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目前修行者中存在的一些障礙
目前修行者中存在的一些障礙 1、最大的障礙——分別心 人們由於不明白宇宙本性和真相,一切以自己的五官感知判斷事物,由於五官受三維的局限,把一切能感觸到的東西都判斷為“實有”,由此而分別出有、無,繼而分別出好壞、取捨等等。 人們站在自我利益的角度上,進行著更加細致和執著的分別。一切習慣於以自我利益為判斷事物好壞、是非、對錯、善惡、取捨的標准。今天對我有利則判定為好事、好人,明天對我不利則判定為壞事、壞人。多生多劫以來,人們就是這樣來判定事物的。人們就是這樣,被你自己錯誤的認識反反復復地輸入的程序控制著,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習氣——分別心。 但是,宇宙的本性中是沒有分別的,萬事萬物中都包涵著宇宙本性。因為萬事萬物都是宇宙本性變現出來的一種相和作用。既然萬事萬物之中都包涵著宇宙的本性,我們可以對任何一種事物進行剖析,驗證一下宇宙及萬事萬物的本性是否無分無別。 例如:辣椒的本性沒有好壞之分,但愛吃辣椒的人就說它好,不愛吃的人就說它不好。它本身並沒有好壞,而這個“好”與“不好”是從哪裡來的呢?是人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分別出來並強加給它的。 又如:一套普通住房,讓一般工薪階層的人住,就認為正合適;如果讓一個乞丐來住,他會認為這套房子如天堂一般;但是,如果讓一個億萬富翁來住,他就會認為這房子如貧民窟一般。房子的本性也沒有好與不好,而好與不好完全是人們根據自己的利益,自己的需求分別出來的。如果不信,你可以此方法類推一切事物。 由此可見,宇宙及萬事萬物的本性中是不存在任何分別的,而人們的分別心是完全背離宇宙本性的,正是由於人們錯誤的分別心,才導致出一切煩惱障。 分別——善惡(好壞、是非、對錯)——取捨——執著——欲望——得失——煩惱 再往下分析,除了人們各種各樣、無窮無盡的煩惱以外,社會的動亂,殺、妄、YIN、盜以及戰爭等一切不安定因素,都源於人們的分別心。而由於分別,才使得我們這顆心產生了種種不安定。而成千上萬的修行人多生多劫未出六道,也正是由於這顆不安定的分別心。 2、某些修行人為什麼會產生更大的分別心 許多修行者,在未接觸佛法之前,對善惡的標准以及佛法中的一些戒律懂得較少,腦子象一張白紙,分別也較少。但修上幾年之後,懂了一些佛法,知道了一些善惡標准,或懂得了一些戒規。但由於尚未開悟,分別心沒有減,卻把分別心用在了學佛上。一切按照自己所理解的程度,加上分別心,則產生了更大更多的分別。自己在執著修善的同時,眼睛看到社會、家庭、別人都在作惡。看社會處處是邪惡腐敗;看別人都是自私、作惡;埋怨家裡人不修行,強求家裡人都不吃肉;這個人自私,那個人可惡;甚至還分別出“上貢不能貢梨”,有“讓佛離開之意”;念佛不能在衛生間裡念,有污佛之意;還有人分別的非常細致,到同修家裡專挑毛病:“我聞到你家裡有蔥味?;在修行者內部,眼睛時刻盯著別人,這個是破戒,那個是造業,這個是外道,那個不如法,這個要受惡報,那個要下地獄;甚至還公開攻擊誹謗佛法和善知識,有些修淨土的攻擊修密的,有些修佛的攻擊修煉氣功的,這個是邪道,那個是外道,甚至還有人攻擊淨空法師傳的是邪法,等等如此都是大分別心在作怪。 若以平等心來看,眾生皆是過去佛、現在佛或未來佛。每個不同的人和物只是表相不同,作用不同而已。如同鉗子、錘子、鑼絲刀,只是作用不同,沒有好壞之分。但分別心較大的修行者,表相上是厭惡從善,實際上眼裡看到眾生和社會處處都是惡,其實說明自己心裡念念都是惡。在分別善惡,執著修善的同時,另一面卻在造惡。因為善惡是陰陽互根的,是一不是二。只要執著善,另一面肯定是造惡。這種人等於天天在往自己心裡收垃圾,特別執善的人,等於連細小的垃圾都不放過,反而使自己煩惱重重。在執著善的心理支配下,總想朔造完美的別人和社會,其實這是不可能的。其結果是好心辦壞事,自己還覺的很委屈,還認為是別人不領情。這種執善的行為實屬攀緣,而不知是自己的分別心所造。在你執著造“善”的同時,另一面肯定是在造惡。因此,帶著分別心執著修善的人,反而給自己造成了更大障礙和更多的煩惱。不僅越修越不清淨,而且執著善的同時,實屬偏在了善惡兩邊,其埸能因偏而不平衡,很多附體現象都出在執著善的人身上(乘虛而入),因為這種人是在背道而馳,執善的同時是在造惡業,當然要受到因果的懲罰。 真正悟道者,應知道佛法即一切法,一切法即佛法,是一不是二。那些攻擊氣功修煉或道家修煉是外道的人,一是根本不了解現代氣功的內涵,縱觀現今社會上的氣功門派,絕大多數都是性命雙修,最終目標同樣是成佛得道,絕非歷史上專煉氣功的門派同比;二是自己對佛法尚未真正悟道,會讀幾本經典就自以為悟道,執著本位而排斥他門,以我執偏見來偏解“不二法門”,是自己尚在二法的分別之中。只要你還不能以平等心看待一切法門,就是分別心,就尚未真正地契入佛法,不知萬法歸一,平等不二。修行是要放下分別和我執我見,如果未立平等心,仍用執著心去研究佛法及法門,其結果只能是產生更大的分別心。自以為已契入正法,未入外道,實已離道更遠。把本來是互為存在的內、外,看成是截然分開對立的法門,而且硬要排斥和消滅另一方,這本身就是背道的偏知偏見,要想排斥和消滅另一方是永遠不可能的,因為雙方如同手心手背,本來就是一不是二。 有些人看到氣功在度人時顯示神通為人治病,就認為是外道。其實這是度眾生的一種方便法門。如今未法時期的眾生是無利不上,因此,給他們治病和顯示神通都是行方便法門而已。當年釋迦牟尼佛曾有“空拳度子”的典故:一小孩爬至井邊,將要掉下,釋佛明知叫他回頭是不可能的,因此手握空拳,說給他糖吃,於是小孩回頭。釋佛也是以利益行方便法門。如果我們只執著在表相上,而且認為佛是不變的,當然認不出佛的無量變化和方便法門。有不少佛門中人,由於自己未識佛性,還以“氣功和道家是外道、邪道”來障礙別人,造下了謗佛、謗法的大錯。 佛的空無本性中可產生無量無邊的變化,而不變的是本性,因此,不變的本性與變化的表象和作用也是一不是二。在接觸許多修行者中,這樣的問題和障礙非常普遍,因此,特別需要引起修行者的注意。修行是在修自己,而不是去修別人,因此,對其他法門千萬不要妄加評論,應以平等之心視之,以免造下地獄口業。 3、傲慢心產生的所知障 有些修行者初修時尚可虛心求教,但學了一些經論戒律之後,自認為懂了不少佛法,甚至背的很熟,心位反而越來越高。自以為是,對他人總是生疑生嫉,放不下自己的架子向別人請教。此時,只能說是對經論的字面上稍有理解,離真正開悟尚有十萬八千裡。但由於傲慢心產生的所知障,把自己障礙在經論的字面上,而不能深入參悟其中內涵。真正的開悟不是從經論的字面上得到的,是從清靜心裡自然流露的。有傲慢心的人卻認為已有所得,對不如自己者輕慢瞧不起別人。對比自己強的卻心生嫉妒,甚至千方百計找一些理由去攻擊誹謗別人。說:“不是大德高僧講的法我不聽”。首先分別出來一個“大”和“高”。甚至看到書中有“量級”二字,就大肆攻擊說:“佛經裡沒有說過這兩個字,必是外道”。因此就以此二字來否定全書的內容。那麼請問:“佛經裡沒有說過電視機三個字,你家裡為什麼還要買電視機呢?這種人學佛不是越學障礙越少,而是學入了死胡同中,這正是大分別心造成的。 有的人甚至還說“淨空法師講的太淺了,重復的太多了”。自己不度眾生,反而站在一旁譏諷他人。別人在苦海裡救度眾生,自己卻站在岸上指手劃腳地挑毛病。真正做事的人,其精力大都用在利益眾生的事業上,而正是那些不做事的人才會無事生非,專挑別人毛病,說穿了實際是在嫉妒別人,是分別心引發的瞋恚心。 這種傲慢心不僅障礙著自己不能進步,在攻擊、嫉妒別人的時候,反而又造下了身、口、意三業。而且你攻擊的對象場能越大,自己所受到的反作用力也越大,其結果也越慘。過去曾有一女尼,譏諷一老尼:“念經像狗叫”,她不知這位老尼已證得羅漢果位,結果使自己轉了五百世的狗,受到上萬年為狗的果報。 其實,一粒石、一滴水、一片落葉都能為眾生說法。只是看你會不會悟。“要想佛法興,必須僧贊僧”。修行者如果都是相互輕視、譏諷,實屬破和合僧,是自滅佛法,不僅障礙著自己難以成道,還造下了毀滅佛法的大罪,是無間地獄的果報。有傲慢心的人,今生即使積累很大的功德福報,充其量也只能修至修羅道。如果造業較大,入地獄倒可能有份。 有些修行人尚不明白,由於自己的嫉妒而挑撥或障礙了別人與善知識的緣分,使別人失去了請明師點化的機緣,就是障人修行,斷人慧命。斷人慧命比害人性命還要嚴重的多,害人性命只是害了人家一生的性命,但是斷人慧命等於殺人無數次。因此,“障人修行,地獄果報”,是什麼道理呢?因為修行之緣很可能多生多劫才能得遇一次,障人修行既是障誤了別人多劫難遇的修行和成佛的良機,耽誤和浪費別人多劫的生命就等於殺生,而且等於殺害了別人無數次生命,因此必下地獄。而且必須等待被其所害的人們都出地獄之後,他才能從地獄裡出來。被他所障的人越多,他在地獄裡停留的時間也越長。如同人道裡殺人越多被判的刑期也越長。如不明白此理,等到自己下地獄時還不明白是怎麼下的,多麼可悲!可歎!可憐!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修行的人,會有一種緊迫感,知道今生時刻改自己的過錯都恐怕來不及,哪有時間去挑別人的毛病?在悟道者心裡,沒有是非、善惡之分別,一切都是正常的,因而不見世間過。 傲慢心源於分別心,首先分別出有我有他,然後又執著於我的虛名、利益和偏見,總想處處表現自己,而且別人還不能比自己強。如此心態在多生多劫中養成了傲慢的習氣,仍然是分別心的擴大。 要想破除傲慢心,首先要破掉“我執”,要想放下“我執”,首先要看破宇宙和萬事萬物的本性和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事物都只能用它的作用,但實不可得,包括自我肉體,何況虛名、利益和自我的見解? 修行人應該明白,眾生平等無別。一草一木、一沙一石皆是眾生,如同我身上的每一個細胞,與我平等無別,皆我兄弟姊妹,皆可為我說法。攻擊眾生就等於傷害自己。如明此理,才能樹立平等無分別之心。如能樹立平等心,傲慢心不攻自破。在飛機上看下面的人如同螞蟻,在宇宙中看一個太陽系、銀河系如同微塵一般,幾乎都看不見,何況我們如此渺小的人,簡直是微不足道,因此,我們人類不應該自以為是,妄自尊大。 4、五官被三維所障 宇宙是無限的,宇宙中的生命維層也是無限的,對於同一個事物,每一個維層所看到或感知到的結果都是不同的。人類屬於三維生命層次,因此,人類的五官被限制在三維層次中,障礙著自己對宇宙真相及多維層的認識。 例如,宇宙及萬事萬物裡面所存在的空間,肉眼看不見,耳朵聽不見,用手也摸不到。空間屬於四維,時間屬於五維。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但是,我們的肉眼只能看見這一秒鐘的事物,前一秒鐘和後一秒鐘的事物都看不見。因此,人們判斷和認識事物的標准是脫離時空的。人類的五官只能感知到長、寬、高三維以內的陽性事物,而宇宙中萬事萬物都是陰陽互根的,但是,人們卻感知不到四維以上的陰性事物(肉眼可見的陽性事物連宇宙空間的1%也不到,而肉眼看不見的陰性物質卻占宇宙空間的99%以上)。因此,人們看一切事物都是只看陽而不知陰;只看現在而不看過去和未來;只看事物的本身而不知道事物之間的密切聯系及因果關系;只看事物的表相而不知內在的實質;只能看到事物的某一個角度,而不能全方位、多維層地認識事物。這就使我們對宇宙及萬事萬物的認識產生了重重障礙。 例如,多數修行者不知佛的真相,認為佛如果來到人間,都是駕著彩雲,頭頂放光,身坐蓮花,能呼風喚雨,神通廣大的如神話影片中的描述。其實,神佛與我們同在一個空間,只是由於生命維層不同,我們的肉眼受三維所限,神佛能看見我們,我們卻看不見他們。如同我們可以看見螞蟻、微生物,而兩維生命層次的螞蟻和微生物,卻看不見我們三維生命層次的人一樣。即使螞蟻和細菌爬在人的身上,也不知我們是人。同樣,即使是佛在我們身邊,我們也看不到他們。 由於生命層次不同,相互之間很難勾通,因此,人們不相信有鬼怪神佛。修行人雖然相信,但由於理不通,再加上被三維肉眼所障,信中總帶有一些疑惑,或者干脆就是迷信。由於疑惑而不能正信,就會不同程度地在修佛過程中產生一定的障礙。 一個修行人,如果判斷和認識事物,仍以肉眼可見為參照標准,說明你還被三維的界限所困。如果你還是認為眼睛只能看,耳朵只能聽,鼻子只能聞,這還是仍被三維所障。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六根相對“六塵”的色、聲、香、味、觸、法,從而產生“六識”,加在一起稱謂“ 18 界”。而這 18界都是人的分別意識自造出來的。認為眼只能看,耳只能聽。這就是自己給自己劃定了界限,有了界限,人們就被這些界限所束縛。因此,“界”都是自己設置的障礙。 有此障礙,說明尚未悟到本性,不知道能看的,能聽的,能聞的是自己的本性。如果人死後靈體離開了肉體,你的眼、耳、鼻、舌、身還在,為什麼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聞?說明真正能看、能聽、能聞的是真我本性。比如,你自己可以作一個小試驗,你默念一句“阿彌陀佛”,雖未發出一點聲音,但你自己卻能聽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對於有神通的人更無界限,你在千裡以外乃至他方世界說什麼,想什麼,做什麼他都知道,無障無礙。“天眼”可以突破時空,觀察過去和未來的一切事物。因為清靜心使他回到本性之中,從而打破了一切界限。在宇宙及萬事萬物的本性中,其實根本不存在什麼 18 界,所謂的“界”,都是自己心理設置的。如果能先從自己心理打破一切界的障礙,斷掉以眼、耳、鼻、舌、身來判斷和認識事物的習氣,就接近了本性。無障無礙的“五眼六神通”,都是從你那清靜法身的本性中變現出來的作用。 5、疑惑障 由於不明宇宙真相,沒有一個明確的總目標和某個修煉過程的階段目標,修一段時間就開始疑惑了。“我修的這個法對不對”?“我修了這麼長時間為什麼還會有災?為什麼身上還有病”?“我修了這麼長時間為什麼還不出功能”?“為什麼我沒有一點感應”?“是不是這個師父教我的法不對?或者是不適合我修煉此法”?由於種種疑惑,又開始找法,或者改弦異轍,另修他門,或者對師父失去信心,甚至半途而廢,不再繼續修煉了。更嚴重的還會攻擊或毀謗師父,造下地獄果報。 這種現象所產生的障礙,基本原因仍在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主要原因還在於自己的心是否能做到“真誠相信”。由於不能真誠相信,對師父和佛講的話,不能原原本本、不打折扣地如實去做,所以未見成效。不察自己的原因,反而向外找障礙,其本身就是自己偏見過重。結果再去找法外求,反而背道更遠。例如,一些人打坐怕腿痛,煉功怕冷、怕熱、怕起早,自己懶惰怕吃苦,然後給自己找一堆借口,強調一些客觀理由,這都屬於偏知偏見。由於自己內心有這種偏知偏見,在接觸一些惡友中,說一些勸你退轉的話,正合自己的心意,於是就停止了修煉,甚至退轉不修了。 疑惑心比較大的人,雖然也有遇到明師的機緣,但是,由於對明師的指導和點化不會認真去聽,更不會原原本本地照做,只能是有緣無份,實為可惜。 出現這種現象的修行人,你如果說他心不真誠,他可能不會承認,認為自己對佛是一片真誠,毫不疑惑。但是這並非真誠。真誠之心是對佛和代表佛的明師所說的話,不加任何思索,不加任何分別,不加任何疑惑,把自己的思想放空。如此才能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按照佛和明師的教導去做,才能見到成效。 6、法執障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礙在法執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脫。法執的表現一般都是執著乃至停留在對經論的研究上,整天鑽在經論裡不停地研究佛法,甚至研究到鑽牛角尖的地步,反而使自己腦子不停地在想問題。甚至執著在經論的字面上,執著在“名字相”上,生出許多自相矛盾的怪問題。越研究思想越復雜,反而越不清靜。 真正的開悟者,沒有一個是研究經論才開悟的。經論都是開悟後的聖人寫的,它只能指導你走哪條路,如何走才是捷徑。但是,研究經論不能代替走路,路還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走,修行必須自己去修,才能在修行過程中親身證道。 有些修行者總是抱著聖人的經論不放,總以為只要把聖人的經論研究透徹,自己也就開悟了。其實,凡人讀懂的僅是文字字面的意思,如此研究下去,永遠也不能開悟。有些長期研究佛法的人,講起法來誇誇其談,口若懸河,習氣一點也沒改,只是增長了浮躁和傲慢的習氣。這種人還不懂得什麼是修行,他研究佛法不是用來修行的,而是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增長虛名的。 研究用的是識,而開悟用的是智,而且二者是截然不同的兩條路。開悟是在清靜入定的前提下真智慧的自然流露。首先要把自己的頭腦思想放空,進入真正的禅定狀態。從古至今,千門萬法都是修一個“定”字,定能生慧。相反,頭腦使用的越多,分別也越多,越制造出更多的障礙,把自我本性給層層封閉起來,把自己從宇宙的本源中拉出來,背道而馳。因此,使用頭腦修行是違背道的,不空掉自己的頭腦是無法進入修行檔次的。 因此,經論裡的道理懂了之後就應該放下,“解”之後應扎扎實實進入“行”的階段。如同“愚公移山”,只停留在討論和研究上,就是不動鍬去挖,永遠也少不了一點土。只有“行”才能在行中得到真正的“解”,只有“行”才能說明你是真信。“解”、“行”合一才能在“證”的過程中靠近本性,達到真正的解——開悟。如果一直停留在研究中,永遠也不可能開悟,充其量只能成為一位佛學研究家。仍屬於“識”的范疇,而與真實智慧相比仍屬本末關系。 在修行者中還存在另一種法執。見到一些“名望高”或所謂“神通大”的人,則千方百計、挖空心思地去接近他們,總想求他們給個什麼大法,幾個月就可修成佛。最好是求他們的金口玉言說上一句話,自己就可不修而成,或者在將來有大災難時能保住全家平安。這種現象從表相上看類似法執,其實是一種更大的貪心。這種人不想腳踏實地的修行,更不願付出,是一種投機賭一把的機會主義心理。這種人不僅給自己設置了更大的障礙,反而易走火入魔,進入邪道,十分危險。其結果是什麼也得不到,不僅是半途而廢,而且貪心又造下了餓鬼道之因。還有不少修行者只看表象是出家人,是有名氣的修行人,就盲目地跪拜求法,要求給點開示,不知“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往往被一些邪師領入歧途。 在宇宙中,得與失是平衡的,欲得先失,不失不得,得與失的總量是相等的。抱有投機思想和貪法之心修行的人,只能背道而弛,修入餓鬼道。一個連不失不得原理尚未理解的人,對於宇宙本性的“無失亦無得”則更難契入。 法執還會表現在修行的各個階段,在六道中必須先修得人天標准,以修善為主。但是,要想修出六道,又必須放下善惡之分別,此時,如果仍放不下善惡之分別,則形成法執障礙,不可能脫離六道。大多數人正是因修善而又執著善,才障礙著自己生生世世未出六道。因為六道正是三善道和三惡道組合而成,你心裡只要還有善惡之分別,你就難出六道。 7、被急功近利所障 有相當一部分修行人被眼前利益所障,每天也燒香拜佛,磕頭念經,但求的是全家平安、消災免難、身體無病、發財致富等福報。欲求近利,必失遠利。如細分析,還是一種貪圖享受的心理,其實還是在修更大的貪心,仍在造三惡道之因。即使修得一些福報,不過是眼前近利。即使是天人,當福報享盡之後,依然要下墮惡道。何況你修的那點眼前之福,更是過眼煙雲。由於為享受而修福報,因此,這種修行人為得大利也會捨些小利。但是,要想出離六道,成佛證果,前提條件是忘我,是徹底的捨,要放下一切。為享受而修福報的人,其實是在修貪心,是在向惡鬼道靠近,更不可能放下一切徹底的捨。因為他心裡還在執著“小我”,這就是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礙。修行是逆水行舟,需要吃苦耐勞的各種付出,這種人患得患失,斤斤計較,一旦吃苦辛勞的各種付出大於所換得的享受時,他就認為不合算而退縮了,就不會再繼續修行下去,許多人被這種患得患失的心理障礙得步步後退,以至半途而廢。這種人其實尚未進入正式修行,還等於一直在外道上徘徊。 捨去小我得大我,捨去大我得無我,無我方為永恆我,永恆之我方證果。這時的“我”,已不是凡夫概念中的“我”,這個“我”是宇宙的真我本性,是無我之我。而執著於近利,計較得失者,自認為很聰明,做事不會吃虧,正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抱著“我執”不捨的人,是在背道而馳,怎會有得道之日? 8、悟前障和悟後障 許多修行者在開悟之前不知道什麼是開悟,這屬於“悟前障”。例如:有些人認為自己把錢財名利看得淡了既是開悟;有些人懂了一些因果既認為自己已經開悟了;有些人由於在家有煩惱,能捨得家庭,總想出家修行既認為是開悟;有些人懂得一些佛法,從經論字面上得到一些參悟既認為是開悟;還有的人知道了自己前世的一些事就誤認為是開悟;還有相當多的修行者把神通看得很重,認為有些神通的人是高人,用神通判斷事物比較准確既是開悟的象征,還錯誤地認為這就是真智慧的顯現等等。其實,這些都不是開悟,而且離開悟還有十萬八千裡。真正的開悟是悟透了宇宙本性、宇宙和人生真相,這才是初步開悟。而且開悟的過程並非一次完成,所謂“大悟十八九,小悟無其數”。由多次小悟、大悟的積累才能達成智的升華。 在以上舉例中,因有煩惱想出家,實為躲避煩惱,不是悟道而是背道。尚不知煩惱由心而生,心若不轉,躲到天涯海角也照樣生煩惱。那些認為出家到寺院就是一片淨土的想法,是一種偏見和誤解。末法時期,寺院裡也同社會一樣,形形色色,魚龍混雜。如果出家後難遇明師,這可能會誤此一生。其實,真正的淨土不在寺院,不在山林,也不在某一國土,正所謂“一片淨土在心中”。 因此,修心才是從根本上修。至於執著“有神通既是開悟的人”,更是本末倒置。神通無論多大,只不過是本性中顯現出來的作用而已,如果神通出在開悟之前,不知如何把握,難免用神通造業,反而比沒有神通的人造業更大。有些已經開悟的人並不一定顯現神通。開悟之後,只有在長期的修行過程中除盡各種習氣,神通才能自然出現。因此,有無神通並不是開悟的象征,鬼神都有五通,天魔則有更大的神通。如果迷信、追求有神通的人,將是捨本求末,心外求法,則會導致走火入魔,更嚴重的還會被魔所控制。 悟後障是指某些人認為“一開悟既已大功告成,就不用再修了”。其實,開悟僅僅是“信、解、行、證”中的“解”,“行”才是剛剛開始進入正修階段。開悟後才剛剛悟透宇宙真相,自己多生多劫養成的各種習氣,只有在開悟後才能覺察到。此時才能進入一個長期的改正自己習氣的階段。因此,開悟後才剛剛開始進入正修階段。筆者在各地講法時,曾多次問過:“什麼叫修行?”幾乎沒有人能回答正確。所謂修行,就是改習氣,修正自己不合道,不符合本性的意、言、行。 在千千萬萬的修行人中,能夠真正開悟的人微乎其微,萬裡挑一,非常難得。如果認為一開悟就萬事大吉,不用修行了,實為可惜。這種人不僅誤己而且誤人。開悟只是“明心”,將開悟的真實智慧靈活變通,隨緣不變地運用在各種事物中,對樣樣事物都能證道才為“見性”,見性才能成佛。修行人千萬切記,不可自設悟後障,以免自誤誤他。 9、外道障 何為“外道”?心外求法稱為外道,並非有些人誤解的歪門邪道。即使你是在修佛法,只要尚未從心上修,都可稱為外道。有許多修佛者攻擊氣功和道家的修煉是外道,實屬偏見。目前大多數氣功門派也同樣是性命雙修。在悟道者眼裡,不存在什麼“外道”和“內道”之分別,內外本來就是一不是二。但是,對未悟道者來說,只是兩個不同的修煉階段。沒有初修的“外”,何有進修的“內”。所有的修行人都是由外漸內的。因此,在悟道者看來,此處的“外道”並非常人所誤會的貶義,只是內外的作用不同而已,其本性是一無別。 內外雖是修行的不同階段,無好壞之別,但要識得真我,回歸本性,只有內求修心,別無二路。許多修行者不明此理,長期停留在心外求法上,執著於一些跑山、跑廟、燒香、磕頭、放生、捐錢、印經書等方面。現代宗教大多都在搞一些表象的形式,以超度、做佛事、唱念坐打等這些為主要功課,很少有實質性的修行內容。雖可積累一些功德福報,但仍是外圍功勳。它的作用是正修前的一種熏陶,這個過程起著對佛與佛法初信的作用,雖不可缺,但又不可停留於此。眾生本來皆有佛性,多生多劫以來,在欲界凡塵中待的時間長了,迷失了本性,但由於那個佛種的程序還保留在阿賴耶識中,因此,生生世世總在找一條回歸之路。由於生生世世已經養成了向外尋找的習氣,因此,總以外求為道,反而背道。形成了回歸本性的障礙,欲求反已離道遠。這就是內求自心與心外求法之別。 修行者既然承認“境由心生,境隨心轉”之理,就不要把時間耽誤在外求上,“即心是佛”的內在超越才是無上大法。整個修煉過程就是覺醒和轉變自己的心,以及以心對應所表現出來的習氣。心若能轉,境自然轉。那麼所謂的開悟、解脫、成佛都已大功告成。反之,心若外求,雖也心誠,卻被開悟、解脫、成佛的假名表象所轉,終難成就。 10、性命偏修,互偏互障 隨著現代人越來越忙於工作、生活的社會發展,對修行也越來越淡化,越來越簡單。乃至自古以來就是性命雙修的大好佛法逐漸流失。一些人只煉功打坐而不修心養性;更多的修佛者是只念經、念佛不修命;甚至有些多年的修佛者還不會打坐。性命無論偏於哪一方都會影響修行的進程。 性與命也是一對陰陽,它是一不是二。而多數修行者把它看成二。只煉功不修心者,等於還在執著身體的祛病,或是執著一些小神通。只念經、念佛不打坐煉功者,屬於偏修性,使本來是一的性命變成了互偏互障。修命雖非根本,但命與性息息相關,如無命,性又顯在何處?偏在性命兩邊的主要原因,仍然是理不通,仍然是自己的偏知偏見所造成的。因此,理不通,則法不明。 性是本我主人,命屬外殼房屋。只修性不修命者,如同主人住在一個破爛不堪、漏風漏雨的房子裡,神不能安,又如何入定修性?如果只修命不修性,如同豪華房屋中住著一個癡呆兒,如此互偏互障,使雙方的作用都不能充分地顯現。 修性相當於造衛星,修命相當於造火箭,火箭是能量和動力,把衛星送入太空是目的,故雙方缺一不可。有些只念佛、念經者,剛念了兩個小時就頭暈眼花,上氣不接下氣,或者腰酸背疼,身患多病。氣虛和病痛的干擾使你無法靜心念佛。即使能堅持幾個小時,也是“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惘然”。 11、各種畏懼障 一是畏懼生活。整天為眼前的生活和未來生活顧慮重重,總怕生活沒有保證。因此雖修行,心卻不能清靜,總有後顧之憂,故難以修出清靜心。其實,今生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今生掙多少錢花多少錢皆是定數,何況天無絕人之路。修行人的生活越簡單越好,只要能維持生活就行,其它一切時間、精力都放在修行和度眾生上,其它別無多求。擔心生活者,只是杞人憂天,心生妄念,反而給自己修清靜心設置了障礙。 四是畏懼惡道。許多修行人,正是由於身受“八苦”及“三災八難”的折磨,心有余悸。認為在人道尚且有如此多的苦難,何況是三惡道?所受之苦就更無法想象。因此,由於畏懼入惡道,才想修行出離六道。但是,由於有“怕”,有“求”的心理在逼你修行,依然是以分別心在修分別事,反而產生了更大的障礙。
上一篇:佛法是偉大的,請勿殺生,深信因果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305643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