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傳喜法師:但懷凌雲志定得證金仙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天地有生有滅,但我們的佛性沒有生滅。當我們覺悟時,我們的心就會比天地還要高大。如果明白這個道理,看重自己的心,就能領會中華民族道統的內涵。所謂聖賢者,就是尊重自己的心超過一切。

  人人皆有聖賢之心

  孟子說:“富貴不能YIN,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我們的心,在富貴、貧賤和權勢面前都能夠不失本色,持之以恆,這便叫作修行。

  修行很簡單,人人皆有心,凡有心者皆當作佛。孟子說:“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人人皆有的恻隱之心,便是聖賢之心;父母都有愛子之心,這種愛子之心遍及天下,便是聖人之仁。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每個人心中都有光明與黑暗,保持住光明的心,杜絕掉黑暗的心,這就是“明明德”。這第一個“明”是動詞,意為“保持著”;第二個“明”作形容詞,意為“光明的”。每個人都具有聖賢之心,所以“在親民”,彰顯自己聖賢的品德去感染別人,就是修身、齊家、平天下。聖賢之道暢行,生命止於“至善”。至善,就是自利利他之行達到了圓滿狀態。

  當我們的心與聖賢在一起時,我們過的就是聖賢的生活。雖然人生短暫,但這種精神是永恆的。我們的生命從生滅走向不生不滅,從低級的生命狀態走向高級的聖賢狀態,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轉凡成聖。

  眾生皆具如來本性

  當我們念四如來聖號時,要懂得其中的共同點,這個共同點就是“如來”二字。眾生皆具如來本性,這如來本性便是我們最大的財富。諸佛果地福慧圓滿,但我們因地眾生的佛性裡也有多寶德,有三十二相妙色身德,有廣博身德,有離怖畏德,我們的佛性也是無量威德自在光明的。

  每個人的佛性裡都有無量光無量壽,所以一切諸佛的佛性都是阿彌陀佛,每個人的佛性也都是阿彌陀佛,所以才要南無阿彌陀佛。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覺悟到這一點,不覺悟就是沉淪生死,流浪輪回;覺悟的就能回光返照,個個解脫。

  人人皆有佛性,但如果不學佛,就不知道自己擁有佛性。青原行思禅師是六祖慧能大師的得法高徒,他與石頭希遷禅師初遇時,有一段精彩的對話。行思問:“子何方來?”希遷答:“曹溪。”再問:“將得什麼來?”希遷答:“未到曹溪亦不失。”又問:“若恁麼,用去曹溪作甚麼?”希遷答:“若不到曹溪,怎知不失?”如果不到曹溪學習佛法,又怎會知道自己本有的佛性呢?

  孔子說:“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所謂中庸,中是佛性,庸是南無佛性,中庸就是明白大道、遵循大道。君子通達中庸的狀態,行持、安住於其中;而小人不懂得中庸的含義,因而為人處世無所忌憚。

  所以要讓大家知道,每個人都有佛性,要遵守自己的佛性,皈依佛性。佛性是不生不滅的,是無量光無量壽的;佛性是多寶,是妙色身,是廣博身,是離怖畏,是無量威德自在光明。所以釋迦牟尼佛證道時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分別執著不能證得。”我們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愚昧的有色眼鏡會障住我們看到大道的眼睛。

  皈依三寶而得解脫

  六祖慧能大師曾說:“迷時師度,悟了自度。”不明白道理的人,要親近明白道理的人,受他的教化,明白人人皆有的佛性,這叫皈依事相三寶。最終,我們要明白自己的理體三寶、自性三寶。自性有佛,自性有法,自性有僧,究竟的解脫是皈依自性三寶而得的解脫,所以自性三寶最為尊貴!

  寺廟是佛度化眾生的平台,僧人雖然還沒有開悟,但是替佛宣揚,接引眾生,做眾生的福田。住持三寶的存在,就是為了引導我們的自性三寶,所以住持三寶也非常重要。

  三寶乃人間良福田,通過忏悔業障、積累福報,就能打開智慧,終究了悟我們本有的佛性。這佛性在生不減,在佛不增,朗朗普照於天下。我們就是靠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哪怕業障還沒消除,都可以帶業往生西方淨土。

  所以我們的人生目標就很明確:皈依三寶,淨化身口意,一生當中就能成辦。就如《致登泰山者》中所寫的:“但懷凌雲志,定得證金仙”。只要我們有這樣高尚的志向,那即生就能得到成就。

  摘自傳喜法師2015年4月25日甘露寺法會開示

 

上一篇:印光大師圓寂紀念日
下一篇:色欲並不是想象中那麼美好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