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從時空看修什麼法比較適合?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修行也要能順應天道規律,這樣就比較快。上次用五行講整個佛教大格局。這次講人生的階段,世間不同,修的法也有不同。古人也有說,剛日讀經,柔日讀史。陽剛的時候適合讀經,經比較柔和。陰柔時適合讀歷史,歷史磅礴大氣,增加人的陽氣。

  如果經典按五行來分,華嚴經、藥師經屬於木部的經典,能生發一個人的陽氣。彌陀經等代表的淨土法門,屬於金部的經典,屬於收斂的經典。法華經屬於火部的經典,屬於發散的。地藏經既可以屬於木,也可以屬於土。般若部的經典屬於水部的。

  年輕學佛要有活力,應該從華嚴、藥師經等開始。弘一大師勸人學佛先從華嚴經開始,確實年輕人要有朝氣,有活力。現在很多年輕人學佛後,越萎靡不振,沒有朝氣。因為他學了收斂嚴重的經典,什麼看破放下自在,一心念佛求往生,這屬於收斂性的,收斂嚴重了,就變成死氣沉沉。

  年老了,就要學收斂的經典。念念佛求往生吧,身體也不好,精氣神也不足,時代都遠去了,念經費眼力,作福畏奔波。你看以前的庵,都是淨土為主,以女性,老年人念佛為主,就是主收斂。那叢林,一般都是華嚴寺,以華嚴經為主,氣勢磅礴,都是男眾,年輕比丘為為主。這也是符合大道的規律。

  木是代表生發,金代表收斂,死亡。所以年輕多學華嚴,地藏,藥師經等。那像法華經屬於火部的,金剛經屬於水部,還是地藏經屬於土部的,都是為了更好的生發。所以華嚴是經中之王。佛法的希望,是在華嚴的部分。

  年輕人,適合修華嚴,那華嚴從哪裡開始,華嚴浩瀚。可以從地藏經,和藥師經開始。這兩部都屬於華嚴經的眷屬經,入門比較快。當然,也可以配合金剛經,普門品,都行。但開始的階段,一定是華嚴。

  一年四季中,春天百花盛開屬於華嚴,就要生發生命力了。春天可以到處去走一走,把陽氣生發起來。夏天就要綻放了,屬於法華。法華經中,所有眾生同成佛道,好比綻放的蓮花。秋天屬於彌陀經,要收斂,把陽氣收斂起來,冬天就要收藏。藏什麼呢?就適合讀般若經典,多念經,學經。儲藏一些,等到了來年春天,你才有能量來生發。

  人的一天也是如此,早上念普賢菩薩,藥師琉璃光如來,念東方。中午念釋迦佛,觀音菩薩。晚上就念阿彌陀經。要收斂起來入睡了。

  人的一生也是如此,年輕學華嚴、地藏法門,行普賢行願力。有興趣可以多了解一些法門,可以去參學,拜訪善知識,行腳。這些禅宗的門人做的比較多。禅宗的走江湖,所以禅宗人生命格局很大,其實是受華嚴經的影響。中年就學禅,學老子莊子,晚年就學淨土,應該好好念佛,收斂精氣神。所以有些人說淨土宗最好,因為大家都學。說實話,淨土宗的好,確實好在年老時。年輕還是學華嚴,般若,法華為主。

  當然,各自也有不同的身體基礎。有些人不識字,甚至身體不好,你給他大塊頭的華嚴,讓他參禅,他通通不會。所以就給他念佛,是最好的。女眾就喜歡收斂,念佛也是很好的。魄力比較大的,還是從禅宗,華嚴開始比較好。

  每個時代國運不同時,熱門的經典也不一樣。印光大師在時,戰亂,國運很差,人們生死都難保,印光大師自然就弘揚淨土,一心求往生,然後也弘揚道家經典來救世。現在是國運很好,所以大家去看,華嚴部的經典就慢慢興旺起來。地藏經,藥師法門,就慢慢興旺,而且特別實用。這跟國運也有關系。

  唐朝也是一樣,國運最好的,最興旺的是法華,般若,華嚴,還有禅宗為代表的,大家都很熱門。後來國運差了,就淨土,禅宗,這個禅宗其實是很簡單的禅宗,隱居山林的禅宗就保存下來了。那時的禅宗已經很收斂了。不像華嚴宗時,清涼國師等大師級別的,那麼燦爛了。唐朝的大度,大量,其實是受華嚴經的影響。

  跟各位講,這時代,經濟興旺,國家昌盛時,最適合就是修行。福報大,魄力大的,就去修華嚴。想要隱居的,就修淨土。反正都好。漢地佛法最偉大的地方,就在於有那麼多的經典,大家可以去念,念了就能開悟的那種。南傳沒有那麼多經典,藏地也少經,他們多的是論,修咒語。所以漢地的佛弟子,確實是非常有福報的。富貴的華嚴,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這都是寶啊。不要入寶山空手而歸。

  我看很多人都很困惑,每個法門都第一,自己要怎麼辦?從你的身體素質,時間,還有興趣,自己去選擇。

  轉自:福安古觀音閣 新浪博客

 

上一篇:淨空法師:對修其他法門的出家眾,雖恭敬供養但不多護持,這樣是否如法?
下一篇:沒有陰德,是不明道,就無法孝和慈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