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無量壽經大意 (第六集) 1992/12 美國達拉斯 檔名:02-22-06
請掀開經本第三十面,「必成正覺第七」。這也是阿彌陀佛自己宣說的,前面這一行是釋迦牟尼佛的簡介: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曰。】
下面的偈頌也是彌陀自己說的。
【我建超世志。】
『我』就是法藏比丘的自稱,也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他自己。『超世志』就是指前面的四十八願,確確實實他的誓願超過諸佛在因地裡面所發的弘願。
【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
這是我們願願當中都看到的。現在他在西方世界已經成佛了,這是佛在幾乎說到淨土的經典都明白的告訴我們,法藏在那邊成佛已經有十劫了。由此可知,他的大願是願願都圓滿、願願都實現了,這是示現成佛。成佛之後,也就是他所有的弘願都得到圓滿的實現。下面的工作就是接引十方一切眾生。
【復為大施主。】
在一切布施裡面確實阿彌陀佛的大施是一切諸佛所不能及的。他是三種布施可以說都做到了究竟的圓滿,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布施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物資的豐富永遠享受不盡,這是屬於財;法布施是彌陀在那邊天天為大家講經說法;無畏布施是永遠不墮三惡道,不管你什麼時候離開西方極樂世界到他方世界教化眾生,都不會墮到惡道,所以說三種布施都達到究竟圓滿。底下這經文說得非常明顯,他要是成正覺,就是成佛了:
【立名無量壽。】
阿彌陀佛是梵語(梵音)音譯過來的,他的意思就是『無量壽』,所以佛在《阿彌陀經》裡面給我們介紹,叫無量壽也叫做無量光。無量光壽就是阿彌陀佛的意譯,阿彌陀佛的意思。
【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確確實實如阿彌陀佛的本願,一定都會到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去的時間有早晚不同。有的人這一生善根成熟了,這一生就去了;有的人聽了還不相信,雖不相信這叫金剛種子一歷耳根永成道種,這個種子不會消失的,到哪一生哪一劫緣成熟了,你再遇到這個法門,再聽到這個名號,從前阿賴耶識有種子,現在再聽聽就很熟悉。所以種子生生世世在薰習,總有一天真正接受、真正相信了,所以『俱來』不是現在立刻就來,是有了這個種子早晚都要來。到了西方世界: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
這就是到西方世界你的身相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這是平等世界,我們在前面弘願裡面看過,此地他又為我們敘說,可見得這個事情不是假的。
【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
這是跟阿彌陀佛一樣,以大慈大悲普度一切眾生。這個地方『諸群品』是指法界有情眾生,有情眾生是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我們常講九界有情。他不是限定某一個世界是盡虛空遍法界,這九界有情眾生普遍都能幫助他。這是生到西方世界的人得到彌陀智慧威神的加持就有這種能力。
【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
這是自利。要利他必須要自利,李老師把這兩句給我們標得很清楚。『離欲』是戒圓滿,『正念』是定圓滿,『淨慧』是慧圓滿,戒定慧三學的圓滿必定是在西方極樂世界。不但三學圓滿,普賢菩薩在《行願品》裡面告訴我們,他所講的十大願王也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才得圓滿;換句話說,不生西方極樂世界,十大願王很不容易修圓滿的。可見得這個極樂世界真的是大圓滿的世界。下面這是說佛的神力加持。
【願我智慧光。】
『我』就是阿彌陀佛自稱。
【普照十方剎。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悉捨三途苦。滅諸煩惱暗。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
李老師在這個地方是判作一個段落,這一段落就是說佛的智慧光明、神通道力的加持。佛力加持通常有顯加有冥加,顯加是你自己感覺到,覺察到佛在加持你;冥加是冥冥之中,佛實實在在加持你,但是你自己不會覺察,雖不會覺察,確確實實是得佛力加持。加持的現象,實在講如果我們細心一點不難體會,從什麼地方看?煩惱輕了,煩惱少了,心地清淨了,好像智慧增長了,有這種現象。做事情很順利,都能稱心如意,這都是佛力加持的現象。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實在講此地講的法藏,法是一切法,藏是含藏之義,一切佛法含藏其中就叫法藏。這個法藏就是指的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我們雖然有,沒有打開,閉塞!因此雖有也得不到受用,必須要靠善知識的協助,幫我們開啟,使我們重新肯定自己真心本性當中,原來含藏著無量無邊的寶藏。但是開發到究竟圓滿是阿彌陀佛,一切諸佛菩薩都幫我們開啟,雖開啟沒有開啟的圓滿,他開了一部分,沒有開到圓滿,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法藏圓開了!
『廣施功德寶』,我們要問阿彌陀佛是真的施了,還是假的施了?不能說真,為什麼?這個「功德寶」是我們人人自性裡本具的。就是他老人家建立的西方極樂世界,要從理上來講,從事實上去觀察是我們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阿彌陀佛跟西方淨土沒有離開我們心性!是我們自己心性變現出來的。這是真的,這是事實,所以不能說施也不能說沒有施。沒有這個緣分,我們心性雖然有這個功能,依然迷惑顛倒,不能認識事實的真相,所以也可以說施,也可以說廣施。這個意思都要明了,明了之後我們的心是清淨的,他所講的意思我們真正通達,不會執著。
【如佛無礙智。所行慈愍行。常作天人師。得為三界雄。說法師子吼。廣度諸有情。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
這幾首偈是大願的補充,也是大願的總結,非常非常的圓滿,尤其是這後面有一句『一切皆成佛』,這一句了不起,不可思議,充分顯示彌陀本願功德就在這一句。希望法界眾生情與無情統統圓成佛道,這是彌陀的本願。末後這一首是求感應:
【斯願若克果。大千應感動。】
這講的是大千世界。
【虛空諸天神。當雨珍妙華。】
這是求感應。我這個願望要是能真正達成,真正成就,所謂是天地鬼神都應該給我感應,他這一說,你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敘說的,果然就有應。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這一段是敘說法藏在西方世界示現成佛了。底下一章是講「積功累德」,我們把經文念一段:
【阿難。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來前。及諸天人大眾之中。發斯弘誓願已。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
這是世尊為我們宣說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成佛的修學。願,願後一定有行,本經一共說了三個真實,這是其他大乘經典裡面很少看到的。前面曾經說過「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真如本性,這個地方我們又看到了『住真實慧』,佛在此地為我們宣說,目的是希望我們效法阿彌陀佛,我們學佛要以阿彌陀佛為榜樣,看看他在因地發的是什麼心?發的是什麼願?是怎麼個修行法?我們聽了之後要認真去反省、去檢點、去學習,佛講這個經就沒有白講了,我們求生西方淨土,在這一生當中才真正能夠達到目標。就我們現前分上來說,什麼叫真實慧?對於西方淨土,對於世尊在本經裡面所講的字字句句完全肯定,沒有一絲毫懷疑,專依這個經典修行就是「住真實慧」。『一向專志莊嚴妙土』。就是這一句佛號日夜不間斷。北京黃念祖老居士一天念十六萬聲佛號,十六萬聲佛號怎麼個念法?這是做給我們看,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是在眼前做個樣子給我們看。我們這個小地方,他在北京已經把我們看得清清楚楚,不容易!
底下這句是世尊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為什麼叫做極樂?此地也能看得出來,世界廣大沒有邊際,『超勝獨妙』,一切諸佛淨土都不能為比。佛在不少大乘經典裡面給我們介紹十方諸佛的剎土,比西方極樂世界更莊嚴、更美好的很多,為什麼極樂世界能夠稱得上超勝獨妙?還有比它更莊嚴的、更殊勝的,福報還要大的,那麼它的超勝在哪裡、獨妙在哪裡?這個要知道,他這個超勝獨妙就是一句佛號接引眾生,這是十方一切諸佛沒有的,沒有這麼一個簡單的方法,而且這一個簡單的方法,能夠教你從初發心到圓滿成佛,那這真正是獨妙了,妙在此地!妙在那個世界是平等世界,十方諸佛世界有比他更超勝、更莊嚴的,不見得平等,不見得一切眾生那麼容易就能往生,妙在此地。
『建立常然,無衰無變』。這兩句顯示出它不是普通淨土,普通這個土在唯識裡面講色法,我們今天講的物質。物質從哪來的?物質是從相分變現出來的,學過唯識的都知道,從相分變現出來的它是剎那剎那都在變化;換句話說,它是無常的,它不是永恆的,它是有衰有變的。所以佛給我們講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有情眾生就是我們今天講動物有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就是衰就是變,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地球有成住壞空,沒有一樣不是在變的。它為什麼統統是變動的?因為它的根本的因是變的。
根本是無明,無明不覺生三細。這個基本的物質是三細相中之一,三細相是無明業相、見相、境界相。境界相就是物質,見相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精神,精神與物質統統是無明業相裡面生出來的。無明業相本身就是動的,它生出來的東西哪有不動的道理?沒有一樣東西是不動的。這兩句顯示西方世界的淨土不是我們所知道的物質現象的淨土,不是這個東西。不是這個是什麼?不是這個一定是法性土,它是真如本性裡面直接現的相,不是從第八識現的相,那就不一樣了,所以他才「建立常然,無衰無變」。如果要從識心無明變現的哪有不衰的道理?它衰的幅度比較緩慢這是可能的,我們世界都是可能的,所以是不容易看到它快速的衰變,它變的時間很長。比如我們人,人妄念太多,煩惱太重,衰變非常之快速,我們能夠很明顯的看得出來;到了色界天人或者欲界天,他衰變的速度就很緩慢;到色界天更緩慢,但是還是會變的。就是整個六道大千世界都有成住壞空,這就是衰變時間有快慢不同而已,西方極樂世界是無衰無變,這跟我們這個世界不相同。
底下是敘說他在因地當中修行的一些方法,這是我們要認真記住學習的。我們希望與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解、同行,我們不能照這個行去不了的。真正說是有把握往生,一定要努力去把它做到,所以這幾句我們要認真去念。
【於無量劫。積植德行。】
這一句是總說,裡面要緊的意思是教給我們斷惡修善要有長遠心,這個東西不是一世的,是『於無量劫』。這個時間之長,人家有恆心、有毅力,我們要學習。哪些德行?植就是培植,培養。
【不起貪瞋癡欲諸想。】
這是講三毒煩惱,我們都有,要沒有,沒有就不到這個世間來了,到這個世間來,都有,只是程度淺深不相同,貪瞋癡的對象不一樣。有人貪財,有人貪色,有人貪名,還有學了佛的人貪佛法,貪沒斷,這是對象不同而已!學佛也不能貪,貪到樣樣經都要學,樣樣法門都要學,貪心,那沒有用處的。佛是教我們斷貪心不是教我們換對象,所以這一點千萬要搞清楚。往往一些人不知不覺的貪瞋癡統統在,只是換個對象而已,結果還是不免輪回,還是不免惡道,道理在此地。要把貪瞋癡這個意念斷掉,這是內,內要斷煩惱。怎麼個斷法?假如我們依照這個經上的理論方法去做,我們想佛,我們念佛,心裡一有念頭,古人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是凡夫當然有妄念,沒有妄念是聖人了不是凡夫,當然有妄念。妄念起來不怕,怕的是你不覺,不覺怎麼樣?那個妄念一個、一個接著來了,那就造業、就可怕了。
妄念一起來,自己馬上就覺悟,馬上就能夠把妄念打掉,這叫功夫。我們用什麼方法?在所有一切法門裡面,這個方法是最方便的方法,最簡單、最容易的方法就是佛號。所以這個妄念一起,不要去想這個妄念是好還是壞,不要去想,也不要想我過去造那麼多罪業,現在很後悔,你想這個干什麼?你想一遍就又造一次,還唯恐自己造的業不多,還要繼續再造。應當把佛號馬上提起來,把這個念頭打掉,這叫真正忏悔。所以諸位同修要記住,忏悔不是在佛菩薩面前說我過去怎麼錯,怎麼錯,怎麼錯,錯了一大堆又造一次錯。這哪裡叫忏悔法?忏悔法是從今以後不再造了,怎麼不再造了?一句阿彌陀佛提起來就不造了。要曉得這叫真正忏悔法,真正忏悔法是後不再造。能夠把這一句佛號綿綿密密的去受持不間斷,你就不會造惡業了,所以這一句佛號是秘訣!
【不著色聲香味觸法。】
這是對外面,外面境界不執著,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只要你不生執著,你在境界裡一定處之泰然,你在境界裡面就得大自在!一般人常常為境界所轉,為什麼你會被境界所轉、被境界影響?因為你執著。因為你執著,這才要給你講風水就很重要了!風水是外面境界,境界會影響你的心,影響你的情緒。你情緒好當然一切順利,你情緒不好當然常常生煩惱,一切都不順利,這一定的道理。所以風水這東西真有,到什麼時候就沒有了?這兩句都做到了就沒有了,『內不起貪瞋癡欲諸想,外不著色聲香味觸法』,給你說風水就沒有了。就是《楞嚴經》上講的「若能轉境,則同如來」,那個時候不是境界轉你,是你有能力轉境界。你有能力轉境界,你走到哪個地方,只要你一住那個地方,那個地方的風水自然就變好了,風水會變的。
我們中國人常講「福人居福地」,福人是像佛菩薩最有福的,他一到那裡一住,他還先去看風水、選擇風水?沒這回事情。夏老師常常到大陸,看到大陸寺廟建築都是最好最好的風水,當年去建廟的那些人都去看了風水嗎?沒有!福地福人居。佛菩薩、真正有人在那裡修道,有道行的人在那裡一住,這個地方的風水馬上就變了。本來這個風水是很好的風水,如果是惡心的人到那裡去一住,就變壞了,它也會改變。這是佛經講得透徹,境隨心轉,佛在大乘經上講的,境就是外面境界,就是風水,風水是怎麼變化的?是隨著人心變的,所以我們心要不正,你去找風水,找到再好的風水,那個地方真的是要出幾代祖師的,你到那裡去住一輩子,保險你也成不了祖師,你該墮地獄、墮三途,還照墮不誤,為什麼?你沒有福!道理在此地。
這風水是真有不是沒有,對平常人來講是真有,對一個真正修道的人來講就沒有。所以佛教誡弟子不看這個東西,《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就講得很好,佛弟子「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相面,算命,看風水,占卜吉凶,這都叫世間意,佛對弟子是決定禁止,因為佛要求弟子要認真修行,內有定,外不著相,絕對不會被環境所轉。可是我們今天說老實話不是佛的好學生,都是些調皮搗蛋不聽話的學生。說不定佛都不要我們,不承認我們,我們自己以為是佛弟子,他有沒有承認我們還是未知數。怎樣才能得到佛的肯定承認?依教修行,那就是真正的佛弟子,佛的好學生!這是教我們內不起心動念,內斷煩惱,外不受外面境界影響,這是消極的。下面再說積極的:
【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
這就教給我們,說老實話,我們要想不起貪瞋癡欲諸想,何嘗不想?做不到!妄想自自然然現前,沒有能力控制它,這個佛也知道,所以下面是對治的方法。『樂』是歡喜愛好,你能夠真生歡喜心、真正愛好憶佛念佛,《楞嚴經》上所講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能在這上生歡喜心就好了。修行最要緊的是要正念,是要清淨的信心,要清淨心、要正念,如果具備這個條件,修行功夫得力是非常快速,但是這個很難很難,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習氣太重了,起心動念都想到我自己,關心到自己的身體,這就沒法子了。我身體不好,我拜佛拜三、四拜可以,拜多了不行,那怎麼能修行?我念佛念半個鐘點還可以,念多了傷氣,這就沒有法子!這個愛樂身體超過愛樂佛法,所以這就修不成功了,處處都要為身體著想就不肯干。
假如真正愛好佛法超過自己的身命,佛的教訓都能做到,而且效果會出乎你意料之外,不可思議。普通人我們說念佛,念一天一夜累得不得了,疲倦的不得了,身體支持不住了,真的是有這個現象,初念有這個現象,這個現象你能突破了,你就得自在。真正能突破之後,你念個七天七夜愈念精神愈好,愈念體力愈充沛,這就功夫得力了!
我們在台北市,我知道的有一個開計程車的司機許秋雄居士,他得的是肝病,大概也相當的重,自己也曉得身體真不好,他就拚命念佛,常常跑到我杭州南路的佛堂去念。最初念一天一夜,以後念兩天兩夜,他確確實實完全沒有休息。他念的方法是我教給他的,坐著念,坐累了時候經行,繞佛,拜佛,這三種方法交替。他四十八小時不眠不休,佛號念下來精神飽滿,念完之後,他告訴我只要略略休息一、二個小時,他就開車做生意去了,他開計程車做生意去了。你問他疲倦沒有?不疲倦,愈念精神愈好,不念精神就不行就支持不住,愈念精神愈好。所以真正功夫得力了就是這樣的現象,這是我們講養生之道,身心健康,身心健康要功夫得力。
我們想想黃念老一天十六萬聲佛號,十六萬聲佛號這就是我們通常講的追頂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接著念,這樣念法一個小時大概可以念七千聲,我念的速度是七千聲,我念的方法七千聲,十個小時七萬聲,二十個小時十四萬聲,四個小時睡眠,差不多。但是他是念十六萬聲,我的速度是十四萬聲,可能他的速度比我的速度還要快,這樣念佛妄想進不去!妄想進不去,真的身心世界統統放下。
此地講的「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這個善根就是這一句佛號,這一句阿彌陀佛是一切善的根本,我們就不要再想其他的東西了,老實念佛就是植眾德本,是善根當中的善根。通常佛在經典裡面給我們講的善根,有出世間善根,有世間善根,世間善根是三善根,不貪、不瞋、不癡,一切世間善法從這三善根生的,出世間善根是精進。精是專精!所以本經裡面我們所講的善根有它特殊的意義,就是這一句佛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就是善根。
【行寂靜行。遠離虛妄。】
『虛妄』是妄想,不要打妄想,讓心寂靜。寂靜裡面只有一句佛號。假如說這句佛號也沒有了,心很清淨什麼都沒有,這是無明的境界,這不是定境,這樣修行的方法,將來的果報在無想天,第四禅的無想天,外道天,到那去了。你就曉得這一句佛號不但能幫助我們斷妄想,也能幫助我們破無明。所以一句佛號雙破,破妄想,破無明!這一句佛號就是念佛三昧,就是三昧當中的境界。
【依真谛門。植眾德本。】
這個法門是真實法,真實當中的真實,正如同經上所講的真實之際,住真實慧,惠以眾生真實之利,三個真實!惠是給眾生真實的利益,就是這個法門。
【不計眾苦。少欲知足。】
這是講我們修行的態度。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不要怕苦,佛教給我們以苦為師。道場在這裡建立了,建立道場的莊嚴是接引大眾的,這我常常講不是供給我們出家人在這邊享受的。我們有多大的福報到這來享受?所以世間人常講「地獄門前僧道多」,這個話說得有道理,誰墮地獄?出家人墮地獄,為什麼墮地獄?福報享過頭了。所以道場莊嚴是接引大眾的,出家人自己居住的環境生活還是要清苦一點好,以苦為師,這樣就對了。因為生活清苦,念念心在道上,他很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生活一舒適了,這裡不錯!西方極樂世界只聽說沒見到,求生淨土的意願就不強,去不成!要苦。
『少欲知足』。欲是欲望,不但世間這一切欲望我們把它捨掉了,一切物質享受都捨掉了,名聞利養也捨掉了,佛給我們講的無量無邊的法門我們也把它捨掉。我們只取一部經,只取一個佛號,這少就少到這種程度,真正叫少欲,真正叫知足。這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我知足了!古人有這個例子,蓮池大師到晚年的時候,蓮池大師在早年那是通宗通教,不是專修淨土的,到晚年之後他覺悟了,徹底覺悟了。為什麼我說他徹底覺悟了?他到晚年的時候就一部《彌陀經》,一句佛號。他老人家自己說「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他不再去起心動念了,不再搞這個;「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經只取一部《彌陀經》,行門只取四個字,「阿彌陀佛」。
《竹窗隨筆》上有記載,有人問他老人家:你教人修行用什麼方法?他說我教人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你老人家自己修行?我自己修行念阿彌陀佛。這就奇怪了,人家說你自己修行跟教別人為什麼不一樣?別人未必相信,未必真正求生淨土,加個「南無」,南無是皈依的意思,是恭敬的意思,對彌陀要有點禮貌,結個善緣!我這一生是決定要求生,決定求生,所有一切客氣話都不要講了。《彌陀經》上講的執持名號,名號只有四個字,決定求生淨土,跟阿彌陀佛所有客套都去掉了。這是徹底覺悟,真正少欲知足做到圓滿,他真做到!
【專求白法。惠利群生。志願無倦。忍力成就。】
『白』這是印度的術語,我們中國人講善法、惡法,印度人講白法、黑法,白法就是善法,此地的意思就是善巧方便,專求善巧方便來幫助眾生。不疲不厭,像普賢菩薩一樣。『忍力成就』。所以同修們一定要知道,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成就,實在講除這個法門之外,沒有第二個法門。幫助別人,是的,是一個慈悲心,很難得,自己要有把握往生淨土,你捨棄自己的品位去幫助眾生這是對的,沒錯,像智者大師。智者大師往生的時候,學生們問他,你老人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到底多高?他就說:假如我不領眾、不講經說法、不度眾生,那品位就很高,因為講經說法,領眾幫助別人,自己不能夠把全部的時間都在念佛,所以只得一個五品位往生。五品位是凡聖同居土的五品位,這個品位就不高,這是什麼?犧牲自己的品位,但是自己還決定可以去;換句話說,我有能力去,下下品往生都可以,我能夠幫助無量眾生,這行。假如下下品都沒有把握,那要想去度眾生那是很危險的一樁事情,眾生也許沒度,自己被眾生度跑掉了,這就壞了。
所以『惠利群生』,一定是先自己有把握。我們看自古以來這些高僧大德,他們自己確確實實有把握,到真正有把握往生,給諸位說這個事情不要去問別人,自己知道!你要去問別人,真遇到高明的人行,他曉得,如果遇到一些不高明的人欺騙你的話,那你就上當了。往生與否確確實實自己心裡非常的明白、非常清楚。這是教給我們求善巧方便的方法,來誘導一切眾生,像佛在一生當中說了許許多多的經論,到最後統統都歸到淨土,所謂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道理就在此地。從這部經這一聽就信受的,那這個善根是非常非常深厚,那不是普通人,這是非常非常的希有。正如同經上所講的,那是無量劫的善根在這一個時段它現行了,那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必須要用其他大乘的方法來勸導,使他慢慢的、認真的去反省去思考,這樣子漸漸建立了信心。這種人是占大多數,所以諸佛菩薩不能不為一切眾生廣說經法。
【於諸有情。常懷慈忍。】
這個我們要學。
【和顏愛語。勸谕策進。】
佛對於我們大眾在一起修行,為我們制定了六和敬的戒條,六和敬的戒條就是實現這兩句話的,具體制定成戒條。對於一切人心地都要慈悲,都要容忍,要能夠包容,要能夠『和顏愛語』,這非常非常重要。一個道場四眾同修(出家二眾、在家二眾),大家都能融洽相處像一家人一樣,像父子兄弟姐妹一家人一樣,彼此都能夠關心、都能夠愛護,這個道場它怎麼會不興旺?如果彼此鉤心斗角,彼此猜疑,彼此毀謗,造作的罪業就重了,這是滅佛法不是興佛法。滅佛法果報在阿鼻地獄,興佛法,不求往生不念佛也要往生在忉利天之上!這一定的道理。護持佛法的功德不可思議,所以決定不能夠破和合僧。
和合僧,僧不是專指出家人,這要懂得這個意思,佛法裡面講的僧,僧叫和合眾,僧就是團體,是一個修六和敬的團體。這個團體有在家的、有出家的,在家的也叫和合僧團。所以這個僧不是出家人專用的,現在大家對於名詞混淆不清,以為一看到僧就想到出家人,其實它這個意思不是指出家人,是指四個人以上在一塊修六和敬的,依照佛六和敬的戒條在一塊修行,無論修行什麼法門都叫僧團。在家同修四個人也是僧團,出家也是僧團,出家跟在家混合起來也是僧團。一定要依照這個戒律來修行,不依照這個戒律修行,無論你這個團體多大、人數多少都不叫做僧團。所以這是我們讀這個經,讀的時候提醒自己要檢點、要反省,我今天有沒有做到?做到了很好,沒有做到要努力、要學習。
【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谄曲之心。莊嚴眾行。軌范具足。】
這是在行事上的態度,這個『恭敬』也很難修學的,換句話說,我們煩惱習氣太重了,粗心大意,想恭敬但是做不到,所以必須要學恭慎。先要學慎重,無論做什麼事情,小心仔細認真,然後恭敬兩個字才能做到,相當不容易做到的。『奉事師長』,奉事師長也不在形式,正如同《行願品》上所說的「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我們今天到哪裡去找師長?我跟李老師十年,李老師不敢以師長自居,跟我講:我的道德學問能力不足以為人師。他是謙虛,但是說老實話也是事實,他勸我學印光法師,以印光法師為老師,印光法師是他的老師。換句話說,他是以學長的身分把我們看作小學弟非常愛護,照顧得很周到,來協助我們進修,這樣的態度我們怎麼能不感動?他不承認他是老師,但是我們心目當中承認他是老師。
我今天勸勉大家,我們以阿彌陀佛為老師,我們今天所說的「奉事師長」,師長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在!諸位要曉得《無量壽經》上字字句句是老師的教訓,我們把老師的教訓接受過來,依照教訓去做那就是弟子。如果我們沒有把它做到,那當然不是彌陀弟子,彌陀弟子要把經典的教訓字字句句認真去做到、去學習。我們對人對事對物絕對沒有虛假之心,一片真誠,為什麼?因為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西方極樂世界虛情假意去不了的。也有人說,我們用真誠對待人,人家是虛偽對我,那我不就吃虧上當了嗎?沒有錯是吃虧是上當,吃虧上當有什麼關系?你能吃多少年虧,能上多少年的當?過幾十年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這才不吃虧不上當!眼前不肯吃虧、不肯上當,將來是三途果報。你就想想看到底是誰聰明?肯吃虧、肯上當的人聰明人!不要去計較,他們修的什麼行我們不曉得,我們要修淨行,我們要修淨土,我們要修清淨心,我們各走各的路,這樣就對了。底下說得就更具體,雖是說得具體,還是原則,但是這個原則在日常生活當中統統用得上。
【觀法如化。三昧常寂。】
這兩句話很重要,第一句話這是看破,第二句是放下。『法』,世間一切法,《金剛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真能看穿了,你就不會執著、不會計較了。你在一切法裡頭得失的念頭沒有了、打掉了,這個人一生輕松自在。你得到沒有一點歡喜心,假的;失掉也不懊惱,沒有這事情,假的不是真的。這句是看破。『三昧常寂』是放下,「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就是心地清淨。寂就是寂靜,心裡面什麼都沒有,除了一句佛號什麼都沒有,常寂。寂靜心裡面有一句佛號,就叫做念佛三昧;如果寂靜心裡面有禅觀,就是宗門裡面講的三昧;寂靜心裡面有《法華經》的,就是法華三昧;學《華嚴經》的,寂靜心裡面有《華嚴》的就是華嚴三昧。所以叫無量的三昧!清淨心裡面只有一樣東西,有太多的東西心就不清淨了,所以叫精進。精進就得禅定,這六度裡的,禅定就是三昧常寂。
我們修這個法門,憶佛、念佛這就是得念佛三昧,只要得念佛三昧,剛才我說了,我們有什麼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把握,得念佛三昧就決定有把握往生。念佛三昧有上中下三品,上品的理一心不亂,中品的事一心不亂,下品的功夫成片,下品裡面又有上中下三品,這個下品裡面的上品,給諸位說生死就自在了。所以不要到什麼事一心、理一心,不要!就得生死自在。生死自在,想什麼時候往生什麼時候可以往生,想在這個世界上多住幾年都不礙事,換句話說,生死對你來講已經沒有了,自在了。所以說這個法門之殊勝就在此地。因為這樣的功夫我們平常凡人都能做得到的,其他法門要想得這樣的功夫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所以這個法門跟一切法門比較,這個法門叫易行道,是最容易修行、最容易成就。可是經上的教訓要記住,要能做到,你如果做不到的話不行;換句話說,所有一切教訓認真來講,幫助你看破,幫助你放下。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身、口、意三業,你們看看那順序他把口業擺在第一個,為什麼?最容易造業,最容易犯過失的,言語!真正修道人言語少,這是真正修道人,言語多的,喜歡講話的,你想想看他的心怎麼能定得下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先要學這個,要『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六祖大師在《壇經》上也說,六祖大師沒有見過《無量壽經》,在《壇經》上我們看到的,沒有人念《無量壽經》給他聽的,沒有。他老人家說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因為見世間過是什麼?就是前面所講的他六根著外面的境界相,著相!著色聲香味觸法,裡面生貪瞋癡欲諸想,他才見到。否則的話,他怎麼見到?自己照顧自己都來不及,哪裡還能有時間去管別人?《壇經》末後他對神會,神會年紀小,叫小沙彌、叫小師,神會小師,那個很頑皮,有的時候故意斗嘴,斗機鋒,但是亂說話。《壇經》上記載的六祖打他,問他痛不痛?他說我亦痛亦不痛,這真是說這種話。六祖就講,他說你痛你是凡夫,你不痛就是石頭、木頭。六祖說亦見亦不見,他就學他的話。六祖說我見是見我自己的過,我不見是不見世間過,我亦見亦不見。這些地方是真正值得我們學習的。
所以口是最容易造業的,何必說人家的是非長短。中國俗話常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現在還有一些顛倒的人,專門喜歡聽是非的。我在加州聽到大概星雲法師有個徒弟跟著別的人走掉了,說了一大堆師父不好的話,如果他到我這裡來,我不要他,為什麼不要?他在星雲法師那裡,他能說星雲法師,他在我這裡將來又會說我,我怎麼敢要他?一定的道理。稍稍頭腦冷靜一點的人就看得很清楚,你能夠贊歎別人的,你在我這裡將來也能贊歎我;你在我面前毀謗別人的,你轉過頭來一定毀謗我,這必然的道理!如果你冷靜從這些角度面面去觀,這個世間邪正、是非、善惡你就統統明了了,明了是慧!明了之後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過失,我們放這個東西干什麼?我們心清淨,什麼東西都不放,但是你問的時候我什麼都知道,不知道那是愚癡,樣樣都知道是智慧,心地干干淨淨是三昧常寂,定慧等學!
『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律儀在此地講就是規矩就是要守法,我們身體一舉一動要合禮、要合法。「善護意業」這是最重要的了,意是念頭,心念要清淨無染,這是淨業的成就。心地干干淨淨,佛法教我們放下,實在說不是放下外面的事情,不是講好了我的家也不要了,兒女也不要了,什麼都不要了,這個佛法不把人嚇死了,誰敢學?不是叫你放下這些,是教你心地清淨,心地裡面真正放下。也許初學的同修這裡頭有疑問,心地裡面放下還關什麼心?我關心他,那就沒有放下。你有沒有聽說過不放下就是放下,放下就是不放下,你懂不懂這個道理?你要參透這個道理,你才曉得佛法的妙處。這就叫善,善護。
善是非常的巧妙,家親眷屬、同參道友念念照顧到,可是念念心清淨,這就是佛法。如果清淨心,心是很清淨,什麼都不照顧、都不管,這當小乘可以。小乘就是佛在經上講焦芽敗種,只知道自利不能夠利他,這不是真正佛法。在《楞嚴經》裡面聲聞緣覺是外道,《楞嚴經》很嚴格,揀別得很嚴格,什麼外道?叫門裡外,佛門裡面的外道,他沒有慈悲心,他不度眾生,不肯幫助別人,自私自利。大乘菩薩不然,經上講的菩薩作眾生不請之友,主動的去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所以對自己有沒有妨礙?沒有妨礙。你心地有染著就有妨礙,沒有染著就沒有妨礙。所以佛教給我們用心如鏡!心像一面鏡子一樣,你鏡子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它有沒有染著?沒有。你從這裡去體會,樣樣都照顧到了,樣樣沒有染著,鏡子本身確實三昧常寂,可是它在起作用的時候面面都照到。這是佛菩薩的用心,用心如鏡。
【所有國城。聚落。眷屬。珍寶。都無所著。】
這個意思就像法藏比丘在因地裡面他是個國王,他能夠把他的國、把他的城都捨掉,這是他示現出家。『聚落』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小鎮,你是一個小鎮的鎮長、市長、縣長,這樣的地位。『眷屬』,家親眷屬。『珍寶』,這是講你的財物。『都無所著』,這些東西有沒有?有,怎麼有的?是你福報當中有的,所以俗話常講「命裡有時終需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這東西是有的,有不能貪著,著就錯了,佛法是教我們破執著不是教我們這些東西都離開,不是,是教你不要執著。為什麼?這些一切色相對我們來講什麼妨礙都沒有,妨礙是心,起心動念,你一念執著這就妨礙了,你一念不執著,哪裡妨礙了?沒妨礙。我們往生是神識去往生不是身體去往生。所以要緊的是不能執著,佛教給我們生活要隨緣不要攀緣,隨緣就不執著了,有很好,沒有也很好,沒有一樣不好,他這個心真是得大自在!
【恆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住於無上真正之道。】
『六度』在前面說過,「六度」就是日常生活,佛法如果不能變成日常生活,這就不叫修行。佛法一定要變成日常的生活行為,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想法、看法、做法都不離開這個原則,以這個原則做標准,這叫修行。經典的教訓就是我們修正行為的標准,用這個標准來修正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就對了。『住於無上真正之道』,在這部經上無上真正之道就是這一句佛號,就是西方淨土。我們真的是心裡面是憶佛念佛,這個心就住在無上真正之道。
淨宗之勝妙,超勝獨妙,諸位如果多讀大乘經你就能體會到。《金剛經》在中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佛教有《金剛經》的,這是被《西游記》宣傳的,所以知名度是第一位。《無量壽經》很少人知道,但是《金剛經》很多人知道。釋迦牟尼佛很少人知道,阿彌陀佛知道的人也不多,觀音菩薩沒有一個人不知道,名氣最大,都是什麼?都是《西游記》宣傳的。所以還有人曉得如來佛,如來佛大家知道,因為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的掌心,你看小說宣傳影響力多大。《金剛經》上須菩提向釋迦牟尼佛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個「雲何降伏其心」,那個心就是妄想心,妄想心一天到晚這麼多,怎麼能把它伏住?第二個問題「應雲何住」,我的心應該住在哪裡?安住在哪裡?就這兩大問題!佛講了那麼多話,你們讀了《金剛經》這兩個問題能不能解決得了?如果在這個法門這個問題很簡單,雲何降伏其心?南無阿彌陀佛。應雲何住?南無阿彌陀佛,住在阿彌陀佛上!一句阿彌陀佛的佛號就把一切妄念都取而代之,就行了。還要多說話嗎?不需要了,你才曉得這個法門超勝獨妙。
千經萬論,諸佛菩薩、一切天人鬼神所提出無量無邊的問題,阿彌陀佛就都解決了,統統解決了,圓圓滿滿解決了,妙!所以從前你向深山寺廟的老和尚請教,問了很多問題,最後他一合掌,「阿彌陀佛」,實際上他統統給你答覆了,你不懂。你不懂聽了這句話,這個老和尚沒有辦法給我解決問題,實際上統統解決了,這就是無上真正之道,知道的人很少很少。我對這個發現,三十多年的功夫才發現,天天擺在眼前不識貨,不認識,這麼多年的功夫,原來天天擺在面前,這個東西就是獨妙的東西。夏蓮公講的「佛說難信真難信,萬億人中一二知」,我對這兩句話佩服到五體投地,他的話說得對!一點都不錯。
【由成如是諸善根故。所生之處。無量寶藏。自然發應。】
這是講修行的果報。所以一個真正修行人只要修因不要去想果報,你有因哪沒有果報的道理?我不要果報,不要果報,果報還是照來。不能說你不要,不要它就沒有了,沒這回事情。不要,它來,來了怎麼樣?來了,覺悟的人來了自己不受用。我這福報大,大家享受,一個人樂不如大家樂,大家樂不如天下人樂,這真正快樂!一個人享受,大家都在那裡受苦,享受也不能心安。何況還有災難,還有災禍,讓大家享受這才真正平安,絕對不會有災難;有災難,別人都能夠代替你,所以自然的果報現前,只是一味去修就是了。何況在三寶門中,還有諸佛菩薩、護法龍天的加持,那個果報就更殊勝了。底下說:
【或為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為剎利國王。轉輪聖帝。或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於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如是功德。說不能盡。】
這個果報之殊勝都在自己修積的功德,因為本經主要是對在家同修講的,這在經前面我們都很明顯的能看得出來,在家人能成就,那出家人更不必說了,在家人瑣碎事情總比出家人多。他依照這個法門都能得這個殊勝果報,出家人身心更為清淨,那這個果報一定是更殊勝。所以不要以為經是對在家人說的,不是對出家人說的,錯了!對出家人說不包括在家人,對在家人說包括了出家人,就跟度眾生一樣,他能夠度地獄眾生,地獄之上全部包括了。如果他是只度菩薩的,阿羅漢就沒分,下面的沒分;能度最下面的,當然上面的全部包括了。所以這個法門才殊勝,才圓滿!
這底下的一段我們就不要念了,我們再翻過來看第九品,第三十四面「圓滿成就」。在這一章裡面世尊告訴我們,這也是真實的狀況,阿難在此地就問世尊,前面一直給他介紹阿彌陀佛因地法藏比丘,他成佛了,到底是過去佛、現在佛,是未來佛?佛在這一章裡面告訴我們。三十四面倒數第二行:
【世尊告言。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
這一句話非常重要,這是真正的事實。諸位要知道,沒有成佛的時候有過去、現在、未來,成了佛之後,這三際沒有了,時間、空間都沒有了。我們講過現未來是時間,我們講此界他方是空間,諸位要曉得到那個境界時空都沒有了,這也是一個很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沒法子想得通。我們藉個比喻來說,我們現在想看電影,電影我們對它都很理解,影片在鏡頭上放映,在銀幕上顯示出來,鏡頭放映的時候它有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它有,前面一張正在放的一張,底下那一張還沒有輪到它的,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正在銀幕上的是現在,底下的是未來,有過現未來。可是你要把它拿出來,底片擺在面前,問你有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一大卷底片都在眼前,過現未來都沒有了。你看一個斷片、看個一個窄縫有過現未來,你全面看到就沒有了。
所以到什麼時候我們眼根的能力完全恢復了,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統統在眼前,這個概念就沒有了。這是實話,這是真相,所以法界叫一真法界!什麼時候你能見到這個境界?一心就見到。我們現在為什麼見不到,我們現在這個心是生滅心,有前念有後念。有前念現在你的後念,所以你看外面境界就像我們看影片正在放映之中,它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它有這個現象,這個現象不是真實的,但是確實有這個現象。幾時我們心裡頭的妄念沒有了,到一心了,一心外面境界就是一真,你才看到真相。一心是真心,會起念頭的心是妄心,妄心看的是虛妄的境界。虛妄的境界裡面有時空,真境裡頭沒有時空。
所以你看唯識經論裡面,把時間、空間,《百法明門》的分類,把它放在不相應行法裡面。什麼叫不相應行法?它不是心法,它也不是心所法,它也不是色法,它什麼都不是,但是它與什麼法都有關聯,它是從這裡面生的,所以特別把它列為一類。不相應行法,要用我們現在話來講就是抽象的概念,沒有事實,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到心念頭沒有了,心真正得清淨了,虛妄的境界就不存在了,你就見到真相。真相就是沒有來去,「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來者諸法如義」,這是佛在《金剛經》上講的,真是講得妙極了。那說的是實相,我們今天就凡夫而論,這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有,我們這個世界有,他那個世界就有,一有一切有。
【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
『百千俱胝』,李老師寫十萬億,《彌陀經》講的十萬億佛剎。
【有世界名曰極樂。法藏成佛。號阿彌陀。成佛以來。於今十劫。今現在說法。有無量無數菩薩聲聞之眾。恭敬圍繞。】
這跟《阿彌陀經》上說得一樣,這個我們要知道,所以淨土真正是「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離開心性,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了不可得,是我們真心本性裡面變現出來的境界。但是你要曉得,我們眼前的境界也是我們自性有了迷惑顛倒,帶了煩惱習氣變現的境界,離開心性無有一法可得。如果我們知道這個事實真相,無論境緣好壞,我們的心都平等了,我們對於一切大眾那個關愛、關心就跟關心自己完全一樣。這就是佛門常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自性本具,自自然然流露出來。我們今天慈悲心流不出來就是被煩惱習氣蓋覆住了,透不出來,所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每個人統統具足,於諸佛如來不增不減。因為他沒有煩惱,心性完全顯露,全部流露出來,我們的心性被煩惱無明習氣蓋覆住了,道理在此地。這個說法才叫真正圓滿成就,理事都圓滿。
後面第十段我們要細心看看。李老師在眉注上提了三條,「應警三點」,警就是警惕,應該警惕的三點。第一個「住菩薩道,供四百億佛,仍隔陰退轉」,仍舊還有隔陰之迷,還有退轉。第二條講「遲早遇緣,長劫流轉」,當然遲早遇緣這是一定的,但是在六道輪回的時間太長了。第三「不求帶業往生,非愚即狂」,不是愚癡就是狂妄!這李老師這一章經裡面給我們提的三句話警惕我們,這是我們注意到的。其次我們在此地了解一個事實,那就是真正明白《彌陀經》上所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從前那個少善根因緣,不曉得到底少到什麼程度,不知道,讀這一章知道了。你看這一章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這是聽佛講阿彌陀佛,就是聽前面所講的時候,他們都在座,聽了之後生歡喜心,都起來供養佛,作禮供佛。
【心中願言。令我等作佛時。皆如阿彌陀佛。】
動了這個念頭,聽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非常尊敬,非常的贊歎,我將來成佛也像他一樣,還沒有發願求往生。他們在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供養四百億佛,聽到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講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求生西方的念頭生不起來。然後我們才明了,原來那個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要超過四百億才行!過去生中供養四百億佛還不夠。所以今天有一些老太婆們一聽到這個,教她念就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間斷,這不得了!這在經上講的那些人是在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她今天一聽到就相信就接受。往往我們在台灣,台灣就不少,不止一個,站著往生的,坐著往生的,預知時至的,這才曉得是一回什麼事情。供養四百億佛還沒有動心,還沒有起個念頭:我要念佛往生。還沒有這個念頭。所以我們今天聽了這個信願不強,這是正常現象,這不是奇怪的事情,很正常;一聽就相信,回去就老實念佛了,這個人才叫不平常,那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實在講這一段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李老師說的話很正確。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