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愛的歷程—我與《弟子規》共成長(1)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009年第三屆《弟子規》傳統文化學習營
愛的歷程—我與《弟子規》共成長

第1集

吉林松花江中學王琦老師主講 2009/12/10

 

    各位長輩,各位校長,各位老師,以及來自各國、各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感恩這次的主辦方,讓呂校長和末學又多了一次學習的機會。說句心裡話,來到這裡真的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因為沒有一天晚上我睡得不安穩,沒有一次的飯菜我吃得不可口,真的有一種回家的感覺。今天的中午,我與蔡老師、李越老師、呂校長,我們到義工那看了一下,末學那種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我一直想說的這樣一句話,台下的才真正的是老師,坐在會場上的是老師,在會場外、在賓館內服務的義工他才是真正的老師。請允許末學在這裡感恩他們。

    我不太習慣於坐著講,倒並不是說末學恭敬心達到何種的境界,確確實實我覺得我站著講很適合我的性格。但是由於有一些我帶來的孩子們的一些數據,恐怕需要提醒末學,到哪些應該去讀孩子的一些信件,這樣能為我的匯報來增加點一分左證。接著李越老師的幾句話,末學想做一個小小的插序。當今的世界不知道怎麼的了,災難頻繁,而人們的價值觀念也出現了一定的顛倒,表現得最明顯的應該是我們的教育界。我常常說過這麼幾句話,就是“孩子無辜、家長無奈、老師無法”。我在南京林業大學做的一場報告當中,我說過這麼一首詩,“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我們松花江中學回顧走過來兩年多近三年的歷程,確確實實用呂校長的話說,“走出了一條切實可行,而行之有效的一條育人的路”。這條育人的路,讓我們把我們心靈上的衣服真的是一層一層的脫下去。

    我們在長春機場穿的衣服,和在廣州機場穿的衣服,以及來到這個會場穿的衣服,確確實實是不一樣,真是經歷了春夏秋冬的四季。外面的衣服我們需要隨著季節的變化需要脫掉,可是我們心靈上的衣服,那些污染,是不是也需要一層一層的脫掉?能不能還我們那個清淨的、平等的那顆純淨純善的心?那麼你就會發現孩子們的臉在笑,老師的臉在笑,家長的臉在笑,我們整個社會的人就是在笑。為什麼出現今天的價值觀念的顛倒?是我們的心不夠清淨,是我們的心有所污染,是我們的心有所執著。我真的想在這裡告訴各位,末學今天真的是來為《弟子規》來做證明的,老祖宗留的東西是管用的,人是可以教得好的。

    記得孩子們在畢業的時候,我送給孩子們三句話,寫在黑板上。第一句話,我們仰慕聖賢,渴望擁有究竟圓滿的智慧,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第二句話,我們追求幸福美滿的人生,渴望聖賢文化的啟迪與熏陶,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第三句話,我們追求心靈的清淨與平等,渴望心靈悟性的提升,純淨純善,心平氣和。這三句話末學是經過幾天的輾轉反側才敲定寫在黑板上的,這是一個“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像父母一樣的心。記得我曾經在一次報告中說過,“只要心中充滿愛,哪個孩子不可愛”。這三句話真的是孩子們臨畢業的時候,老師是那一分擔心,是那一分不放心,因為三年來《弟子規》的學習,我真的怕孩子們在境界面前要動搖、要退轉。真的,第一句話是我們仰慕聖賢,向聖人看齊,這是一個人生的理想、方向和目標。而聖人和我們有什麼差別?差別就在於他有一個究竟圓滿的智慧,差別就在他真的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他的言行可以做為我們的楷模。而這言行的根源在哪?是他有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們仰慕聖賢,渴望擁有究竟圓滿的智慧,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第二句話,我們向往幸福美滿的人生。老師在每次報告中都要問,“朋友們,你們幸福嗎?你們快樂嗎?”我們有的人可能要違心的說出一句話,“幸福、快樂”,其實也是皮笑肉不笑,永遠沒有我們蔡老師、李越老師笑得那麼燦爛、那麼真誠。因為他們心清淨,他們心中沒有自己。李越老師說,王老師和呂校長不遠萬裡,其實我們做得差老遠了。當在飛機上三個小時、四個小時,腿發酸、發麻的時候,我們想我們的蔡老師、我們的李越老師,他們比我們更辛苦!一會兒台灣,一會兒南京,一會兒馬來西亞,只能是更加增加呂校長和我下一步工作的信心和動力。我們的孩子真的要向往幸福美滿的人生,應該用聖賢的文化來啟迪他、熏陶他。如果遇到境界的時候,別忘了方法,“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向聖人看齊,渴望擁有究竟圓滿的智慧,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方向、目標確立了,我們還向往幸福美滿的人生,要接受聖賢文化的啟迪與熏陶,要知道在境界面前、困難面前,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第三句話,我們追求心靈的清淨與平等。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是因為他有究竟圓滿的智慧,他之所以智慧層出不窮,他心清淨和平等。歸根結柢,心的清淨與平等應該是我們最終的目的。我們要渴望心靈悟性的提升,歷事煉心,像今天我們到義工那去學習,我們真的就感覺到不是我在上課,是義工在給我上課,在在處處都有老師在給我上課,就是看你有沒有那雙智慧的眼睛。真的在歷事煉心的前提下,心達到純淨純善、心平氣和,恭喜各位。我們的孩子們記住老師這三句話,真的我相信他會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們會好好把握住自己。這是接著李越老師那段插序,末學也做了一個小小的補序。

    回顧幾年來《弟子規》的摸爬滾打的經驗,我真的想把一些教訓來告訴在座的各位,就是讓我們的踐行《弟子規》的老師們、朋友們,希望各位不要走我們曾經走過的彎路。而如果我們的寶貴的經驗,像呂校長說的那樣,真的能給各位帶來一點啟迪,它的專利絕對不是我們,是老祖宗和像蔡老師那樣的優秀的老師。我們也是學習中得來的。

    在匯報《弟子規》學習的體會的時候,我覺得不能不講一個重要的問題,還是我們李越老師說的信心的問題。信字,各位看一看,左邊是個人,右邊是個言,從人言。人說的話,人說的話總要做到,心裡才踏實一些。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和誠字就相通。誠字,真誠的誠,言字旁,右邊是個成功的成。把說的話做到,誠是不是也有這個含義?誠,它的意思是笃實,不自欺,也不欺他。所以信字和誠字同義,誠,笃實、不自欺、不欺他。信心太重要了。按照誠字的三個意思,笃實,我認為,笃實是不是要力行?要動真的,不動真的那真的是自欺。自欺就可能欺他,欺他也被他人來欺,如是因,如是果。所以我們覺得在力行《弟子規》的時候,是不是先解決一個信心的問題?所以末學覺得我今天走上這個講台,既有壓力,這麼大的會場;同時我發現我在後面講又占了很大的便宜,為什麼?這麼多老師講得好,我一個一個拿來為我所用。感恩前面講、做報告的各位老師,他們真的幫助我,他們真的在成就我,讓我知道我在開頭怎麼開,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我這個開頭真的是感謝以上做報告的所有老師。俗話說,“行萬裡路,讀萬卷書”,真的是走到哪要學到哪。信心真的重要。

    有這麼一首詩,我願意慢慢的讀給大家,因為我知道大家需要我慢點去做報告、講,那麼大家聽得清楚。“學人”,學習的人,“學人須如石頭頑”,就是志學的人應該他的心像石頭一樣堅硬;“哪有功夫說苦酸”,哪有功夫唠那些臭又長的事。“學人須學石頭頑,哪有功夫說苦酸,煉得此心頑似鐵,風吹雨打不相干”。我和呂校長一樣,是一條道跑到黑的人,我們湊到一起,俗話說,緣!所以我在這裡真的不能不在這裡還要感恩我們的呂傑校長,末學在這裡感恩!我為什麼在這裡要說感恩我們的呂校長?最開始我先向夫子行了一個鞠躬禮,我每次在做報告的時候都有個習慣,喜歡把夫子的像放在這,立在這,來提醒末學真的向聖人看齊。他在監督我,他是監學,他是監工,看我“你說的、你做的怎麼樣?”所以我們的呂校長真的來到了吉林松花江中學,我想說他來得晚了,但我也想說他來得恰到好處。

    在他來之前,我就已經,用蔡老師的話、呂校長的話,在默默的做著這件事情,真的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什麼經驗可以照辦,只有一本薄薄的藍皮的《弟子規》,然後有個注釋。一天就是黑板上那麼四行、六行、八行,然後由我領孩子們去讀、去講解。記得初一的一個學期就足足干了十遍。然後到下學期,也像呂校長說的那樣,可能心裡的念頭就想,是不是換點樣子了?一位長者跟我說過,繼續干。又干了十遍。整個初一,我《弟子規》領孩子們一起,記憶也好、背誦也好、默寫也好、講解也好、分享也好,真的干了二十遍,還是覺得根不深。到這學期新的學生來的時候,我就知道怎麼干了。我先把新班情況放一放,還是接著我剛才的話題來說。

    一年過去了,我是二00六年開始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弟子規》的,而一年後我們的呂校長來了。呂校長剛才給我留了一個小小的作業,說把中考的事授權讓我來說,末學真的得完成呂校長的這個作業。呂校長來了之後,他就在間操的時候他發現,有一個班怎麼站得那麼直?怎麼站得那麼早?好像有時候我還有不下去跟班的時候,當然我絕不是躺著睡覺。“這個班是哪個班?”呂校長就問我們學生處的主任,最早是杜主任,後面是我們的張主任。他們告訴是王琦老師的班,當時是八班。然後我們的呂校長就開始布旨作業給兩個主任,馬上查一查,他怎麼帶這個班?這是有心人。我們有的老師,或者是校長,我們都在抱怨。應該做個有心人,向內求,不要向外求。

    事實上,我們的呂校長要說《弟子規》的淵源,他恐怕要更早歸功於他的老母親。我們的校長是一個孝子,我就講一個小故事大家就能了解了。今年的七月份從一號到月末,用我們蔡老師的話說,王琦老師是飛來飛去。本來這個事有一些是學校的行為,應該呂校長帶隊領我去,又是校長授權給我,為什麼?老父親病重,八十多歲了。他在和趙秋羽老師介紹他侍候老人的時候,老人大便干燥,我們的校長用手去為老人摳那個大便。末學深深的被這種精神感染、感動,說“校長,你不要去了,我去。”一號到十號在南京居美馨,十四號到十七號我們到大慶,二十號到二十四號在唐山,二十四號晚上又飛到南京,在南京林業大學,參加的是江蘇省委文明辦、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團省委、江蘇省婦聯、江蘇省電視台主辦的有關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專題的會議。參加完這個會又馬上飛到秦皇島,那面也很重要,是秦皇島市委,當然也有河北省委,以及相應的單位,舉辦的秦皇島論壇。

    所以我覺得我們走到今天,我真的覺得如果說信心堅定與否,得先問問自己有沒有真干,有沒有像呂校長那樣做個有心人,有沒有像他那樣身體力行,在家庭中就去力行孝道?不然的話,在學校裡,各位都知道,老師最難領導。別人的工作可能好做,老師的工作不好做。所以我們的校長他堅定的信心,真的給末學很大的信心。當然我們在這裡還不能不提到我們還有很多的恩人。記得在二00七年九月十五號,我們很榮幸有福報請到了锺茂森博士的母親,趙良玉老師,莅臨吉林松花江中學給我們做了一場“母慈子孝”的專題報告。而這裡邊不能不提到我們有兩個恩人,一個是張運成老先生,和於老師,他們是大紅媒。讓我想起我們這次大會主辦方有個王主任,我看這個人就是個大紅媒,他熱心的為《弟子規》的弘揚在搭橋。其實這些人的工作熱心真的堅定我們的信心,而這些信心真的你得先真干。蒼天不負苦心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有心,只要你肯干,真的會增長信心。而到今天,愈干信心愈倍增,因為錦上添花處處有。

    但是我們確確實實要深深的明白一件事,由於末學的修養還不夠,我們自己所在的班級的學習方法和體會也不一定盡善盡美,孩子的程度也不同,學校的各班級因為老師重視的程度,他們的個人努力的程度,也都不一樣,初中和高中也不一樣,出現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末學在這裡面也請各位多多的包涵。希望這些不要成為阻礙各位力行《弟子規》的障礙,這些障礙是末學和我們做得不好。如果能增長一分信心,這應該感恩我們的老祖宗,感恩那些熱心弘揚《弟子規》的蔡老師、李越老師。如果有一些真的成為各位弘揚《弟子規》的障礙,純屬是末學的個人修為不夠,在這裡末學向各位抱歉。

    好,下面我們就進入正題,“愛的歷程—我與《弟子規》共成長”。這個題目是我與蔡老師共同商榷的,不知是怎麼回事,就順口就把它說出來了。《弟子規》,在二00六年末學接了一個新班,我們是初一、初二、初三,然後下來再初一、初二、初三,現在末學已經又是一個新的初一十四班的班主任了。二00六年那個班級叫初一八班,我剛才向各位已經匯報了,《弟子規》我們是干了二十遍。我在這裡必須要向各位說明白的是什麼?第一個,真的要記憶背誦,背是前提,做是目的。“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這裡深深的告訴我們,《弟子規》關鍵在於力行,關鍵在於落到實處。背,重要性有沒有?太重要了。背是前提,做是目的。我到大慶做完匯報之後又加了一個,存心是關鍵。背是前提,做是目的,存心是關鍵。背有什麼作用?我在這裡讀幾個孩子們寫的小小的體會。

    “今天是母親節,我已經學習《弟子規》第七遍了。這期間《弟子規》給了我許多的啟示,使我有了很多的所思所想,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這兩句話。記得我還沒有學《弟子規》以前,我就是沒有很好的習慣,看過的書幾乎很少放回到原處,這樣下次找的時候就很浪費時間,一本書也沒有一個固定的位置,這樣用起來很不方便。自從學了《弟子規》以後,我漸漸的改掉了這個壞毛病,同時我也發現我自己的房間也比以前有序多了(“房室清,牆壁淨”)。我想我們在學習《弟子規》的同時,不僅是要將《弟子規》背下來,更重要的是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去,在生活的點滴之處落實《弟子規》,這樣我們的學習才更加的有意義。我們在學習《弟子規》的同時,不僅是在充實著我們自己,更多的是在弘揚中華文化,使我們中華文化淵遠流長。”

    這是一名小女孩鄭同學她寫的。我們落實《弟子規》的時候,要求每周都要寫出《弟子規》的反饋,而且一句話也行,一件事也行,不要分大小,不要限定字數,讓他真心去寫就好。我們這名小女孩她就是注意到了“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做為班主任,各位恐怕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上課的時候有的孩子沒帶書,交作業的時候他作業落家去,然後電話抄起來,“爸,我數學書忘帶了,就在床頭那。爸,給我送來。”“媽,我英語作業忘帶了。”這樣的事情我相信我們的班主任恐怕最清楚,現在我們的孩子就學了《弟子規》,而且在會用。這個是上屆初一八班鄭同學寫的。現在我讀一個這一屆初一十四班戴小朋友寫的。

    “步入初中,我便開始了《弟子規》的學習生涯。剛開始學習時,我覺得很陌生,也不了解,更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顯然好像小學沒接觸。“但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受益匪淺,深深的喜歡上了這本《弟子規》。雖然學習《弟子規》只有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各位記住,只有一個月時間,“但我的日常生活已經改變了許多。說話時我已經學會了“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往往說出的話都會很有價值。現在媽媽叫我的時候”,他沒寫出來“父母呼”,“我會很快跑過去,媽媽讓我去辦的時候”,“父母命”,“我會馬上去盡量完成得好一些。我也由衷的感謝媽媽,感謝她把我帶到人世間,感謝她把我養大,我也感謝爸爸對我的關愛。以前我做事是很忙亂的,往往把自己磕了這裡,撞了那裡”,其實他應該加上一句“寬轉彎,勿觸稜”,但是我們不要去怪孩子,允許他認識的程度有個漸進過程,這恐怕就是教育要真實,不要做假,“事情還辦不好。可是我現在還學會了“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做什麼事都開始用心,竟然變得細心起來。我也特別願意參合”,老百姓的話,湊熱鬧,誰說啥,他願意湊過去,“但學過《弟子規》中的“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後,我就不會再參合那些跟我沒有關系的事。我要感謝《弟子規》,感謝《弟子規》教誨我這麼多。”

    我在這裡也要跟各位說一下,有的時候孩子們的反饋你要讀。這裡有個小小的字母B,表示他寫的層面在B類。這個孩子他寫完這個,馬上要做一下小小的評論,絕不是拿這個來干什麼?王老師來匯報來了,好像要評什麼,什麼也不評。呂校長說他不為名、不為利,末學也跟各位說一句話,我已經是省特級教師了,再往前好像也沒有什麼路了,只能是好好的落實《弟子規》,才是我真正的路。以前的路我不想評價什麼,真的想走一條真正的自我成就的路。孩子們的評價有的時候可以做這樣的分享,像他這個,讀的時候,老師可以告訴這個位置是不是應該加上,“往往把自己磕了這裡,撞了那裡”,然後說孩子們,怎麼能避免呢,用《弟子規》來說?他沒講出來,讓孩子們說出來“寬轉彎,勿觸稜”。

    然後他又說“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王老師咋評價?這個評價的事可多了。“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有這麼一首詩我願意送給各位,叫做“莫議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招殃,若能閉口(把嘴閉上)深藏舌,便是處世第一方”,就把這首詩,不管是哪一位前輩,哪一位聖人、賢人說的話拿來為我所用。“莫議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招殃,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處世第一方”,孩子們背得朗朗上口,干啥?提醒你。在以後這事,《弟子規》也是提醒。《弟子規》,剛才我們匯報說背是前提,做是目的,各位有沒有看到它的第一個功能出來了,背是提醒,背是觀照。告訴你哪些事該怎麼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比方說“斗鬧場,絕勿近”,告訴你不要去,“尊長前,聲要低”,都在告訴你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老師在講到夾菜的時候,其實我們應該把第一口菜夾給座中的長輩,“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些都應該在讀的時候給孩子加上這樣的評議,讓孩子們明白,哪些事我認識到了,哪些事是同學們和老師幫助的。背是提醒、是觀照,提醒你做什麼、不做什麼,就是做什麼也要注意“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好,這是我們在孩子們的反饋當中,我們確確實實要提醒孩子們,禍真的從口出,病從口入。我們的鄭金昌老師就跟我們講,這個病怎麼來的?病真的是自己吃出來的。而我們的蔡老師今天上午的報告,又把病告訴我們,人心情要好,人睡眠要好,人的飲食要好,而還要人加入一些鍛煉。這些老師他們的講的方法,真的告訴我們病是吃出來的,而禍也是你這個嘴惹出來的。我在這裡也想冒昧的跟各位想說,這個嘴真的是惹事。像我真的是沒有辦法,不能不走上這個講台來為《弟子規》做個證明,老祖宗東西管用,人可以教得好。如果各位做得都很好了,末學肯定願意去燒火、去做飯,這個事非常好。真的我想我們盡量還是少說話,盡量是多干活,真的把《弟子規》落到實處。背是提醒,做是目的。做,我們再來看一個孩子寫的《弟子規》的日記。

    “我們讀《弟子規》、背《弟子規》,最重要的是落實《弟子規》。這是王老師常對我們說的一句話”,這句話我說過,但不是我的話,是蔡老師的話。至於蔡老師聽誰的?聽聖人的話,我想是這樣。“我們知道這是老師給我們寫做人課的規范,因為做人才能做學問”,沒記錯,這也是王老師曾說過的。“《弟子規》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應驗在那次參加婚禮上”,這是境界,在境界面前看我們孩子怎麼做的。“結婚人大概是我們的近親,大人都去幫忙了,快吃飯時才把我們六、七個孩子叫過去。記得很清楚,那地方很大,人很多,大都在閒聊家裡的事。大人們都在張羅著,指揮別人入座。好不容易才等大人空閒時候,把我們帶到屬於我們的一桌。奶奶把我們安放在離台上的第二桌,小弟、小妹們爭著要入座”,境界來了。“我一手按住小弟,腦中不由自主的想起《弟子規》中的“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你看孩子們多可愛,就在這種境界當中,背誦就起功能了。我們的呂校長在背誦的時候真的是雷厲風行。剛才是初二九班,不是我的班,是我們班級旁邊那個班,那個班孩子寫的說服力恐怕更為明顯。初二九班白同學寫的,那真的是,用他的話說是惡補,就是使勁的補,來回的記、背,一遍又一遍的背,小字本一本一本的抄。為啥?讓它朗朗上口。干什麼?境界面前提醒你。現在我們的孩子起作用了。““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一句話,我便指了一下奶奶,小弟很快就會意了”,你看我們的孩子,他這一個境界面前把小弟拉住了,指指奶奶。我就想起一位老人說的話,人怎麼這麼好教!就是你教不教。哥哥在教,父母要教,老師要教,在座的各位都要教,老祖宗東西管用,人可以教得好。中心的實驗就已經告訴我們,人怎麼這麼好教!我愈來愈感覺到,這次我來的時候我就想,我真的是想為《弟子規》做證明。事實上一會兒我就完成呂校長的作業,匯報一下我們的成績,大家看一看,人真的好教。

    “我便指了一下奶奶,小弟很快就會意了,又主動的請奶奶入座,小妹也站起來了”,你看這多好,“放下爭斗的成果,讓給了別人”,把她坐的那座位站起來讓給了別人。“因為大哥哥、大姊姊也站在一旁”,老一輩坐了,哥哥姊姊要坐,看我們小弟弟、小妹妹,“因為每次都是我們入座了,他們才動身。這次看到我們的舉動他們很吃驚,在不遠處搬了幾個塑料凳分給我們坐了。而且我還看見奶奶臉上藏不住的笑容,因為她的孫子們都懂事了,都孝順了。雖然我們小孩子都坐的是硬塑料凳,但是在心裡可比坐所謂的大凳子要舒服得多,因為我們才真正體會到孝順的成果。孝順並不是想象得很復雜,只要落實《弟子規》、服從《弟子規》,就可以做得很好了。”

    這是我們一個小朋友寫的。背是提醒,背是觀照,我們的孩子們在生活中去做了、去落實了。我再讀一個這次初一十四班的孩子,剛才是初一八班,都是我的班。剛才那個孩子叫張亭鶴,下面我讀一下王思文他寫的《弟子規》反饋。“在王老師的班裡不知怎了,覺得自己比以前懂事多了。爸爸回家我給他按摩,發現他的腳都磨出泡了。爹媽吵架了,以前我都不管,這次卻不由自主的勸住了他們。媽媽病了,她不去醫院,沒勁,我給媽媽弄到醫院。二姨從湖南帶回來大禮包,我一個,大姊一個,大姊拿著大禮包回到了學校與同學吃,都沒給我大姨、大姨夫吃。我當時在姥姥家”,就是他母親的母親,外祖母,“我早已把禮包打開和姥姥、姥爺一起吃,回了家,我又把我留的吃的給父母和大姨”,對比,姊姊拿學校與同學吃;我,姥姥、姥爺吃,還留下一些給爸爸、媽媽、大姨吃,看看我們的孩子,這樣的存心。“回了家,我又把我留的吃的給父母和大姨、大姨夫吃,我只吃了一點點”,就吃了一點點。“我想大姊這麼做不對,可她畢竟是我姊”,你看這孩子,“我就打這事忍住不說,心裡卻想教導她一番”,這孩子。“我學了《弟子規》以後我懂事了,孝順父母長輩了,能更好的辨明是非了。”

    你看“言語忍,忿自泯”,他就知道“兄道友,弟道恭”。而且我在這裡真的想跟各位說,“真有修養人,不見他人過,常見自己過,與道即相當”,經常的眼睛看自己,察過去習勿自欺,察自己的過錯,去掉自己的煩惱習氣,不要自己欺騙自己,更不能口是心非。所以我們的孩子他就能做到“言語忍,忿自泯”,然後管自己不管別人。這個小書簽裡面有的,是“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當然“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聖賢,唯我一人實在平庸,果能依此修身,決定成聖成賢”。看我們的孩子一點點這麼做。謝謝。這樣的孩子的反饋,老師應該去做必要的點評,甚至要拔高,那你真的得備課。我是教數學的,我是數學老師。《弟子規》的反饋拿來,我得回家備課,甚至還要查一些數據,做一下必要的點評。你這個怎麼說,剛才我說的就是這麼做的,說的是大實話。

    剛才我們確確實實在跟各位老師匯報,說王老師,《弟子規》背是前提、做是目的,那我問,有的孩子真不好管,那個孩子我一說啥他就頂。真的我理解各位家長。請看這名小女孩她寫的《弟子規》的學習心得,她是怎麼做的,她又是怎麼變的。“在學習《弟子規》前我是一個任性又別扭的孩子,聽不得父母的唠叨,罵我一句我有幾十句話飛過去,常常令他們無言以對,最後獨自歎息”,為啥?沒辦法,自己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說不得。放學了,大家知道都是爸爸媽媽書包一背,她那頭連蹦帶跳的,真是那樣的,我相信各位都有這樣的感觸。“而在學完了《弟子規》和聽了許多蔡老師、锺博士的講座後,明白了“百善孝為先”,懂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每當母親慈慈的守候在我回家必經的路口時,我不會滿臉擔心的嚷著,“妳怎麼在這,快回家去,以後別在這裡站””,跟她媽媽這麼說話。

    “每當父親習慣性的幫我背上書包的時候,我不會再一副心安理得的樣子蹦蹦跳跳的跑在前邊,把父親遠遠的甩在後面。每當我的父母的唠叨聲聲叮咛切切的時候,我不會再不耐煩的大肆批評,“真唠叨,真討厭”。無論動機如何、初心如何,哪怕我是因為擔心父母雙親、牽掛雙親、憐惜雙親,而對他們的呵責不斷時也應該反省”,這個她有標點符號沒斷開,我讀得可能有點問題。“也應該反省,以這種惡劣的態度展示出來的愛還是那樣的美好嗎?如今,每當我想到對父母頂撞時都會想起《弟子規》,並在剎那間平靜下來,彷佛聆聽到了世間最動人的樂章。一點點小小的感悟,不敢略美,寫出來只為與有同感者共勉。如今能每天聽到父母的唠叨,是我每天最幸福的事。”

    我想跟各位說,這名小女孩應該說代表著一類小男孩、小女孩,我們的爸爸媽媽的唠叨他們認為多余、麻煩,甚至這樣的提醒他都覺得,他比我們還清楚。記得有一次我與另一位老師和幾名孩子到龍潭山去游玩,有一名孩子,由於我們去得很早,他穿得很多,上山的時候很熱,他走到我跟前說了一句話,“王老師”,他把這個扣解開,“你瞅瞅這裡邊,真是我親媽,給我穿這麼多。”他上山的時候,由於運動,他就出汗了,然後他就怪他媽,“給我穿這麼多”。他就沒意識到一大早天涼,孩子你要不運動,恐怕不一定這麼熱,這麼出汗。可到下山的時候,天漸漸的涼了,我又湊到他跟前去,我說,“這回你覺得你媽媽給你穿的衣服怎麼樣?”他低下頭不吱聲了。

    為什麼?比方說上學,天氣預報有雨,我們的媽媽、爸爸會告訴,“兒子、姑娘,帶把傘”,聽話的當然去做了,不聽話的,拿那干什麼?尤其男孩。而最有意思的是到放學的時候有可能還沒有下雨,回到家裡把傘往沙發上一扔,“都是你,你看看,讓我拿這個”,多余。可是如果巧的是在放學的時候、回家的時候,路上真的下雨了,他可能那個抱怨,“哎呀,我媽說得真對”。往往在需要的時候他才感受到父親、母親、老師的愛,在沒有那種感受的時候他真的是抱怨。現在的孩子真的不太好管、不太好教。真的我們想告訴各位,我們的學校和我自己的班級真的在探索這條路上,走了一條真的是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路,《弟子規》真的能解決這個問題。背是提醒,做是目的,做就是落到生活實踐當中。

    王老師,你讀了這麼多。下面我真的想講一個過生日的故事。這個過生日的故事,大家知道現在的小皇帝很了不起,爺爺奶奶心中的寶貝,爸爸媽媽真的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嚇了。他們一旦過生日,就開始互相攀比,送一些各種各樣的禮物,甚至回家的時候要訂餐館,或者在家裡要做上很多可口的飯菜,誰也不敢上桌,等著這個小皇帝回來。我們這名小女孩回到家,把門打開,這個時候我們都感受到那種爸爸、媽媽、奶奶站在那盼著孫女回來。而我們這個小女孩很有意思,進屋了,當然這個書包由爸爸、媽媽接過去,然後我們看這個孩子干什麼了?把凳子拽過來兩個,一個、兩個。告爸爸坐那,告媽媽坐那,然後我們的孩子跪下了,給爸爸媽媽各磕了三個頭。第一個頭磕下去,“感謝爸爸媽媽把我帶到了人世間”。生命是父母給的,“人之初,性本善”,那個本善的心要把它打開。怎麼打開?得去教。第二個頭磕下去了,“感謝爸爸媽媽十三年來的養育之恩”,第二個頭。第三個頭又磕下去了,“感謝爸爸媽媽為我選擇了這麼好的學校、這麼好的班級,我將來學業有成,報答父母、報答祖國”。然後我們的孩子看看爸爸媽媽的眼角、臉色,他們眼角濕潤了,他們激動了,他們更感到很詫異。

    是什麼讓孩子改變了?是《弟子規》,這裡面需要你班主任老師要做鋪墊、做引導。她是我們班第一個為父母叩頭的女孩,叫周絮。我們為了這個過生日,我們開了小小的班會,大家都來討論一下,“兒的生日,娘的苦日”,我們學《弟子規》總不能流於世俗,應該讓孩子在自己的生日感受到娘的苦處。長老的報告讓我也很感動,我們的先知也是這麼教育我們的,母親是偉大的。甚至母親,一次又一次問你世界上最可愛的人,母親、母親、母親,最後才是父親,母親真的偉大。我們的孩子在學了《弟子規》,在老師的班級的鋪墊下她去用了,她自己這身的行動感染了父母。奶奶在旁邊干什麼了?把筷子放下了,回到小屋去了。爸爸馬上也把筷子放下,干啥?也跑過去了。我們的小朋友說啥?“媽媽,媽媽,爸爸干什麼去了?”媽媽很幽默的說:“妳爸干妳那事去了。”第二天早晨,老人家起了個大早,奶奶起了個大早,堅持要送孫女上學,為啥?高興。走在路上,我們的小孫女問:“奶奶,我爸昨天晚上上妳那屋干什麼去了?”奶奶說:“沒干啥,把小貓嚇夠嗆。”爸爸進屋撲通一下跪下了,當然把貓嚇夠嗆了。我們的孩子把《弟子規》演出來了,落實了,也感染了父母,也感染了父母的父母。我們的《弟子規》真的是這樣的。

    我再讀一個張同學寫的《弟子規》過生日的故事。“去年過年”,當然是二00七年,“我們是去姥爺家過的,因為姥爺的生日是臘月二十九,所以我們就連年一起在姥爺家過了。因為舅舅、姨都和姥爺在一起,所以過年的時候全家非常熱鬧”,家和萬事興。“吃飯的時候,我告訴舅舅和姨們要念感恩詞”,落實,“我當場領著他們念了感恩詞。他們念了感恩詞以後,都覺得感恩詞中說得很對,都說感恩詞很好。吃完晚飯後,我請姥爺坐在了床上”,看看要干什麼?“我提醒媽媽說,過生日和過年要給父母叩頭,因為在家長會上老師說過,這個媽媽應該知道。我當場就跪下去給媽媽叩了個頭。媽媽明白了我的意思,笑笑說,起來吧。然後我媽媽就要去給姥爺叩頭,因為媽媽是大姊,所以我媽媽跪下去後,舅舅和姨們也跪了下去,最令我感動的是舅媽和姨父們也跪了下去,一起給姥爺叩了三個頭。叩完以後,姥爺十分高興,說我活了這麼多年,還真沒人給我叩過頭!”

    《弟子規》是落實在生活中真的能教育我們的孩子,教育我們的父母,真的能教育我們整個的家庭和家族,孩子們多可愛。下面我想對背是前提,做是目的,王老師,存心是關鍵。我讀一個小朋友的小故事。“那天走在街上,一個乞丐在街上不住的叩頭。我走在街上,不知不覺的走到乞丐的附近”,我加了個括號,為什麼?“人之初,性本善”,“我的腦中不知怎的出現是否會上當的想法”,轉念了,這念頭本來最開始的那個念頭是要幫助他,現在腦中又出了一個念頭了,第一念是真,第二念是假,加上自己的判斷。“是不是他不是窮人?是不是他並不是殘疾?是不是…但最後我拋下了這些想法”,他為什麼拋下這些想法?“王老師曾說過,不要管那個人是否騙了你,只要做到自己問心無愧就行了。我走上前去,向乞丐的碗中放下了兩塊錢,我的心中不知怎的一下變得喜悅起來,我覺得十分值得,最起碼我買了一服提高善心的藥。在這裡我要感謝王老師,老師的辛勤使我的心境得到了提升,我已不再是那個被周圍同學視為冷血的人,因為我的心已被融化,血自然也變得熱而柔軟。”

    我們這個孩子在給乞丐放錢的時候,第一個是自覺不自覺的走過去,人之初,性本善,接著來念頭出來了,第二個念出來了,出來了干什麼?他是不是騙子?不要管他是否在騙你,真的是在乎自己去怎麼做。怎麼能戰勝那個第二念?是老師的話、是《弟子規》的話能給他幫助,境界面前歷事煉心。存什麼心?善心、好心、幫助人的心。記得有這麼一首詩,我也願意在這裡跟各位分享。“事來心不亂”,事情來的時候,心不要亂,“人忙心不忙”,人可以忙,心不要忙,“一切且隨緣,風過水無痕”。什麼意思?我們人生總要面對一些境界,和人打交道,和事打交道,當然也和物要打交道,事來了,心不要亂,人可以忙跑,但是心不要忙。而你每一個事來的時候,都是你必須要面對的,你躲不掉,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風過水無痕。

    王老師,這是事來了,那請問人來了怎麼辦?人也可以來,“人來心先定”,人來了給自己提個醒。我們為什麼有時候說錯話、做錯事?就是在境界面前沒有定住自己,所謂的六神無主了。心有所主,不為境轉。就是心裡面的那個主沒有了,老百姓的話說沒有主意了,然後就被這個人、被這個事把你整得心忙意亂。我們蔡老師在上午講課的時候,忙,豎心加個死亡的亡,人的心死了,然後就開始茫然了。一切都是告訴我們什麼?那個時候心中沒有主人了。王老師,“人來心先定,謹言又慎行”,謹慎言行,因為有可能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謹言要慎行。“但存利人心”,就存一個什麼?利人的心,“莫懷益己意”,不要懷著對自己有利益的念頭,但存利人心,莫懷益己意。告訴孩子們把《弟子規》背下來,把這些詩也背下來,干什麼?提醒、觀照,做什麼、不做什麼,境界來的時候,“人來心先定,謹言又慎行,但存利人心,莫懷益己意”,“事來心不亂,人忙心不忙,一切且隨緣,風過水無痕”。成了,就這麼個事,謝謝。

    我們干什麼?告訴孩子們歷事煉心,我們大膽的想象我們的孩子在畢業後,甚至大學畢業後,他這些詩一定能朗朗上口背誦下來,干啥?提醒自己,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命運握在你手中,福也是自己求來的。我們不要去迷信,要相信自己,自己是命運的主人,我們真正要做自己的主人。大家看一看命運的命,這是我們的梁老師講給我的,命運的命,上面是個人字,底下是一橫,再往下是叩頭的叩,人一叩頭命運就改變。什麼意思?叩頭是恭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人如果都能禮敬一切人,禮敬一切事,禮敬一切物,請問命運能不能改變?我相信大家都會能說出一句話,能。我們對自己有信心,對古聖先賢要有信心,真的就會發生這樣的變化,真的就會發生變化。所以我在這裡真的想跟各位說,這些《弟子規》和名言警句,有的是王老師自己,可能由於才疏學淺,也沒有什麼過多的理論根據,但是大家能讀出來王老師那顆心,是告訴孩子們向上、向善的心。我們沒有什麼考證,但是覺得這麼講,王老師有道理,告訴孩子們向上、向善。我不敢說我這個是智慧,但至少我的心我相信各位真的能體會到,存一個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謝謝。

    既然說到這了,就把班級的小小的布置也稍帶說一句。在我的班級靠窗戶那面有三個聯,第一個聯是“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王老師,這和你以前做的報告怎麼不一樣了?是不一樣了,原來我們一年級、二年級在一樓,我現在在六樓。原來我班級是五十人,現在我九十六人。環境變了,條件變了,教室也變了,很大的教室。我這個班享受著比較特殊的待遇,兩個大彩電,還有一個大屏幕,然後在桌面上就有計算機,這真的要感謝我們的呂傑校長。有老師說王老師笑得好燦爛,不燦爛,今天上午那個才燦爛,我們的李越老師才燦爛。誰要想笑得燦爛一些,我希望大家向我們蔡老師學習,真的把《弟子規》落到究竟圓滿,我相信也能和蔡老師笑得一樣燦爛。但是我一定要向我們的老師去看齊,因為我的笑我自己知道,不能總做到那麼究竟、做到那麼圓滿,但是我一定笑得很真誠。大家也能看出來剛才那個笑絕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真的是很高興。
人來也好,事來也好,真的給孩子們在提醒。其實人的禍福,老師也說了,在一念間。那一念間你做好自己的主,把握好自己,你就成功。否則的話,你六神無主,為境所轉,你就說了很多錯話,做了很多錯事。記得有這麼一個提示,叫“盛怒之中,勿答人書;盛喜之中,勿許人物”,在高興的時候不要答應給什麼東西,在生氣的時候不要隨便去寫簽字,這容易犯錯誤。吵架了,吵架了有一方說,這樣的話這日子沒法過了,咱倆離了吧。離就離。那可不行!要像我們老師說的那樣,我先出去休息休息,十分鐘後再回來。這多好。其實老師講的這些方法,聖賢講的方法,告訴我們什麼?就是境界面前做自己的主人。一念間轉禍福,握在誰手中?握在你手中。聖人走過的路給我們個提醒,給我們觀照。這個應該是末學今天向各位匯報的第一個重頭戲,就是背是前提,做是目的,存心是關鍵,要存個好心。孩子存好心,老師也存個好心,把這些詩句、把這些字句講出來,真的是讓人向上、向善,我相信古聖先賢,我相信各位一定能會理解末學的這一點苦心,真的要孩子們好起來。

    第二個想向各位匯報的體會就是“專精結合,持之以恆”。專,專一;精,精益求精。三字經說,“教之道,貴以專”,我們在力行《弟子規》的時候,一學期過去了,十遍;再一學期過去了,還是十遍。我記得第二屆全市班主任工作論壇在我們學校如期舉行,我們呂校長選了十個班主任代表我們學校參評,我們的帶隊的是胡曉明主任,有五名評委坐在底下,我們十個選手坐在上面。評委提出一個問題,然後我們根據這個問題的難易、適合不適合,讓一個選手去答。我們最後一個評委他就沒這麼做,他說請你們先選一個選手,然後回答我下面提出的三個問題。這時候我們的胡主任自然而然的把目光就往我這望了,為什麼?《弟子規》的始作俑者是我。我就接過了麥克風,真的就走到了前面,因為我覺得老師有一句話告訴我,“當今之世,捨我其誰”,見義要勇為,仁者愛人,義者循理。

    第一個問題出來了,什麼問題?請問貴校在推行《弟子規》的學習過程中,你們是怎麼對待《三字經》和《孝經》等國學經典?末學脫口而出,以《弟子規》為主,兼學其它國學經典。什麼意思?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了《孝經》,接觸到了《三字經》,我們拿來去查,然後我們就放下還回到《弟子規》這來,“教之道,貴以專”。我們絕不排斥其它的國學經典,任何一個老師他在弘揚聖賢文化,只要他導人以善,我們堅決贊歎。任何一個國學經典都是好的,都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其實長老在前兩天的報告當中,我們就感覺到老人家那個存心,還有昨天那名校長那個存心,讓末學很感染。那是一個老人,他那個殷切的希望,我從他的面孔當中,語言不通,但是心是通的。他真的講的,他那分叮咛,他那分囑咐,似乎在擔憂。其實世界民族是一家,我們民族有很多種,國土有不同,但是“凡是人,皆須愛”,神愛世人,我們的老祖宗也告訴你,“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長老的話真的確實讓我讀來真的很感動,其實哪個宗教都是讓人向善、向上,它的宗旨當然都是一個愛字。我們的人也是“人之初,性本善”,各位。所以當我接過了這個題目,我說以《弟子規》為主,兼學其它國學經典。

    第二個問題出來了。請問《弟子規》的學習對班級的學習有沒有提高?巧的是那一次我正好接了一所民辦學校,它解體了,分到我們學校三個班,我們學年承擔兩個班,下一個學年承擔一個班。我承擔的那個班,正好大家知道,解散了,好學生早就跑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那些,說句實在話,給松花江中學了。我相信可能是“你們搞《弟子規》吧!”那這個境界我們呂校長接過來了,不僅接過來了,自己拿出五百元錢,干什麼?給三個班級買DVD。干啥?然後我們班配上好,落實《弟子規》。現在我們的王亞傑老師正在接最後一個班,前兩個班已經畢業了。我教的那個班就在那一次數學成績真的挺好,我當場就把這個成績向評委做了匯報,我想我教的另外一個班成績都這樣,我自己班不說了。那評委沒吱聲。
然後馬上迅速第三個題就出來了。怎麼說的?請你用一句話概括一下《弟子規》學習的體會。大家想這個題目,我馬上脫口而出,教育重實質不重形式。所以我在這裡想起我們的馬哈迪總理,他真的也說過一個類似這樣的話,真的干任何事情一定要重實質,不要重形式。評委不吱聲了。那次的評選我們學校好像獲得是一等獎,我也是第一次參與這樣的評選。好,真的教育要重實質不重形式。

    好,感恩各位的聆聽,祝大家晚餐愉快,謝謝各位。

 

上一篇:淨空法師:最要緊是抓住阿彌陀佛
下一篇:周泳杉老師: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