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社會中的人,按工作性質進行劃分,大致可以分成白領階層、上班族和打工族。除此以外,還有非社會主流的像囚犯、乞丐一類的群體。如果我們對這些群體進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
這是白領階層和上班族的共性。
白領十天不洗耳恭聽,就成“黑領”。你別看白領的樣子很風光,生活很體面,其實有誰真正走進過他們的生活,了解過他們生活中的不堪、痛苦和困惑?上班族也是如此。他們成天行色匆匆,心中多多少少都有著一些無奈和無助。你要是不信,可以看他們走路的樣子。我常說,走路要慢慢走。但這些人走路的時候,都在打電話辦公。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問股票漲了沒有。無奈吧?無助吧?由於心裡有壓力,表現出來的行為舉止就能窺見他不快樂。
人總是在攀登,盡管很累,卻總是想上面一層會更好;上了一層,又想再上一層會更好。於是,總在不停的忙碌和疲憊中攀登。攀登到最後,突然覺得自己好像什麼也不是。
通過這些階層的表現,我們可以受到一些啟迪。原來被別人羨慕的生活背後,也有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忽略的東西。這是我個人對白領階層和上班族生活情況的觀察。
第二個問題:擔心生活不穩定。
這幾乎是所有打工族的心理狀態。
他們今天在這個地方工作三小時、五小時,一個月、兩個月,明天又去那個地方工作一個月、兩個月。因為不知道下一步將是什麼,內心非常苦悶。
這些苦悶又很難得到釋放。你們觀察那些打工的,他們三五個人湊在一起,買些夫妻肺片、麻辣豆腐丁,然後坐在大門口,拿個小酒杯或者拿個小碗,干一干。這就是他們發洩內心苦悶的一種方式。再看那些在苦悶中吸煙的人,他們眼神恍惚,哪裡是在吸煙啊!他們的面部表情是癡呆的,不知道吃了這頓下頓該怎麼辦。或者常常陷入沉思,感覺很無奈。當他們內心的苦悶找不到合理的渠道釋放時,就去喝酒、抽煙、發呆、發癡。
我去印度尼西亞訪問的時候,看見沿途有很多茅草蓋的小亭子。我問朋友這是什麼東西,朋友告訴我,印度尼西亞的男人是最幸福的,他們不用勞動,都是女人掙錢養他們。男人吃了飯沒事干,就在路邊修個小亭子,然後坐在亭子裡發呆。這些亭子就叫“發呆亭”。印度尼西亞的街道兩旁,就有很多這樣的發呆亭。因為人們沒有辦法釋放心中的情緒,就通過發呆來解決。
第三個問題:要麼自我放縱,要麼自暴自棄。
囚犯和乞丐的內心世界也充滿了很多矛盾。
囚犯為什麼會進監獄?他們難道真想當囚犯嗎?大多數囚犯在未犯法前都有這樣兩種心態:一種是自我放縱,一種是自暴自棄。
貪污腐化、生活作風有問題,就是自我放縱的結果。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看到錢就想抓進口袋,在金錢和欲望面前總是常敗將軍。實際上,他們哪兒用得了那麼多錢!當有些人被抓起來後,交出來的鈔票都已經長霉了,還沒有用過。這都是自我放縱的結果。
還有大街上搶東西的強盜、土匪、流氓、阿飛,這是自暴自棄的結果。由於自暴自棄,他們最終走上了與常人不同的道路——每天吃“三三二”,帶“鐵手表”,只是這表是不轉動的。
常有人問我:“師父,乞丐是騙子,我給不給他錢呀?”
佛法裡有個觀念,不管他多富有,只要向你伸手,他就是乞丐。因為他的內心是貧窮的,他的精神是貧窮的。
盡管我們被他騙了,但我們的心是快樂的,我們是精神的富有者。
同時,我們也要換個角度體會。你以為那些乞丐好受嗎?那些乞討的小孩,眼睛裡始終流露不出快樂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