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傳喜法師:大明湖畔的你,有沒有“大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濟南的趵突泉公園,門一進,大牌坊上就是四個字,“觀瀾知源”。瀾是什麼?是現象。源是什麼?是本質。一個人如果只活在現象裡,就相當於活在痛苦裡。如果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才能感受到生命的自在與快樂。

  對於“天”,儒釋道各有不同的解讀,佛教是其中認識最透徹、最究竟的。佛教認為天是隨眾生不同的業力而有不同的果報、不同的境界顯現。對鳥來說,它不認為天是空的,天分明是它的高速公路;對於四天王來說,管理天下人間,這個天中有風雨雷電,有日月運行,有大氣循環,他們的一天是我們人間的50年。

  泰山,五岳之首,它是帝釋天的兒子管理的。世間認為它是“神靈之宅”,泰山之頂可以通天,所以歷代很多“受天帝之命”的統治者都會“登泰山而告天”。傳說在秦漢之前,有七十二位帝王到泰山封禅祭祀,泰始皇之後至清代也有十二位帝王登臨泰山。

  泰山

  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資格登上泰山。作為天下之主,作為“真命天子”,一方面自己要體解大道,在明明德;另一方面還要止於至善,造福蒼生。自己懷德,天下昌盛,這兩者都具備了,才有資格來告天。

  而我們現在,守著“大明湖”,湖邊的人有幾個是“明”的?又有幾個是知“道”的?不知道就叫無明啊,無明就產生輪回,產生痛苦。

  老子在《道德經》裡說到,“上士問道,勤而行之;中士問道,若存若亡;下士問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下根之人聞道之後要是不大聲譏笑,反而顯不出道的高貴。所以“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這裡面理學家的解釋有很多,我想作另一種解讀。“道”是人人本具的,沒有一刻離開過我們;離得開,有時能得、有時不能得的,不是道。對於天地大道,我如果不能見到,應該要生起恐懼之心。對於沒有人來傳播道,耳朵聽聞不到道的大音,這是人間的不祥。有些佛教國家就認為,一個地方如果沒有出家人了,沒有修道之人了,這個地方就會顯出不祥之相。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一個追求大道的人,不要跟你的愚癡作伴,越是隱匿、細微的言行越能看出一個人的根器修養,所以越是獨處的時候越要謹慎,不要陷入無明而不求甚解,應該聽聞有道之人對道的講解與言說。這樣,敬道,敬天地鬼神,即使身處暗室,而心放光明。

  其實,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你如果僅僅在文字上下工夫,反而會偏離於道。佛教也有一句話,“依文解意,三世佛冤”。但是形而上的道,真的無跡可循嗎?不是。道在有道之人身上,你追尋這樣的有道者,向他學習,隨他實踐,你身上的道的源頭就會慢慢地顯現,你生命的快樂就會像泉水一樣汩汩而出。

  ——摘自傳喜法師 2015年4月18日山東大學講座“觀瀾知源”

 

上一篇:浙江一少女突然雙目失明 念觀音聖號復明後毅然出家
下一篇:藏洋居士:戒色是你一輩子的事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