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阿難!為什麼這樣說,對於六入法相,從根本上來講,都是如來藏心妙真如性之所顯現?
阿難!即彼用眼瞪空之人,瞪久發生疲勞,他的眼入效應,及其所生疲勞,同是菩提心精瞪發勞相。因於光明黑暗,這兩種虛妄的色塵,互相交替變化,發生妄見作用,居在根塵之中,吸此色塵表象,叫做能見之性。這種能見之性,離彼光明黑暗二種塵相,畢竟無有固定自體。正象這樣,阿難!應當知道,這個能見之性,不是來自光明黑暗,不是出於眼根,不是生於虛空。為什麼呢?若從光明而來,應當隨著光明消失,隨即消亡無存。如此明去暗來,正當黑暗現前之時,應當不能再見黑暗。設若從黑暗來,應該隨著黑暗消沒,隨從消滅殆盡。如是暗往明回,恰當光明照眼之時,應該無從再見光明。假如他從眼根出生,可是此根,必無光明黑暗儲蓄其中,因此之故,這個見精能見之性,本無固定我性。這個能見之性,若於空中出生,向前能夠看見塵象,那麼當他轉歸之時,應當能夠看見眼根。又則虛空自看自觀,與你眼入又有何關?所以應當知道,眼入是虛妄幻有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比如有一個人,使用他的兩個手指,急速塞住兩個耳孔,致使耳根疲勞之故,聽到頭中嗡嗡作聲。他的耳入效應,及其所生疲勞,同是菩提心精瞪發勞相。因於運動靜止,這兩種虛妄的聲塵,互相交替變換,產生妄聽作用,居在根塵之中,吸此聲塵表象,稱為能聞之性。這種能聞之性,離彼運動靜止二種虛妄塵相,畢竟無有固定自體。正象這樣,阿難!應當知道,這個能聞之性,不是來自運動靜止,不是出於耳根,不是生於虛空。為什麼呢?倘若他從靜止而來,而當由靜轉動,成為動相之時,能聞之性也就隨即消滅,應該不能聽到動相。若是他從運動而來,而當由動化靜,變成靜相之時,能聞之性也就隨之消亡,應當無能覺知靜相。假若他從耳根出生,可是耳根之內,必無運動靜止儲備其中,因為這個原故,這個見體能聞之性,本無固定我性。這個能聞之性,若是從空出生,此空既然有聞成性,自然不是真正虛空。又則虛空自聽自聞,與你耳入有何關聯?所以應當知道,耳入是虛妄幻有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比如有一個人,急速抽搐其鼻,搐久生成疲勞,就在鼻孔當中,聞有冷氣吸入感觸,因於這種感觸作用,分別通塞虛實,如是乃至諸香臭氣。他的鼻入效應,及其所生疲勞,同是菩提心精瞪發勞相。因於虛通實塞,這兩種虛妄的觸塵,互相交替轉變,產生妄嗅作用,居在根塵之中,吸此香塵表象,名叫能嗅之性。這種能嗅之性,離彼虛通實塞兩種塵相,畢竟無有固定自體。應當知道,這個能嗅之性,不是來自通塞,不是出於鼻根,不是生於虛空。為什麼呢?假若他從虛通而來,當由虛通變為實塞之時,能嗅之性自然斷滅無存;既然他已斷滅無存,為何還知實塞?假如就是因為實塞而有,而當實塞變成虛通之時,能嗅之性也就隨之消滅;既然他已消滅,為何還能分明香臭等等嗅覺?若是他從鼻根產生,可是此根,必無通塞設備其中,由此就可知道,這個能嗅機性,本無固定我性。若其是從虛空出生,即此能嗅之性,自當回嗅你的鼻子。況且虛空自嗅自覺,與你鼻入有何關系?所以應當知道,鼻入是虛妄幻有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比如有一個人,伸出自己舌頭,舔拭他的嘴唇,久之使其生勞,其人若有疾病,就有苦澀之味,若是無病之人,微有香甜感覺,由此甜苦二相,顯此舌根機能。舌頭不動之時,清淡之味恆常存在。他的舌入效應,及其所生疲勞,同是菩提心精瞪發勞相。因於甜苦清淡,這兩種虛妄的味塵,互相交變轉化,產生妄嘗作用,居在根塵之中,吸此味塵表象,稱為知味能嘗之性。這種知味能嘗之性,離彼甜苦清淡二種塵相,畢竟無有固定自體。正象這樣,阿難!應當知道,如是嘗苦淡知能嘗之性,不是來自甜苦,不是因於清淡而有,不是出於舌根,不是生於虛空。為什麼呢?這個能嘗之性,設若來自甜苦,而當甜苦轉為清淡之時,能嘗之性也會隨之消滅;既然他已消滅,為何還能感知清淡?假若他是出自清淡,而當清淡化為甜苦之時,能嘗之性也會隨即滅亡;既然他已滅亡,為何還知甜苦二相?若是他從舌根出生,可是舌根內部,必無甜淡及與苦塵先所儲藏,如是則知品味能嘗之性,根本空無我性。若其是從虛空出生,虛空本身自嘗其味,並非你口能知。又則虛空自嘗自覺,和你舌入有何關聯?所以應當知道,舌入是虛妄幻有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比如有一個人,一只手是冷的,一只手是熱的。用冷手去接觸熱手,倘若冷手溫度很低,熱手溫度就會隨從下降;要是熱手溫度很高,冷手溫度就會跟著上升。正象這樣,兩手相合之時溫差感受,比兩手分開時更為顯著,彼此之間冷熱交流,所形成的溫差最終定勢,是由接觸時間久暫決定。他的身入效應,及其所生疲勞,同是菩提心精瞪發勞相。因於分離接合,這兩種虛妄的觸塵,互相交變轉換,產生妄觸作用,居在根塵之中,吸此觸塵表象,名叫知覺能感之性。這種知覺能感之性,離彼分離接合,以及違逆順從二種塵相,畢竟無有固定自體。正象這樣,阿難!應當知道,這個能感之性,不是來自分離接合,不是因於違逆順從而有,不是出於身根,不是生於虛空。為什麼呢?假若他是來自接合,而當接合變成分離之時,能感之性就會滅去;既然他已滅去,為何還能感知分離?設若他是來自分離,而當分離轉為接合之時,能感之性同時應當滅亡;既然他已滅亡,為何還能感知接合?另外違逆順從二相,道理也是一樣。假若能感之性,是從身根出生,可是身根之內,必無離合違順四相於中貯存,則知你的身體能感之性,元本空無我性。這個能感之性,必其就是出自虛空,當是虛空自感自覺,與你身入又有何關?所以應當知道,身入是虛妄幻有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比如有一個人,勞倦之後就去睡眠,睡熟之後便又醒來,覽受法塵即生記憶,失去記憶是為遺忘,是其心念顛倒現象。這些念念生起、住留、變異、消滅顛倒心念,吸納經驗業性習氣,經過中轉之站,中途回歸,前念後念不相逾越,稱意知根機能。他的意入效應,及其所生疲勞,同是菩提心精瞪發勞相。因於生起消滅,這兩種虛妄的意塵,互相交換轉變,產生妄知作用,集結這些妄知,居在根塵之中,吸撮內在法塵,見聞逆流而上,不能流及性覺源地,叫做能知之性。這種能知之性,離彼睡眠清醒,以及生起消滅二種塵相,畢竟無有固定自體。正象這樣,阿難!應當知道,如是能知之性,不是來自睡眠清醒,不是因於心念生起消滅而有,不是出於意根,不是生於虛空。為什麼呢?若他真是來自清醒,而當清醒轉為睡眠之時,這個能知之性,亦會隨著滅亡;既然他已滅亡,為何還會進入睡眠狀態?假若他是來自睡眠,而當睡眠變為清醒之時,能知之性也會隨之滅掉;既然他已滅掉,為何還能清醒過來?若此能知之性,必是因於意念生起才有,而當意念消滅之後,隨之消亡同於虛無;既然他已消亡無存,那麼,是誰又來領受消滅之相?若其是因意念消滅而有,而當意念生起之後,隨著消亡同於虛無;既然他已消亡殆盡,那麼,是誰又來覺察生起之相?若他是從身根出生,但是睡眠清醒二相,都是憑借身根,才能得以發生,隨從身根之開而醒,隨從身根之合而眠。假如離於開合二體,這個能知之性,也就等於虛空之花,畢竟無有我性。這個能知之性,若是虛空出生,當是虛空自知自覺,跟你意入有何牽連?所以應當知道,意入是虛妄幻有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