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海法師:大學生活的五個天平孰輕孰重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按:又是一年開學時,各路學子已紛紛准備新學期的校園生活,此中變化最大的莫過於那些剛剛步入大學校園的高考幸運兒們,他們是對新環境最期待也是最陌生的一群人。本文作者明海法師,現任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趙州柏林禅寺方丈,他通過對學業比戀愛重要,未來比現在重要,別人比自己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走路比找路重要這大學生活的五個天平的精彩講座,使這些即將進入大學的學子能更快地適應大學環境。

    我講的題目是叫“大學生活的五個天平”,這個題目應該說也與我個人的經歷還是有關系的,就是我曾經也是大學生,後來做過老師,然後就是做和尚到現在,所以我概括了大學生活的五個天平。

    天平你們知道了,天平是一個秤,哪一個重?哪一個輕,輕重緩急。那麼,我們大家經過小學,中學,特別是經過高考的鏖戰,到了大學以後很多的人包括當年我也是一樣,多少都會有些迷茫。就是沒有到大學以前還不迷茫,為什麼不迷茫呢?因為有目標,考試。就跟我們走路一樣,那邊有一個目標,有一個山頭,我們就沖那個山頭過去,等到爬到那個山頭以後,往哪兒走,沒有想過,所以有一段迷茫的時候。再加上遠離父母,遠離家鄉。那麼,到大學剛開始都有一段適應,有一段適應期,在這段適應期裡面,你會感覺到有些茫然,學習方面會茫然,因為自由支配的時間比中學要多。還有在情感上,因為周圍都是陌生人,所以一時三刻還難以融入,怎麼跟你同學,跟你校園的人能夠互相地融入,找到一種家園感,歸宿感。可以這樣說,還有就是更重要的是因為你上了大學要就業,上大學相當於意味著說你是一個成年人了。按照我們的歲數也是這樣,十八歲法律上就成年了,可以是公民了。過去,人到了十八歲男子要舉行冠禮,相當於成人禮。既然是成年人你就會想到說以後我要做什麼呢?我想做什麼,我想從事什麼事業,我想通過什麼樣的工作來體現我的價值呢?首先是謀取生存的物質基礎,然後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想做個什麼樣的人,做什麼工作,以及做什麼樣的人,一下就成了可能是要想的問題。在中學的時候總覺得是個小孩子,父母和老師也把自己當小孩子看,到了大學則不然,是大人了,所以也是茫然。那麼這一段適應期過去以後,可能因人而異,有的人沒有這種適應期,有的人有,有的人長,有的人短,有的人早熟,在中學就已經就很成熟了,到了大學,繼續前進,但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會有的。有一些困惑經過適應期以後,會自己明白,那麼,也會有一些困惑貫穿在大學生活的從頭到尾,從始至終。所以我想我今天跟你們分享的大學生活的五個天平,就是一個是根據我個人的大學生活,過去,將近二十年以前,我八七年上大學,二十年以前的大學生活,再根據我們佛法的智慧,我認為在大學裡面處理五個問題,這五個問題比較重要,是一個天平,你要有一個選擇,天平就是哪一個重,哪一個輕,你要有一個抉擇。我的五個天平是這樣的,學業比戀愛重要,未來比現在重要,別人比自己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走路比找路重要。下面我就分開來一個一個跟大家分享我的這五個天平的輕重。

    第一個,學業比戀愛重要

    現在因為我們所處的環境它有一個歷史背景,中國經濟在騰飛,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比較開放,逐漸的開放,人生觀價值觀也多元化,相對於以前來說整個社會更重視人的個性,注重人性的基本的需求,我覺得這個是一個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思想價值觀的變化更大,也表現在文學藝術上,表現在文學作品。文革以後的文學作品你看有傷痕文學,那麼後來有各種各樣的,尋根的,也有描寫那些市井的生活,迷茫的一群,一代,那種痞子文學,所以說這個是整個社會多元化的一種趨勢。可能社會的多元化,比較以前來說應該是一個進步,但是在這種多元化下,有些東西就極端了,走向了極端。這個恐怕也是事物發展的一個規律。那麼,以這個男女的情愛來說,好像我覺得現在就有一些矯枉過正,我相信通過一段時間人們的思考,這個東西大家會知道,應該怎麼做會更好。在社會多元化,思想更加開放,人們的生活空間自由的情況下,每一個人要更多的對自己負責任,也就是說我們的責任,要通過自己來負,以前可能很多責任是社會來負責任:家長,老師,領導,還有黨,組織上。那麼現在,你要對你自己負責任。你要按照這個社會所說的可能就給騙了,你就會蒙了,你自己會虧了。十八歲以上了,它從法律上就是說因為你們是成年人,所以說有這種自由,那麼有這種自由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你也要為你這種選擇負責任。

    所以我相信不會有一個結婚的大學生他的學業會多麼出色。為什麼?因為結婚這個事,他的精力和時間就給他占了很多了,他的學業想好是不太可能的,所以這裡我想要講的就是說在大學裡面把學業弄好比談戀愛要重要,我說的是要重要,我並沒有絕對反對你們談,有個輕重的問題。大學生談戀愛,有很多幻覺,這種幻覺,它來自於自己還沒有太清楚的一些情緒在後面支配自己,比如說前面我說的剛到大學,人生地疏,這個迷茫,孤獨,寂寞,這是一種。所以在這種可能是剛到大學的這種寂寞和孤獨這種情緒的支配下,你很想找一種情感上的依賴,那麼這個東西是短暫的,這是一種。還有一種,是一種青春期的萌動,一種好奇,這個也是短暫的。因為男女在一起,如果你是為了以後在一起生活的話它是有責任的,所以說首先是責任,在戀愛的關系裡面,那麼大學生,往往對這種責任的一面,就看到得比較少,對他那些好奇吸引你的那一面就看到得比較多,所以在這種盲動之中影響學業是肯定的,影響你的學業和未來的前途是肯定的。如果做一個調查的話在大學裡搞對象的未來能夠穩定的在一起生活一輩子的這個比例肯定是非常少,有人做過這項調查,肯定是非常少,為什麼?它有規律,它是因為你在一個不成熟的年齡做出的選擇,往往就是偏於不成熟。還有我是一個社會的人,一個社會的人就是有責任,另外人和人在一起生活它要有條件,包括你的經濟地位,你的其他的,這些東西也是大學生在年輕的時候不太容易看到的,也不願意看到的,甚至覺得這些東西亵渎了什麼,實際上這個未必就是亵渎,就是說有那些東西不一定亵渎。因為人,他有大腦,但是他還有身軀,還有肚皮,還要吃飯穿衣,還要住房等等,所以人們不是生活在真空裡面的。

    我想在大學裡面這個我覺得是第一個,學業比談戀愛要重要。即使你要談戀愛剛才我也講了你要控制,你要有剎車,有方向盤,要用智慧來指導,來掌握,可能就是會好一點。實際上人類的學習是有它的規律的,這一點我在二十多歲的時候聽過一句話,我師父跟我講,後來我不相信,現在因為我過了三十歲了,我相信了。我師父講,他說人到三十歲,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就定了,這一輩子就很難再突破三十歲。我那個時候不太相信,我覺得不會,我一定要與眾不同,實際上年輕人都是這個樣子,都覺得自己就是比別人強,過了三十歲以後我發現是這樣的。你會發現你在記一些什麼新東西,你言談之間或者寫文章做學問,你言談下手之間你引用的這些東西你三十歲以後背的很少,多半會是在初中高中背的,特別是在初中背的,初中背的東西最容易引用,隨口就來,大學背的就已經是很少了。這時講知識,還有思維方式,你的那種邏輯方式,思維方式也是基本上三十歲以後,你很難發生大的突破,根本的變革很難,不是說不可以,不可能有,那當然是比較傑出的人,人裡面比較傑出的分子。如果你在大學的這個階段沒有把這段時間充分利用的話就是一個很大的資源浪費。

第二個天平,未來比現在重要

    你們可能也都聽說過,佛法講把握當下,所謂當下直覺的理解就是現在,但是當下並不等於現在,從佛法來說,當下是正在進行的每一念。但這裡講的未來比現在重要是指什麼呢?就是佛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聖賢跟凡人的差異在哪裡。凡人可能更多的只是想到眼前利益,眼前的滿足,比較少的想到未來的後果,長遠的後果,那麼所以這裡講的未來比現在重要就是我們要想到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在未來是要負責任的,這就是佛教講的因果,現在是因,未來是果。佛教有個重要的思想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畏懼的畏。這個聖賢比較重視因,就是我應該怎麼付出。那麼從把握付出,從把握現在,謹慎的把握現在,由此來創造未來。那麼眾生呢?可能比較重視得到,因此比較重視得到他就不會去考慮未來,不太去考慮未來的後果,興許現在他感覺到是快樂,可是同時在播種未來苦的因。

    有一句名言大家知道,法國有一個國王,叫“我死後哪管它洪水滔天”,我們那時候上學時經常拿這句話來開玩笑,這是法國的一個國王,這個國王我記得是路易十四,路易十四,他講:“我死後哪管它洪水滔天”。是,他死的時候沒有洪水滔天,但是到路易十五的時候洪水就滔天了,所以法國的國王路易十五在法國的大革命中最後被推上斷頭台,他的皇後也被處以絞刑。這就是一種不管未來,所以說因為我們大學的時間,正是一個如我前面所說,正是一個創造和決定我們未來人生的走向,未來人生在事業在各方面的成就的關鍵時期。因此你考慮問題處理問題的時候要多想到你的未來,想到未來意味著說,未來你還有很大的前景,很大的天地,因為你不知道,有的時候你很難想象你未來會成為什麼,在座的各位,也許有一天會在聯合國的發言席上代表中國發言,也許會在中南海的辦公室裡面決定中國的命運,也許會在一個摩天大樓上面呼風喚雨,指揮你這些旗下的那個千萬員工,這個都說不定的。所以你想想這個黃金時期,究竟會怎麼樣就決定於你這個黃金時期,你的這個付出。因此著眼,在這個黃金時期要著眼於未來。著眼於未來的時候,你就知道現在應該怎麼度過,人的自由與他的忍耐力是有關系的。心理學家有一個研究,他們最後通過這個研究,他們得到一個概念,一個描述人和人素質的概念叫“延長滿足的忍耐力”。“延長滿足的忍耐力”稱為一個概念,一個描述人的素質的一個概念。就是他們做了一個實驗,它通過一個觀察室,有一些小孩子在觀察室裡面,然後放了一些糖果,很好吃的糖,然後老師跟小孩子說,這些小孩子只有三四歲,跟他們說等一下老師就出去了,那麼等老師回來的時候你們再吃這個糖。然後老師就把門關了以後出去了,其實他出去以後通過一個觀察孔,一個窗戶在觀察這些小孩子的反應。那麼,這個老師出去以後,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小孩子的反應就開始了,有的就開始拿一拿這個糖,聞一聞,再放下;那麼有的人,就還是無動於衷。慢慢的騷動就開始了,出現分化了,有的人就終於忍不住了,有的人剝開以後又放下了,因為老師說了,說如果你們要是等到我回來的時候再吃那麼我會給你們有獎勵,有的人自己剝開不敢吃掉讓別人吃,希望別人吃了開頭他好跟著,就有很多情況。那麼有的自始至終就是堅持按老師說的不動聲色,然後最後慢慢的就開始出現有的人就吃了,管他三七二十一,帶頭吃的;有的是有人帶頭他才跟著;有的就是中間經過劇烈的思想斗爭;也有的人就是最後到底也沒有吃,不動聲色,就是按老師說的話。後來老師進來,然後當時他都做了記錄,張三李四,做了記錄以後作跟蹤,它是一個長時限的一個實驗。作跟蹤以後,發現那些沒有控制力的,就是拿起就吃,這些全部不成材,不行,長大有很多糟糕的,甚至犯罪;而那些堅持,忍耐,雖然很有誘惑,那麼最後都是很有出息,很有成就在事業上。所以最後他們提煉出一個概念叫延長滿足的忍耐力,就是你的那種滿足感你能不能夠忍耐它。

    因為我們在年輕的時候有很多東西誘惑我們,那麼剛才講的是一個方面,還有其他的,比如上網聊天,泡網吧,跟那些不認識的人海侃,還有吃自己想吃的東西,女孩子把時間用在描眉畫眼,穿戴這些上面,或者其他非常感性的那個生活方式上,所以說有的人比如說愛玩一個什麼東西,迷在裡面等等。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樣就是說使你的整個學習生活,沒有平衡的話,未來可能會透支,未來會透支。我注意到一個規律,我們人基本上一個人一生都有一個活動半徑,一個活動空間,這包括身體和心靈,就是心靈的活動空間和身體的活動空間。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活動空間大,對不對,身體活動空間大,比如說一下我到美國去了,然後說我到那去看足球,我到德國去看足球,然後我到美國去度假,我又到澳大利亞海灘上去玩兒,如此等等的,你看這個身體活動空間多大,是不是,然後接觸很多的文化,很多的風土人情,看到很多原來沒看到的,吃到很多食物等等的活動空間。那麼,心靈也有一個活動空間,對人類文化的理解,各種知識的掌握,各種精神的享受,也有一個活動空間,我們可以總的把這個活動空間稱為人的自由度。人的這個自由度,人和人不一樣,大家注意看,人和人不一樣。凡是活動空間大的,特別是心靈活動空間大的,都是在延長滿足的忍耐力比較強的;如果延長滿足的忍耐力比較弱的人,他的活動空間就會很小。

    大家想一想,你們能夠上大學,你們過去也是忍耐了很多東西,很早要起來,非常想去玩那個東西,但是就是沒有去玩,還是去上課了。可能也許當你很小的時候,你就能夠有一個自由度,到處走走逛逛,到了終點我不一定非要去干什麼,對不對?但是你都忍耐住了,然後就堅持了學業,於是你們就到了一個更大的活動空間,你就有了一個更大的制高點,會有一個更大的空間。那麼,現在這個空間對於你們的這個人生在你們一生的格局裡面還只是一個起點,所以未來你們還有一個更大的更廣闊的活動空間,這一點就取決於你們現在的忍耐力。你非常想去泡網吧,當然你們每天都接觸電腦,電腦它誘惑很多,隨便一瞟,隨便手指一動,可能你就進入到一個世界裡去了,那你能不能夠控制自己,能不能夠剎車,能不能夠管理住自己,那這就會決定你們未來的人生的自由度,人生的自由度就現在就要決定。現在如果說你非常著迷踢足球,一天到晚光是踢足球,好了,當然你除非成為一個球星,現在看來可能性不大了,因為你要成為球星的話不會是在這個年齡,那就完了,那反正就是說你就成為一個足球愛好者,球迷吧。趕到英國有足球賽你很想去,但是你沒錢,你弄不著票,因為你的活動空間有限,你的自由度有限。總的來說,現在我們人類的生活普遍的存在一個透支未來的問題,我們把未來的資源透支了。現在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的GDP增長百分點增長一個百分點所消耗的能源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很多,高出兩位數的倍數來,實際上這是透支未來,是在透支我們的未來。那麼透支未來的人他的心會不安,他的心會潛在的不安,為眼前的如路易十四所說:我死後哪管它洪水滔天,他眼前有快樂吸引著他,其實他內心深處呀是不安的。這個佛教有一個心理學,就是說我們的心,我們的意識有一個層面,有一個很深層面的意識,把我們的活動都記錄下來了,而且也會有它自己的評判,所謂良心。所以說我們現在透支的時候其實內心是不安的,當我們現在忍耐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是充滿希望的,因為有盼頭,為了有希望。我們現在要是說我們完全放開了這種制約了,你就會發現你就,其實你心裡會不安,因此我希望你們在大學的時間能夠不要透支未來,這是第二個天平。
    第三個天平,別人比自己重要

    別人比自己重要是說什麼問題呢?是說我們在大學生活中要學會處理人際關系。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很多的朋友,希望有很多、很好的友情。你剛才說第四者,我們希望有第五,第六,第七......,很多的朋友。然後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自己在一個集體中能夠得到肯定、得到接納,這個也是我覺得在大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課。那麼我們這一課要上好呢,就要養成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把自己的心向他人開放,養成這種習慣。現在中國獨生子女很多,獨生子女容易形成一個習慣就是只考慮自己。因為在家庭裡面,幾輩人都把愛心、把關注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因此他容易形成這個他就是世界的中心。那麼到了大學,都是世界的中心。咱們在座四十八個中心,最後究竟誰是中心呀?誰也不是中心,誰都是邊緣。當你認為你是世界的中心的時候你就把自己邊緣化了。你認為你比所有的人重要其實你就被邊緣化了。反過來說呢,我們如果能把心向別的人打開---這個向別人打開呀是一種心態,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生活習慣:就是你要多觀察周圍的人,你要學會首先是要學會觀察了解周圍的人有什麼苦呀、有什麼困難呀;當然他們有快樂要隨喜,要跟他一起歡喜,他們有困難你要注意到。哎?這個同學今天為什麼沒有上課呢?為什麼遲到了?為什麼他進屋子的時候眉頭有點皺呀?或者為什麼他吃飯的時候不跟我們一起吃呢?所以你養成一種總是關注周圍的人的習慣,你的心量就像周圍的人開放了,當你關注周圍人的疾苦的時候,其實你自己的問題就被克服了。

    在佛法來說,我們心裡一切人、我們心裡的煩惱本身都是假象,我們的心在不斷變化之中,我們的煩惱來自於我們內心對某些東西特別在意,特別執著。所以當你把你的心向周圍的人開放的時候,而且在付諸行動去關心幫助他人,哪怕是簡單的問候、簡單的安慰、語言上的安慰的時候,你發現你的心裡呢,得到一種新的快樂,得到一種滋養。所以我覺得在大學生活裡要養成那種團隊的精神,這種團隊精神不僅對我們自己的成長有好處,對我們思想和情感的健康發展有好處,而且對你未來事業的成功有好處。因為沒有哪一個人能打下江山,不管你做什麼事業,還需要協同作戰,協同工作。所以說這一點呢,我講的是一種團隊精神的養成,和一顆開放的心。我們的心其實就像水一樣的,一個湖泊、一個江河,如果它的水是封閉的,那麼他會干涸,不管它的水量有多大;如果它的水能跟大海融為一體,那麼就永遠不會干涸。所以我們的心也是一樣。那麼一個人的心消化問題他的消化力總是有限的,如果你能跟周圍的人把心都溝通了,那麼他就能有很強的消化力。可能我們在學校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學業的、各種情感上的煩惱,你還要學會把這種煩惱能跟別人分享。這要來自於你平時養成跟人交流思想的那種良性循環之中。因此你不認為說我這個煩惱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不可以跟人說的,你已經養成這種自己跟他人是一體的這種概念了,所以你有什麼困難就會跟人講,你會表現出來,同時你也會得到反饋,因為平時別人有問題你也是這麼反饋的,於是他就形成良性循環,這個是佛教講的因緣,緣起。你一向是這樣,還有布施也是一樣的,你一向認為我的錢就是別人的錢,肯定別人也會認為當你沒有錢的時候我也會來幫助你的。你認為這個是可以流動的,可以交換的,當你這樣認為的時候他就是這樣。那麼心靈、思想、情感也是如此。

    所以這裡,別人比自己重要是這樣講,當你一向認為別人比自己重要,一向去這麼想、這麼去做的時候,你發現大家都認為你最重要。當然你並不是為了這個,這個是自然的。一個認為所有人都比自己重要的人所有的人都會認為這個人是最重要的,一個人認為自己比所有的人都重要的那麼他就會成為最不重要的,所以這裡是一個反的。同時當你一向以來就是把別人看得比自己重要呢,你會發現你得到的更多,你的快樂會更多,而且你會體驗到一種更高級的快樂,就是幫助別人的快樂,你也會成熟得更快。因為每個人都是一本書呀,你經常看這本書,你自己就會增長閱歷和智慧。我們每個人自己的經歷和閱歷是有限的,但是周圍的人都成為你要閱讀的書了,那你的學問就很快會增長。所以在這裡呢,在別人比自己重要這一點上呢,我們要養成一些生活習慣:第一就是說你要多觀察周圍的人;第二個呢,你要傾聽,你要學會聽,聽別人講。佛教裡面有一位菩薩叫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是一位永遠都在傾聽的,傾聽別人的聲音,傾聽他心靈的心聲,然後去感受眾生的苦---觀世音菩薩,然後去幫助眾生解決苦,就是這樣一位菩薩!所以你養成傾聽,養成觀察,然後養成伸出手去幫助;觀世音菩薩有千手千眼,千手就是伸手,他兩只手還不夠,要伸出一千只手來,實際上不止一千。那我們不要認為說伸出一千只手他就會很忙,其實伸出一千只手的時候他更自在,所以觀世音菩薩又叫觀自在菩薩,他越幫助人他越自在,他越幫助人他心靈的自由空間越大,為什麼呢?因為他對人了解越豐富,他的智慧越來越大,所以他心靈的空間也越來越大。

    所以這就是在團隊,因為大學生活也是一個培養團隊精神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你們都是現在你們一個屋子幾個人呀?(六個人)六個人,差不多,一個班多少人呢?通常。(有三四十個的,有七八十個的),有多有少。在宿捨裡面,現在你們用開水怎麼用呀?(自己去打,打水)自己去打,哎,你可以學著幫助同屋的同學打打開水,你可以學著自己把屋裡的衛生多做,多掃地。然後你會說我每天打開水也沒有落他們一個好呀?當你做的時候你就快樂了,你在布施的時候,你現在做的時候你就得到了快樂。而且畢業以後,這些人都會想起你,也許在一起的時候他們不覺得你好,畢業以後啊,他們就都會想起你來,因為他畢業以後他碰不到給他打開水的人呀,他會想起你來。別人比自己重要。

第四個天平,情商比智商重要

    我們在大學,前面講到要學知識、學技能,訓練我們的思維方式,但是在構成人的基本素質裡面呢,智商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智商高的人未必生活的幸福和快樂;智商高的人未必能成功。這個好像也有人調查過,就是說在中國現有的教育體制下,這有個前提,在中國現有的教育體制下,現有的教育體制是什麼體制呀?就是應試嘛,然後以分數來評價學生能力的高低。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在中國,往往成績特別好的走到社會上以後,事業並不怎麼樣。不是絕對啊,當然也有成績好的社會上也成功的,但是好像比例不多。往往在學校的成績一般,但是情商方面很豐富、很高的人,成功的更多。好了,對,下面我正要講,什麼是情商呢?情商就是在智力因素之外的構成一個人性格情緒管理的那種素質。自己管理自己那種情緒的一種能力。這裡面要廣義來說包括一個人的意志力;做一件事情持久的能力、恆心;跟周圍的人協調的能力,這很重要;還有就是面對挫折和失敗那種反應的素質。有的人面對挫折就蔫了,有的人越挫折越精神,屢戰屢敗,然後又屢敗屢戰,這個也是人跟人不一樣的。協調關系。另外就是創新的能力,一個人在別人的既定模式之外能另辟蹊徑的能力也不一樣。所有這些都屬於情商。當然還有情操,包括一個人的情操。那麼有的人的情操很高雅,很高尚;有的人的情操很低,很粗俗。還有包括心量,心量是不是大,是不是能容忍很多不同性格的人,就是說朋友是不是多。

    心量,有的人心量很大,有的人心量很窄。還有佛教有一個詞叫願力,願力呢,這個詞要是用世俗的話就是說你確定一個理想以後,然後你為這個理想奮斗的那種持續的、持久的能力,是不是可以這樣說。這些東西呀都是會影響我們未來的成功的。情操,還有管理自己的情緒,現在我很煩躁,那麼我怎麼辦呢?管理自己的情緒呀,煩躁時有的人可能會知道我現在去聽聽音樂,散散步,找朋友聊聊天;有的人煩躁可能用一種更低級,更放逸的方式等等,這都不一樣。有的人煩躁他能夠反觀自己:為什麼我煩躁呢,噢,知道了,那天那個誰誰誰怎麼了......找到原因,然後作調整,他反觀自己的心找到原因作調整,他的煩躁就被克服了,被消解了。所以這些叫情商。那麼我想講的是什麼呢?就是說在我們的教育制度體系裡面,情商的培養呢是比較欠缺。我們的情商培養,比如說團隊精神、個人協調的能力,面對挫折的能力當然就更少了,因為我們一向都是可能在一個呵護的環境裡長大的,遇到挫折比較少,能夠容忍周圍的人,容忍不同意見的人的也比較少。現在我們接觸的很多電影電視都是三句話不投機就可以拔刀相向、可以武力解決,暴力傾向、暴力文化,也影響我們的心量。

    那麼佛教呢,在某種意義上它是開發情商的,在佛教菩薩行,就是說一個菩薩要修行的六度----六個功課裡面,你看每一個基本上都是情商。第一個要布施,布施是什麼,布施就是養成把自己的東西跟別人分享,包括思想、包括知識、包括溫暖、歡喜,包括財物跟別人分享的習慣。布施,這屬於情商,因為我們經常看到說這個人真傻,淨把東西給別人。你看,我們說他傻是我們認為他智商很低,但是它情商很高呀。第二個持戒,持戒就是約束自己,實際上相當於一種前面講的忍耐力,能夠管理自己的情緒和欲望。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知其可為不可為,就是自制力。第三個,忍辱,忍辱就是完全面對挫折了,面對負面經驗你的消化能力,因為這個辱在佛教裡分成幾種:第一,你比如說這個大自然的不合意,這是要面對的,這也是一種忍辱;然後人對你不合意,非禮對我,無故的打罵我;然後就是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困難,這個都是要忍受的對象,所以忍辱。精進,精進相當於我前面講的,你按照你的理想持續不斷的努力,中間不停,精進不息,勇猛精進,這是精進。在菩薩的精進修行裡面,是非常嚴格的,他除了每天,你們知道我們寺院每天四點半要起床,不能睡懶覺。包括我們任何一個機會,我們可以修福,修慧,我們不要錯過。在菩薩的要求裡很細,比如說對客人要友好,這些因為都是結善緣的機會等等,不要錯過。有人在講法一定要去聽,這是增長智慧的機會。如果你說算了,休息一會兒吧,這就是精進的反面,叫懈怠,懶惰和懈怠。所以說懶惰和懈怠呀,是我們事業成功的大敵。有一個外國人呀,他說了一個比喻,我覺得這個比喻很有意思啊,他說一輛火車在軌道上。在那個鐵軌上的火車,這個火車很大、很長、很重,對吧。多長、多重呀,但是這個火車如果停在那裡,只需要很小的一塊木頭就能把它擋住,它就不會再往前滑,就擋住了。那麼這個火車一旦開動起來的話,不要說這塊小木頭了,有時候就是一堵牆,它都能撞過去,能把它撞破。

    所以比喻什麼呢?比喻我們不要休息,這個小木頭有時就是我們的:哎呀,我再睡一會兒,沒事兒,如果是八點上課,你們要七點起床,你們就說沒事兒,睡到七點半(七點五十),啊?什麼?(七點五十),什麼,七點五十上課嗎?(不是,七點五十才起床)啊!是一塊大木頭!會更能把火車卡住了。到七點五十,然後你就想著我再三分鐘洗漱,再剩下的七分鐘跑過去......這些啊,就把一列火車能卡住。那一小塊木頭就卡住了。還有的時候你做事拖拉,你就想:哎,再過一天沒事兒。這就是個小木頭,因為你覺得一天不重要,最後這一塊小木頭就堆成一堵山了,整個把火車擋住了。所以說人生都是在這裡失敗的,失敗並不是在大事上,失敗就是在那塊小木頭上,所以精進。禅定,禅定是什麼呢?我覺得禅定也是情商。禅定就是專注力。聽一個東西學一個東西,專一。因為專注的質量任何人不一樣,但是這個專注力呀,有時候會涉及到智商,人的智商高低有時候與專注力有關,但它更是一種情商,專注力。第六個是智慧,般若智慧,這個就是很大了。所以你看在六度裡面,起碼我覺得都是與情商的培養有關的。那麼在我們現在學校的教育裡面,培養情商的機會比較少。

    我們要培養情商呢,大家注意團隊活動、集體活動,培養幫助別人協調組織的能力,這都屬於情商的范圍。把不同的意見能夠綜合起來,能夠容納不同的意見,吸收不同的意見裡面有益的成分,這些都是情商。根據情況的變化不斷調整你的方案,這也是情商。所以說參加團隊活動,這個是一個提高情商的方法。另外我覺得在學校教育裡面,現在來說藝術教育能夠提高我們的情操,就是我們高雅的情操,情趣。藝術課,體育,這些我覺得是可以說與情商的提高相關的。在中國古代,都是通過科舉取士,那麼那時候的科舉呢,也沒有考物理,也沒有考化學,就是有時候:在唐朝呀,唐朝比較重視寫詩,一首詩,那麼後來有作文;有屮,就是說議論國家的管理,比如鹽應該怎樣管理呀,水利應該怎麼治理呀,北邊的少數民族應該怎麼弄呀,這也是作文。總的來說在古代科舉制度裡面,它的這個文的分量比較占的大。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在古代的朝廷呀,古代的王朝呀,動則幾百年穩定。現在我們建國六十年,不到六十年的話好像也經歷過了很多的風雨,那麼古代朝廷一鬧就是兩百年,過去了。康熙皇帝六十年在位,天下太平,康熙皇帝還不是完全太平,但是到乾隆皇帝六十年,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然後退位以後做了三年太上皇,那起碼在這六十三年天下太平,那時真的是路不拾遺呀,在史書上記載路不拾遺、還有監獄裡面空了這些都不是假的。當然有其他的原因,但總的來說它提醒我們說:古代科舉取士有它的弊端呀,但是他那種人才為什麼也能夠把局面維持下來呢?就是在那種人才素質的選拔裡面是不是它更注重情商?是吧。我們現在,有時候比如說我們看李白的詩、或白居易的詩、或者蘇東坡的詩,他們有時候會在詩文裡面表現的是很不得志;還有屈原的詩,哎呀,國家,那個意思呀好像他有滿腹的才華、很大的才智沒有得到施展。有時候我們會懷疑:你究竟有什麼能耐呀,你會原子彈嗎?你會水利工程嗎?你會什麼嗎?哎,可能他不會那些,但是他的情商高。實際上蘇東坡做過一些地方官,我最近剛到杭州去,杭州還有蘇堤,西湖啊。那裡的人現在還念念不忘蘇東坡,就是說它管理杭州還是有它的成功的地方,可能比現在我們要派一個博士去管可能還要管得好一點。所以這裡講情商在我們的自己,自己要培養自己,要注意這些。分數是一個方面,情商呢是另外一個方面。這是第四個天平。
    第五個天平,走路比找路重要。

    什麼意思?這涉及到畢業了。前面都講大學,現在要講畢業。

    畢業以後我們要找工作,當然在學校的時候就會要琢磨以後要做什麼。魯迅有一句名言你們都記得: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世界上的路,所謂工作麼,首先是一條路,是一條謀生的路、一個職業的道,那麼這種道路呢,實際上是從古到今人們不斷地創造的、發現、走出來的。

    那一種走現成路(找路)的人呢,可能恐怕很難有很大的成就。當然這個路又是相對的了,比如說我畢業以後去做一個計算機工程師,這是一個路吧!這是現成的,但這個工程師究竟怎麼做呀?有一些問題要怎麼解決呀?下面又有細的路,你在下面的路有創造,那你就是個傑出的人。所以我覺得我們要對於未來呢,你現在要努力地去積累、去提高自己,然後未來你要有一種勇氣。就是說不要等現成的、人們走好的路你去走。這一點跟做生意一樣,你看大家都發財了,你也也去做,你看到大家都發財了你再去做,你發不了財了,你已經晚了。那麼講發財來說都是人無我有。什麼意思呀?我自己走出一條路來。現在企業界還有一句話叫:二流的企業賣產品,一流的企業賣標准。標准就是路。就是有些企業,這種的產品的標准、規格、技術指標,那就是他廠裡制定的,那你說他不會是獨霸天下嗎?不是占據絕對的主動權嗎?當然我不是說讓你們每個人現成的路不去走,剛才我講就是要有創造性。

    那麼這種創造性來自於發現。來自於你們發現:我怎麼樣才能走出一條路呢?

    你們發現,發現什麼?發現這個社會和眾生的需求。眾生和社會的需求是什麼呢?就是他的苦,就是佛教講的苦。苦就是需求,需求沒有滿足就是苦。如果你能夠在各行各業,在眾生的生活、社會生活、個人生活,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不斷地發現他們的苦--你看我們人類的交通工具是怎麼進步的呢?就是不斷地有人認為太慢了、太慢了,慢之苦。效率太低了,然後就發明了飛機,下一步不知道還有什麼。所以你們也要想一想,有時候你要自己做一些思維訓練,英文叫BRAIN STORM,漢語翻譯成叫頭腦風暴。你要狂想,就是說你要敢想,你不斷地發現眾生的苦。我曾經做過一個狂想: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報紙,當時山東威海有一個輪船失事,很多人死掉了。哎呀,包括那個很早以前英國的泰坦尼克號,所以我就想海上的救生要琢磨一個辦法。那麼因為海上都是有了困難用船嘛,大船上派出小船、汽艇,但它還是源於水,對吧!所以咱們能不能發明一種:這個船一旦有困難,在很短的時間內有一種氣球能把你升起來,有一種升空裝置,但不一定要升很高,離海面三四米就行了,三四米就能離開巨浪嘛!那麼飄、飄、飄,總會遇到船嘛,伸一根長桿就會把你拽下來。所以說你們要多做這種狂想。你看現在街上的交通很擁擠,有時候我就狂想,交通擁擠都是在走這條路,咱們現在能不能騰空呀,發明一種不要太高,有一點安全裝置的騰空,大家在空中飛,慢慢再下來。所以說你要從眾生的苦裡面---當然要在每一個你的工作,你的行業,你的專業裡面,這個不是天馬行空,就是你在你的專業范疇,人們遇到的問題,社會眾生遇到的苦裡面去琢磨:哎呀,我能做什麼?這樣你就會發現呢,你不會失業,你會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這就是我講的尋路,有的人就是只是去走,別人走什麼路,然後你也去走;那麼有的人呢,敢於自己找一條路,所以我希望你們能夠成為一個能夠自己找出一條路的人,而不是盲目的跟在別人的後面走。

    要能夠自己找出一條路,就是要有創新,也算一種情商嘛!還要面對壓力、面對挫折、能夠耐得寂寞。剛開始你總是很寂寞的,第一個搞計算機的人很寂寞的,第一個造飛機的人也很寂寞的。最多人們看看熱鬧;有的人嗤之以鼻,等待你的失敗。興許你真失敗了,你再來,又失敗,再來,哎,終於成功了。所以是這樣的,所以說不怕失敗,敢於去創造,你就會走出一條屬於你自己的路來。

    因為現在好像大學畢業找工作就業是一個問題,很多人呢,找不到。當然我講的意思不是你把你的專業拋開,你還是在你的專業裡,運用你所長,多去觀察。就是你到了一個單位,到了一個部門裡面,你也要多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管理學上有一句話嘛,那些解決問題的員工比只是提出問題的員工更重要。你要發現,同時要發現苦、解決苦,而不只是去發牢騷。興許你剛剛找到了一份工作是一個很不重要的,大家不注意的,但是你能夠在那裡面創造性的發現問題,找到一些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快你就會在那個行業內就會成為權威、成為專家,或者成為一顆騰空的新星,大家就都知道你了。

    那麼要創造,要走出一條路呢,你要善於突破你的思維框架,突破你在書本裡、在學校裡面得到的那些既定的思維模式和框架。並不是說那些東西沒有用,有的東西的用處呀僅僅是在於我們得到以後再把它扔掉。這樣就跟甘蔗一樣,沒有那個把甘蔗吃了以後咽下去,我們把它的那個甘水呀--你們吃過甘蔗吧--咽下去以後把甘蔗就吐出來了。所以我們學到的知識、還有一些思維方式也是一樣的,你學了以後要能把它突破、能把它放下。

 

上一篇:弘一大師:改習慣
下一篇:學誠法師:佛教平等慈悲理念構建和諧和平社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