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佛教裡的十種善惡因果
今復舉惡業、善業別述如下: 惡業有十種。 殺生、偷盜、邪YIN、妄言、兩舌、惡口、绮語、悭貪、嗔恚、邪見。 造惡業者,因其造業重輕,而墮地獄、畜生、鬼道之中。受報既盡,幸生人中,猶有余報。今依華嚴經所載者,錄之如下。若諸‘論’中,尚列外境多種,今不別錄。 一、殺生......短命、多病 二、偷盜......貧窮、其財不得自在 三、邪YIN......妻不貞良、不得隨意眷屬 四、妄言......多被誹謗、為他所诳 五、兩舌......眷屬乖離、親族弊惡 六、惡口......常聞惡聲、言多诤訟 七、绮語......言無人受、語不明了 八、悭貪......心不知足、多欲無厭 九、嗔恚......常被他人求其長短、恆被於他之所惱害 十、邪見......生邪見家、其心谄曲 善業有十種。 下列不殺生等,止惡即名為善。復依此而起十種行善,即救護生命等也。 一、不殺生:救護生命 二、不偷盜:給施資財 三、不邪YIN:遵修梵行 四、不妄言:說誠實言 五、不兩舌:和合彼此 六、不惡口:善言安慰 七、不绮語:作利益語 八、不悭貪:常懷捨心 九、不嗔恚:恆生慈憫 十、不邪見:正信因果 造善業者,因其造業輕重而生於阿修羅人道欲界天中。所感之余報,與上所列惡業之余報相反。如不殺生則長壽無病等類推可知。 由是觀之,吾人欲得諸事順遂,身心安樂之果報者,應先力修善業,以種善因。若唯一心求好果報,而決不肯種少許善因,是為大誤。譬如農夫,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