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周泳杉老師: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也是講敬。但是我們要思考,我們這個敬是在表皮上的敬,還是在內心真正的恭敬。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做俞麟,這個俞先生他是文昌社的一個社員,同是這個文昌社的社員裡面還有一個人叫做王用予,他們都是讀書人。讀書人過去都會結文昌社,做什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在鄉裡面造橋鋪路,再教導大家惜愛字紙,就講這些東西。讀書人他明理,他要做起社會的榜樣,所以過去文昌社很多。這個王用予先生因為他事奉帝君非常的謹慎,怎麼樣謹慎?我們講依教奉行,對於帝君的教誨沒有打折扣,非常的謹慎。結果有一天,他就夢到帝君來給他托夢,告訴他,你因為德行非常的謹慎,所以來年你在考試的時候你一定會高中國家的考試,來跟他先預告。

    王用予先生他受到帝君這樣的一個托夢,他就很好奇,他就問說,因為他跟這個俞先生交往甚密,兩個人交情非常的好,他就問說我們同社的這位俞麟,俞先生,他來年成績如何?帝君就講,他說這個俞麟他因為侍奉父母用腹誹法,這腹是肚子那個腹,腹部的腹,誹是誹謗的誹,一個言字旁再一個非,腹誹法,所以他的功名已經被革除了。王用予先生以前沒聽過什麼叫腹誹法,他就很好奇的問帝君什麼叫做腹誹?帝君就告訴王先生說,腹誹就是俞先生他在侍奉父母的時候,表面上父母教他敬聽,父母責他也順承,表面上都是非常的服從父母,非常的聽父母的話,可是他的肚子裡面,腹,他肚子裡面有抵觸,肚子裡面有誹謗,肚子裡面有不高興,所以那叫腹誹。所以你看他表面上看起來人家總覺得這個俞先生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孝順的人,沒想到他的敬意怎麼樣?十分的不足,沒有恭敬心。換句話說,他只是做表面功夫,給別人怎麼樣?稱贊他是好人,這個敬不是真的。所以上天已經革去他的功名了。果然這個俞先生終身不第,沒有考上科舉。從這個故事我們就了解到什麼叫做承訓,還是在那個敬意,完全的恭敬。所以這一條是總綱領,是一切孝行的總綱領。

    下面講到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統統都是從這一條怎麼樣?發展出來的。所以教導孩子恭敬十分的要緊。我們現在怎麼教敬?很重要,我們早上講,第一個夫妻配合,第二個親師配合。你看夫妻怎麼配合?夫妻之間互相贊歎,不要爭執。因為我們說到,敬的表現就是讓。而讓,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講,大家容易明白,叫做心裡真的有對方。一個人心裡有對方,他展現出來的就是什麼?禮讓,無所不讓。就是我們說到的什麼?所以夫妻之間無所不讓。這個禮讓,心裡真的有別人,真的把對方放在心裡面,他一定做到我們孔老夫子說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一定能做到什麼?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因為他心裡真的有別人,真的把別人放在心裡;換句話說,他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我們就了解到,確實如果從這個標准來看的話,現代教育確實它的方向值得我們去深思。有很多的教育理念都是從自我為中心出發來學習的,而這樣的教育沒有辦法教恭敬,他心裡只有自己的時候,他完全不會想到對方。這個重要。所以夫妻之間能做到完全的把對方放在心裡,他互相的恭敬,這一點孩子就能學到。

    我們也要看到社會的現實來思考這個問題。現在確實整個社會的狀況,離婚率很高,怎麼教敬?可以教。夫妻兩個人可能沒有學傳統文化之前,有任何的紛爭而因此分開。學了傳統文化之後怎麼辦?怎麼教敬?末學遇到這樣的個案,末學都建議他們在孩子面前不要數落對方的不是。過去就讓它譬如昨日死,明日種種譬如明日生,過去就讓它過去了。在孩子的面前還是維護對方的尊嚴,不要批評對方;換句話說,不要找對方的毛病,找對方的優點,這就對了。有一個婦女告訴末學說,他真的對我們加害、暴力。末學就說了,沒有錯,善惡你要讓孩子能分辨,可是不要產生對立,這就對了,不要產生對立。這是一個總原則,真正把對立從我們內心當中消除,這個就是恭敬。沒有從這裡學,其實對孩子來講是一大損失。過去我們確實聽到,過去的家長了不起,了不起在哪裡?你看,爸爸會跟孩子講,他說孩子,你這一生你可以不要孝順我,可是你不能不孝順你媽,因為你媽為你付出這個這個、那個那個。媽媽會跟這孩子講,孩子,你可以不要孝順我,但是你不能不孝順你爸。你看互相的,夫妻之間互相的尊敬對方,這個是教導敬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什麼?父親教導孩子恭敬老師,這個是我們老教授給我們的,從他小時候的經驗說到。你看求學的第一天,爸爸帶著孩子到私塾裡面去拜師。首先准備好禮物,在大成至聖先師面前,老師先帶著家長和學生先向夫子行三跪九叩禮。行完了之後,再把老師請到台上,爸爸在前面,帶著孩子跟老師行三跪九叩禮,把禮物奉上。老人家就講到,這一個表演,讓一個孩子這一生對老師的恭敬心牢牢的扎在心裡面一輩子,不管在這個世界遇到什麼樣的大風大浪,什麼樣的誘惑,人生的誘惑,這一輩子這個恭敬心沒有改變。所謂一分誠敬得一分學問的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學問的利益。要不要去盯他說你要去讀書,明天要考試了?不用。他的恭敬心扎下去了,他自己能夠在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了不起。

    我跟很多家長在交流的時候,末學都跟他們說到,我說教導孩子恭敬老師,這個是您給孩子最寶貴的無形資產。有一位副校長,這個是在馬來西亞,他跟末學在交流學校狀況的時候,就曾經跟末學說過這樣的一個案例,其實這個案例太多了。他就說,經常現在的家長動不動就帶著孩子來學校要跟老師討回公道,為什麼?因為老師也許是體罰了孩子,也許是責備了孩子,家長不能接受。所以有一次就鬧得很嚴重,他身為副校長,他親自當著孩子的面跟家長賠禮道歉。末學就很感慨,告訴這位副校長,我說他這個賠禮道歉所得到的,我們所謂的尊嚴,比起他孩子一生所失去的,不知道相差幾千萬倍都不止。他的孩子這一生,你這個副校長這一個躬鞠下去,孩子這一生的恭敬心就毀掉了,就被這個家長給毀了。而毀掉一個孩子的恭敬心,你看他這一生怎麼樣?末學告訴大家,如果他沒有特殊的因緣,他的法身慧命就斷了。能比我們一個面子還要重要嗎?

    所以這一個問題,我們不去深思,我們不能體會其中的重要性。你看居則致其敬怎麼教?還是要從一個大原則,什麼大原則?這個是末學看民國初年有一位大善人,叫做王鳳儀老先生,王善人的《言行錄》,特別王善人告訴我們的一個口訣,他說“找好處”,還有“認不是”。老人家說什麼?“找好處開了天堂路,認不是關了地獄門。”天堂路怎麼開?找好處,找誰的好處?找任何人的好處。先生就找太太的好處,太太找先生的好處。五倫關系,沒有一個關系不能這樣子做,找好處天堂路就開了。再來,認不是,地獄門就關上了。有什麼不是?誰的不是?我的不是。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那個求是什麼意思?就是責備的意思,君子遇到過失總是責備自己。

    我們不認識君子跟小人,看什麼就知道了?看他肯不肯吃虧就知道了。肯吃虧,這個人必定是君子。到處都要占便宜,小至什麼?爭一口氣,這一口氣我咽不下去;大至什麼都要爭,什麼都不肯讓,這個一定是小人。這個很容易分辨的。凡是責備自己,不要求別人的,這個我們要跟他學習。大家就了解到,“愚人爭理”,愚人在爭什麼?爭道理;“賢人爭罪”,爭過失,爭罪過,確實不一樣。所以這裡教恭敬特別從這兩條下手就能教。而展現在家庭裡面,對父母親就是完全的順從,沒有什麼?沒有腹誹,就是剛剛我們看到的,俞先生教導我們的,沒有腹誹。其實都是反面教育,正面也是教育,反面也是教育,他都有功德。我們學習了之後,這些人物統統都有功德。
 

上一篇:忍受橫逆,奇妙良方
下一篇:因果故事新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