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這些都是我們大家所熟習的。孔子將人生分三個階段,對人慎戒的名言。我們加上年齡、經驗、心理、生理的體驗,就愈知這三句話意義之深刻。
少年戒之在色,就是性的問題,男女之間如果過分的貪欲,很多人只到三四十歲,身體就毀壞了。有許多中年、老年人的病,就因為少年時的性行為,沒有“戒之在色”,而種下病因。
中國人對“性”這方面的學問研究得很周密,這是在醫學方面而言,但是很可憐的,在道德上對這方面遮擋得太厲害,反而使這門學問不能發展,以致國民健康受到妨礙。據我所了解,過去中小學幾乎沒有一個青少年不犯手YIN的,當父母的要當心!當年德國在納粹時代,青少年都穿短褲,晚上睡覺的時候將手綁起來放在被子外面,這是講究衛生學,為了日耳曼民族的優越。這樣做法,雖然過分了,但教育方面大有益處。
現在年輕一代的思想,女孩子願意嫁給有錢的老年人,丈夫死了,反正有錢再嫁人;男孩子受某些外國電影的影響,喜歡愛戀中年婦女。這是一般的風氣,也是一個嚴重問題。所以知道了青少年的思想後,發現我們的教育問題很多。至於外國,如美國的男女青年,很不願意結婚,怕結婚以後負責任,只是玩玩而已,以致社會一片混亂。這是人類文化一個大問題,所以孔子說:“血氣未定,戒之在色。”這句話真的發揮起來,問題很多,性心理的教育,要特別注意。
壯年戒之在斗,這個斗的問題也很大,不止是指打架而已,一切鬧意氣的競爭都是斗。這裡說戒之在斗,就是事業的競爭,處處想打擊人家,自己能站起來,這種心理是中年人的毛病。
老年人戒之在得,這個問題蠻嚴重,不到這個年齡不知道。譬如說一個人的個性相當慷慨,自己就要常常警惕,不要老了反而不能做到。曾經看到許多人,年輕時仗義疏財,到了老年一毛錢都捨不得花,事業更捨不得放手。早年慷慨好義,到晚年一變,對錢看得像天一樣大。不止錢這一點要“戒之在得”。別的方面事情還多。
有一本小說《官場現形記》,其中描寫一個做官的人做上了瘾,臨死時躺在家裡床上,已經進入了彌留狀態,這時他的心裡只有一個意念:還在做官,還要過官瘾。於是兩個副官站在房門口,拿出舊名片來,一個副官念道:“某某大員駕到!”另一個副官念道:“老爺欠安,擋駕!”他聽了過瘾。以前覺得這部小說寫得太挖苦人;等到年齡大了,就知道寫得並不挖苦人,的確有許多這一類的人。
有人在做事情的時候,生龍活虎,退休下來以後,在家就閒得發愁、發煩。此外還有一個人,聽人說某一著名大建築是他蓋的,已經很有錢了,一位將軍問他,既然這樣富有,年紀又這樣大了,還拼命去賺錢干什麼?這位老先生答說,正因為年紀大了才拼命賺錢,如再不去賺錢,沒有多少機會了。這又是什麼人生哲學呢?
有個朋友說某老先生,也很有錢,專門存美鈔,每天臨睡以前,一定要打開保險箱,拿出美鈔來數一遍,才睡得著。看這類故事,越發覺得“戒得”的修養太重要了,豈只是為名為利而已。人生能把這些道理看得開,自己能夠體會得到,就蠻舒服,否則到了晚景,自己精神沒有安排,是很痛苦的,所以孔子這個人生三戒很值得警惕。
— —《論語別裁》
----------
諸位現在最大的問題在哪裡呢?我看大家都到了中年,情緒不穩定,很多的煩惱,思想寧靜不下來,甚至於許多人工作忙得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這是問題了。思想為什麼停止不了?究竟是腦的問題,還是心的問題?這是中國文化儒道佛很中心的一個重點。
人到中年以後,思想不寧靜,情緒不能寧靜,一半是生理的關系,我們中國人有兩句詩“月到十五光明少”,每個月十五月圓,人活了幾十歲,真正看到圓的月亮,恐怕沒有幾回。“人到中年萬事休”,中年差不多四十歲這個階段,太陽要下山了,當然很悲哀,這是個事實。身心不健康,容易動情緒,煩惱發脾氣,都是第六意識帶動思想和情緒的作用。這個第六意識平常喜歡向外走,我們受教育的影響,外界種種環境的影響,積累越來越深,年紀越大第六意識的分別執著越頑固,污染越來越厲害。
所以孔子講人生三個階段,所謂“少年戒之在色”,青少年的階段,男女關系最重要,所以孔子說要戒,戒並不是叫你不要做,而是要知道衛生和節制。
什麼是“中年戒之在斗”呢?例如要想做官發財啊!求功名富貴啊!要出人頭地啊!跟人賭氣等等,這些是爭強好勝的心態,都叫做斗。所以要看得清楚,能放得下,太固執了會容易得絕症。
什麼叫“老年戒之在得”?一個人越到老年越頑固,對於自心萬物都抓得越厲害,不肯放手,這是第六意識抓得很緊,所以老年人“戒之在得”。
— —《二十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
我們研究人類這種心理,年紀越大,權位越不肯放。等於有錢的家庭,有了財富,有了成就,到了年紀越大,說交給子孫,死都不干。
所以孔子研究人生的道理說:人在少年,戒之在色。這個時候,喜歡談戀愛。到了中年,戒之在斗。這個時候,喜歡爭氣、爭事業。到了晚年,戒之在得。“得”是什麼都想抓住,尤其到了老年,覺得前頭有限,後慮無窮,沒得可靠的人!別的已沒得抓,只想抓權力、抓金錢,這是很可憐的。
大家要知道人的心理,一個資本家不敢把財富交給後代,權位也是這樣。我經常跟幾位在位的老朋友們講:你們要注意呀!權位就是魔鬼,沒有到手以前,這個人很好,一旦到手了以後,便會著魔的。有一位朋友聽了以後,一拍桌子就跳了起來說,你這話真對,一點也不錯!他引經據典地指出,有些人權位沒有到手以前,還滿好,還很可愛,一到了手便像著魔了一樣,六親不認了。這種地方大家要多作檢省和修養。
此外,權位很難交下來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有權位的人,尤其到了年齡大的時候,總認為年輕人的經驗不夠、能力不夠、思想不成熟,所以不敢放手、不敢把權位交下來。但是不敢交下來的後果也是很慘的,造成了歷史上多少的悲劇。
清朝有一位名士叫鄭板橋,也是一位才子、一位高人。有一首詩寫得很好:“由來百代名天子”——自古以來高明的皇帝,“不肯將身作上皇”——寧可死在位子上。歷史上有些當皇帝的,不肯把權位交出來,到死了以後,屍體臭了,蛆蟲亂爬,屍腐水流,抬不出去的也很多。因為兒子們在爭權奪位,搶當皇帝,常常把皇帝的屍體,任由蛆蟲嚙食,可見權位搶奪的可怕。不但皇帝如此,當董事長、大老板的也是一樣。
在台灣有一位華僑很有錢,年紀也大了,一個朋友跟他說:先生,你的年齡那麼大了,錢也那麼多了,也應該休息休息了,還那麼辛苦做什麼?他說:就是因為我年齡大了,所以更要努力賺錢,不然我死了便不能再賺了。我那朋友只有苦笑。這也算是一種哲學。但他死後也是落得老婆兒子爭財產、打官司,老人的後事卻無人管。這種情形,我們就看到很多。老子死了,兒子不管,兄弟們只顧爭財產、打官司。那些大老板們有很多不能放手的理由,這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但是等到眼睛一閉,你放不放呢?不放也得放!但也有到那個時候再說!我眼睛沒有閉以前,就是不放。
所以孔子講,人生三個步驟,少年人“戒之在色”,是指男女關系。有賊心,有賊膽,那個賊又不聽話,只好去亂搞了。所以,少年戒之在色。
中年是“戒之在斗”,斗爭。像你們諸位大老板一樣,賺了一千萬還要三千萬,賺了三千萬還要一億,一路向上面斗爭上去,爬上去。彼此還要斗爭的,所以中年是戒之在斗。
晚年呢,最可怕了,“戒之在得”。到老了抓得最緊。越老越抓得緊,該放手,但不肯放啊!
我剛才講欲是少年的事,以現在你們的講法是微觀,不是宏觀的。宏觀的欲就大了。譬如諸位老板,賺了一百億還想一千億。有個朋友就想賺一千億,如果他賺了一千億,還想二千億,欲是越來越大。所以中國文化《禮記-曲禮》上有幾句話:“敖(傲)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 —《易經系傳別講》《南懷瑾講演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