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寶法王:處理貪著和嗔恨,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想要納取或排拒我們感知到的周遭事物,是我們的人際關系中一股極大的力量。我們不是放松的欣賞其他人,而是不斷拼命去取得我們想從他們身上獲得的東西,並且避開那些我們不想要的東西。基於這個原因,為了要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我們必須要處理我們的貪著,以及我們的嗔恨。

  從觀察我們對貪著和不貪著的認定開始,可能會有幫助。一般大眾的觀點會讓許多人質疑:沒有貪著的話,人際關系是否還可能成立?我聽過有人說,如果沒有貪著的話,就不會有親近的人際關系。人們試圖去誘發他人的貪著,以此為基礎來展開和這些人的關系。他們把貪著當成是一種鉤子來運用,企圖把人們拉向自己,而且真的讓他們“上鉤”。

  如果你覺得很難想象,在沒有貪著的狀態下,如何還能存在溫暖而健康的人際關系,這就表示你把冷漠疏離和沒有貪著這兩者混為一談了。冷漠和無貪是截然不同的。冷漠的意思是一種沒有感覺的漠不關心。相反地,沒有貪著時,健康的感受就有足夠的空間得以茂盛開展。這是因為貪著會讓你完全著迷於某物或某人。例如,你無法停止去想某個你遇見的人,你覺得這個人將會讓你的生命變得圓滿完美。你的心完全都被占滿了,你的心被有關這個人的念頭所占據,使得你幾乎無法去想任何其他的事情。你所有的思維似乎都已經不需要你自己來想,在貪著的符咒之下,你只能跟隨著它,就像一只困在蜂蜜當中的蟲子那樣動彈不得。

  我們變得無法招架外在的困境,就如同我們變得無法抵擋自己的貪著一樣。例如,遇到生活中的問題時,我們可能會覺得各種狀況從四面八方包圍著我們,而且逼得我們走向不想去的方向。

  在處理貪著和處理困境時,我們的挑戰都是要自己去弄清楚如何才能掌控事情。因此,我們必須找到新的方式來看待自己的處境。

  當我們覺得被某個狀況擊敗時,雖然那個狀況確實就在我們身邊,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在心理上將自己從中抽離出來,用一點時間從新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例如,如果覺得自己好像正在水中慌亂的揮舞手臂,而且快要在某個問題中溺斃時,我們可以試著想象自己坐在山頂上,俯瞰下面山谷中自己的處境。這提供了我們看待事情的不同角度,而且可以讓我們看到與以往不同的回應方法。

  我不是建議你封閉情感,或是脫離那個狀況。當然,你還是和這個狀況有關,也依然涉入其中。但是如果能夠在心理上從其中抽離出來,你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檢視自己的處境。你創造出某種第二個你,也找到了可以提供新思維的第二種視角。“無貪”的意思並不是與某人分開,或是無法充分地參與一段關系。相反地,“無貪”是轉變你的角度,讓你有更開闊的視野。

  想到我們的貪著引生的所有痛苦和迷惑時,讓人很好奇的是:要看到貪著本身是個問題,會有多困難呢?關於這一點,我想了很多,在我看來,我們之所以很難認出自己的貪著是個問題,是因為我們有向外挑毛病的強烈傾向。對於自己的問題,我們習慣向外去推卸責任,而且常常把自己的不快樂,歸咎於外在的因素。“問題出在哪裡?就在那裡!”當我們貪著的對象無法讓我們快樂時,我們認為問題是出在自己貪著的對象上,而不是在深植於我們身上的貪著感。

  然而,貪著是個嚴重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是我們自己制造出來的。我們的執著顯然是以追求自我滿足,以及達成自己的意圖為目的,就這層意義而言,貪著也是我們為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貪著是奠基在自私上,例如,我們去接觸自己貪著的人時,通常不是以他們的幸福為主要的出發點。一旦深究下去,你會發現:他們給我們什麼感覺,以及我們從他們身上得到什麼,才是我們更感興趣的事情。

  在一段貪著的關系中,當事情變得無法讓人滿意時,這種情況就變得十分明顯——總是把問題怪罪在另一個人頭上。此時,會有一種感覺:“為什麼我要改變?應該是他(她)要改變。是他(她)惹出這些麻煩的。”如果我們真的關心另一個人的幸福,就不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如果他們的快樂是我們最關心的事,我們會由衷地想要調整自己,讓自己轉變成能夠利益他們的狀況。但是,當貪著在驅使我們的時候,我們是不會這麼做的。事實上,貪著就是徹頭徹尾的自私。

 

上一篇:每日一素:番茄炒凍豆腐
下一篇:淨慧法師:醒悟心語之一世如同無量壽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