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社會安定,每個朝代都有一段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長治久安,我們稱它作“太平盛世”,每個朝代都有。怎麼成就的?做榜樣的人多。佛門弟子做出佛的榜樣,釋迦牟尼佛學生的榜樣;儒家也學會了,“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榜樣,他們的思想、言語、行為不能違背倫常道德,要把倫常道德在日常生活當中做出來給大家看。
所以在這些年來我勸同學們真正學佛,最簡單的修行方法——內斷“貪嗔癡慢疑”。
“貪嗔癡”大家懂。“慢”是傲慢,傲慢跟嗔恚常常連在一起,容易發脾氣,脾氣太多了會到地獄去,這個不能不知道;“癡”是愚癡,想法、看法、言語、行為與經典違背,自己不知道,這是愚癡,看到別人過失,看不到自己過失,癡,愚癡;
“疑”,懷疑,最重要的對佛菩薩懷疑、對聖賢懷疑,這就大錯特錯。為什麼?因為你有疑,你什麼都學不到。縱然有高明的大德你遇到了你也學不到,為什麼?你對他懷疑,你不相信他。這都不能不知道。
內斷“貪嗔癡慢疑”;外面學孔老夫子。夫子的學生對老師的贊歎,老師有“五德”——“溫良恭儉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態度要溫和、要善良,孔老夫子表現在外面。孔門弟子恭敬,對人、對事、對物學恭敬,沒有絲毫傲慢;節儉,生活節儉培福;後面謙讓、謙虛,喜歡讓別人。
現在這個社會提倡的非常嚴重的一個字,提倡什麼?爭。父母教小孩上幼兒園要競爭、要考上第一名,要拼命去競爭,要出人頭地,從小就這樣教這還得了嗎?!以後他長大了成什麼樣的人物?就喜歡競爭、斗爭、戰爭,容易招來的人禍、天災人禍。
所以釋迦的“五德”,放下“貪嗔癡慢疑”;夫子的“五德”表現的外面,“溫良恭儉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