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第八十八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八十八集)  2000/10/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88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十四面,經文第三行看起:

  離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恆生正見敬信之家。見佛聞法。供養眾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為大士修菩薩道時。行十善業。以施莊嚴。所獲大利如是。】

  經文這一小段,不愚癡布施,所得的利益就是到『常不忘失,大菩提心』。後面從『是為大士』以下這一行是這一段的總結,就是以十善業修布施的總結。「邪倒」,邪是邪見,倒是顛倒,邪見顛倒就是愚癡。『離邪倒心,而行施故』,這是我們一般講不愚癡,不愚癡行布施。『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這是總的講利益。六波羅蜜第一段是細說,從持戒往下都是略說,略說裡面我們一定要用前面這個例子,前面這個例子一直貫穿全經。譬如念到持戒,你就要想到不殺生持戒得什麼利益,不偷盜持戒得什麼利益,不邪YIN持戒得什麼利益,一直到不愚癡,條條都是如是,佛在下面就沒有說了,我們自己要懂得,這叫舉一反三。乃至到這個經文的末後「方便」;後面六度、四攝、四無量心、四攝法、三十七道品、止觀、方便,每一條都是這樣的。譬如說修止觀,不殺生修止莊嚴故、不偷盜止莊嚴故、不邪YIN止莊嚴故,每一句裡頭都有十條,我們自己要能夠想得到。這是世尊在此地舉例而言,落實在我們生活上點點滴滴,無有一法不具足十法,任何一法都具足十法,這個才是止於至善。

  這部經一開端教我們: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在佛家概括的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每一法都具足十法,這才真正落實到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我們念佛念這一句佛號,我們現在懂得了,你不殺生執持名號,不偷盜執持名號,不邪YIN執持名號,到不貪不瞋不癡執持名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當然是上善之人,聲聲佛號裡面都具足十善業,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

  不愚癡行布施的別報,單單講這一條果報,『恆生正見』,「恆」是永恆,「正」是正知正見;換句話說,就是宗門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常生智慧」。他見五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們曉得他為什麼常生智慧,他不愚癡行布施,得這個果報。我們平常是不是這樣修學?『敬信之家』,不但自己生正知正見,這一句當中這個點不能要,這是一句,「恆生正見敬信之家」,他受生不會受生在一般人家,決定是生在正信佛教家庭之中。為什麼?他自己有正知正見,自己不具正知見就不會生正知見之家,這是感應。孔夫子在《周易・系辭傳》裡面所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正見歡喜正見,邪見歡喜邪見。所以古人曾經教人,觀察這個人,這個人是正人還是邪見之人,從哪裡看?看他的交友,看他跟哪些人在一起做朋友。他所交友的都是正知正見,這個人決定是正知正見;他所交往的這些人是邪知邪見,他也難免知見不正,一定的道理。所以觀友知其人矣。

  既然正知正見,必定『見佛聞法,供養眾僧』,這是親近三寶。諸位必須要知道,世出世法裡頭,親近三寶是大福德之人,也是大智慧之人。可是三寶在今天的世間衰微了,衰微在只有形式的三寶,沒有實質的三寶。諸位要曉得,實質的三寶才管用,我們才能真正得福慧。實質的三寶,《壇經》上講得很好,六祖說:「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所以他教人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覺、正、淨是實質的三寶,佛法僧就是覺正淨。但是現在人認識佛法僧,不知道佛法僧的內涵是覺正淨。提到佛,就想到佛像;提到法,就想到經典;提到僧,就想到出家人。想錯了,於是得不到佛法真實的利益。

  住持三寶對於佛法的弘傳、修學非常重要,不能缺少;你有實質,你沒有形象,實質也就落空。佛菩薩教導我們,見到佛像要想到覺悟,覺而不迷,供養佛像真正的意義在此地;見到經典,不僅僅是經典,只要見到書本、見到文字,立刻就能夠想到正而不邪,這就真的皈依法,真的你見佛、見法了;見到出家人就想到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你就真的敬僧。見佛、聞法、敬僧是這麼講法的。所以這個形相的三寶,它是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沒有這個形相,我們是非常健忘的,無量劫來隨順習氣煩惱,自然就被煩惱帶走。所以為什麼我們要供養三寶,目的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這就是形相上的三寶給我們最大的恩惠,否則的話,哪一個來提醒我們?

  覺而不迷,怎麼樣覺法?正而不邪,怎麼個正法?淨而不染,怎麼個淨法?這些大道理都在經典之中。所以佛教誡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讀誦是樞紐;常常讀誦,常常為人演說,演是做到。十善業道是佛門的基本課程,不管你修哪個宗派,不管你修哪個法門,大乘也好、小乘也好,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這是共同科目,統統都要修的。有共同科目,這個才是佛弟子,現在人講,叫佛教徒。沒有這個基礎,那就是天台大師講的「名字弟子」,他老人家講的六即佛,「名字即佛」。六即用在我們身上,那就是「名字佛教徒」,有名無實。真干,真干就入觀行位,那是觀行位的佛弟子,真干。干到真正有成績拿出來,這就是相似位的佛弟子。

  哪些是相似位?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是相似的佛弟子。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你是真的佛弟子。真佛弟子都從十善業道上扎根的,我們捨棄了十善,在菩提道上一步都不能前進,這是實話。為什麼?沒有十善業道,你就沒有起步,菩提道上一步你都沒有踏上。於是我們就曉得,學佛多少人在佛門之外,門檻沒進去,具足十善業道才踏進門檻,然後你步步向前進,你是入了佛家的大門。

  我們如果將菩薩五十個位次來做比喻,十信位,這是大門,初信入門,到十信是大門裡面;十住菩薩是進了二門,十回向菩薩是進到三門;地上菩薩是入室,登堂入室。大門、二門、三門,很多同修沒有見到過,如果諸位到中國去旅游,仔細留意,古時候大戶人家在北京還有四合院,四合院裡面就有大門、二門,沒有三門,但是你到雍和宮去看,就有大門、二門、三門。雍和宮是從前雍正皇帝作王子的時候所居住的房子,他做了皇帝之後,把他自己住宅捐獻出來作佛寺,這是正信,捐獻出來是供養三寶。所以看看這個建築跟一般民間建築就不一樣,庭院很深,四合院有一進、二進、三進、四進。在中國大陸上,富貴人家大概都有三、四進。我抗戰期間在湖南住過一年,我住在衡山。我住的那個房子曾經就是一個大戶人家,他家裡房子是四合院,三進,最後面是花園,相當富有的人家,在那個時候沒落了。後世的子孫人口很稀,人不多了,這個族衰了。可是你看到他家庭這個建築,就曉得那不是一個普通人家,所以庭院深深。

  我們自己總要曉得,我們現在在佛門裡面是在門外、還是在門裡?我們跨進了大門,我們還能不能進入二門?只要進得大門來,真正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肯定得生。在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只有念佛往生是真的。假的我們要放下、要捨棄,真的要緊緊抓住,決定不能放松。所以不癡行施,才能夠生正信之家。今天我們佛教居士林、淨宗學會,跟諸位說,這是正信之家。我們天天在此地研究、討論、修學正法,我們雖然沒有生長在一個佛教家庭,可是今天我們有這個殊勝的因緣,我們居住在這個環境就是生正信之家了。在這個地方我們有緣見佛、聞法、供僧,這個緣多殊勝!

  見佛是見性;聞法明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供僧是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不僅是我們常住住眾,不分國土。我們不說「國家」說「國土」,國家的范圍小,沒有離開地球,國土的范圍大,國土是一尊佛的教區,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這個叫國土。在太虛空當中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不分國土、不分族類、不分宗教,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叫做供養。供養之中去修學,修學什麼?修學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供養是福,清淨不染是慧,福慧雙修。『常不忘失大菩提心』,無上菩提心,念茲在茲,無上菩提心都落實在生活當中,這是不癡這一小段。

  後面總結,總結以十善業修布施波羅蜜,『是為大士修菩薩道時,行十善業以施莊嚴,所獲大利如是』,「如是」就是如前面所講的。世尊在這一段裡頭是細說,往下都是略說,我們要懂得他說法的義趣。好,今天時間到了。

 

上一篇:淨空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第八十七集)
下一篇:淨空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第八十九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