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為什麼說施比受有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日常衣食住處外,余財無益痛苦因,

  布施今生與來世,財富增上如湧泉。

  除了日常之衣、食、住等基本所需之外,其余財物不但於己無益,反會成痛苦之因;若能用於布施,則自己今生與來世的財富定會如湧泉般增上。

  欲界眾生需依靠飲食才能得以維生,缺乏適當的飲食資具,將無法存活於世。但除了日常所必需之衣食住等開銷外,其余的財產對自己未必有利。比如縱然食物很多,但自己吃飽之後便無法過量享用;衣服再多,自己有一身可用以遮寒即可。而且多余的財產,平常需要守護,死時又徒增人們的貪戀,它除了引發眾人的諸多痛苦以外,還能帶來什麼結果呢?

  相反,若能將余財用於布施,則今生與來世的財富就會如夏天之泉水一般自然增上。比如若能為僧眾供齋,則今生當中就可使果報成熟。其余之諸種布施,其果或遲或早也必將成熟,而且還會成倍增長。如昔日一對乞丐夫婦為了來世不受貧窮之苦,就以淨瓶裝水,並將僅有的兩枚錢幣放入瓶中以供養僧眾。以此福德,後世不論他們生於何處出生之時,家中便出現水池裡有許多錢幣之瑞兆。像這樣僅僅以很少的財物進行布施,便能獲得如是之廣大福德。

  了知了多余財物乃為痛苦之因的道理後,大家理應將之用於布施,從而遣除不必要的痛苦,並為來世種下安樂之因。

  布施長壽名譽盛,布施增德增安樂,

  布施乃為增上門,然諸士夫恐耗財,

  恆時積財不布施,若細觀察如旁生,

  無常無實財富中,為何不取其精華?

  布施可令施者長壽、名譽盛傳、增上福德與安樂;布施乃為增上之門;然而愚昧之士夫唯恐損耗財產,故恆時只知積累財富從不作布施;如果仔細觀察,這種人其實就像旁生一樣;在這些既無常又無實的財富中,為什麼不去取其精華實義呢?

  經常對無依無怙之眾生施以無畏、布施生命,如放生等,自己毫無疑問會獲得長壽之果報;若常對貧窮眾生作財施,他們會心生感激並到處宣揚施主的善行,如此當然就會使布施者名譽增盛、功德增上;同時,見到他人因獲得所施之財物而生喜,自己內心亦會感到安樂。布施實為增上一切世出世間諸功德之門,但愚者因悭吝而不願布施,他們恆時只知積財,恰如旁生一般。如地鼠,夏天時一直忙於積累食物,但結果自己還未享用便已被他眾搶走。屋裡的老鼠同樣也很喜歡積累食品,它們將偷來的糧食到處藏匿,然而一旦房主對房間稍作清理,這些老鼠便再也找不到自己藏匿過的食品了,這些眾生真是可憐之至!

  一切有為法皆是無常之本性,我們對此無常之財物,不應貪執不捨,應從此無實法中取出精華,即用此財物大作布施,只有這樣,這些身外之物才算真正被用到了正途上。

  希求佛法者,必要之時,連身體都應該布施掉,更何況財產?!大家從今往後都應該放下貪執、盡量布施。

  當觀未用未布施,國王之財皆無常,

  豈非曾以一口食,獲得輪王之勝財。

  應當仔細觀察:若自己未使用,也未作布施,那麼擁有此財富還有何意義?豈不知過去之大國王,曾將天下資財都據為己有,但他活著時也只能享用少量財富而已,其余的大量財產一分一毫也未能用上。而且一旦死亡,此諸多財物便盡成他人所有,可見國王之財亦屬無常。如果自己能用來布施,則生生世世都可盡享此布施所帶來的果報。如佛在世之時,具有盛德的薩迦國王只因前世對辟支佛曾供養過一個食團結過就以此果報而獲得了轉輪王之勝財;我乳轉輪王亦因前世以一把豌豆供養德護如來,從而獲得了轉輪王等福德。

  故應放下無常之財產,恆時做有意義之布施。以上已將有關發放布施之內容宣說圓滿。

  令自己今生、後世的財富,地位等福慧資糧更加圓滿的方法!

  我今雖多積受用,死時必定留此世,

  故當生起施財心,勤修今來圓滿果。

  我如今雖然積累了很多資財受用,但死亡之時,這些東西必定會留於此世間;故當生起布施財物之心,勤修今生來世圓滿之果。

  此處之受用即指財產。我們於此世間生存,需要有一些財產資具,但其多少程度則應以能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為衡量准繩。不過有些人卻特別貪執財產,一生都在為積累財產而奔波用心。雖然積累了很多財物,但死亡之時,根本無法將之帶走。況且別說帶走很多財產了,即就是一根針、一根線也都不可能帶去。就連自己活著時最貪執的身體到時也不得不放下,每個人都只能依據個人業力而趨入後世。《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亦說,國王臨死之時,眷屬再多也帶不走一個;一些大喇嘛圓寂之時,雖然有眾多徒眾,但一個侍者也帶不走。所以今生中所積累的眾多財產死時決定無法帶走,既然這樣,那為何還不趁擁有自由之時將此無意義之財產上供下施,以使自己今生、後世的福慧資糧更加圓滿呢?行持布施,將來一定會漸漸獲得如佛陀一般的殊妙色身,而且生生世世都不會再受貧窮之累。

  我們很多人在沒有財產時都能想到布施,不過一旦有了財產,卻又捨不得上供下施。其實自己平日也用不上這些財產,與其閒置不用,還不如早日布施為好,這樣還可為自己的後世積累一些福報資糧。

  布施雖小果極大,受用雖多獲利少,

  往昔布施今富足,今若未施來世窮。

  布施的財物即便微小,但其所獲果報卻很大;自身受用雖然很多,但獲利卻極其乏少;因為往昔曾經布施過,故而今生才可享受富足之果報;如今若不布施,來世肯定會一貧如洗。

  若能以菩提心攝持布施,則此布施即為圓滿佛果之因,故其因即使很小但果決定很大,哪怕只布施很少的財物,此福報也會在未得佛果之間永遠增長不盡。如同原先果樹的種子很小,然一旦開花結果,每年收獲的果實卻很多。一個人如果有很多的財物受用,但卻從不知供養布施,那麼他積累再多的財產也不會有任何意義。這就像未能將自己享用不完的種子播於田地中,只是將它們存放於倉庫中,結果種子非但不會增多,反而會發霉腐爛。往昔由於經常布施過,今生中才會財富圓滿,此富足決非無因無緣而來。當我們如今擁有財富之時,若捨不得布施、悭吝固守,則來世必定會乏少財富,那時將不得不感受貧窮之果報,此為因果不虛之規律。因此,在我們擁有一些財物之時,絕不應該吝啬守財,而應以菩提心攝持廣作布施。

  積累守護消耗等,財有甚多此過患,

  縱彼財寶遍大地,凡夫貪欲尚不足。

  財產需要積累、守護且易消耗,它有如是多之過患;而且縱使人們的財寶已遍滿大地,但凡夫人的貪欲卻永遠也不會滿足。

  在積累財產的過程中,某些人起早貪黑、不分晝夜地如同餓狗一般到處尋覓財物,雖然極為辛苦,但所獲得之資產卻極為有限,如是於積財之過程中就已感受到奔波勞碌等諸多痛苦;有了財產之後,又擔心會被盜賊、水火等侵害,於是便又憂心忡忡地日夜考慮如何守護財產;最後,因為自己使用、盜賊竊取或水火災害而遭受損失等原因,財物必會逐漸消耗、減少,這樣一來,內心中又開始充滿憂愁痛苦。可見財物具有如是多之過患,然而凡夫人卻不了知此點,故而對其極為貪執永不知餍足。縱然已獲得了遍滿大地的財寶,他們還會嫌太少太少,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去攫取更多的財物。凡夫的貪心始終都難以滿足正如《佛子行》所雲:“一切妙欲如鹽水,愈享受之愈增貪。”既然財物具有如此之多的過患,有智慧者為何還不捨棄財產以熄滅自己的貪欲呢?

 

上一篇:米飯也知道答案?對三碗米飯分別進行贊美、咒罵、冷落的實驗結果!
下一篇:情人節,佛告訴你,情人是什麼?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