樁事情實在重要。我學佛之後,我自己就很明白,大概也是前生偏重在修慧,不修福,所以一點福報都沒有。現在看起來好像還有一點福報,為什麼?我還沒有托空缽。可是這一點福報,給諸位說是這一生修的,不是前生修的。學佛之後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勤於修福,晚年才不至於挨餓;如果這一生都不修福的話,那大概吃住都成問題,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由此你也就明了,我們佛門裡面這些寺廟的住持,像佛光山的星雲法師,前生福報修得大!他要是沒有大福報,他怎麼能起那麼大的道場!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出家人也不例外。出家人如果修行沒有到相當的功夫,不能轉業報的時候,命運還是沒有辦法超越,無法超越的。他的福報大!

  可是我常常跟他在一起,我不羨慕他的福報。我跟他在一塊,顯得我自在,我的福報比你大,怎麼?我悠閒自在!他操心太多了,非常的辛苦。所以那個事情給我,我決定不干的。你看他跟我同年,還比我小月份,我們兩個站在一起,他至少比我大十歲,辛苦,操心!我這是不操心,心裡頭沒有一絲毫牽掛,所以得到自在。吃得飽,穿得暖,一切都滿足了,什麼都不希求。當然對弘法利生方面,福報大的,實在講在幫助別人可以得很多的便利;沒有福報,雖然我們盡心盡力做,做得也非常自在,功德圓滿,可是沒有辦法給眾生最殊勝的利益。

  這是今天這個題目裡面我們要討論的。第一段講境界,境界之大與前面兩段經文是相同的,境界都是以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為我們修供養的對象。說:

  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

  這一句經文是講我們能供之因。這樣廣大的境界,我們憑什麼能供?憑著有自力、他力。他力是講法力,『我以普賢行願力故』,這就是修普賢行,發普賢願,這是普賢菩薩法力的加持。後半句這是講自力,從「普賢行願力」裡面我們明白了,興起甚深的信解,這才能夠做得到。前面每一段,可以說能供之因也都是相同的。下面,講供養具,供養具就是供養的物品,實在是太多太多,說不盡。此地只舉幾個例子,實在是無法細說。

  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

  這一句是總說,可見得『供養具』就是物品,這裡面說不盡的。物品裡面是選擇最好的,最好的東西供佛,最好的東西布施給別人,這個福是最大的。眾生生生世世在六道裡面生死輪回,苦多樂少,生活相當艱難。為什麼這麼苦?不知道修布施供養,不曉得。愈是苦愈捨不得,愈捨不得,這來生就更苦,這個事情麻煩大了。所以菩薩行裡面,第一條就教我們修布施,普賢十願裡面這列在第三,六度、十度都擺在第一,可見得佛門的確重視修福,把布施擺在第一。

  我記得我最初學佛的時候,我學佛可以說很幸運,沒有走冤枉路,都遇到了好老師。我的佛法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的,他勸我學佛。我接受之後,學佛當然就是看經、讀經,那時候經書非常的少,一般書店裡都買不到。現在在台北市有好幾家佛學書店,一般書店也都能夠買得到,以前買不到。我那時候學佛,全台灣印佛經只有三家,在台北有個「台灣印經處」,朱鏡宙老居士辦的;在台中有個「瑞成書局」,它並不是專出版佛書,但是它也印,因為李老師在那邊講經,它也印,但是那時候我們跟它不認識;第三個就是台南「慶芳書局」,它也印一點佛書。除這三家之外,沒有佛書,而且數量少,種類也少,所以佛經很難看得到,不像現在太普遍了。

  要看佛經只有到寺廟去,找找寺廟有沒有藏經。台北市寺廟最出名的就是善導寺,這是我們的目標,所以就逛善導寺。還算不錯,善導寺裡面有幾位軍人,那個時候的現役軍人,他們是虔誠的佛教徒,常常替善導寺做點事情,就是現在所講義工,他們義務替他們服務。我到善導寺去,認識了幾個人,因為他們的關系,所以把善導寺的經書可以借出來看,連《大藏經》都借出來,他對我算是很不錯。經典找到了,可是很難看得懂,看不懂!雖然看不懂,有興趣,看不懂絕不放手,這就是個好處,這才能入得了門;如果看不懂就不看,佛門就入不進去了。看不懂,還很有興趣,天天都會翻。

  這樣開始看佛經,不到一個月,我就認識了章嘉大師,這是很了不起的一個善知識。以後就跟他老人家約定,每一個星期天見一次面,他住在青田街八號,是政府給他一棟日本式的房子。我每個禮拜天就到他那裡去,看這個經典上有疑問,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向他老人家請教。當我第一次見他的時候,我就向他討教,我說我知道佛法很好,有沒有方法教我們一下就可以入進去?我們的心很急,等不得,有沒有方法一下可以入進去。我提出這個問題之後,章嘉大師差不多停了半個小時,他也不說話,問了他之後,他就坐在那個地方,就像入定一樣。他眼睛不是閉著,眼睛看著我的眼睛,看了半個鐘頭。這種教學法很特別,我那時候才嘗試到,那個印象很深刻,彼此兩個人在會客室裡頭,他那個小會客室,就像在那裡入定一樣。我就很耐心的等,等他答覆。

  等了半個小時才開口,慢吞吞的開口說了一個字,「有」。這個「有」以後,就又沒有了,他又不說了。這就是訓練我們的耐心,因為我們年輕急躁,性情浮躁,所以跟他在一起就是修定。說了「有」之後,差不多又等了五分鐘的樣子,這不像那麼長了,等了五分鐘,給我講了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他講沒有我這麼快,他一個字一個字很慢的講,「看得破,放得下」。我們聽了之後,就沒有他那個耐心了,我立刻就問他老人家:這兩句話意思我懂,從哪裡下手?這差不多又等了十幾分鐘,告訴我兩個字,「布施」。所以第一次見面,印象非常的深刻,是一個蒙古親王敏親王給我介紹的。我跟章嘉大師大概是有一個半小時的樣子,只說了幾句話,可是這個印象太深刻了,教我布施。

  我告辭之後,他老人家的確是非常的仁慈,攝受的力量很強,叫你永遠感激他,慈悲,和藹可親。他送我到門口,送到門口的時候又囑咐我一句話:我今天給你說了六個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就要我去做六年,六年干什麼?布施。的確,在那個時候我也是很小氣的,也是一毛都不拔的。就開始學布施,實在講我那個時候是軍人,待遇很薄,什麼都沒有。我喜歡讀書,所有的薪水、津貼全都買書,自己零用錢的確很節省,都買書,喜歡讀書。我過去有個脾氣,我的書從來不借給人的,因為別人把我的書拿去看,手上摸髒了,或者疊個角,我就不喜歡,我就不要了,我非常愛惜書本。所以說我的書不借人的,我送你可以,我不會借給你。布施什麼?當然就布施書。有些人問我要的,就布施送給他。先送的什麼?是我看了不要的,不要的書送給人。以後布施一段時期,就進步了,我自己要的或是還沒看完的,可以送人。過了三、五年的時候,的確就不一樣了,我最喜歡的書、珍藏的書,人家要問我要,也不吝惜了。確實有進步,能夠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割愛給人家,只要他喜歡。

  他叫我做六年,我還真聽話,就真的做了六年,六年就有感應,有很多的感應。六年的時候,我就想到出家因緣成熟了,有預感;在出家因緣成熟兩個月之前就有預感,就曉得這因緣決定成熟了。我在台中跟我一些同學說,我住這個地方大概不會太久了,頂多半年,因緣成熟了。沒想到以後大概一、二個月,這個緣成熟了。

  這樁事情從前也曾經請教過章嘉大師,我就問他,有沒有出家因緣?他告訴我,有。他說你不要找師父(這個奇怪,不找師父),你也不要去找寺廟說你要出家。我說那怎麼出家法?他說如果你要找師父想跟他出家,他要不答應,你就很難過,你就很煩惱。我想一想也對。那怎麼辦?「你求佛菩薩,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當你求不應的時候,是你自己本身有業障,你要忏除業障」,我們十大願底下一願就是忏除業障,「業障忏除了,有求必應」。怎麼忏悔法我們留到下一章再講。這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所以就有預感。

  我出家大概在台灣恐怕也沒有第二個,是道場法師來請我的,請我出家,誠心誠意,先後一共請了九次。我想他的心很誠,我才答應他出家,這個不容易!所以我出家就提出很多條件,我不趕經忏,不做佛事,我要研究經典,我發心弘法利生。樣樣都要答應我,不答應,我不干,叫我出家去趕經忏,這個事情不能干的。所以這就是師父來找我,我可以跟他談條件;我去找他,什麼條件都不能談了,沒有法子。這是講感應,除這個之外,有很多的感應,所以要認真去做,要真正肯放下,真正能看破。

  一個善知識指我們一條路,確實我們一生受用不盡。經裡面,供養具只舉了幾樣,作個代表;而且這幾樣裡面,樣樣都含有表法的義趣。我們讀經文:

  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

  這幾句就是舉幾種,供養具裡頭舉幾種,華、音樂、傘蓋、衣服、香,後面有燈,舉出這幾種。

  一一量如須彌山王。】

  這是講數量。

  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

  這是供養具,我們要把這個文簡單的介紹一下。供花,香花在供佛,我們一講到供佛,首先就會想到香花,經上講得太多了。每個供養具底下都用個『雲』字,這個字在一切大乘經典裡面用得非常的廣泛。它是什麼意思?表現諸法實相。一切的物相非有非無,雲,我們遠看有,近看就沒有,這是說明一切萬法「相有體無」,也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相,就像雲一樣,體沒有,這叫真正看得破;看得破,然後才能夠放得下。看破是學問,放下就是福報;看破是慧,放下是福,真的福慧雙修,在一個字當中就能夠顯示出來。

  花代表因,每個人都歡喜。為什麼表因?先開花後結果,花是果之因,花要開得好,我們曉得將來果實一定結得好。因此我們在佛前面供花,它真正的意思,教我們看到這個花就想到我們要修行。修行是因,將來成佛是結果,是表這個意思。我們供佛的花很有限,哪裡能像經上講的這樣廣大的境界?其實你要懂得,我們眼睛看到這是一朵花在此地,在我們觀想當中,這個世間所有一切花都在我這個時候供養一切諸佛,是這個意思。你看佛堂裡供的花代表因,外面的花就不是的?那就錯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普賢行願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所有一切花,我在這裡同時供養。你要有這麼大的心量,這心量拓開了,虛空多大我的心量就多大,實在講,所謂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平常我們沒有讀普賢行願,我們的心量很小,想不到那麼多,想不到那麼大,心量很小,處處都有障礙。因普賢的力將我們心量解開,心量拓開,跟虛空法界一樣大,這都不是假的,是真的。

  供果,我們在佛前面也供果,果代表菩提涅盤,代表成佛的果報。見到果,想到我學佛期望的是無上菩提的果報;換句話說,提醒我們自己的警覺。

  明了之後,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看到什麼花。我們這個經是《華嚴經》,這個經完全的題目是《大方廣佛雜華莊嚴經》。我們中國人喜歡簡單、喜歡省略,「雜華」只取了一個「華」字,「雜」字去掉了;「莊嚴」,「莊」字去掉了,取了個「嚴」。雜華莊嚴就像一個大花園裡面,這世間所有的花應有盡有,你看真是美不勝收,它不是一種。所以《華嚴經》就像個大花園一樣,應有盡有,無比的莊嚴。這是佛法的根本法輪,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在其中,每個法門就像每一種類的花一樣,它是應有盡有,比喻這個意思。

  『鬘』是花鬘。印度人的習俗是把花串起來,串成一環套在脖子上,花鬘。佛出生在印度,所以經典裡面有許多記載都是古印度的風俗、禮儀。這是花鬘。雲,都是一樣講法,同一個意思。《地藏經》裡面還有玩具,玩具也可以供養,真的沒有一樣東西不可以供養。玩具供養是什麼意思?玩具代表諸佛菩薩示現在九法界,表游戲神通,代表這個意思,所以玩具可以供佛。但是我們現在的供具當中玩具很少,像《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寫的就有玩具,它代表的是游戲神通。所以它都有表法的意思在裡面。

  『音樂』供佛,就是前一章所講的「稱贊如來」,表這個意思。佛法是教育,佛道是師道,師道是尊嚴的,所謂只聞來學,未聞往教。佛成道了,誰知道?誰認識?這裡有個好老師,他絕對不會到外面,「我是好老師,我的學問、道德是世間第一」,這個話說不出口,如果你這樣說,人家說你這個人太狂妄了。必需有人介紹,介紹的人還不正面介紹,這就很高明。旁敲側擊,用這個方式來介紹,那就是歌贊。用歌詞,唱歌來贊歎,讓外面一般人聽到,聽到之後,他想:這是贊歎佛,佛有這樣的智慧,這樣的德行,我們應該趕快去跟他學。所以諸位要曉得,贊佛偈裡頭絕對不是佛喜歡音樂、歌舞,那你就錯了,不是的。佛菩薩是用歌舞做個手段來接引眾生,就是他的招生廣告,高明!現在你們哪個學校招生用歌舞?你看在佛法裡,幾千年它用這種方法。為什麼?

  愈是在原始、古老民族習俗裡頭,世界上不管哪一個民族,在古代的時候,一切文化還沒有形成,第一個它有歌舞、它有唱歌、有跳舞,這都是人喜歡的。佛就用這種方法來介紹,使大家認識佛法、認識三寶,所以佛門裡面的歌贊可以說全是招生廣告。我們贊歎釋迦牟尼佛,贊歎菩薩的功德,菩薩還要我們稱贊嗎?不需要,菩薩心地清淨,絕對不需要我們恭惟、稱贊。實在講,這種恭惟、稱贊不是給佛菩薩聽的,是給眾生聽的。讓他聽到之後心有所感,到這兒來求法,到這兒來皈依三寶、來學佛,是這麼個意思。這個功德就很大!我們用這個來供養,這個供養具就是替佛招生。佛自己不好意思出去招生,要我們替他招生,這就是好學生;我們唯一能報答佛恩的,就是替佛多找幾個學生。

  『傘蓋』,傘是遮蔭的,像我們現在夏天,天氣很熱,我們出門用傘遮太陽,遮蔭的。蓋是遮灰塵的,我們在房子裡面不會用傘,房子裡,過去房子很高很大,用蓋,叫寶蓋,形狀跟傘差不多,但是不一樣,造形不相同。我們現在在有些地方看到,在大殿裡面佛頂上有寶蓋,遮灰塵的,怕灰塵落在身上。它表法的意思從這個地方可以能夠顯示得出來,陰涼就顯示心地的清涼,所以傘表這個意思,表清涼;蓋表清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表這個意思。

  『衣服』表忍辱。衣服不在華麗,衣服是遮體、遮羞的,這就是忍辱衣。所以佛門常講衣是忍辱衣,代表忍辱。

  『香』代表信,信香。忉利天主他有樂神,在集會的時候,需要音樂演奏的時候,他就燃一柱香,樂神聞到了,他統統都來了,信香。我們世間法,在古老的時候也用這個。像到大陸去看長城,長城在每一個相當距離有個烽火台,那個作用跟燃香差不多。那個時候燃狼煙,狼的糞便,把它曬干之後,因為燒這個煙不容易散,它是直的,很遠的地方能看到。看到之後就曉得那個地方有敵人來進攻,這個地方去支援,要准備防守;在古時候沒有電話、沒有電報,用這種方式,這跟香煙意思是相同的。香同時又表戒、定,佛經裡面常常講「五分法身香」,像極樂世界講的「香光莊嚴」,極樂世界那個香真是無法稱說的。五分法身香是講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這個五種,它表這個意思。

  在此地舉出了幾種,這幾種可以說將我們世間所有這些香也都包括了,都不出這三類。『塗香』,塗香是塗在我們身上的,有香水、有香粉,塗在身上的這一類稱為塗香。『燒香』,必須燃燒,香氣才能夠放出。『末香』是香末,碾成細末,它的香味就出來了。不外乎這個三大類,這就包括我們世間種種之香。

  『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數量的廣大像前面一樣,我們是盡虛空、遍法界這些物質的供養。真正能看破,知道諸法實相,真正能放下,於一切法無取、無捨,這就是真供養,它的義趣在這個地方,這是真正的供養。

  『然種種燈』,燈代表智慧,代表光明。古時候最好的是酥油燈,其次就是一般的油燈。在我們中國,酥油比較少,中國過去在佛殿裡面,好的是燃麻油,價格也比較貴。因為印度酥油多,中國是個農業國家,所以酥油就比較少,酥油是奶裡面提煉出來的。這是種種的油,油燈。以後才有蠟燭,也是表這個意思。佛前面供養燈。可是在現代,像我們佛前面供養的燈,裡面是電燈泡,點電的,我們這裡沒有油燈。不過我覺得電燈比油燈要安全得多了,大家用電燈來代表就可以,想到這個意思就行了。因為我們現代人居住的房子多半住公寓,公寓房子比較矮,點油燈很麻煩,點久了,天花板上薰一塊很黑,就是燒香燒久了也是如此。

  所以香,家裡頭有佛像、有佛堂,香燃一支,不要燒多,燃一支,要燃好香,經上講的『上妙』,盡你的力量去買好香。好香我們聞到,對身體健康都有幫助,所以一定要買好香,燃一支;燈,普通電燈就可以了。寺院裡頭的建築不一樣,它的殿都很高,所以燃油燈、蠟燭是有必要的。為什麼?它表法的意思明顯,我們電燈沒有那麼顯著。燈發光,固然是代表光明智慧,還有個更深的意思,就是燃燒自己、照耀別人,它有這個意思在。使我們見到燈,我們就想到,我們以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才藝,以自己的精神,以自己的體力,貢獻給社會,服務於一切眾生,捨己為人,燈表這個意思。

  燈點的時候,油逐漸會點干,蠟燭會燒完,這個意義很深。人生在這個世間是非常短促的,有什麼意義?有什麼樣的成就?財富、地位、功名都是假的,唯一真實的所謂是積功累德,這是真實的。普賢菩薩在後面告訴我們,「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得走的,只有業跟著你走。學佛的人我們不造業,我們這個世間善業、惡業都不造,我們造什麼?我們造淨業,這個世間六道輪回裡面沒有的,要去造這種業;我們的果報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是在佛國土裡面才有這個果報,這部經是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以極樂世界為我們的歸宿。所以燃燈有這個意義在。

  這個地方舉出這幾個例子,代表一切的供養具,使我們在任何一個供具裡面,都明了它表法的深義。當我們供養,我們自己覺悟,也能夠令一切眾生覺悟。可見得,看起來這是世法,含義卻是甚深的佛法,即世間法顯出世間法。在這裡面讓我們認識,世間法跟出世間法是一不是二,正是六祖所說的,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了。經上又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覺就是認識,覺就是看破,覺就是放下。

  菩薩修行供養的時候,不礙上供諸佛,下濟含識,這個意義深。供佛我們修什麼?修禮敬、稱贊,前面的兩門,我們從內心至誠恭敬的來修學。這裡面還有一重深義,那就是大慈大悲救度一切眾生。我們修供養,「上報四重恩」,就在上報四重恩的同時又修了「下濟三途苦」。為什麼?貪心重的人,看到我們這樣的施捨,自己省吃儉用,去搜集上妙的供具來供佛,來供養三寶,供法、供僧;叫那些貪心重的人見到,他覺悟了,降低他貪欲的成分。瞋恚心重的人,看到我們這樣子禮敬三寶,他瞋恚心也生不起來,都變成恭敬心;貪欲的心變成他也肯布施。所以,令貪者肯施,瞋恚者發慈心,愚癡者生智慧,這就是「下濟三途苦」。為什麼?瞋恚是地獄的業因,貪欲是餓鬼的業因,愚癡是畜生的業因,你能夠轉貪、瞋、癡就是救度他離三惡道,這叫「下濟三途苦」。在同一個修這個供養裡面上供諸佛,下度眾生,這個意義非常之深。

  所以我們做一定要做得如法,要真正從內心裡面生起的虔誠、恭敬,如法供養,才能感動別人,人家看到他心有所感。如果我們隨隨便便的,「這個花很漂亮,不錯,供養佛,佛欣賞,我也欣賞」。這個大家看了,就跟你家裡頭客廳、書房裡插個花瓶沒有兩樣,別人看了無動於衷,這收不到效果。所以在禮敬、稱贊供養裡頭,統統是自行化他,無量無邊的功德。

  尤其是我們學佛的同修們,將來有機會你們要能夠到大陸上,或者是探親、觀光,希望你們要如法的來修供養。為什麼?我們這次去看到,不但是一般老百姓完全不懂,甚至於出家人禮節都沒有了,不如我們台灣。大陸上沒有看到人拜佛的,我們見到佛像在那裡拜三拜,許多觀光的人都在那裡看,好!這個看是給他種善根。我們以前不知道這個情形,要曉得這個情形,我們多帶些香花、水果、燈燭,我們到那裡先修供養,然後再禮佛,做給那些觀光客看的。

  最好還短短的念幾句經文,為什麼?這機會教育。念經文光是念經都不行,經念什麼他旁邊聽不懂,要選一些經文很白、很淺,叫人一聽就懂了。所以最好念什麼?《觀無量壽經》的三福,他聽得懂。我們合掌大聲在一起念,「欲修淨業,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大家聽得懂,「奉事師長」,聽得懂,「慈心不殺」,慈悲、不殺,「修十善業」,這他聽得懂。「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個可能他不太懂;但是第三容易懂,「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那一句他不懂,這一句要大聲念一點,「深信因果」,「讀誦大乘」,這讀經,「勸進行者」。就念這三條。

  這三條念完之後,念個三皈依,「皈依佛」,我們底下加注解,不能照平常那樣念法,照平常那個念法他也不懂。「皈依佛,覺而不迷」,照這樣念法,「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淨而不染」,這樣拜三拜佛。你看那觀光客好多,他廟裡的人統統都度了,機會教育。這應該要做的,時時刻刻幫助人學佛,念念有攝受一切眾生入佛門,攝受一切眾生令生淨土。你要有這個心,要有這個願,要把你的心願表現在你的行為上,幫助人。如果你這樣到大陸去觀光旅游,那你的功德無量,這個值得的!否則的話,你去看那些寺廟都白看了。這很有必要,這都是真實的供養,選好的香、花到那裡去供養。底下一句這是接前面的:

  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

  『供養具』裡面,那個『等』字一字就包括太多了。我這次去是從香港直飛到大連的,我聽說飛大連好像直飛進去,從香港飛北京或者是上海,有不少的機場開放可以直飛進去。這樣檢查,對我們台灣同胞檢查並不嚴格,很容易就通過了。如果從香港到廣州走深圳,那個海關檢查得很嚴格,拖的時間很長,聽說通過那個海關差不多要兩個小時的樣子,人太多太擠,很麻煩;經書不容易帶進去,你帶一本、兩本可以,帶多了不行。所以我們希望將來能夠旅游到大陸上去,經書多帶一點。我們印一點很淺的、很薄的,二、三十本,就這麼厚,你就帶進去了,到那邊送給你的親戚朋友。希望佛法能在大陸上重新再播種,希望它在最短的期間之內能夠生根、能夠茁壯、開花結果。

  我們要有心去做,我們如果不幫助他,他們那邊沒法子,非常困難,經書、佛像都要靠我們供應。他們現在雖然也有十幾個佛學院,佛學院的學生缺乏經典,沒有書,我們也送了不少,還是不夠。學佛的人多,是真多,所以我們要大量的把佛書送給他們。我們以後印,印小冊子,印薄薄的本子,印淺顯的文字,讓他們很容易能夠看得懂、能夠接受,這樣佛法在大陸才能夠發揚光大。這一章經文,前後分為兩段,前面這是講的事供養,後一段講法供養。你看底下經文說: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一切供養裡面,『法供養』是無比的殊勝,超過前面事供養,事裡面有表法。「法供養」裡面,我剛才教給諸位,你們將來到大陸上這樣去拜佛,這樣去朝山,看那邊的寺廟、佛教,你的事供養、法供養統統具足了。法供養非常重要,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底下一節要詳細來討論。法供養裡面,經典裡面舉了七條,這七條都非常的重要。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上一篇: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第三集)
下一篇: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第五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