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積陰德給子孫,子孫後代一定有好的果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現如今社會上很多同學,拼命的賺錢,說多留點錢財給子孫,讓他們生活的好點,卻不知,你留財富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得住;你留書本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 其實什麼留給子孫最好,最好的是積德,積功累德,你的後代一定有好的果報。 這是真正明了感應之道,才能夠說得出來。

  佛告訴我們,父子的關系、兄弟的關系,乃至於人與一切人的關系,總不外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如果不是這四種緣分,縱然相遇也不相識,我們所謂說陌生人。 在這一生當中,只要與自己發生關系的,必定是過去生中有這四種業緣。這個業緣裡面有善、有惡,我們明白了、懂得了,一定要曉得斷惡修善。

  《易經》上講:“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個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余福,這個余福能夠蔭庇子孫;如果造了很多惡事,那這個家族不可能長久,子孫必定遭殃。

  明朝有一位俞淨意公,他自小極為聰明,書讀得很好,可是屢次考取功名都失敗了。這位俞公是個讀書人,本應懂得行善積福的道理,但是他內心並不信因果,家中廚房魚蝦不斷,見到美貌女子就盯著人家猛看。又因為讀過書,背後談論起別人來妙語連珠、舌鋒犀利。心裡淨是恩怨報復、高己卑人、嫉妒、執著名利等種種惡念,而且心胸狹窄、脾氣暴躁。這些感召到了什麼結果呢?俞公到了中年落魄潦倒,家徒四壁,更為悲慘的是,先後生下9個兒女,死去7個,小兒子又走丟了,只留下一個女兒,妻子因為悲傷哭瞎了雙眼,淒涼無比,俞淨意公靠借錢過日子,真是悲慘至極啊。後來俞公經貴人指點,才知道是自己意惡太重,於是痛切忏悔、改過自新。僅僅三年就改變了命運,自己考取了進士,妻子恢復了視力,小兒子失而復得後給他連生七個孫子,而且後來個個成材。

  我們很多老年朋友,總覺得不給後人留點遺產、留點房產,生怕子孫後代會吃苦受罪。其實反過來想想我們自己,當年生活條件不好,父母也沒有給我們留下什麼,我們不是也過得不錯麼?再說,要靠著祖輩遺產過日子的子孫,也實在太沒出息了吧!

  司馬光家訓裡面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意思是:別墅財產留給子孫,他們未必能守住;把書給他們,他們也未必能讀,不如布施行善,多積陰德,子孫才能長久地受到我們護佑啊。這是真智慧。

  古人講‘仁者無敵’,一個仁慈的人,有愛心的人,有慈悲心的人,他一生一世絕對沒有一個冤家對頭。這個話怎麼說?冤家對頭當然有,他心裡頭確實沒有,心地清淨慈悲,縱然是冤家對頭,他也是真誠的愛護他,見到人有困難,決定熱心的幫助他,沒有嫌棄。行善積德, 這樣做人,後福就大。

 

上一篇:達真堪布:哪裡有佛法,哪裡就有安樂
下一篇:你的福報減少了,就會出現這些現象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