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五眼”,我看了一些《金剛經》的講義,很多法師可能自己也不明白吧,繞來繞去不直接解釋,講些無關緊要的話就過去了。我希望你們以後講法時,不懂的地方不要用其他話題來應付,這樣不是很好。另外,講經時最好能引用教證,這是藏傳佛教的一大特色。當然,教證必須用在合適的地方,隨隨便便用是不行的。我害怕你們以後從佛學院畢業回漢地講經時,講不來就用一些故事岔開。不是我誹謗哪個高僧大德,如今這種現象非常多,現在的人講經說法不像古大德那樣嚴謹,不管自己懂了沒有,都敢隨便信口開河。現在科技也非常發達,這樣的書籍、磁帶、光碟到處都是。
五眼在《俱捨論》等小乘論典中沒有提及。因為薩迦派的果仁巴說:“六通,小乘行人可以得到;五眼,只有大乘聖者方可獲得。”佛經亦雲:“若欲獲得五眼者,當勤修六波羅蜜。”
五眼的因、作用、范圍、本體等,在《現觀莊嚴論講義》和《大乘阿毗達磨》中有詳細介紹。本來,《文殊真實名經》和《勝樂金剛》的講義中說,佛陀的功德無邊無際,六根可以互用,身體的哪一部分都能了知一切外境。但此處是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宣說佛陀具足五眼功德。經雲:“菩薩摩诃薩,若修習五眼,則獲無上圓滿正等覺果。”
〖肉眼〗:在資糧道時獲得,其因是前世供燈、修等持。肉眼能照見一百由旬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內的粗細眾色。歷史上也有些大成就者獲得了肉眼功德。如《大圓滿前行》中記載,國王松贊干布為將正法發揚光大,決定建造寺廟,在尋找淨地(淨地:修建廟宇等建築物之前舉行的一種密宗淨地儀式)上師時,去請問國師釀萬登珍桑波。國師依靠肉眼通,了知印度東方有大堪布菩提薩埵,於是國王迎請他作為淨地上師。
〖天眼〗:加行道以上都具有,其因是行持有漏善法,或修持禅定等六度。天眼能照見十方眾生的前生後世、投生何處等,對自他一切眾生,包括地獄、餓鬼的前後世是什麼,全部能夠一一現見。現在的瑜伽士、空行母,有些真正有天眼,有些只有與天眼相似的神通。《智者入門》的說法與此稍有不同,論雲:“天眼的功德,是能照見無邊色法。”
〖慧眼〗:一地到十地菩薩入定時具有,其因是修持無漏善法、行持六度而獲得。慧眼能如實現見萬法的本體——勝義法性。當然,我們平時所說的慧眼,大多是將智慧喻為眼目,跟此處的定義不一樣,此處的慧眼是一地到十地菩薩入定時才有。
〖法眼〗:一地到十地出定時具有,其因也是修持無漏善法,行持六度。法眼能如理通達教法和證法的意義,了知與自己等同者、比自己低劣者的根基。比如二地菩薩能知道一地菩薩以下的眾生根基,其上境界則無法通達。
〖佛眼〗:得佛果時具有,其因是圓滿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佛眼是以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徹見萬法勝義谛與世俗谛的本性,其范圍廣大無邊、不可思議。《現觀莊嚴論》講義中說,一地到十地之間可以得到相似的佛眼。
通過以上這些介紹,大家應該明白,佛陀完全具備了五眼。
關於五眼的功德,六祖在《金剛經口訣》中有不同的解釋,江味農居士的講義中也講得比較廣,和我昨天講的有點不同,這可能是漢傳佛教的解釋方法。
佛陀具足五眼功德,對勝義中遠離八邊戲論的本相、世俗中每個眾生的起心動念,都能毫不混雜地照見。下面接著講五眼能了知一切眾生的心。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你是怎麼想的?恆河中的所有沙,佛說是不是沙?”“是的,世尊。如來說是沙。”
此段經文,在唐玄奘的譯文中也有,但藏文和義淨的譯本中都沒有。按理來說,這段跟前後文並沒有很大關系,所以這裡只是從字面上解釋一下。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
“須菩提,你是怎麼認為的?像恆河沙數那樣多的恆河,這些恆河中沙子數量的佛世界多不多呢?”“非常多,世尊。”
〖佛世界〗:一尊佛所調化的世界,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它包括百俱胝的小世界,數量相當多。
〖甚多〗:鸠摩羅什的翻譯中只有一個“甚多”,而藏文中是“甚多,甚多”,玄奘的譯文中是“如是,甚多”。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
佛告訴須菩提:“如此不可思議的眾多剎土中,每一個眾生的種性、根基、意樂差別,如來都能完全了知。”
佛陀具有不共的智慧,即便聲聞緣覺也無法測度,佛對恆河沙數佛世界的眾生根基,全部能夠一一照見,這種功德無法想象。《秘密不可思議經》雲:“諸佛功德海,無數皆難說。”諸佛的功德就像大海一樣,縱然用無數劫來宣說,也說之不盡、道之不完。
從總的方面來講,佛陀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尤其是了知眾生根基方面,具有不共的特點。《極樂願文》說:“佛於晝夜六時中,慈眸恆視諸有情:諸眾心中所生起,任何分別皆明知;諸眾口中所言語,永無混雜一一聞。”《入中論》在講十力時,也提到了佛陀依“知種種界智力”能無余了知眾生的根器勝劣,依“知遍趣行智力”能徹底了達眾生入小乘、入大乘、生善趣、生惡趣等不同趣行。因此,佛的一分功德也不可思議,龍猛菩薩在《贊三身論》中贊歎了佛陀身語意的無盡功德,尤其強調了意功德方面。
為什麼如來能照見一切眾生的心呢?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佛陀在了義經典中都講過:名言中的心並不是真正的心,在勝義中觀察或者安住時,迷亂的心不存在,明清的心也不存在。《般若八千頌》雲:“於心無有心,心性即光明。”心的本性中沒有心,心的本性就是光明——離一切戲論的法界本體。《寶積經》也說:“迦葉,此心者,於外不隨見,內亦不隨見,二者之中亦不隨見,若遍尋之有無而不可緣也。”
為什麼說“諸心皆為非心”呢?因為心在名言中可以承認,但在勝義中得不到,這即是一切法的本性。這幾天上師如意寶講《上師心滴》時,心得不到的原因講得非常清楚,上師主要是以竅訣方式講的,而《金剛經》主要以教言方式宣說的。
前段時間,有些道友建議以大圓滿的方式來解釋《金剛經》。一方面說,用大圓滿是很好解釋的,與《法界寶藏論》、《實相寶藏論》對應起來講也很方便。但另一方面,大圓滿的很多教言我不敢用,《金剛經》是顯宗的經書,這本講義以後出版的話,沒得過灌頂的人也會看,若注明“未經大圓滿灌頂者不得翻閱”,那可能有點說不過去,因此用大圓滿來解釋不太方便。其實,這裡只是名詞用法不同而已,跟大圓滿的“破心房”,在意思上沒有太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