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五一三頁:
疏【稱理,則自性具足,是利義。】
鈔【試觀自性,欠少何事,靈知體上,彌陀聖眾終日現前,常寂光中,極樂淨邦無時不往。奈何佛見是利,眾生若盲,佛說是利,眾生若聾,雖是勞他金口宣揚,須是一回親見始得。】
這段話是蓮池大師稱性而談,由此可知,迷悟差別實在太大了,諸佛如來所見到的利,我們只能從事上說;從理上講,完全不是我們凡夫的境界。理就是真心,就是本性,這個地方講的『自性』就是真心本性,自性本來具足,一絲毫欠缺都沒有。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他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句話跟蓮池大師在此地講的完全相同,必須徹悟之後才見到自性本來具足。如果是在迷位,也就是我們迷失了自性,我們眼前可以說是樣樣都欠缺,樣樣都不具足,這個利害差別何止天淵。這個說明徹悟、見性這樁事情非常重要。佛法對一切眾生的教導沒有別的,只是教我們覺悟,只是教我們恢復自性而已。大乘經裡面常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圓滿菩提就是圓圓滿滿證得究竟的佛果,這個時候問你究竟得到些什麼?才恍然大悟,一樣也沒得到。為什麼一樣都沒得到?所得到的統統是自性本來具足的。像我們凡夫位觀看的時候,他得到的太多,無量的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無量的壽命,一切的無量統統都得到。為什麼說你什麼都沒得到?因為一切的無量都是自性裡本來具足的,自性以外什麼也沒有,這就是歸無所得的真正的意思。性具雖然這樣的圓滿,但是不能見性,性具裡面的功德是一絲毫的受用都得不到,六道凡夫當然不用說了,愈往下沈淪愈苦。你要問:為什麼苦?愈迷愈深,這個日子就是愈過愈苦,道理就在此地。
這段話裡所說的完全是見了性的話,完全是恢復本性的境界,你才看到『彌陀聖眾』,彌陀聖眾從哪來的?自性彌陀,自性觀音,自性大勢至,自性蓮池海會,哪是外面的?這真的,一點都不假。『常寂光』就是我們自性的全體,「常」是不間斷的,永恆,永遠就是這個樣子,從來沒有改變,恆常;「寂」是寂靜,我們講定,定到極處就叫做寂滅,五忍裡面所講的寂滅忍,這是自性本定,不是修來的;「光」是光明,也是圓滿的智慧。這三個字就是大乘經上講的三德秘藏,法身、般若、解脫,「常」是法身,「寂」是解脫,「光」是般若,常寂光就是三德圓滿之相。『極樂淨邦無時不往』,常寂光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常寂光。這三個字固然是果德,我們今天要修的,因與果要是不相應,怎麼樣苦修也入不了這個境界。我們修從哪裡修起?從定修起。「定」是樞紐,「常寂光」這三個字只要一個得到,其他兩個都得到了。三個當中,應當從哪裡下手?從寂下手。寂就是本經所說的「一心不亂」,就是淨宗法門所說的「念佛三昧」,這是我們修淨土的人修學的目標。果然我們的心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年比一年清淨,我們的功夫就得力,我們的修學就上軌道了。所以因與果一定要相應。
不但與最後這個目標相應,眼前所得到的利益也實在不可思議。佛在大乘經裡面常常說,這一切現象,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心,「心」跟「識」都是自性的起用,自性的大用是現相,自性作用,這裡面就有作,要是無作就現相,有作這個相就起變化。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那個想就是做了,不做,哪有想?不需要等待身體動,心裡一想就做了。譬如我們睡覺會作夢,作夢,我們身沒有動,口也沒動,只是心裡有想,那個夢境就現前了。你才曉得那個「想」關系太大!所以佛家修行對於「觀想」非常重視,無論顯教密教、宗門教下,觀想在佛門是重要修學的一個科目。我們修淨土,《十六觀經》教給我們十六種觀想的方法。為什麼?想能變,這是唯識所變。我們要是真正懂得這個道理,明了這個事實,我們的生活就可以隨心如意了。我們想身體健康,我們想沒有疾病,甚至我們想身上疾病能完全恢復到正常,用什麼方法?觀想。「想」能夠變,我們現在時髦的話,改變體質、變化體質,體質怎麼變化?想。健康的體質就是心地清淨。只要你淨化心靈,你的身體就能恢復健康。人得病,怎麼治都治不好,什麼原因?他心裡在打妄想,他想病。人沒有病的時候,只要你去想病,早晚就會得這個病,怎麼來的?想來的,從心想生,那你怎麼能不病?所以觀想就非常重要。我們想,想阿彌陀佛依正莊嚴,想阿彌陀佛金色身,想阿彌陀佛身像都是透明的,一絲毫污染都沒有,能常常作如是想,不知不覺就把自己的身體變成跟阿彌陀佛身體一樣,就這麼一回事情,這是事實。所以心不可以不清淨,不能有一絲毫染著。從這個理論,我們真正體會到佛與大菩薩境界裡面極樂世界的狀況,的確是真實不虛。
『佛見是利』,諸佛菩薩見到了,『眾生若盲』,盲是眼睛瞎,見不到。『佛說是利,眾生若聾』,聾是聽不清楚,沒聽見。佛說,眾生都如聾如盲,佛以下的弟子們說,那眾生的狀況就可想而知,幾個人聞法真正能覺悟?『雖是勞他金口宣揚』,「他」就是指釋迦牟尼佛,我們勞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為我們講經說法。在我們凡夫眼目之中,釋迦牟尼佛很辛苦,苦口婆心在勸導我們。但是我們必須親見這個境界,『親見』就是證得,怎樣證得?要依教修行,依照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的方法去做,我們就能夠把這個境界證明、證實了。你能夠證明,那你自己就入這個境界,自己就得到真實的受用。
經【捨利弗。如我今者。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底下這一大段經文,我們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贊歎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贊歎釋迦牟尼佛。不但彌陀、世尊互相贊歎,十方一切諸佛見到這個事實,沒有一尊佛不贊歎。目的是讓我們看到這樣的盛況,盛況空前,幫助我們斷疑生信。
疏【承上不獨我見是利而說此言。】
『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如我今者」,釋迦牟尼佛自稱。
疏【亦十方諸佛同見是利而說此言也。】
十方一切諸佛都見到這個利益,這個利益從事上講,「信願持名,往生不退成佛」,佛見到這個利益。「理」非常的深,只有諸佛如來才能見得透徹,等覺菩薩如果不得佛力加持,他也見不到這麼清楚,這麼明了。諸佛見到這個大利,「信願持名,往生不退成佛」,這將一切諸佛如來度化眾生的這樁事情講得就清楚明白了。佛法真的很簡單,不但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化眾生,一切諸佛教化眾生,你看這一句話就說完了,喜歡簡單的人,就這麼簡單,喜歡羅嗦的人,那一部《大藏經》還沒說完。佛說法是應機說法,你喜歡怎麼接受,佛就怎麼跟你講。喜歡簡單的人,就這麼容易,而且成就非常殊勝。
疏【贊者,稱贊;歎者,感歎。不可思議者,上言我見是利,今極言其利非尋常之利也。】
不是普通的利益。普通的利益,那是小利益,不是真實的利益,眼前得利益,將來沒有利益;這一生得利益,來生沒有利益,這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實的。這一生勤苦修行,來生能證阿羅漢果,出三界、了生死,這是小利;能斷惑證真,證得菩薩果位,也是小利,不能算大利。凡夫成佛,這才是大利益,這才叫不可思議的利益,不是平常的利益。
疏【文有三轉。】
我們很難看得出來,蓮池大師大師這一提醒我們,我們想想不錯,果然如是。
鈔【第一、非無益,故雲利。】
我們學佛,做佛的學生跟佛學習,假如一點好處都得不到,我們學它干什麼?所以,絕對不是沒有好處,這叫『利』。
疏【二、非但事福之利,故雲功德之利。】
世間這些事、這些福報,不是究竟的、不是完美的。換句話說,它是有缺陷的,也不是長久的,不是真正的利。功德之利就不一樣,功德之利能幫助我們修行證果,所以這個利益跟普通世間人觀念當中的利益不一樣。
疏【三、非但功德之利,故雲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也。】
幫我們出三界、了生死、證二乘果的是小利益,幫我們證大乘菩薩果位的還是小利益。今天跟你講念佛往生的利益不一樣,這是究竟圓滿的利益,所以叫『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這句話諸位要曉得,這是出在佛口裡面說的,不是平常人口裡,平常人「不可思議」,我們的智慧、見解、能力並不大,稍微有一點點我們無法想像到的,我們就不可思議了。我們感覺到不可思議,在諸佛菩薩是可思可議。諸佛菩薩都不可思議了,這個境界就不是我們能思惟想像得到,那是真正的不可思議。所以,這個話出在釋迦牟尼佛口裡。不但釋迦牟尼佛一個人這樣贊歎,十方一切諸佛都這樣贊歎。如果我們還不能相信、還不能接受,那就是經上講的「一闡提」,一闡提是沒善根,沒救了。
疏【以是贊歎,非偶然故。】
我們再看《鈔》的注解:
鈔【稱贊者,稱揚贊美彼佛廣大功德。】
『彼佛』就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贊歎阿彌陀佛廣大的功德,細說都在《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就是世尊贊歎阿彌陀佛『廣大功德』,十方諸佛對於阿彌陀佛的贊歎也像釋迦牟尼佛一樣。
鈔【令人歸信也。】
『歸』是回頭,『信』是信仰。不但從六道回頭,不僅從二乘回頭,從大乘回頭,從一切法門裡面回頭,專一這個法門,歸信是這個意思。你要是不肯回頭,六道裡面不肯回頭,那就很辛苦,你要搞六道輪回,搞六道輪回就免不了要墮三惡道。三惡道實在講非常可怕、非常恐怖!二乘證得須陀洹果之後,還要天上人間七次往來才能證阿羅漢果,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七次往返,那個時間是天文數字,要受多少辛苦!大乘菩薩要經歷三大阿僧只劫。為什麼不回頭?這一回頭,當生成就。一般人要用兩個阿僧只劫修持才能達到的地位,我們一生當中可以做到,這是阿彌陀佛廣大功德,這是諸佛如來所謂不可思議,是這樁事情。所以「不可思議」這句話,我們一定要曉得是誰說的。
鈔【感歎者,感激歎息,此法人天希有,歷劫難逢。】
這八個字要記住。不要以為我們這一生得到太容易,俗話講你太幸運,這個幸運是一般人、淺人所見的,真正有學問、有深度的人知道,你所得到的不是偶然,就像《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你是無量劫所修的善根福德,你才有機會遇到。你如果不是無量劫善根福德成熟,這個法門你一生當中決定遇不到;遇到了,你也不相信,你也不會重視,遇到等於沒有遇到。真的『人天希有,歷劫難逢』,古人所講「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遇到這個法門。只有真正知道這個事實的人,他才會珍惜,把它看作最珍貴的寶物來看待它。
鈔【令人悲喜,喜者,喜其得聞。】
這是歡喜,真的得大歡喜。比菩薩證歡喜地還要歡喜,菩薩證歡喜地是修行滿一個阿僧只劫,三賢位修滿,證入到初地菩薩,得大歡喜。好像你念書念十幾年,高中畢業,一下升到大學好歡喜,大學一年級上面還有好多等級,還要很辛苦的再往上爬。這是修滿一個阿僧只劫。我們遇到這個法門,不必要修,一下就超越初地,真的超過!《彌陀經》上這樣說,《無量壽經》上也同樣這樣講法,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是阿鞞跋致菩薩。阿鞞跋致是什麼人?七地以上。換句話說,通常菩薩修行修到七地要修滿兩個阿僧只劫,第一個阿僧只劫修滿三賢位,第二個阿僧只劫是初地到七地。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哪怕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就像七地菩薩一樣,怎麼不歡喜!一下就超越兩個阿僧只劫。李老師從前在《無量壽經》眉注說,遇到這個法門,不肯發願往生,這個人「非愚即诳」,不是大愚癡就是狂妄。『喜』是喜其得聞。
鈔【悲者,悲其聞之晚也。】
『悲』是感歎我們到今天才聽到。雖然很晚,還不算遲!早聞到、早相信的,早成就了。所以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來迎接我們的人很多,這些都是我們過去的家親眷屬、朋友、同學、同參,都是認識的人,他們過去聽到這個法門就相信,認真修行已經往生的那些人。我們跟他有這個緣,所以他跟著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一見面,不必介紹就都認識,為什麼?到西方世界就有他心通,用不著介紹,這個人過去生中哪一生哪一世我們什麼關系全都明了,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會寂寞。諸位要曉得搞六道輪回很寂寞,在六道裡打轉,一個親人都遇不到,一個熟人都遇不到。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認識的人在那裡統統見面了。所以西方世界很熱鬧,不寂寞,應當要去。
鈔【不可思議,是此經原名。】
這個經就是不可思議經。
鈔【義見前序。】
前面在序品講過,介紹經題時講過。
鈔【經名不可思議者,正以阿彌陀佛有此不可思議大功德也。】
《演義》注解,意思都說出來了。
鈔【文有三轉者,利中多含,展轉深廣。】
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這個利益的確很多,這是解釋《疏》裡面的三句。
鈔【初,事福之利者,修事相福,世間因故,是名小利。】
我們今天在這世間做這些慈善功德利益社會大眾的事業,這就是屬於『事相福』,得到的是六道裡面的福報,你修福一定會享福。佛在經論裡常常為我們說明因緣果報的事實。修財布施,用財去幫助社會、幫助大眾,所得到的果報是財富。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今天發大財的、做大官的,是前世所修的因,今生得的果報。如是因一定有如是果、如是報,果報一點都不會差錯。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是屬於人天福報。如果人天身得不到?除了地獄之外,畜生、餓鬼裡也享福,它的福報在,作畜生也做一個很有福報、很享福的畜生,就是墮到餓鬼道裡,也不是餓鬼,他是很享福的鬼,鬼裡面當鬼王,受人家祭祀。像城隍、土地公,那都是鬼裡面有大福報的,多少人去祭祀他,他不會受餓!這是過去生中修的福,他一定會去享受。往往六道凡夫享福的時候就迷惑了,我們常說的「利欲薰心」,一薰就迷,就蒙蔽。心一迷,他就不知道繼續修善,迷了之後他就造罪業;等福報享完,那個罪業現前,這叫墮落,要到三途裡面去受苦。這叫做三世怨,第一生修福,第二生享福,第三生就墮落。所以這個利是小利。
鈔【二、功德之利者,出世間因故,是名大利。】
功德跟福德有很大的差別,可是現在有許多人把福德當作功德,這是很大的誤會。譬如他認為在寺廟捐獻一點錢財,他就做很大的功德,這個錯了,那是福德,修事相之福,與功德毫不相關。梁武帝跟達摩祖師的公案,學佛的人都能說得出來。梁武帝是佛門大護法,他以帝王之尊,那種勢力,造四百八十多座寺廟,規模都很大。度出家人,照顧出家人的生活,人家只要發心出家,他都歡喜,他都供養,度多少人!達摩祖師到中國來,跟梁武帝見了面,這是印度一位高僧,梁武帝是虔誠佛教徒,當然要接待他。他也就很得意的給達摩祖師說:我在佛教裡面做這麼多的功德,我的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很老實,不妄語,直截了當告訴他「並無功德」,你所做的沒有功德。梁武帝滿腔的熱忱、興趣,被他這一盆冷水澆滅,心裡多難過,所以梁武帝對待達摩祖師非常冷淡,不護他的法,他沒法子,跑到少林寺面壁九年。梁武帝當時要是改一個字,「我的福德大不大?」達摩祖師一定點頭,「很大很大」。你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這個要知道。所以功德跟福德要辨別清楚。福德再大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來生享人天福報而已。唯獨功德,那就不一樣,「功」是要自己去修。
前天有個人打電話給我,他自己業障很重,一身有病苦,事業上可能遭受很多挫折,樣樣不如意,問我:拿十萬塊錢出來做功德可不可以消災?可不可以轉他的運?我說:不行,別說十萬,你拿一百萬、一千萬都沒用處,你的災難轉不過來。如果造罪業出一點錢就能消災,那太簡單了,現在社會上有錢的人、造業的人很多,花一點錢災把它消掉,哪有這個道理?沒有這個道理。消災要功德,這個要知道。修一點福,果報還在來世,未必這一生你能享得到,來世決定你會享到,不一定在什麼時候。功德就不一樣,「功」是講功夫。舉戒定慧三學來說,持戒是功,定就是德;修定是功,開智慧就是德,那叫功德。我們念佛,「信願念佛」是功,我們天天用功夫在念,一心不亂是德,念佛三昧是德,心地清淨,煩惱少了,妄想少了,這就是德。這個功德,不是花錢可以買得到的。我的功德也沒辦法給你,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功德之利,出世間因』,修學其他法門,你修了出世間的因,你還沒有得出世間的果,但是這個因存在,什麼時候再遇到緣,你那個因跟緣結合才會結果,這是『大利』。一生當中不能成就,也是大利益,將來總會遇到這個緣,出離了。
鈔【三、不思議功德者,出世間上上因故,是名大利中大利。】
不可思議功德是什麼?「信願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為什麼說這個是大利當中的大利?他這一生就得果。修其他法門,這一生修,這一生當中未必能得果,不一定能證果。這個法門,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往生就是證果。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都是阿鞞跋致菩薩,你超越兩個阿僧只劫,這是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這個法門許許多多菩薩不相信,菩薩辛辛苦苦修兩個阿僧只劫才修到七地,你不費功夫就到七地,他怎麼會相信?不相信。譬如你在學校念書,從小學一年級念到高中畢業,花了十二年這才念到大學一年級。突然來一個人,他從來沒念過書,他也到大學去念一年級,這不可思議。真的不可思議,有沒有這個人?有,叫天才兒童,這太少了。你們要曉得,你們遇到這個法門,用這個法門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天才兒童!那些菩薩看到你們都看呆了,他們辛辛苦苦花兩個阿僧只劫,你不費吹灰之力就跟他一樣,所以這是不可思議。菩薩沒法子,他想不到的。但是菩薩想不想有這麼回事?他也很想,最好不要辛苦,一下就成佛。雖然想這個法門,沒有緣分,遇不到這個法門。這個沒有緣分,不是說佛不幫助他,佛常常講這個法門,常常教這個法門,是他聽了不相信,這就沒有緣。他不肯相信,他不肯接受!這就是說,他始終沒有緣分遇到。他心裡很想早一點成佛,這個法門就是遇不到,佛跟他講,他不相信,還是遇不到。遇不到是這麼回事情,不是說佛不慈悲,他天天想都不教給他,不是這個意思。佛天天跟他講,他天天不相信,天天不接受,還是搞他自己那一套,胡思亂想,這就沒法子。這是我們在經上讀到,許多菩薩想這個法門,遇不到,是這樣的遇不到。絕對不是佛對那些人不講,不是的,佛天天都在講,是他自己聽了不能接受,不能相信,不肯依照這個法門修學。這是『出世間上上因』,這是大利當中的大利。
鈔【蓋功德雖勝事福,於中復分勝劣,有可思議,有不可思議。】
小乘經所說的,大乘其他法門所說的,我們常講「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是『可思議』的;念佛往生,這個法門是『不可思議』的。
鈔【今是不可思議之功德也。故大利中,復稱大利。】
這真正是無比的利益,無上的利益。古德法師在《演義》裡面這一段注解說得很詳細。
疏【不可思議,如聲王中說:彼安樂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議;神通現化,不可思議。若能信如是事,當知是人不可思議;所得業報,亦不可思議;又依正因果,四俱不可思議。】
這是蓮池大師所說的,為我們進一步敘說『不可思議』。不可思議確實有深有淺,意趣廣狹不同。第一個告訴我們,極樂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議』,這一句是總說,底下幾句是別說。這一句,我們要重視的就是「佛法」這兩個字。「法」是一切萬法,宇宙之間,世出世間的一切法;「佛」是覺悟的意思,是明了的意思。極樂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議』,極樂世界的人對於宇宙萬有,人人都能徹底究竟明了,這就不可思議。對於一切萬事萬物究竟圓滿、徹底的明了,這只有諸佛如來才能辦得到,一般菩薩都辦不到,這是不可思議。極樂世界為什麼個個人都辦到?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加持。四十八願裡面我們念到,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都具足六種神通。這六種神通,在一般來說,證得阿羅漢就具足,就統統得到,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盡通,但是他的能力並不是很圓滿。譬如經上講,阿羅漢的天眼能看一個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以外他就看不到,這就是不究竟、不圓滿,他那個神通是可思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一樣不通達,沒有一樣不明了,就跟諸佛如來的能力完全一樣,這就不可思議,這個確實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這是贊歎彌陀功德不可思議,阿彌陀佛加持的,不加持,你沒有這個能力。
『神通現化,不可思議』,前面是講覺法,世出世間過去現在未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所有佛法」就是這個意思。特別指「神通」,通是通達,沒有障礙。眼能見,我們眼也能見,隔一個牆壁就見不到,這就不通,有障礙。他那個眼的能力比我們強,隔一個牆壁也沒關系,他能看穿過去。現在大陸上有些有天眼的人,隔著牆他也能看得清楚。大陸不稱天眼,叫它X光眼。他跟你坐對面,他能看到你身體裡面內髒的活動,所以在治病上,他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幫手,他能觀察出來你內髒哪部分有毛病。我有一年在洛杉矶講經,洛杉矶有一個同修曾經遇到大陸這些有特異功能的人,他就測驗,叫他看看他的身體,結果人家一看就說:「你從前得過肺病,現在已經結疤,不會擴散了。」他嚇了一跳,因為他這個病是小時候得的,以後好了、鈣化了,從來沒有跟人家講過,被他說出來。就問他:你這個能力會不會失掉?他說:會。怎麼會失掉?知道事情太多就失掉。這很有道理,為什麼?知道事情太多,他心就不清淨。換句話說,能力還是從清淨心。他見聞多了、廣了,妄念多了,這個能力就沒有了。有這種能力的人往往他年歲很輕,二十幾歲,到三、四十歲這能力沒有了。這就是證明佛家講的修定,六種神通都是從定中發生的。講神通,這六種本能恢復了。「現化」是現身教化眾生,像《普門品》裡面講觀世音菩薩,「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度脫之」,隨類現身,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他有這個能力,這種能力在六通裡面叫做「神足通」。神足通就是變化,隨眾生的想念,他能變化,他有這個能力,這不可思議。這些統統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能力就完全恢復,就跟七地、八地菩薩一樣,有那麼大的智慧、道力、神通,可以在十方世界自由現身去度化眾生。有一等慈悲心很重的人,不願意作佛,也不願意往生,希望生生世世到苦難的世界去度眾生,這個悲願可嘉,值得贊歎,但是他沒有能力、沒有智慧,不能神通現化,那就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做不到!所以真正有智慧、有悲願的人,趕緊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到那個地方跟阿彌陀佛見一面,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你,你就可以到十方世界去度眾生,你的悲願才不落空。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悲願決定落空,他做不到。這是彌陀願力威神加持不可思議。
『若能信如是事,當知是人不可思議』,佛跟我們講《無量壽經》、講《觀經》、講《彌陀經》,這一講你就相信,你這個人不可思議。我們講解這個法門,很多人聽了不信,信了不肯發願,不肯認真修學,我們就不必奇怪,因為那個人是可思可議,他不是不可思議的。實在說,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他的善根、福德沒有成熟,所以他不能相信。真正相信這個法門,一定是他的善根福德因緣這三個條件在這一生當中具足了,所以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三個條件在一生當中同時成熟的人確實不多,有善根的人沒福,哪些人?他能信、能解,不想去,不肯念佛,這是有善根沒有福德。有福德的人,沒有善根,譬如他修學其他的法門,他非常精進,非常用功,就是對於念佛法門他不相信,對這個第一不思議的法門他不能接受。由此可知,三個條件同時具足真的是不容易。凡是三個條件都具足的,這一生當中沒有一個不往生,那就是沒有一個不成佛,少一個條件都不行。
『所得業報,亦不可思議』,業報,這個業叫淨業,這不是普通的業。普通,我們起心動念所造的有善業、惡業、無記業,這三大類。善業得善果,惡業有惡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學佛的人頭腦要是冷靜,頭腦比一般人清楚,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他自然會小心謹慎。為什麼?他知道這裡頭有因果報應。起一個惡念、造一個惡事,對別人來說影響不大,對自己來講要遭很大的苦報。不學佛的人不知道,學佛的人對於這個事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菩薩畏因」,菩薩是個覺悟的人,他對於造因很謹慎,一定造善因,決定不造惡因,那個人就叫做菩薩。念佛人所得的果報是往生不退成佛。為什麼他的業報不可思議?就是因為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這是不可議。我們在經典裡面平常所讀到的,證得小乘初果,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才能證得「位不退」,不容易。再往上去,必須斷盡三界八十一品思惑,證到菩薩的果位,塵沙惑也破掉,這才能證得「行不退」,不會再退到小乘。再往上去,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才證得「念不退」,就是圓教初住菩薩。所以三不退統統證得,當然證到最高的,底下都證得了。換句話說,要證得三不退至少是圓教初住菩薩,在華嚴會上就是法身大士,這個非常希有!雖證三不退,不圓滿。圓證三不退,那是十地菩薩,法雲地的菩薩,那才叫圓證三不退,法雲地以下不圓滿。我們這個標准再降低一點,九地、八地、七地。所以經上很多古大德的注解,七地以上,有人說八地以上,這個話是正確的。所以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的能力等於七地菩薩、等於八地菩薩。圓證三不退,這是果,業報不可思議。
『依正因果』,依報是我們的生活環境,經上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的,西方世界大家生活環境的美好不可思議。物質生活隨心所欲,我們想要什麼東西,這個東西就在面前。我們今天想要一件衣服,你還要到外面去找,雖然現在有成衣,你還要去物色、比價,也得要受很多辛苦。西方極樂世界,我想要什麼樣的衣服,衣服就在身上;不想要,就沒有了,多自在。想吃什麼東西,這東西馬上就擺在面前;不想吃了,不想吃就沒有了,干干淨淨的,不需要收拾碗筷,不要洗碗。一切物質生活隨心變化。西方極樂世界人住的宮殿,你想什麼款式,它就變什麼款式,想大它就變大一點,想小一點、精致一點,它馬上就縮小。物質生活隨心所欲,不可思議。精神生活就更充實,阿彌陀佛給你講經說法,十方一切諸佛都給你講經說法,喜歡聽哪個法門就聽哪個法門;喜歡見哪一尊佛,這佛就在面前,不必到他方世界去就教,心裡一動念,佛就在面前。佛沒有來,我們也沒有去,居然就見面了,真正叫不可思議。『依正因果,四俱不可思議』,依報的因、依報的果,正報的因、正報的果,統統不可思議。我們今天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