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五六二頁:
鈔【良以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則菩提者,佛與眾生本來無二,無明所覆,遂成迷妄,是則邪覺,不名為正。】
這一段說明佛與眾生的差別,佛與眾生本來是沒有差別的,差別就在迷悟,實際上迷悟只在一念之間。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蠢動含靈』是指一切的動物,即使是我們所謂很低級的動物,蚊蟲、螞蟻,它也有『佛性』。『菩提』就是自性本覺,自性本來就是覺悟,這個不是從外面來的。佛雖然成佛了,佛的菩提也沒有增加一分;眾生雖然墮落在六道,即使是在畜生、餓鬼、地獄,他的菩提也沒有減少一分,自性覺可以說是不增不減的。所以說『佛與眾生本來無二』,無二就是一樣的。現在一樣不一樣?說實在話,還是一樣的。不一樣就是我們菩提上面加了一點迷,壞在這個地方,佛菩薩沒有加迷,我們加上一點迷。什麼叫迷?《楞嚴經》上說得好,「知見立知」,知見就是菩提,我們一切眾生,眼都能見、耳都能聽、鼻能嗅、舌能嘗,能見、能聽、能覺、能嘗,那個「能」是菩提,眾生跟佛沒有兩樣。到底迷在哪裡?諸佛菩薩見聞覺知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而對於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菩提。我們見聞覺知裡面加上分別執著,從分別執著裡頭又加上貪瞋癡慢,這就叫迷。這就是『無明所覆,遂成迷妄』,我們這個覺就不能叫正覺,叫邪覺,就是這麼一回事情。正是《華嚴經》上佛所說的,「一切眾生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那個迷就是妄想、就是執著。去掉妄想、執著,那就成佛,為什麼?菩提跟如來果地上完全一樣,體相作用都一樣,那就叫成佛。壞就壞在妄想、執著,我們一天到晚都在打妄想,連睡覺還打妄想,作夢就是睡覺打妄想,睡覺要不打妄想就不作夢,夢是妄想生的,可見得我們這個迷的確是很深,的確是非常嚴重。這是先說明生佛不二。
鈔【聲聞辟支。】
『聲聞』是小乘四果羅漢,『辟支』就是緣覺,辟支佛。講三乘,聲聞是小乘,辟支佛是中乘,菩薩是大乘;講二乘,聲聞跟辟支佛合起來叫小乘,二乘。這兩類的人:
鈔【止破見思。】
我們這個迷執大分可以分為三大類,我們從最粗的往細的來說,最粗的分別執著就是「見思煩惱」,「見」是錯誤的見解,「思」是錯誤的思想,我們想錯了、看錯了,這一類叫見思煩惱;第二類是「塵沙煩惱」,比見思煩惱要細,很多很多,多得就像塵沙一樣,塵沙是比喻它很多,同時塵沙是污染,也比喻它是污染,很多很多的污染;最微細的是「無明煩惱」。分別、執著有這麼三大類。聲聞、緣覺,他們只『破見思』,這三大類的煩惱只破見思煩惱。
鈔【雖得菩提,其道未中,是則偏覺,不名為等。】
阿羅漢跟辟支佛算得上是正覺,為什麼他正我們不正?因為他的見思煩惱斷了,我們見思煩惱沒斷,我們的覺就是邪覺,就不是正覺;一定要見思煩惱斷了,那個覺才叫正覺,標准在這個地方。他能稱為正覺,他不能稱正等正覺,為什麼?他的那個覺是正,沒錯!偏,沒有得到中道,偏在一邊。大師在此地說他們的覺是『偏覺』,不能稱為『等』。蓮池大師稱為偏覺,也不是他發明的,他還是有根據的。佛在經上說,二乘人證得偏真涅盤,偏真,他不是中道。菩薩,這才是中道。這是二乘人他們的狀況。
鈔【一切菩薩,已盡塵沙,未盡無明,雖得正等菩提,佛地猶遠,不名無上。】
這是菩薩。
演【圓十信已盡塵沙。】
我只告訴諸位這一句,因為其他的都不難懂。「十信」就是十信位,不是從初信到十信,就是第十信位的菩薩,塵沙惑斷盡了。初信到六信見思煩惱都沒有斷盡,到七信位見思煩惱斷盡,八、九、十這三個位次,到第十信,塵沙惑斷盡。十信心滿,就是第十信修行圓滿,什麼圓滿?塵沙惑斷盡,這就入初住,這是圓教。如果在別教講,別教是第十回向,第十回向塵沙惑斷盡,再升一級就入初地,別教初地等於圓教初住,都是塵沙惑盡,破一品無明。由此可知,塵沙惑如果在,決定沒有法子破無明,一定塵沙惑盡才能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我們明白這些道理,才知道修行實在不容易。斷惑證真非常困難,如果諸佛如來不為我們開辟帶業往生這個法門,換句話說,末法眾生沒有一個得度的,誰有能力斷煩惱?這是事實擺在我們面前,我們不能不承認。在這個狀況之下,我們遇到不要斷煩惱,見思、塵沙、無明統統都不要斷,也能成佛,這個法門就是《阿彌陀經》所說的「持名念佛」的法門。上一次跟大家講過,聞經受持那個福慧是盡虛空遍法界真正是第一,福報是一切諸佛都護念你,你這個福報多大!查遍《大藏經》,也找不出哪部經、哪個法門說我們讀誦受持使一切諸佛都保佑、都護念,沒聽說過!慧,「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圓證三不退是慧。所以聞經受持,也就是老實念佛、發願往生,這個人福第一大,慧也是第一大。這是釋迦牟尼佛在經上跟我們說的,哪能得假?我們能信不疑惑,我們就是聞經受持之人。
此地講的『一切菩薩』,是圓教第十信位以上的菩薩,九信以前的不能算。『已盡塵沙』,這一句標准在此地,一切菩薩,哪一類的菩薩?已經把塵沙惑斷盡,無明沒有斷盡,破一品無明、破兩品無明,無明有四十一品,他沒有能斷盡。『雖得正等菩提』,他不是偏覺,他是正等正覺。等是等於佛,等於佛還不是佛,跟佛很接近、很相似,他還不是真正的佛,等於佛而已。『佛地猶遠』,距離究竟佛果還相當遙遠。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距離最後的究竟果位還有四十個位次,確實是相當遙遠。『不名無上』,他不可以說無上,在他上面還有很多菩薩。等覺菩薩四十一品無明已經破四十品,還有一品,他上面還有佛,所以他不能說無上。由此可知,正等正覺是從圓教初住到等覺,四十一個位次,《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指正等正覺。
鈔【惟佛一人。】
『一人』就是這一個果位,這個位次。菩薩,如果連十信,有五十一個位次。究竟佛果就一個位次,惟佛一人。
鈔【妄盡覺滿。】
見思、塵沙、無明統統斷盡了。諸位在此地要留意,那就是見思塵沙無明都是妄!這都是妄想執著,統統斷盡了,都沒有了,覺圓滿了。我們稱這個圓滿稱為大覺,覺圓滿了。大家一定要記住,妄想執著跟大覺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你把它認為是兩樁事情,就錯了,一樁事情,一體之兩面,所以它是一不是二。轉煩惱成菩提,一轉變就是的!覺是什麼?覺就是從前那個見思、塵沙、無明,你轉過來,見思、塵沙、無明就是菩提正覺,所以它是一不是二。
鈔【如望夜月。】
『望』是十五,十五的月亮是滿月,這個月亮是圓滿的,一絲毫缺陷都沒有。把它比做佛果,無上正等正覺,這是圓滿的。
鈔【更無有覺過於此者。】
菩薩雖然是覺,不圓滿,所以沒有比佛更圓滿的。
鈔【名無上正等覺也。】
『無上正等正覺』這個名號專對佛稱的,菩薩稱正等正覺,只有佛才加無上。下面則是轉到正題,我們要特別注意。
鈔【今但持名,蒙佛護念。】
我們今天學佛用功,用的什麼功夫?就念這一句佛號。『但』是僅僅就念這句佛號,就『蒙佛護念』。不是蒙一尊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保護你,都懷念你,我們能被一切諸佛懷念,一切諸佛保佑。所以我叫大家好好的去想想,你的福報有多大!大梵天王、忉利天主跟念佛人比,差太遠了。忉利天主、大梵天王只有鬼神護衛,保護他,佛不護念他,護法神不保佑他。一切諸佛護念,一切菩薩贊歎,一切護法善神擁護,世出世間還有什麼人的福報比你更大?找不到了。信願持名能得這麼大的福,可惜沒有人知道!不但一般人不知道,念佛的人知道也很少!果然知道了,你這一句佛號一定是死心塌地念去,你決定不會動搖,為什麼?那個事實真相你明白,原來你是盡虛空遍法界第一大福報的人。我們讀這個經,讀蓮池大師的開示,使我們對於這節經文真實義才算是明白,才算是清楚。原來這一句佛號不但是定慧等學,是福慧雙修!一下手就是最極圓滿的福慧,不像其他的法門、其他的菩薩,這個福慧一分一分的去證得,他不能一下圓滿;我們這個一下手就圓滿,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這個經叫不思議經。
鈔【於如是覺,即不退轉。】
『如是覺』就是指無上正等正覺。這個法門,不要經過聲聞、緣覺,也不要經過菩薩四十一個階級,他直接就向無上菩提,就達到這個目標。這就好比兩個修行人,一個菩薩,了不起!從樓下上到我們五樓,爬樓梯,一步一步上來的,四十一個階級他統統都證得。這個念佛人雖然還不是個菩薩,他坐電梯一下上來了,沒有經過階級,他一下就成佛。所以這個法門是很不可思議的法門,我們要認識它、要珍惜它。『不退轉』,這是解釋經文末後一句。
鈔【言直至道場,終不再墮三有、中止化城,決定成佛也。】
菩薩成佛,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要三大阿僧只劫。這是佛對於小心量初學者說的,因為再說多,怕你害怕,不學了,就給你說三阿僧只劫成佛。佛不騙人、不打妄語,確實是成佛,成什麼佛?藏教佛。天台家講「藏通別圓」,成的是藏教佛。《華嚴經》上所講的成佛,成圓教佛,那要多少時間?無量劫,才能成圓教的佛。為什麼要這麼長的時間?那就是進得少、退得多。菩薩也有隔陰之迷!我們這一世非常勤苦的修行,讀誦許許多多的經典,壽命到了、死了,但是這一生沒有造惡業,都在修行用功,來生一定還得人身,還會繼續聞法、繼續修持。可是這一個生死,前生那個東西全忘光,這一生投胎,不能一下就接著用功,總得到十幾、二十歲才覺悟,這耽誤多少時間?一切又要從頭學起,學到差不多,壽命又到了。生生世世他老是留在這個階段,往上進一點點相當困難,退轉就太容易,因此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就,道理在這個地方。西方世界就不一樣了,生到那邊去就無量壽,不必再搞生死輪回,壽命之長,沒有人能算得出來。所以他就不退轉,他不迷!在西方世界成佛非常容易,很短的時間就成就。我們在《觀經》裡面看到,造五逆十惡極重罪業的眾生,如果在臨終那個時候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往生,他立刻就接受、就悔改,發願往生,一念、十念都能成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佛說這樣的人在西方世界要經過十二劫花開見佛,十二劫比阿僧只劫,太短了!十二劫花開見佛是什麼地位?圓教初住的地位。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平常講的三大阿僧只劫,他已經修滿兩個阿僧只劫了。在我們這個世間修行要兩個阿僧只劫,在西方極樂世界只要十二劫,那個時間將縮短多少!這是下下品往生的。
我們去往生不會落在下下品,為什麼?我們沒造那麼重的罪!雖然也造罪業,沒那麼重,我們沒有殺父親、殺母親,沒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咱們沒有造五逆罪,所以我們去往生,最下的大概也是下品中生。下品中生花開見佛只要六劫,時間就更短。上三品往生的,《無量壽經》上講,上輩往生的都是大乘根性積善修福之人,大乘根性是心量大的,也就是分別執著這些念頭比較淡薄,這是大乘根性去往生的,到那邊成就非常的快速。上品上生的人一到那裡就花開見佛,換句話說,不到一天的時間超過普通菩薩修行兩個阿僧只劫。上品中生的,也只是七天而已,七天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七天,不是西方極樂世界,七天就超過兩個阿僧只劫。在我想,我們同修當中,大乘根性的人很多!這真正是難能可貴,用現代話來講,心胸是清淨、平等的、開放的,這是大乘人。中輩往生,是持戒修福的,是小乘根性;小乘人比較執著,心胸沒有大乘人那樣開闊,大乘人來得潇灑。可是諸位要記住,心地清淨平等,那個潇灑才是大乘人;如果很潇灑,心裡有貪瞋癡慢,那不是大乘人。下輩都是造作一切罪業的,造很多罪業的,遇到善知識勸導,一念回頭忏悔往生的。照這個標准來看,我們要是真的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多半都是在中品以上,不會在下輩。
『直至道場』,一般菩薩在一切諸佛剎土修行都是進進退退,所以需要很長的時間,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西方世界沒有三惡道,不會退墮,所以他就直至道場。他也不是『中止化城』,化城就是聲聞緣覺的偏真涅盤。通常阿羅漢證到這個果位,他在那裡要停留兩大劫,不能夠繼續精進,他中止在那個地方,他覺得那個境界不錯,他就住在那裡,要經歷兩大劫他才會回頭,回小向大。辟支佛要停一個大劫。佛把它比作化城,他中止在這個地方。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人,不會『墮三有』,三有是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三有就是六道輪回,他絕對不會再到六道來輪回,也不會像阿羅漢、辟支佛中止在偏真涅盤,他是決定成佛。這段開示把前面聞經、受持兩種利益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聽了之後還要懷疑,還不能相信,還要去搞其他的,那真正叫業障太重,沒有福報;有福報的人聽到這個法門,死心塌地,一門深入。
鈔【大本法藏願雲。】
《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裡面說的。
鈔【聞我名已,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者,不取正覺。】
由此可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圓證三不退?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不是自己有這個能力,是佛力加持的。
鈔【又雲:繇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就是說明他方世界的菩薩聽不到這個法門,沒有緣分修學這個法門,退轉無上菩提的菩薩就太多了。
疏【前雲:阿鞞跋致,正此不退菩提義也,而生前生後,意稍差別。】
鈔【阿鞞跋致,雲不退者。】
『阿鞞跋致』是梵語,意思是不退轉。
鈔【正言於無上菩提不退轉耳。】
這不是普通的不退,是對無上菩提不退,這就非常難得。一般來說,對無上菩提不退的是指八地以上的菩薩,八地、九地、十地、等覺,是稱這些大菩薩。我們是凡夫,連見思煩惱一品都沒有斷,居然也對無上菩提不退轉,這真的稀有。
鈔【然前雲。】
前面經上說,這是佛在經上講的。
鈔【生彼國者,皆得不退。】
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各個人對無上菩提都不退轉。在祖師注疏中,有許多地方我們看到「圓證三不退」,圓滿的證得三不退,這個地位就高。通常我們要是說證三不退的菩薩,三不退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別教初地、圓教初住就證得,雖證得,不圓滿。等覺菩薩,四十一品無明已經破四十品,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這時候才可以說圓證三不退;等覺菩薩,超過十地,已經修滿三個阿僧只劫,念佛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地位。祖師講圓證三不退,經上沒有,圓證三不退是根據什麼說的?就是根據這句經文說的,於無上菩提不退。於無上菩提不退,這就是等覺菩薩。凡是往生西方世界的人,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於無上菩提永不退轉,這個實在是真正稀有!確實是許許多多菩薩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聞所未聞。
鈔【此言聞經聞佛,皆得不退,則不待往生彼國,而未生以前,即已成就菩提善根,不可破壞,況復生彼,而有退轉。】
前面是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雖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有這樣不可思議的成就,現在這個地方所說的,「聞是經受持者」,這沒往生,我們現在!我們今天聽到這個經,我們相信接受,這是現在沒往生,沒有往生我們得多大的好處?也得同樣的好處,『則不待往生彼國』。『未生以前』,就是指我們現在這個時候,『即已成就菩提善根,不可破壞』,菩提善根是怎麼成就的?諸位要知道,信成就,我相信了,真相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解成就,經上所說的,我聽明白、聽懂了,不懷疑了;從今以後一心念佛,行成就了。信解行這三種就是菩提善根,我們修起來簡單容易,那些菩薩們修菩提善根很麻煩!讀多少經論,修學許多法門,菩提善根還未必能夠清淨堅固的建立,我們輕而易舉就成就,不可破壞。現在就成就菩提善根,何況將來往生極樂世界,哪裡會有退轉?現在就不退轉,何況將來?如果我們聞經受持,還會為其他法門所動搖,遇到參禅,勸你去打坐,你覺得不錯,想去學;身體不太好,碰到一個學氣功的,去練氣功身體可以強壯,又動了心,學外道去了,那你的菩提善根就沒有了。真正有菩提善根不退,所有一切法門擺在面前決定不動心,就像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章裡面所開示的。真正不動搖,真正信心堅定,菩提善根就成就。
鈔【復有二義:一者,見生不退,如上所明。】
古代「見」字跟「現」字通用。『見生不退』,我們現在在世就已經不退。『如上所明』,就像上面所說的,這個我們不懷疑,已經搞清楚了。
鈔【二者,縱其少壽多障,不克往生。】
這也是個事實,也是非常嚴肅的一個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如果這個人壽命很短,業障很重,雖然聞經受持,這個業力轉不過來,沒能往生。這個人就死了,沒能往生,這怎麼辦?
鈔【而乘此自執持力,佛護念力,必於來生菩提善根亦不喪失,畢竟得生彼佛國土。】
這就是說明念佛的種子叫金剛種子,永遠不壞,你這一生聞經受持,縱然業障深重不能往生,來生還有機會,佛還是會加持你;來生不成,後生還有機緣。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念阿彌陀佛,沒能往生,這一生又碰到,為什麼碰到?過去生中自己念過佛有善根,現在又得諸佛加持護念,我們有機緣聽到,聽得很歡喜,過去世的善根現前,就這麼回事情。希望這一生中成就,千萬不要又打馬虎眼,又錯過,還要等來生,那你又要受一生苦!現在人比從前的人苦得太多,不要說是很遠,我想六十歲以上的同修就能感觸到,我們十幾歲做小孩的時候那種快樂,現在十幾歲小孩沒有,他們享受不到。現在物質發達,人不快樂!我們這一代,年輕的時候天真爛漫,真正是非常快樂的童年。現在的小孩,一點點大,背沉重的書包,我一看,苦!這樣的人生,下一次決定不能干;不干,就趕緊到極樂世界去,才能避免。人太苦!這是真正要覺悟的。
實實在在說,壽命可以延長的,業障可以轉變的,問題是你相信不相信?你肯不肯干?你如果真的相信、真的肯干,轉得很快!從什麼地方轉?從心上轉,身是受心理的支配,「一切法從心想生」,念要是清淨,身就清淨,身體就健康,壽命自然就延長。所以壽命不是定命,是操縱在自己手上,也就是操縱在自己念頭上,這是佛在許多經上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的壽命、我們的相貌、我們身體健康的狀況都是從心想生,非常有道理。諸位如果稍稍留意的話,你看念佛修行人,真正發心念佛修行,你過幾個月看他,相貌一定變了。如果過幾個月、過兩三年看他還是老樣子,你就曉得他念佛的功夫是一點長進都沒有,白念了。你看《了凡四訓》,了凡先生修的是世間善,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他延壽了,他的壽命本來只有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多歲才走。佛法裡面有比了凡先生那個方法更殊勝的,這個經一切諸佛護念,皆不退轉於無上正等正覺,了凡先生那個法門怎麼能相比!問題就是你肯不肯真修?你要肯真修,你的命運完全改變過來。為什麼?沒有聞經受持之前,我們這個身是業力所現的,我們是業報來的,業報身,沒有法子,壽命是一定的,一生貴賤窮通都是命注定的,所謂「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可是我們今天依照這個法門來修學,只要你發心是真的,真實心,你這個業力馬上就轉成願力,願力當家,業力不起作用,為什麼?願力超過業力,願力大過業力,乘願再來,不必等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到這裡來,現在我那個念頭一轉變,我的願力大過業力,就坐在這個地方,幾秒鐘的時間就乘願再來,馬上就轉過來了。世間那個壽命不算數了,願力住世,我喜歡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喜歡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生死自在。這也都是真的,不是假的。佛在這些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要相信,相信就有福了。
這是說明少壽多障是可以轉得過來的,轉不過來,這個金剛種子也永遠不會消失,來生或者是後生,後生就是第三世以後,遇到因緣還會繼續努力,一定會有成就,『畢竟得生彼佛國土』。我們曉得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幫助佛接引眾生,自己修「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願就不難做到,我們隨時隨處手上拿一串念珠,口裡念阿彌陀佛,旁邊人聽進去,他就得度。他雖然這一生當中「少壽多障,不克往生」,多生多劫這個緣會成熟,有意無意就度很多人。我們印阿彌陀佛的佛像,印阿彌陀佛名號的貼紙,我們家門口貼一張,過路來往的人看一下「阿彌陀佛」,全都得度了,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過去曾經勸大家,尤其勸做生意的同修,你們在外面刊廣告,報紙上、雜志上、電視上刊廣告,都加上一句阿彌陀佛,不要多花錢,不曉得度多少眾生!所以要有智慧,要曉得怎樣做法。底下有個比喻:
鈔【如昔人謂今生既下此等般若種子,縱未明了,才出頭來管取於般若中現成受用,正此謂也。】
這就好像種子,阿彌陀佛的種子種下去,佛家講八識田中,就是阿賴耶識裡頭,我們講印象,看到阿彌陀佛的佛像,看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或者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印象永遠落在他的心上,就是落在他的阿賴耶識當中,決定不會壞的,總有一天起現行,就因為這個種子,他會念佛,他會遇到這個法門,他也會聞經受持,決定得生。《般若經》上講的這個也是這個意思。
疏【稱理,則自性常覺,是不退菩提義。】
鈔【靈靈獨照。】
跟前面講的「靈光獨照」是一個意思。
鈔【了了常知。】
『了』是明了,『常』是永遠沒有間斷,眼見得清清楚楚,耳聽得明明白白,這是自性的起用。
鈔【不減不增。】
我們六根靈明覺知,在凡不減,在聖也不增,凡聖是平等的。
鈔【無得無失。】
成了佛,他也沒得,本有的,他得什麼?在凡,甚至在惡道,也沒有失去,不過是迷,把它錯用了。
鈔【菩提即我,我即菩提。】
這個我是真我,不是我們現在觀念裡面執著這個身是我;執著這個身是我,這個見解是錯誤的。見思煩惱裡面,第一個破身見,一般凡夫最大的錯誤就是把身體看作我。身體不是我,到底是什麼?我們這個衣服有沒有人把它看作我?大概很少有。衣服是我所有的,我們這個身是我所有的,跟衣服一樣;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把我所有的看成我,就等於把衣服看成我一樣,看錯了,所以佛說迷惑顛倒。身不是我!我不生不滅,身有生有滅,好像衣服,衣服舊了,你會換一件新的,髒了你會脫下來洗,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身是我所有,不是我。『菩提是我』,這是真的,我就是菩提,菩提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才是我,我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靈靈獨照就叫做菩提,菩提是我的本覺,我本來對於萬事萬物覺而不迷。從覺,稱它作菩提;從體,稱它作自性。菩提是自性裡面的作用,這個作用是本有的,不是外來的。
鈔【尚無有進,雲何有退。】
有進就有退,有退就有進,進退是二邊的。自性裡沒有進退,沒有增減、沒有得失;凡是二邊,在自性裡都找不到。所以自性是圓滿的、自性是圓融的、自性是真實不可思議。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