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真圓阿阇黎:神通力之現代科學哲學觀假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作者:真圓阿阇黎

釋真圓

所謂神通力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和神足通。

神足通:如字無處不可至、或者分身而至之能力。

神足通實則化身分身能力。諸多佛經均記載諸佛菩薩可以化身萬千,比如《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就描述觀音菩薩化身三十三種: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身得度者,即現執金剛身而為說法。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诃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1)

  這裡我們可以將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看作化身也可以看作分身,所謂化身就是變化身,由一身變化出其他形象身,分身則是由一身分化出許多其他形象身。我們小時候、少年、中年和老年就可以理解為我們自己的化身;如果我們可以變化為他人也屬於化身;如果我們身體分化成許多新個體就是分身。實際上我們只有一身,那麼佛菩薩為什麼可以有分身和化身?佛經中認為必須成就“無量功德”才能做到,那是強調修行的重要性。佛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輪回”,如果這個概念成立,那麼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我們”,就是我們的化身。密法的行者與本尊三密相應中本尊可以看作是行者的化身道理亦如此。至於分身的理論假設後述。如果從理論上我們自身的化身問題可以解釋,那麼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處於任何時空都應該從理論上成立。然而實際上要達到成就“神足通”,必須做到我們機體的每個細胞之全部儲存的潛能發揮出來,這則不是紙上談兵的事情,顯教的修行要通過“三大劫”不斷精進才能實現;即使密教的“即身成佛”思想確實成立也必須三密相應嚴格如法持戒修行。可是畢竟現代人接受了西方哲學和科學之後已經認為屬於天方夜譚了,理論上的修行者多如牛毛,如法實際修行的已經成為鳳毛鱗角。但是,至少經典和佛教歷史記載證實了是可以實現的。

如《神僧傳第三卷》“杯渡”中雲:

  “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人因目之。初在冀州不修細行。神力卓越世莫測其由......少時游止無定。請召或往不往。時南州有陳家。頗有衣食。渡往其家甚見迎奉。聞都下復有一杯渡。陳父子五人鹹不信。往都下看之。果如其家杯渡。形相一種。陳設一合蜜姜及刀子熏陸香手巾等。渡即食蜜姜都盡。余物宛在膝前。其父子五人恐是其家杯渡。即留二弟停都守視。余三人還家。家中杯渡如舊膝前亦有香刀子等。但不噉蜜姜為異爾……其家忽求黃紙兩幅作書。書不成字。合同其背。陳問上人作何券書。渡不答。......頃世亦言時有見者。”(2)

天眼通 :無論遐迩巨細皆可明確辨別的眼力。

   眾所周知,人類的視力具有限度,比如紅外線和紫外線就非人類目力所及。然借助現代科學儀器則可以看見紅外線與紫外線,借助射電天文學望遠鏡可以遙知很遠的星體。這也從理論上確立了天眼通是可以實現的,而且絕大多數人認為必須借助於科學儀器。佛教中的天眼通是否可以實現?這個問題似乎只有諸佛菩薩才能回答,但諸佛菩薩畢竟皆由人修成,也就是理論上人類本身具備了回答這個問題的“可能性”。這裡的天眼通不僅涉及可見物質宇宙,而且涉及可見“精神宇宙”——即十法界。換言之,天眼通的能力還應該包括能夠看見“精神宇宙”,那麼天眼通就必須有“意念視力”。如果人類的視力極端是十公裡,我們要看見二十公裡外就必須站在十公裡處,如果我們真站在十公裡處了那就不能叫天眼通了,因此只能有一種情形,那就是我們的“意念”將我們的眼睛放在十公裡處。而意念力屬於精神力量,如果具備神足通能力,自然也就具備了天眼通能力。實際一切答案還在我們的機體和靈魂本身。然十法界的全息意義本身就蘊含於我們的自心中,所以天眼通更是一種精神能力。

  現代分子遺傳學發展的結果從理論上告訴我們,我們的機體有無數個細胞,每個細胞從理論上都可以克隆出一個新個體,如此可以克隆無數個新個體,克隆出來的一個新個體,又可以克隆無數各處新個體。這就是天眼通和天耳通的物質基礎假設。

  我們不妨繼續假設宇宙是全息的,所謂全息就是由一物質推知其他全部物質,由局部推知全面。生物全息學說是由中國山東大學張穎清教授在一九七三年發表的理論,簡單解釋「全息」,就是人體某些功能、結構獨立的部位或組織,能夠完整反映出「全」身訊「息」(3)。比如由一片樹葉可以推知整顆樹木,由一根手指可以推知人體全部,由一個細胞推知全部生物體。推而論之,我們可以由一粒微塵推知地球,由地球了解太陽系全部,由太陽系而推知銀河系全部,由銀河系而推知宇宙。而推知就是思想活動或者說是意念活動。假設“宇宙全息”概念成立,那麼人類意念就可以了解全部宇宙,換言之人類的眼睛可以看到全部宇宙,人類的耳朵可以聽到全部宇宙的聲音。其實中國古代著名經典《易經》就是一部表述宇宙全息性的哲學科學著作,它的思想以及道家祖師老子的《道德經》哲學科學思想完全涵蓋在佛教的全息思想中。

  《一切如來全身捨利寶箧印陀羅尼經》雲“佛言谛聽汝金剛手。後世若有信男信女及復我等四部弟子。發心書寫此一經典。即准書寫九十九百千萬俱胝如來所說一切經典。即過於彼九十九百千萬俱胝如來之前久植善根。即亦彼諸一切如來。加持護念猶如愛眼。亦如慈母愛護幼子。若人讀誦此一卷經。即為讀誦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所說經典。”“復次佛告金剛手言。若有眾生書寫此經置塔中者。是塔即為一切如來金剛藏窣都婆。亦為一切如來陀羅尼心秘密加持窣都婆。即為九十九百千萬俱胝如來窣都婆。亦為一切如來佛頂佛眼窣都婆。即為一切如來神力所護。”(4)

這段經文就是佛教真理的全息性。可以背誦三藏未必理解體悟佛法,醉心紙面文章則去佛法更遠。故弘法大師有名句“佛法非遙心中即近,真如非外棄身何求”(5)。

  物理學中最基本的定律是“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這也和佛教的“色”觀相同,唯一不同之處是佛教認為物質和精神可以互相轉化,這樣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就產生了疑問:如果物質轉化為精神物質如何守恆?如果物質能量轉化為精神能量,能量如何守恆?從基本的哲學觀看物質與精神的哲學關系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轉化,如此佛法的研究就不能只象研究歷史那樣,還必要研究“心靈”活動。佛由人中修成,那麼佛法的研究就不能離開對人的研究,也就不能只研究人體的生物學方面,還應該研究人類的精神方面,換言之研究人類的靈魂之實質。按照守恆定律,如果我們全息理解,應該是宇宙中的物質和精神全部守恆。流轉於六道中的一切靈魂也應該遵守這一定律。既然物質宇宙是全息的,那麼對應的精神宇宙也應該是全息的,換言之可以根據一個靈魂推知宇宙的全部精神。靈魂是對應於物質的精神“體”。同理現代科學也必須結合“精神”內容才能使其理論完善起來。

天耳通:分辨陰陽世界一切音聲言辭的能力。

   與天眼通的理論假設同。

他心通:熟知他人內心動念內容之能力。

我們依然借助全息理論假設,同時借助於“宇宙大爆炸”理論,設若宇宙中的萬物皆始於大爆炸,那麼大爆炸之初我們假設對由於爆炸而產生的一切物質成分進行跟蹤觀察,那麼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宇宙的全部物質之運行軌跡以及所發生的變化應該可以由跟蹤觀察的數據全息知悉。同樣宇宙中已知的基本元素有百零三種,毫無疑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還會有新元素被發現。構成生命體的最基本最多元素為炭氫氧氮四種,而就人類而言,機體的構成元素基本完全相同,而且這些基本原素由宇宙大爆炸同時產生,根據我身體中炭氫氧氮元素在漫長歷史歲月中運行的全部數據也就可以推知一切人類機體中炭氫氧氮元素的全部歷史數據。如此,即是在地球另一面的任何一個個體,盡管我們不認識,也可以由此相關原理推知。這正是他心通的物質學基礎。然而人類畢竟是有靈魂的,如果我們可以根據某一靈魂的全部信息推知其他靈魂的全部信息,那麼就可以了解其他人類的全部精神活動,一切生命體同理。

  宿命通:了解自身、他人、它種類含靈物三世輪轉實際的能力。

   宿命通就是靈魂運行軌跡的全部信息活動和與之相關的物質活動的歷史再現、現現和將現。實質就是精神信息的全息性。

漏盡通:煩惱已斷、所做成辦的能力。

這裡我們必須引入一個全新概念“攝食”。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攝食”就是攝入、食入、消化吸收的意思。但在此“攝食”不僅僅指攝取物質之意,還指攝取“精神信息能量”之意。《金剛界五悔》和《胎藏界九方便》其實都是精神能量的交流,是行者的精神能量與佛菩薩精神能量的相互作用。如果因被人贊美而開心,那是因為贊美包含有是對其而言積極愉快的“精神信息能量”。同樣,皈依、忏悔、勸請、隨喜、回向等都可以假設為精神信息能量的交流。佛菩薩就是與宇宙全息一合相的精神體,行者對佛菩薩的供養就是精神能量的供養,佛菩薩對供養的接受就可謂攝食。我們在前面已經討論過物質與精神可以互相轉化,設若我們可以攝取精神能量,那麼精神能量就可以轉化為物質能量。道家修行中有一重要概念“辟谷”,就是不吃不喝數日可以維持生命活動機能正常。我們通常在佛壇上供養的花香燈塗不僅僅表明我們的虔誠,更重要的是與佛菩薩精神體的信息能量交流。

漏盡通顧名思義就是諸漏已盡之意,簡言之就是停止新陳代謝。假設我們可以“攝食”,代謝機能就可以休息了。

神通力例子

(1)鸠摩羅什,歷史上有名的佛經翻譯者。《大正藏》《神僧傳》卷二如下記載:

  「什未終少日。覺四大不寧。乃口出三番神咒。令外國弟子誦之以自救。未及致力轉覺危殆。於是力疾與眾僧告別曰。因法相遇殊未盡心。方復後世恻怆何言。自以闇昧謬充傳譯。凡所出經。論三百余卷。唯十誦一部未及刪繁。存其本旨必無差失。願凡所宣譯傳流後世鹹共弘通。今於眾前發誠實誓。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焦爛。以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於長安。是歲晉義熙五年也。即於逍遙園依外國法以火焚屍。薪滅形碎惟舌不灰爾。」(6)

鸠摩羅什大師在入滅前誓言,設若我所譯經典無由錯謬,荼毗之後舌當不爛。然亦確實如此。

(2)金剛智

  《大正藏》《神僧傳》卷第七記載:

「至開元中達於廣府。後隨駕洛陽。其年自正月不雨迨於五月。岳渎靈祠禱之無應。乃诏智結壇祈請。於是用不空鉤依菩薩法。在所住處起壇。深四肘。躬繪七俱胝菩薩像。立期以開光明日定隨雨焉 帝使一行禅師謹密候之。至第七日炎氣爞爞天無浮翳。午後方開眉眼實時西北風生。飛瓦拔樹崩雲洩雨。遠近驚駭。而結壇之地。穿穴其屋洪注道場。質明京師一庶皆雲。智獲一龍穿屋飛去。求觀其處日千萬人。」

  「初帝之第二十五公主甚鐘其愛。久疾不救移臥於鹹宜外館。閉目不語已經旬朔。有敕令智授之戒法。此乃料其必終故有是命。智詣彼擇取宮中七歲二女子。以绯缯纏其面目臥於地。使牛仙童寫敕一紙焚於他所。智以密語咒之。二女冥然誦得不遺一字。智入三摩地。以不思議力令二女持敕詣琰摩王。食頃間王令公主亡保母劉氏護送公主魂。隨二女至。於是公主起坐開目言語如常。帝聞之不俟仗衛馳騎往於外館。公主奏曰。冥數難移。今王遣回略觐聖顏而已。可半日間然後長逝。自爾帝方加歸仰焉。」

  「至二十年壬申八月既望。於洛陽廣福寺命門人曰。白月圓時吾當去矣。遂禮毘盧遮那佛旋繞七匝。退歸本院焚香發願。頂戴梵夾並新譯教法。付囑訖寂然而化。」(7)

(3)無畏三藏

  「三藏飲酒食肉言行麤易。往往乘醉喧競穢污茵席。宣律頗不能甘之。忽中夜宣律扪虱將投於地。三藏半醉連聲呼曰。律師律師撲死佛子耶。宣律方知其為異人也。整衣作禮而師事焉。」「在洛時有巨蛇高丈余長且百尺。其狀甚異。蟠繞出於山下。洛民鹹見之。畏語曰。此蛇欲決水潴洛城。即說佛書義。其蛇至夕則駕風露來。若傾聽狀。畏責之曰。爾蛇也。當居深山中用安其所。何為將欲肆毒於世耶。速去無患生人。其蛇聞之若有慚色。遂俯於地頃而死焉。」

  「開元十年七月旱。帝遣使诏無畏請雨。畏持滿缽水以小刀攪之。誦咒數番。即有物如蚪龍從缽中矯首水面。畏咒遣之。白氣自缽騰湧。語诏使曰。速歸雨即至矣。诏使馳出。頃刻風雷震電。诏使趨入奏。御衣巾已透濕。霖雨彌日而息。又嘗YIN雨逾時。诏畏止之。畏掜泥媪五軀向之作梵語叱罵者。即刻而霁。」(8)

(4)一行

  《大正藏》《神僧傳》卷第七記載:

  「一行因窮大衍。自此求訪師資不遠數千裡。嘗至天台國清寺見一院。古松數十株門前有流水。一行立於門屏間聞院中僧於庭布算。其聲蓛蓛。既而謂其徒曰。今日當有弟子求吾算法。已合到門。豈無人導達耶。即除一算。又謂曰。門前水合卻西流弟子當至。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請法盡授其術。而門水復東流矣。自此聲振遐迩。」

  「初一行幼時家貧鄰有王姥。前後濟之約數十萬。一行嘗思報之。至開元中一行承玄宗敬遇言無不可。未幾會王姥兒犯殺人。獄未具。姥詣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當十倍疇也。君上執法難以請求如何。王姥戟手大罵曰。何用識此僧。一行從而謝之。終不顧。一行心計渾天寺中工役數百。乃命空其室內。徙一大甕。於中。密選常住奴二人。授以布囊。謂曰。某方某角有廢園。汝中潛伺從午至昏。當有物入來。其數七者可盡掩之。失一則杖汝。如言而往。至酉後果有群豕至。悉獲而歸。一行大喜。令寘甕中覆以木蓋。封以六一泥。朱題梵字數十。其徒莫測。诘朝中使叩門急召至便殿。玄宗迎問曰。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見。是何祥也。師有以禳之乎。一行曰。後魏時失熒惑至今帝車不見。古所無者天將大警於陛下也。夫匹夫匹婦不得其所。則隕霜赤旱。盛德所感乃能退捨。感之切者其在葬枯出擊乎。釋門以瞋心壞一切善。慈心降一切魔。如臣曲見莫若大赦天下。玄宗從之。又其夕太史奏。北斗一星見。凡七日而復。」(9)

(5)不空

  《大正藏》《神僧傳》卷第八記載:

  「既達師子國。王遣使迎之。極備供養。一日王作調象戲。人皆登高望之無敢近者。空口誦手印住於慈定。當衢而立。狂象數頭頓皆踢趺。舉國奇之。」

  「至天寶五載還京。是歲終夏愆陽。诏令祈雨。制曰。時不得賒雨不得暴。空奏立孔雀王壇。未盡三日雨已浃洽。帝大悅。」

  「又以京師春夏不雨。诏空祈請。如三日內雨是和尚法力。三日已往而霈然者非法力也。空受敕立壇。至第二日大雨雲足。一歲復大旱。京兆尹蕭昕詣寺謂為結壇致雨。不空命其徒取桦皮僅尺余。缋小龍於其上。而以爐香瓯水置於前。轉吹震舌呼使咒之。食頃即以缋龍授昕曰。可投此於曲江中。投訖亟還。無冒風雨。昕如言投之。旋有白龍纔尺余。搖鬣振鱗自水出。俄而龍長數丈。狀如曳素。倏忽亘天。昕鞭馬疾驅未及數十步。雲物凝晦暴雨驟降。比至永崇裡第衢中之水已決渠矣。」

  「至永泰中香水沐浴東首以臥。比面瞻禮阙庭。以大印身定中而寂。茶毘火滅。收捨利數百粒。其頂骨不燃。中有捨利一顆。半隱半現。敕於本院別起塔焉。」(10)

神通的例子在佛典及佛教紀事中比比皆是不勝枚舉。由以上諸例我們可以看到佛法的修持確實可以出現神通。

神通力的經典诠釋,佛經中究竟如何闡釋神通力?

   《大正藏——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初分學觀品第二之一》雲:

“若菩薩摩诃薩。欲一念頃安立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一切有情。皆令習學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獲五神通。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復次捨利子。若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能如實知。如是布施得大果報。謂如實知。如是布施得生剎帝力大族。如是布施得生婆羅門大族。如是布施得生長者大族。如是布施得生居士大族。如是布施得生四大王眾天。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夜摩天。或生覩史多天。或生樂變化天。或生他化自在天。因是布施得初靜慮。或第二靜慮。或第三靜慮。或第四靜慮……得大果報亦復如是。”“若菩薩摩诃薩。欲得五眼。所謂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應學般若波羅蜜多。復次捨利子。若菩薩摩诃薩。欲以天眼普見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應學般若波羅蜜多。若菩薩摩诃薩。欲以天耳普聞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所說正法。應學般若波羅蜜多。”(11)

《大正藏——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四十六》雲: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能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則令苦聖谛速得圓滿。亦令集滅道聖谛速得圓滿。善現。是菩薩摩诃薩能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則令四靜慮速得圓滿。亦令四無量四無色定速得圓滿。善現。是菩薩摩诃薩能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則令八解脫速得圓滿。亦令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速得圓滿。善現。是菩薩摩诃薩能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則令四念住速得圓滿。亦令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速得圓滿。”

以上經文之意義就是行六波羅密可以獲得神通或者說開發潛能。六度萬行為什麼在全部佛典中反復強調?原因佛經中已經充分闡釋,筆者認為六度萬行正是我們的精神體與外環境中一切精神體不斷的信息能量交流,正如我們的身體由一個受精卵發育成一個成熟完整的生命,我們的精神體也是不斷發育完善的。這裡在成人階段並非表示我們的精神體已經發展完善,而僅僅是向佛菩薩更大的精神體趨同的開始。

神通力的表現究竟如何?神通力屬於超能力還是我們自身細胞本具能力?一切有情皆具佛性,換言之我們都有成佛的潛在可能,那麼我們自體是否具備潛在神通力?是否密教和佛法的修行這種能力必然產生?

如果我們自身具備這樣的潛力,那麼通過如法修行就應該能夠達到目的。可是如今的行者中為何這種潛力開發者不多見?如此一來必然涉及到戒律守護,戒律的全息意義正是轉煩惱胃菩提的最適當輔助手段,也是開發我們自身本具潛力的必然途徑。

佛由人中修成,那麼人體是為根本。如此一來勢必我們必須結合人體生理、解剖、遺傳等理論來了解人體構造,而這些理論也應該必須可以闡釋佛法。

近代生物遺傳學技術取得了長足發展,依照最近的克隆技術理論,生命體的單一個體細胞可以克隆出一個完整的新生命體,從此可以理論推知我們的每一個細胞都可以克隆成一個新“我”個體,如此便有無數無量個體,新的克隆個體依然可以繼續克隆。如此“諸佛菩薩猶如胡麻遍滿虛空側塞無隙”有何難解?

以單細胞為例,單一細胞的全部功能如對聲音、光線、味道、觸覺、運動、傳輸等必須由細胞獨立完成。依照胚胎發育理論,單一受精卵細胞衍化分裂形成一個個體,每個細胞中的遺傳基因完全相同無論細胞分化為何種職能,遺傳基因的相同性決定細胞職能的“相同性”,這大約可以理解為神通力的理論基礎。

就自然科學對生命現象研究至今的論述看,我們可以接受如此論點,生命是由單細胞演化而來。在單細胞生命階段,一個細胞要獨立完成色、聲、香、味、觸、動等全部生命活動的機能。隨著細胞由單細胞演化到多細胞而出現組織器官分化,生命的活動機能在細胞間產生分功,有些細胞負責色(視覺)、有些細胞負責聲音(聽覺)、有些細胞負責香(嗅覺)、有些細胞負責味(味覺)、有些細胞負責觸(感覺),還有其他的細胞則負責運動。當然這個過程是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歲月才完成的。到了多細胞階段,由於細胞的功能分化,負責色的細胞“遺忘”了聲、香、味、觸、動功能,負責聲音的細胞忘記了色香、味、觸、動功能,負責香的細胞忘記了色、聲、味、觸、動功能,負責味的細胞忘記了色、聲、香、觸、動功能,負責觸的細胞忘記了色、聲、香、味、動功能,負責動的細胞忘記了色、聲、香、味、觸功能。但是,由於細胞由同一源細胞分化發展而來,如同我們機體的全部細胞由一個獨立的受精卵分化發展而來,細胞雖然功能分化了,但是遺傳物質——基因完全相同,因此我們可以假設細胞的全部活動機能在每一個細胞的遺傳基因中同等存在,只是這些基因不再發揮“不相關”或者“遺忘”了某些功能,所以到今天生命的高級階段,色覺細胞單一負責色覺(對光),聽覺細胞單一負責對聲音的感受,嗅覺細胞單一負責氣味,味覺細胞單一負責味覺,觸覺細胞單一負責觸覺,運動細胞單一負責運動,如此等等。但是色覺細胞“遺忘”了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運動功能,聽覺細胞“遺忘”了色覺、嗅覺、味覺、觸覺、運動功能,嗅覺細胞“遺忘”了色覺、聽覺、味覺、觸覺、運動功能,味覺細胞“遺忘”了色覺、聽覺、嗅覺、觸覺、運動功能,觸覺細胞“遺忘”了色覺、聽覺、嗅覺、味覺、運動功能,運動細胞“遺忘”了色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功能。

盡管細胞的功能單一化,但是任何細胞的遺傳基因中都涵有細胞其他功能的密碼“記憶”。比如色覺細胞起色彩分辨功能,但是它也具有“遺忘”的其他功能,如果能夠使色覺細胞恢復對其他功能的“記憶”,色覺細胞依然可以具有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運動功能;骨骼細胞起固定作用,一旦回復記憶,也可以起運動功能和其他細胞所“遺忘”的全部功能;運動細胞可以固定、可以感覺、可以傳遞神經信息;同理其他細胞在理論上都可以恢復其因為分化而“遺忘”的功能。

無論如何,這一假設在理論上完全成立。如果假設成立,那麼神通就應該是本能。由於普通人並沒有神通表現,所以說,並非人類細胞的全部本能發揮和表現了出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動僅僅是人類本能的極少部分,沒有表現出來的本能我們稱為“潛能”。所以,神通是人類也是全部生命體的“潛能”,換言之全部有情的“潛能”。

神通所以只是潛能,由於遺傳基因在各種細胞中的信息全息等同,這就決定了神通的全息性。

如此一來,神通就非“超自然”的能力,佛教經典中記載的“神通”也就不是天方夜譚了。如此神通就不再神秘,神通也就不再被看作超自然能力,而實質是本能。

但是,為什麼我們沒有神通?或者說沒有表現出“潛能”?

只是我們在輪回中被無明妄想貪、嗔、癡三毒覆蔽了妙明本性而不知也。遠古的祖先為什麼在災難來臨前能夠預先預知?動物在地震前為什麼能有預警?其實道理完全一樣。所以神通非超自然能力而是本具能力,這就是神通的自有性。神通的開發在佛經中反復強調要持戒精進六度萬行慈悲喜捨四無量行等等,換言之“潛能”的開發就是要經過我們的機體不斷與外環境進行積極善良的信息能量交流。好比一個原子,其圍繞原子核外的電子如果要跳躍到一個高能階,就必須接受額外的能量。埋在地下的寶藏必須經過開挖才能顯現,然即使開挖出來也必須篩選精制等才能展現寶藏的全部特質。人體“潛能”的開發道理相同。

現代生物遺傳技術可以由單一體細胞培養出一個新個體,拋開倫理學不談,由人體體細胞可以克隆出一個“新人”在理論上完全成立。人體的細胞數量應該說是個天文數字,那麼假設人體有十的二十次方個細胞,那麼理論上就能夠克隆出十的二十次方個新個體,每一新個體又可以克隆出如此多的新個體而繁衍不窮。如此佛陀、菩薩化身萬千住定三千大千世界也從現代科學理論上推論成立。這也正是人體信息的全息性。這也是“一微塵涵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復入一微塵”之全息意義。

但是理論並非實踐,佛陀的法教正是實踐真理的教導,也是開發有情本有潛能的教導。經、律、論三藏之制,通過聞、思、修,達到戒、定、慧,智、行圓滿神通必然成就。

佛法是博大精深的全息科學體系,釋迦牟尼成佛正是基於對宇宙真理的徹底認識和證知。

如何使細胞記憶起“遺忘”的功能呢?能不能使細胞恢復記憶“遺忘”的功能?答案是肯定的,能!釋迦牟尼世尊的證道回答了這兩個問題。

同理可以解釋為什麼人體具有“特異功能”,其實不是“特異功能”而是人體的本能!

由此可以推論:一切都可以改變!所謂眾生皆可成佛!途徑——修煉。

(1)《妙法蓮華經》,vol. 7, T. 9, p. 57a。

(2)《神僧傳》,vol.3, T. 50, pp. 961c-963a。

(3)張穎清《全息生物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4)《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捨利寶箧印陀羅尼經》, T19, p. 713a-b。

(5)《般若心經秘鍵》,《定弘全》,vol. 3, p. 3。

(6)《大正藏-史傳部二-神僧卷第二》,pp.957-958。

(7)《大正藏-史傳部二-神僧卷第七》,pp.996-997。

(8)《大正藏-史傳部二-神僧卷第七》,pp.996-996。

(9)《大正藏-史傳部二-神僧卷第八》,pp.995-996。

(10)《大正藏-史傳部二-神僧卷第八》,pp.1001-1002。

(11) 《大正藏-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初分學觀品第二之一》


 

上一篇:大安法師對藥師法門和拜佛的看法
下一篇:忠明法師:科學證明藥師咒水為什麼能治病的原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