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為啥菩薩做事柔和有分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經典原文】文殊師利!雲何名菩薩摩诃薩行處?若菩薩摩诃薩住忍辱地,柔和善順,而不卒暴,心亦不驚;又復於法無所行,而觀諸法如實相,亦不行,不分別,是名菩薩摩诃薩行處。——《法華經》

  【經文解釋】佛告訴文殊師利菩薩,“雲何名菩薩摩诃薩行處”:怎麼才可以稱做菩薩摩诃薩所修行的處呢?“若菩薩摩诃薩住忍辱地”:若,是假設;假設這位菩薩修行忍辱行門的時候,住在忍辱地上。

  這個“忍”,要沒有忍、不忍、無忍。若不忍,為什麼又叫人忍?沒有忍,為什麼又說忍?無忍,怎麼佛又說一個忍辱波羅蜜?沒有忍是真忍,無忍也是真忍,不忍還是真忍。這話怎麼說呢?法師說法就是這樣子!就是不講道理,怎麼說都可以。

  怎麼叫沒有忍?就是你忍了,還像沒有忍的那種感覺。你不要以為:啊!我忍了,這次我忍了!那就是著住了。忍了,還像沒有忍似的;有忍,也像沒有忍似的,所謂“有若無,實若虛”。譬如人家罵你,你說:“我忍了,他罵我!”你心裡還有個“罵”呢!你若沒有忍,根本就不知道他罵,沒有這麼回事。你若有一個“忍”,那就有所執著。

  修行忍辱行的這位大菩薩,柔和善順,而不卒暴,心亦不驚:柔是柔軟,和是不爭,善是不惡,順是隨順。修忍辱行、行菩薩道的大菩薩,必須要柔和善順,而且不卒暴。卒,就是猝然間、倉促。突然間把事情就做了,很冒失的;做了之後,這個事情就很不合理的,所以這叫倉促。暴是暴躁,性情很暴躁的;修菩薩道的菩薩,就不應該暴燥。他心裡邊,對於一切事情也不驚恐。為什麼他不驚恐呢?就因為有定力。

  “又復於法無所行,而觀諸法如實相”:這個菩薩摩诃薩,在一切法上,他沒有執著“修行”的念頭;沒有這種執著的念,所以叫“無所行”。他行而未行,行所無事;做了,好像沒有這麼一回事似的。這為什麼呢?因為他真能放得下!而且他觀一切諸法都是空的。一般的人,你若對他說諸法都是空的,他又不修行了:“諸法都是空的,修什麼啊?修也是空的,不修也是空,這何必又修呢?”這種外道知見,就這樣講。菩薩觀諸法空,他知道一切法空,而“如實相”,完全都是合真如這種實相的妙理。亦不行、不分別:他也不作“不分別”的見。外道是“諸法空”,他也就不分別了,也不修行了;這是外道的不分別見:“它是空的,你分別它干什麼?”他就修行這種邪見;菩薩不修這種邪見。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處:這前邊所講的,這是菩薩摩诃薩的“身安樂行”,身所行的地方。(度輪法師解)

  【佛經介紹】《法華經》為釋迦牟尼佛涅槃前在王捨城靈鷲山所說,主要講述“開權顯實”、“會三歸一”,融會三乘為一乘(佛乘)。以“聲聞”、“緣覺”二乘為方便權說,“二乘”終究要以成佛為最終目標,祖師贊為“成佛的法華”。

 

上一篇:無論在家出家,福報都很關鍵
下一篇:痛苦是如何產生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