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9日,農歷九月十九,欣逢觀音菩薩出家日,祈願眾生悟道解脫,佛日增輝,正法久駐,世界和平,國泰民安!值此殊勝吉日,請多做善事、吃素念經、戒殺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南無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意為:世間一切苦難眾生只要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就會觀其音聲即時前來相救。《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無盡意菩薩向釋迦牟尼佛請示觀世音菩薩名稱的來源——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觀音菩薩,代表著諸佛菩薩的悲心,與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並稱為佛教四大菩薩。觀音菩薩亦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座下的右肋侍菩薩,與左肋侍菩薩大勢至菩薩一起協助阿彌陀佛救度和接引眾生。這三位佛菩薩被稱為“西方三聖”。所以,觀世音菩薩不僅在世間救苦救難,在人們往生時還會接引誠心祈願者去往西方極樂世界。
觀音菩薩是古佛再來,曾為釋迦牟尼佛之師。《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上說:“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之神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慈願力,安樂眾生故,現作菩薩。”釋迦牟尼佛在《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經》中曾說:“觀世音菩薩在我前成佛,名正法名如來,我為苦行弟子,十方如來,皆此觀自在教化故。”可見,觀音菩薩出於大慈願力,為眾生安樂故,不惜倒駕慈航,來協助其他諸佛。
觀音菩薩本覺妙心,與諸如來同一慈力,又下化眾生,與一切眾生,同一悲仰, 自己身同眾生,幫助釋迦牟尼佛弘法,又幫助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說法,為一切眾生說法,大雄願力無邊無量。
觀音菩薩與娑婆世界的眾生特別有緣,常常應機變化出各種形象。因此在佛教中觀音菩薩的造像不僅極為多見,而且形象也多種多樣。漢地以白衣觀音、千手觀音形象流傳最廣,其他還流傳有送子觀音、魚籃觀音、馬頭觀音等形象以及相關的傳說。
中國民間普遍流傳著觀音菩薩應化為妙善公主出家修道的故事。清朝編撰的《觀音菩薩的故事》中記載:
春秋時期,西域有一興林國富饒強盛,國王妙莊王甚是賢明,妻子寶德王後品格賢淑。寶德王後育有三女,其中三公主妙善尤其聰慧,王後在受孕妙善公主是曾夜夢光明佛國、明珠入懷,出生時更是奇香滿室、百鳥來賀。因此,妙莊王對小女兒妙善寄托了極大期望。
然而妙善公主自幼與眾不同,不僅從不食肉,且常常不顧自身安危,只顧救蟬葬蟻等事。妙善七歲時,慈母故世,悲痛之余,憶念起諸佛菩薩救度一切苦難的慈悲願力,領悟到若想要報答母親的恩情,只有潛心向佛這一辦法,從此便立下了捨身修行的志向。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晃而過,轉眼之間妙善公主到了及笄之年,一日妙莊王欲為妙善招驸馬成親,一心向道的妙善拒絕了。妙莊王將妙善貶為僕役行粗使苦力,然而公主以苦為樂,認為這是成佛道路上需經歷的苦難之一,因而歡喜受之。
妙善公主精勤吃苦,始終不肯“悔改”,並向父王再三表明“孩兒心志已決,一定要修行到底,一來是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替父王和已故的母後積些功德;二來是為了忏悔自己的罪孽,圓滿自己的功德。孩兒願意替天下蒼生受一切苦難,所以發下重誓,決不後悔。希望父王成全孩兒的志向。”
終於妙善的摯誠之心感動了妙莊王,同意送妙善出家,並精心挑選良辰吉日農歷九月十九日為女兒行剃度大禮。
九月十九日,妙善公主由御林軍護送出宮。妙善公主放棄了榮華富貴、王權享受,毅然決然捨身出家,為所有眾生修行,感動了舉國臣民,人們紛紛夾道相送,爭相送上鮮花表達自己的敬意。
妙善公主出家後,度化了西域興林國等諸多百姓。多年以後,妙善公主成道後,常居普陀山紫竹林,在中國多處都流傳下觀音菩薩以各種應化身救苦救難的故事。
觀音菩薩偈
觀音菩薩妙難酬 清淨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遍塵剎 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遍灑 手內楊柳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現 苦海常作渡人舟
農歷九月十九日,觀音菩薩出家日。請大家吃素、放生、誦經、禮佛、供燈,廣做功德,並將所有功德回向法界一切眾生、融入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功德海。祈願菩薩加持,世界和平,救苦救難,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