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五行與佛教格局,以及學佛方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佛,還是弘法,都要有一種大格局。所有的大格局,都離不開五這個數。所以用五行來表示也可以。金木水火土,對應西東北南中。就用這個五個來分析。這樣子法門之間,就不會打架,甚至爭吵。不然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最好的。

  南方屬火,南方對應的佛教,是比較熱情的,比較有轟動效應。台灣、廣東、福建這一代的佛教,就跟海外接軌,跟時代接軌。適合做一些慈善,還有演唱會等方式來吸引人。比較熱情如火,也適合弘揚觀音代表的慈悲法門。

  東方屬於木,木有生發的氣息,一般來講,佛教發展的新理念,都在東方萌芽。東方屬於浙江一帶。當年許多佛教的改革,都是在江浙一帶。比如圓瑛法師、太虛大師等改革派,鬧的轟轟烈烈,這就是在東方。在浙江一帶,佛門唱誦是很流行的,總總唱誦的佛事,焰口,比較流行。有生發的氣息。江浙一帶佛教重教理,尤其是天台宗為代表,研究天台教觀。

  北方是屬於水,水有流動性。像文殊菩薩道場,僧人流行性就很大。北方的僧人,更喜歡行腳,而且又主智慧。有一股粗犷,看大好山河的氣勢。北方的佛教重禅修,行腳。東方佛教比較細膩,北方就偏於粗犷。

  中部的佛教以地藏菩薩為代表,很穩重,循規蹈矩的,建寺安僧。這屬於中部佛教的特色。維系整個佛教的根基,就是地藏菩薩為代表。佛教要發展,要有物質基礎,有土地。地藏菩薩就代表這個特征。

  西部的佛教比較偏於收斂的性質,所以一般不會搞多大的動靜,感覺很沉,很慢。像四川的佛教,一般都是很沉的那種感覺。而巴蜀的山多神仙,也是如此。總感覺像世外高人一般。

  南方屬火,南方佛教的動靜比較大。希望能帶動信佛的積極性,讓大家都能積極起來信佛。這時的佛教就要眼界要寬,希望能融入每個行業中,以佛教慈悲為主,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像慈濟等慈善,適合在南方。

  東方佛教屬於木,可以嘗試新的理念。什麼佛法和網絡結合,和時代結合。這都是東方佛教要弄的。一般重改革為主。

  中部就沉穩一下,安心建寺安僧,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來辦就好了。一般就是不動為主。參禅,打坐,還是念佛,都保持一個法不動,這就是中部的特征。

  北方的佛教,主要開啟佛法最古老的智慧,需要潛下心來修行,或者做學問。不能像南方一樣積極。北方的佛教強調智慧的深廣,研究很多經,可以研究到很深很廣的境界。

  西部就以收斂為主。像印光大師弘揚淨土,近代很多弘揚淨土的,都是表收斂的法。所以西方的法,都比較強調要一心,一心不亂,一門深入。因為要收斂。

  這五個特色,佛教都要,也不能過度,否則就容易出問題。比如火過多,搞的太轟轟烈烈,佛教就給人感覺特別浮躁,浮躁是不長久的。這要很小心。所以火要適當。沒有火也不行,佛教就顯得沒有活力,很沉悶。

  木太多,天天都在搞改革,也很頭疼。一會兒這個法,一會兒修那個法,一會兒修禅,一會兒去修密,到處跑,到處學。很累,生發過度。也是不行的。那沒有生發,很沉悶,也不行。有些人修了一個法後,就死在一個法上,不夠圓融。只要意見不對,就說別人邪,這也有問題。

  水太多,佛教就顯得高不可攀。水博大,但不知他底細。所以研究經論太深的人,看得懂的就少。但不能水少。高深是為了保持佛教該有的智慧高度,像金剛經,般若經典,這都是佛教智慧的高度。智慧高度帶領人類靈性的高度。現在人間佛教解釋佛法,都很膚淺,有個好處可以攝受更多人,但也有壞處,好像覺得佛教就這麼淺薄。所以水的部分也很重要。

  土是佛教的基礎部分,像戒律,建寺安僧,這就是佛教生存的基礎。這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萬物因土而成長。所以建寺安僧仍然是很重要的。太多的土,也不行。土太多了,你用不了,就放著長野草了。建寺也要適度。否則都變成好看,反而不好。惹得別人眼紅,就會來爭奪土地,反而更危險。你擁有土地越多,看護的成本自然就高。所以土也不要太多,自己夠用就好了。歷史上佛教的災難,都是因土地而產生,要謹慎。後來禅宗退到了山林裡後,保存了最後的實力。所以退就是進啊。

  金是收斂的性質,佛教太重生發,和興旺,不收斂,就很麻煩。所以收斂是很重要的。相當於把能量聚集起來。但收斂過度,也是有問題。適當的宣傳一門,一佛號是可以。過度的,就不行了。只有收斂,沒有生發,那佛教就有問題了。所以印光大師當年弘揚念佛,也弘揚地藏經,藥師經,同時弘揚道教的經典。弘一大師弘揚戒律,也弘揚地藏經,華嚴經,藥師經。這都是避免收斂過度。有些一門進去,其它都不看的人,很容易犯這個收斂過度的毛病。

  這五行都明白了,對目前很多弘法方式就沒有那麼多爭議了。也明白祖師為什麼這麼講,也不會執自己一理,然後批評其它理。但說實話,學佛的對五行,金木水火土,陰陽,這些理念,他們不講。認為是道家的,是外道。所以你以前也聽不到。至於對不對,大家去思考吧。

  這裡講的,每個人修什麼法,還是弘什麼法,跟人的身體特征有關。身體好的,比較有魄力的,適合禅宗,歷代中和政治掛鉤最多的是禅宗的。比較細膩的,適合修天台,I天台的教理很細膩。很收斂的,適合淨土宗,念佛,像印光大師一輩子都不出山的。還有很多老法師,年紀大了,氣血衰了,他講法自然也越來越收斂,收斂到一部經,一句佛號,因為身體的原因。福報夠大的,就修華嚴。欲望又重,世俗也捨不得,清淨不了的,就喜歡修一些咒語,灌頂,求發財,發財後再成佛。就變成這樣子的修法了。所以說,修行要偏掉,實在太簡單了。為什麼?陰德不夠,你想要得到大道,老天爺不允許。所以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如果陰德不夠,這些法門通通會修偏。這句話才是重點。

 

上一篇:海濤法師:施食利眾生.你越做就越超越.福聚海無量
下一篇: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是什麼原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