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學佛須苦行 苦行方為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若欲新出家者,不得便說出家樂,應說出家苦。

  ——《僧祇律》

  提到“苦行”,總有人會自然地聯想到外道、執著和異類,不曾辨析及深究其起源與內涵,常於無意間造下謗法之罪。

  實際上,苦行分為“外道”和“正道”,正道即所謂的佛教“苦行”,它是針對世俗欲樂而言,不過是佛教徒律身攝心的持戒用功修行,是回光返照、了脫生死的必然,是中道之法,離此絕非佛法。

  【苦行爭議之源起】

  “苦行”被貼上外道和異類的標簽,當源於佛陀出家後,於雪山的六年苦行。佛於悟道前苦行六年,後捨棄外道之苦,於尼連禅河沐浴,接受牧羊女的乳糜供養,端坐於菩提樹下成佛。

  此六年中的苦行,被稱為外道苦行。故後世有佛門弟子一提“苦行”,常說苦行為無益之苦,佛當年便已捨棄,將其統歸為外道。殊不知在佛經中,“苦行”一詞,有時是指極端的“外道苦行”,有時又是指修習佛法的“正道苦行”,二者截然不同。

  【認清何為外道苦行】

  外道苦行,是指以我執“貪求世福天樂”而行的種種無益極端之苦,如裸形無衣、受持牛戒狗戒、事火、臥刺等等,此非佛法。經雲:“此苦行為下賤業,至苦至困,凡人所行,非是聖道。”

  經中關於“外道苦行”的描述:

  ◇我六年之中勤苦求道而不克獲;或臥荊棘之上;或臥板木鐵釘之上,或懸鳥身體遠地,兩腳在上而頭首向地……或日暴火炙;或盛冬坐冰;身體沒水……——《增壹阿含經》

  ◇我今出於五濁惡世,見彼下劣眾生諸外道等,著我見者修諸苦行,無明所覆虛妄推求,自苦身心用求解脫。——《方廣大莊嚴經》

  ◇商人為寶,故入大海;王為國土,興師相伐;今諸仙人,為生天故,修此苦行。——《過去現在因果經》

  ◇爾時比丘問婆羅門:“汝今何故舉手向日,臥灰土上裸形噉草,晝夜不臥翹足而立,行此苦行為何所求?”婆羅門答曰:“我求國王。”——《大莊嚴論經》

  既然“外道苦行”並非聖道,那佛陀為何還要苦行六年?要知佛早為大覺,從兜率天而下降生,一生皆為示現,怎會徒行無益之事?《大寶積經》雲:“如來總說十業因緣,皆是如來方便示現,非是業報。”佛陀的一生,不管成家、出家、苦行、悟道、受謗、病苦等等,皆為方便示現,絕非受報,徒行無益。

  【六年苦行為破苦樂兩端】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雲:“六年苦行歷諸難事,但為降伏諸外道故;又欲令諸眾生起精進故;一麻一麥為所食者,欲令身器得清淨故。”

  可見佛陀六年苦行,是為了示現降伏外道、令眾生精進、令身器清淨,並非徒勞無益之為。後世弟子僅以世俗安逸之心認為佛“捨棄了無益的外道苦行”,卻無視其中佛陀示行的深深法義。

  “降伏外道”,即為示現“求升天世福的邪見極端苦行非解脫法”,如裸形無衣、受持牛戒、事火臥刺等。

  “令眾生精進”,即為示現“貪圖世俗欲樂的放逸懈怠非解脫法”,如放逸六根、任情適意、好吃懶做等。

  “令身器清淨”,即為示現“貪戀飲食受報粗鄙不淨之身非解脫法”,眾生皆因YIN欲貪食而生死輪回,如貪食美味、吃葷啖腥、一日多餐數數而食等。

  所以佛陀示現的修道成佛之路,正是捨棄二邊的中道之法。踰城出家、六年苦行,捨離世俗貪欲之樂及邪見極端之苦,“除是二邊,趣向於道”。

  經中關於“佛成道前為何苦行六年”的描述:

  ◇善男子,汝今善聽,以何緣故,菩薩苦行六年?善男子,非是菩薩宿業余報受此苦也,欲令眾生於一切惡業報中能生患心歸向菩薩。——《大寶積經》

  ◇又我所有六年苦行歷諸難事,但為降伏諸外道故;又欲令諸眾生起精進故;一麻一麥為所食者,欲令身器得清淨故。由此因緣於六年中修諸苦行,而非余業所感報應。——《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

  ◇此如是等諸威儀事,及余無量難行苦行,菩薩為降伏外道故,悉能現同彼苦惡相。菩薩如是於六年中,未嘗壞彼一威儀相,示現滿足禁戒修行,精進冶鍊菩薩所作,最勝最上堅固不退。如是六年現作諸相,亦非余信解者,更互得見所修禁戒。所有別外修禁戒者,見彼菩薩如是所修,皆悉降伏。——《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

  ◇盛年捨欲如棄涕唾,不為世樂之所迷惑,出家修道樂於閒寂,為破邪見六年苦行。——《大般涅槃經》

  ◇六年苦行為調伏外道,現受飲食隨世俗法。——《大通方廣忏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菩薩悲愍末世一切眾生,先受乳糜食已方成正覺。何以故?末世眾生皆以飲食而為資助,有諸眾生求道果者,若無飲食資身,彼不能增進,鹹生退屈。若得飲食為資助者皆獲安隱,以安隱故,於諸善法而悉記念,乃能增進趣求道果。我欲令彼末世眾生如是學,我先受飲食後方進道。——《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

  經中關於“棄捨苦樂行於中道”的描述:

  ◇形在苦者,心則惱亂;身在樂者,情則樂著。是以苦樂,兩非道因。譬如鑽火,澆之以水,則必無有破暗之照。鑽智慧火,亦復如是。有苦樂水,慧光不生,以不生故,不能滅於生死黑障。今者若能棄捨苦樂,行於中道,心則寂定,堪能修彼八正聖道,離於生老病死之患。——《過去現在因果經》

  ◇出家之人有二種障。何等為二?一者心著欲境而不能離,是下劣人無識凡愚非聖所行,不應道理,非解脫因,非離欲因,非神通因,非成佛因,非涅槃因。二者不正思惟,自苦其身而求出離,過現未來皆受苦報。比丘!汝等當捨如是二邊,我今為汝說於中道,汝應谛聽常勤修習。——《方廣大莊嚴經》

  ◇爾時世尊知彼五人心著苦行以為正道,佛便為說離五欲故即為正道,以離行苦行亦為正道,除於二邊為說中道。——《大莊嚴論經》

  學佛,是為了脫生死,成就佛道。學佛、學佛,就是學習佛的言行智慧,佛陀教誨示行如何做,學者就應如何去做,如此才可稱為學佛修道之人。

  佛陀示現了出家、苦行、成道,少欲知足,為四眾弟子制定種種戒律,讓半座、傳心法於頭陀苦行的迦葉尊者,教誨後世弟子當清淨正命,捨棄貪欲,正道苦行。“剃除須發而為沙門,受道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

  【學佛即是正道苦行】

  正道苦行,是指佛教徒捨棄諸如好衣、三餐、多眠等世間貪欲,精進辦道,修行無我的中道之法。此皆為佛門弟子遵佛教敕,檢束身心,刻苦精勤,持戒修行。如經中所言出家苦行、頭陀苦行等。另外佛將菩薩為法捨身的行為亦稱為苦行。

  出家修道,是為脫離五欲之家,破除五蓋之障,成就清淨無為之法,自然要不同於世俗在家生活,否則吃睡無度,日常做派同於俗人,那又何必出家?又怎敢稱修道之人,為人天之尊?《僧祇律》言:“若欲新出家者,不得便說出家樂,應說出家苦。”

  經中關於“正道苦行”的描述:

  ◇汝為沙門,當行苦行攝心不亂,求真谛法令心無我,而於諸法決定了知,盡生死源永斷輪轉,以趣解脫。——《佛說眾許摩诃帝經》

  ◇信心為種子,苦行為時雨,智慧為時轭,慚愧心為轅,正念自守護,是則善御者。——《雜阿含經》

  ◇佛告難陀:“汝今不應作如是事,汝今應當樂阿練若,處冢間樹下,納衣乞食。若是我弟姨母所生,應當修行如是等事。”爾時,世尊即說偈言:“我當雲何見?難陀樂苦行,如彼阿練若,冢間坐乞食,山林閒靜處,捨欲而入定。”——《別譯雜阿含經》

  ◇若有智慧者,苦行攝諸根,棄捨一切務,除如此等人,更無出生死。——《別譯雜阿含經》

  ◇汝等比丘,亦當應著三衣,應坐樹下,坐閒靜處,應露坐苦行,應著補納衣,應在冢間,應著弊惡之衣。所以然者,歎說少欲之人。我今教汝等,當如迦葉比丘。——《增一阿含經》

  ◇我常歎說修苦行,愛樂頭陀寂靜法,能知諸法不可得,是名清淨知足人。——《大寶積經》

  ◇慈悲為苦行,真實心清淨,沐浴以正法,智者所稱歎。——《雜阿含經》

  ◇當捨聖王位,不著五欲境,精勤修苦行,開覺得真實。——《佛所行贊》

  ◇釋迦如來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難行苦行,發大悲願……——《大方便佛報恩經》

  ◇一切眾生亦曾為如來父母,如來亦曾為一切眾生而作父母。為一切父母故,常修難行苦行,難捨能捨,頭目、髓腦、國城、妻子、象馬、七珍……——《大方便佛報恩經》

  ◇善男子!出家菩薩為令眾生得成佛故,修精進行,未得成佛福智羸弱,不貪安樂,不造眾罪,於昔菩薩行苦行中深生歡喜,翹敬宗仰常無休息,以是因緣,即得名為精進波羅蜜。——《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是故我常勤修如是苦行故,得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寶積經》

  ◇我於往昔種種苦行,今得如是無上方便。為汝等故無量劫中捨身手足頭目髓腦,是故汝等不應放逸。——《大般涅槃經》

  ◇見後新學菩薩,有從百裡千裡來求大乘經律,應如法為說一切苦行,若燒身、燒臂、燒指。若不燒身臂指供養諸佛,非出家菩薩。乃至餓虎、狼、獅子、一切餓鬼,悉應捨身肉手足而供養之。——《梵網經菩薩戒》

  ◇佛告迦葉:“阿蘭若比丘,遠離二著,形心清淨,行頭陀法。行此法者,有十二事:一者在阿蘭若處、二者常行乞食、三者次第乞食、四者受一食法、五者節量食、六者中後不得飲漿、七者著弊納衣、八者但三衣、九者冢間住、十者樹下止、十一者露地坐、十二者但坐不臥。”——《佛說十二頭陀經》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雲何奉持?”佛告阿難:“此經名為頭陀苦行,亦名離著集諸善本。汝當奉持。”——《佛說十二頭陀經》

  ◇是時,彌勒伸右手指示迦葉,告諸人民:“過去久遠釋迦文佛弟子,名曰迦葉!今日現在,頭陀苦行最為第一。”——《增一阿含經》

  ◇我常歎說清苦法,歡喜樂行頭陀者。推求貪法不可得,名為最上不貪者。——《佛說決定毗尼經》

  ◇是諸大菩薩,從無數劫來,修習佛智慧,悉是我所化,令發大道心。此等是我子,依止是世界,常行頭陀事,志樂於靜處,捨大眾愦鬧,不樂多所說。——《法華經》

  ◇此頭陀行在世者,我法亦當久在於世。設法在世,益增天道,三惡道便減,亦成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三乘之道,皆存於世。諸比丘!所學皆當如迦葉所習。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增一阿含經》

  ◇若佛子,常應二時頭陀,冬夏坐禅,結夏安居。常用楊枝、澡豆、三衣、瓶、缽、坐具、錫杖、香爐、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鑷子、繩床、經、律、佛像、菩薩形像。而菩薩行頭陀時及游方時,行來百裡千裡,此十八種物常隨其身。頭陀者從正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梵網經菩薩戒》

  ◇佛言:其有歎說諸頭陀行者,則為歎說我已,所以然者,我恆歎說諸頭陀行;其有毀辱諸頭陀行者,則為毀辱我已。我今教諸比丘,當如大迦葉所行,無有漏失者。——《增一阿含經》

  ◇八正道分是菩薩道,所謂:正見,遠離邪見;正思惟,正念一切智遠離虛妄……正命,安住四聖種成頭陀功德,具足淨威儀,遠離一切惡;正精進,勤修一切菩薩苦行,修佛十力無所罣礙……——《大方廣佛華嚴經》

  ◇菩薩有四種安隱心。雲何為四?若在家時,自財知足,他財不貪;若出家時,依四聖種,行頭陀法。是為四。——《大乘四法經》

  ◇如大迦葉,勤修十二頭陀苦行,心無所著厭離世間。如是觀者名為正觀,若異觀者名為邪觀。佛告阿難,佛滅度後佛諸弟子,想是法者,思惟是法者,觀是法者,當知此人常見諸佛速成大乘,除卻十億劫生死之罪。——《佛說觀佛三昧海經》

  ◇世尊,我等於如來法中,住何等法修何等法,行法之人有何差別?佛言:善哉善哉!迦葉,汝之所問甚善,如泉湧出不可窮盡,所問住修乃至差別,言辭義理所問無滯。佛告迦葉:四聖種是住處,十二頭陀名為行處,盡諸有漏名為差別。——《毘尼母經》

  ◇迦葉白佛言:四聖種十二頭陀乃至漏盡解脫,當頂戴奉行若長者若長者子,沐浴香湯以上衣服而自莊飾,更有人來以好花鬘系其頂上。我等亦復如是,頂戴如來所告勅法。——《毘尼母經》

  ◇佛言長者:出家菩薩應如是學,我以何緣捨業出家?為修慧故勤加精進如救頭然,應作是念:我今應住於四聖種樂行頭陀。——《大寶積經》

  ◇出家菩薩常於晝夜如是觀察,勿貪世間,受五欲樂,精勤修習未嘗暫捨,如去頂石、如救頭燃,心常忏悔過去先罪,安住如是四無垢性,一心修行十二頭陀,調伏其心,如旃陀羅。如是佛子,是名出家。——《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妙祥法師關於“苦行”的開示:

  【兩種苦行】

  因為苦啊,有兩種:一種是修道的苦。修道的苦就是和世間對比來講,它不隨順著世間,被人們認為不能享受五欲——五欲不是修道人所為,五欲是墮落的形象,是墮落的標准。還有一種外道苦行,睡冰床、吃狗屎、睡穢地,他以為這樣不斷地折磨身體而能成道,這是外道苦行。——妙祥法師

  【滅除苦因】

  這個苦原先就有。原先有是什麼原因?是由於我們不知道苦因在哪兒。後來發現了:原來是由貪而來的。由食物來的,由睡覺來的——睡覺也苦,財色名食睡嘛,它們都是苦因。所以我們在這裡下功夫:不貪睡;不貪財色;不貪金錢;不貪戀名譽、飲食……這種行為叫什麼呢?叫“苦行”。——妙祥法師

  【捨貪即苦行】

  貪“財色名食睡”,能生出無量苦,那我們就反其道而行之,不去貪。我們進行“止”。比如說睡覺,睡四個小時;飲食呢,就吃一頓飯;錢財不摸了;不接觸女人了,等等。用這些行為來止住苦的生起。這種行為叫什麼呢?叫“苦行”。由於這種苦行,就產生了甘露。——妙祥法師

  【苦集滅道】

  身體因勞動覺得苦,以後拼命勞動——他以為拼命勞動就不苦了。不愛勞動,以什麼制伏苦?勤奮。不愛干活的苦裡沒有勤奮,是懶惰在那;知道苦的生起、苦的因,是因為貪著財色名食睡,所以應該用勤奮來對治。原先是懶惰、貪戀帶來的苦,這回用勤奮來制止這個苦的因。這種行為就稱為“苦行”。——妙祥法師

  【解脫之路】

  “現在人是否不太適應這種苦行?”不是,現在人更需要這種修行,而且所有的眾生,都想找出他的解脫之路。因為現在的人被金錢所困惑、所苦惱,被飲食所苦惱,沒有出路。他們很需要這種修行,但是沒有找到。如果他們一旦知道這條路,他會生起非常大的歡喜。——妙祥法師

  【有益之苦】

  有益之苦和無益之苦是有標准的。無益之苦:睡釘床、吃狗屎……這都屬於無益之苦。有益的吃苦必須得去做,要不做,你有時連世間人都不如了。在世間為了蠅頭小利,甚至有病還得支撐身子去掙錢,養家糊口。我們為了無上法,這麼大事情怎能放逸呢?必須得努力。所謂的苦修也就是努力,外苦心不苦。所以我們在戒律上一定要下功夫。——妙祥法師

  【外苦心不苦】

  這個苦是漸漸消除,就是外苦心不苦。原先是內外一起苦。這回外面好像是苦——(干活)累了,肯定有一種感受,是不是?感受區(受陰)我們還沒有去掉呢,所以還要接受一些苦的感受。這會達到什麼?外苦心不苦。由於心不苦,逐漸地努力,最後外面也不苦了,解脫了。苦因沒了,不就解脫、證果了嗎?——妙祥法師

  【以苦為樂】

  現在有一種人,認為那是無益苦行,因為他怕苦不敢修,為了掩飾自己不能修行,而給它定個名稱,叫“無益苦行”,這是不正確的。有意義的修行是應該做的,在有的人認為是“苦行”,在我們認為是一種快樂。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日中一食是符合戒律,是佛的規定。——妙祥法師

  【持戒苦行】

  怎麼才能夠去降伏貪欲?在貪欲中想成道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把貪欲克服住,你才會生起正見,才會與戒律相應。苦修和戒律都是一致的,並不是兩個,你想持好戒必須苦修。菩薩戒也講了,必須先苦修,還要燃指、燃臂供養諸佛,這是行菩薩道對初學的要求。所以必須進行苦修,苦修是正確的。——妙祥法師

  【苦行度眾】

  “以苦行的形象度眾生,是否不太適合時代?”比如我們行腳乞食時,很多人聽說我們不要錢,突然愣住,他從沒有過這種停住的狀態,不知所措,像聽天方夜譚一樣。這世界還有不要錢的?就一個極大反應,特別歡喜。這歡喜不是源於我們不要錢,是源於他心裡,從金錢的困惑中解脫出來。——妙祥法師

  【苦行甘露】

  “信念為種子,苦行為甘露”,所以這個種子能發芽結果。你不去接受,不按照苦行去做,種子就不會發芽,不會結果。所以我們要斷除那種被業力驅使的苦,應該把這苦轉過來,變成苦行。苦行干嗎?心甘情願去做。去為什麼?為種子的生長去起作用。所以我們有了佛法,必須進行苦行,只有苦行才能像甘露一樣把種子激活,才能生長。——妙祥法師

  【苦行是了苦】

  苦是怎麼產生的,絕不是打我、罵我所產生,是由於無始劫財色名食睡的貪欲所產生的。所以希望有人用“指使”或其他方法來糾正這個問題。得到這種助緣以後,去忍受,心甘情願、愉快地接受;或靠自己勤奮努力,最後把這個苦,用苦行了了。這種苦行,已不是原先的苦了,而是了苦的行為。——妙祥法師

  【苦行克貪欲】

  什麼叫苦行?就是斷貪圖享受這個欲望。我們沒有這個功夫——苦行它能把這個貪欲克服住。佛為什麼成佛,就是因為這個。宣化上人說,釋迦牟尼佛在苦行時候就可以證道了,但是為什麼不在那證?就怕末法時候眾生怕苦不再修行,所以才到菩提樹下來示現證道的。——妙祥法師

  【正道苦行】

  我們的苦修是為了什麼?是去掉自己的貪心。有時候你光說一說貪心,它去不掉,必須用勞動和其它的東西來改造它,不斷地吃苦,不斷地去掉它的貪欲。當然苦過多了,它有余苦。釋迦牟尼佛因為六年的苦修有余苦,所以喝了牛乳,牛乳就把這余苦給去掉了,達到不苦不樂的目的,所以才能成佛的。——妙祥法師

  【苦行方為道】

  宣化上人曾講過:“翻遍大藏經,沒有看到一位祖師不進行苦修而成就的。”祖師們都得苦修而成就,何況成佛呢!釋迦牟尼佛都是不斷地捨身、捨肉、捨骨髓,才成就佛道的,所以說成佛必須不斷地破我執。你執著貪吃、貪睡、貪色、貪名、貪利,怎麼能成佛?只有去掉這些,才能成佛。——妙祥法師

 

上一篇:淨空法師:到極樂世界好
下一篇:定弘法師:穿短袖衣服念佛、讀經、拜佛,有罪過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