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禅的大智慧,就能心靈健康無煩惱,保持良好的心態,擁有四種快樂。即助人為樂、知足常樂、逆境之中自得其樂、修行上禅悅法樂。在物質上我們要知足常樂,做人知足,做事知不足,學習不知足。
佛文化認為,人的心靈成長分為三個時期:任性期、率性期和見性期。
第一個時期任性期。任性期的人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只顧自己的需要,不顧他人的感受,情緒易波動,生活和工作都很混亂,家庭和事業都一團糟,是沒有什麼本事,但脾氣很大又失敗的人。
任性期的人又可分為三種:首先是不辨是非型的任性期,好像小孩一樣。還有是能分辨是非,但自制能力很弱的任性期。第三種就是明知故犯的任性期。這種人私欲膨脹,故意去鑽法律的空子,闖生命的紅燈。一個人其實不管他年齡多大,如果他心理不成熟,完全以自我為中心都是處在任性期。
第二個時期是率性期。正如《四書》之一的《中庸》所說:“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率性期的人能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自己的社會角色,如何為人父母,為人子女,如何做老師,做學生,如何做領導,做下屬等等,做好自己的社會角色並能兼顧自他的感受,心態穩健,能在各個領域都有所建樹和造詣,但心中還是有煩惱,是有本事也有煩惱的人。
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更上一層樓就是要進入到第三個時期——見性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做一個本事很大沒有煩惱的人。
真正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不見一物,名為見道。色受想行識,當體即空。任何時候都無所住。《信心銘》說:“欲取一乘,勿惡六塵。六塵不惡,還同正覺。”不要厭惡和排斥外在的世界,事實上在此中就能當下即道,能夠開悟。在我們內心之中點燈,外在的一切都可使我們開示悟入。我們看到花、聽到某一種聲音也能開悟,故說“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其實金錢不是問題,問題是你貪著金錢的心;感情也不是問題,問題是你執著感情的心。所以萬法都沒有過失,過失是在我們這顆顛倒迷亂的心,逢緣對境時妄執假象為實有,而起種種貪瞋癡的念頭。禅的智慧就是開示我們要從自己所有的念頭之中解脫出來,練習不被它們困住,而不是試著去排除它們。
《信心銘》是三祖僧璨禅師說的,裡面所講的方法都是很實用的。
我們生而為人,遇到外來的刺激,內心有反應,一定會有情緒生起,念頭生起的時候怎麼辦?一種方法是放縱它,這是徹頭徹尾的凡夫。還一個是有修養的人會壓抑它,我很生氣,但我有修養,所以要壓住。這也沒有用,就像一顆刺刺在手裡,你壓住它,當時不痛了,但刺得更深。第三種是轉移它,我太煩惱了,干脆不去想,而是去上網,去喝酒,這都沒有用。
事實上只要不被自己的念頭困住,不用排除它,練習從所有的念頭之中解脫出來,當下就是禅的智慧。不要認為禅很神秘,講了半天不曉得是什麼,很簡單,當下即是。
因此《信心銘》上說:“智者無為,愚人自縛。”愚人往往作繭自縛。“法無異法,妄自愛著。將心用心,豈非大錯?迷生寂亂,悟無好惡。”迷的時候你有種種分別:有成就相、解脫相、涅槃、生死、煩惱相。“迷生寂亂,悟無好惡”:指開悟時其實是萬法平等,絕對的平等,沒有好惡。“夢幻空華,何勞把捉。得失是非,一時放卻。”《信心銘》很短,但非常精辟,我們會不斷地通過它去領悟禅的智慧。
六祖惠能大師也說:“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有取捨就有輪回,所以外境本身並無過錯,因為執著才成為障礙。不取不捨不是說外在的行為上沒有取捨,而是指心上沒有取捨分別。
可見,領悟禅的智慧真的能夠為我們的心情打開一扇歡喜的門窗。有位哲人說:“宗教的主要目的,不是讓人進入天堂,而是讓天堂進入人們的心裡,讓天堂進入我們的心中。”我們的心很歡喜、很快樂、很自由、很自在,這樣一種快樂無憂的狀態即是天堂。
那麼,禅的智慧如何幫助我們緩解心理壓力呢?
我們只要處理好各種關系就沒有壓力了,就能化解所有的心理壓力,即人與自心的關系、人與家庭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一切都可以歸納到這四個層面的關系之中來。
如何處理好人與自心的關系呢?
佛說:當一個人開始懂得過心靈的生活,這個人離道就很近了;當一個人還是貪著於物質生活沉醉於其中時,這個人離道尚遠。所以要從紛擾的世界之中轉過身來覺照自己的心。我們看覺悟兩個字:覺是學習的學,下面是看見的見;悟是豎心邊和吾——我的心,學習看見我的心就是覺悟。
《大日經》中說:“唐密的一切理論基礎就是如實知自心。”我們每個人都要成為內心的量子物理學家,把自己內心這顆包容宇宙實相的、無限的心打開,這就是開悟。故此處理好人與自心的關系就是要時時保持覺照、醒悟,任何時候用一種覺醒的觀點,就能真正醒悟:不是生活的苦難、壓力使我們不快樂,也不是配偶、老板使我們不快樂,更不是兒女使我們不快樂,而是我們自己的成見、恐懼和對生活的貪瞋習性反應使我們不快樂。
我們總是落入到那些慣性運動之中,落入到所習慣的那種固有、狹窄、有局限的思維模式之中,於是就產生了障礙,就不快樂生煩惱了。所以並非外在之物使我們不快樂,而是凡夫心的成見使我們不快樂。故此不用求真,惟須息見。
快樂一生的三步法是:一、接受現實。二、觀照自身。三、做出與以往不同的反應,心懷慈悲。
做出與以往不同的反應。比如人家罵我,我心裡有怒氣,再如這食物很好吃,我生起了貪念,該如何作出不同的反應,怎樣來心懷慈悲呢?實踐的方法就是四個字:有一些同修可能知道茶道,茶道裡千家。即茶道的和、敬、清、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