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有一位百不管老太婆,不知道她姓什麼,只曉得她是杭州人。
她曾經請教孝慈庵的道源和尚:“修什麼法門,一生決定脫離苦海?”
道源和尚回答:“沒有比得上念佛了!然而,念佛不難,而難在持久;持久不難,而難在一心。你如果能夠不管一切俗事,專心持名念佛,以至誠心發願往生,臨命終時,佛來接引,就查以脫離苦海了!”
老婆婆欣然拜謝。她回家後,馬上將家事委托媳婦,開辟了一間淨室供奉佛像,並在裡面修持。
過了一年多,她又來問道源和尚:“自從接受您的開示後,我捨棄家務,專心念佛。弟子認為已可以持久而不懈怠,但是卻苦於無法一心,我想要一心太難了,請您再教導我!”
道源和尚說:“你雖然拋卻家務,可是對於兒孫和眷屬,卻仍然還有掛念。這個愛根不拔,怎麼成就一心呢?你現在先拔去愛根,放下一切,然後才能得到一心!”
老婆婆感歎地說:“師父所說的話很有道理!我雖然不管身,卻不能不管心。從此以後,我當真要做一個百不管的人了!”
於是,她更加精進,愛心一動,她就立即默念“百不管”這三個字,愛念自然消除。有人問她家事,她也是以“百不管”這三個字來拒絕他們。因此“百不管”的大名就傳播在親友和鄉裡間。
這樣又經過了一年之久,有一天,她來到“孝慈庵”,拜謝道源和尚說:“師父沒有欺騙我,弟子過不了幾天就要去西方了!”
數日後,她無疾而終。這時候正是清仁宗嘉慶初年。(染香集)
2.清朝比丘尼清月,江蘇無錫人,居住南門慈雲庵,每天誦《彌陀經》一百遍,往生咒三百遍,定為常課。夜間念佛,回向西方,專修淨業,不管酷暑嚴寒,也不松懈。
嘉慶丙子年(公元1 816年)春天,虔心朝觀阿育王塔,跪著觀看捨利,忽見鐘內湧出一粒寶珠,像青色的寶石,晶瑩發亮。聽說能看見白色的最好,又懇切禮拜,祈求示現瑞相。經歷六晝夜,至第七天凌晨,焚香頂禮,胡跪合掌,一心靜觀。看見鐘內的青色寶珠,比前天見到的大些,青珠上連著一粒白珠,大如豆子。心想"青色青光,白色白光",佛在經中是這樣說的,決定沒有懷疑。
又赴天台山齋供五百羅漢,從華頂拜經台,到方廣昙華亭,沿途進香,路上默誦《彌陀經》,從"如是我聞……"念至"……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時,忽然從山谷裡,出來五六個僧人,衣服和一般的差不多,迎面走過來。距離已近,她鞠躬合掌敬禮,抬頭正想問話,已經不見了。四面觀望,才看見六個僧人站在高峰上,忽然又騰空飛進雲林深處去了。當時有同路的香客十余人,都沒看見,只有她一人親見聖眾,正是一念精誠之所感召。(出《捨利瑞應集》)
摘自《釋門法戒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