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太上感應篇圖說82:知過不改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經文:知過不改。

  【原文】

  暴怒傷身利斧,使氣伐性尖刀。責人流血忿方消,忍耐些兒便好。悔過須臾復犯,天曹降罰難饒。欲享福壽任逍遙,猛省回頭及早。

  注:人有口過,有身過,有心過。下愚之人,有過而不自知,其人可憫,其罪尚可原也。夫既知過矣,知過之人胸中必有見地,賦性必有聰明,有過而不能即改,是以無心之失,成有心之惡,漸將流為陷溺之小人。

  案:山右陳都堂性善怒,好責人,呼杖不至,則自下堂拳揮腳踢,至氣消乃止。曾食雞子,箸滑不得,落地旋轉,乃大怒,連碗擲碎,足踏為泥。又蠅集鼻端,揮之不去,大呼拿了,左右四下奔跑,虛作拿狀,半晌乃跪請曰:“拿誰?”陳曰:“蠅。”其可笑如此。每當事過之後亦知自悔,用方木長三尺余刻“戒暴怒”三字於上,到處令侍者置面前,以示警。然往往一時性起,即用此打人,多至破頭流血。一日錄囚,至晚退堂,怒猶不息。次日即抱病,面赤口渴,肚腹膨脹。延醫診視,醫曰:“肝為水屬,心為火屬,尊官屢動無明,怒氣傷肝,母為子累,必須平心定氣,使燎原之勢既消,自然病退身安。徒恃藥餌無益也。”陳猶嗔醫為飾說,面加斥逐,殆病日甚一日,勢將莫救,然後反而自悔,痛改前此之習,病獲平復。陳嘗謂人曰:“予性急善怒,當其勃發時不能自禁,往往忤物傷人。及事過知悔,已無及矣,今緣是生病。醫者教以平心定氣,遵行未幾,即獲全愈,始知和以處眾,緩以處事,洵保命調元一帖清涼妙劑也。”乃改名退庵居士,取凡事退讓不爭之義,後果享福壽。嗚呼!如陳公者,可謂知過能改者矣!

  附:(一)寧波李燧升,順治乙未進士,初北上,舟泊吳門,巋然臨岸者關帝祠也。夜夢帝诏曰:“汝有大禍,速注釋《太上感應篇》一部勸世,可以免禍。”李覺之不信既而返棹,過前度泊所,復夢帝促之,仍固循未果。比還家,又夢帝怒叱曰:“不信吾言,禍立至矣!”未幾,丁酉北闱事發,李株連下獄,始自怨艾,遂在獄中輯《感應篇》諸注成帙,授同年都谏嚴沆,囑其刻施,用踐夙願。後蒙赦出獄,流上陽堡。數年討差回籍,舟至前泊祠下,遽病殂。(《覺世真經說證》)

  乍歸塞外旋捐館,仍在祠前舊泊舟。獄裡注經追悔晚,當時何不早回頭。(徐太史詩)

  (二)杭州嚴灏亭沆與寧波李燧升同榜相契,李以事下獄,取朱在庵所注《感應篇說定》,手訂成編,托灏亭梓行。康熙癸卯開雕,甫竣,灏亭即擢給事中。長子曾榘,甲辰翰林,官侍郎。(《感應篇紀驗》)

  代校新編割俸刊,敢虛一諾舊盟寒。靈風飒紙燈搖綠,塞外歸魂帶淚看。(同上)

  【譯文】

  注:人們有口業上的過失,有身業上的過失,有意業上的過失。下等愚昧的人,犯了錯誤而自己一點不知,這種人實在可憐,他們的罪孽尚是可以原諒的。既然知道了自己的錯誤,知錯之人內心裡一定有見識,天賦的性情一定有聰明之處。有了過失沒能立即改正,這是以無心犯的錯誤,造成了有心的做惡,慢慢就變為迷惑顛倒的小人了。

  案:山西的陳都堂性格容易暴怒,喜歡責備人,吆喝杖板沒有送來,就親自走下公堂,拳腳相加,等到怒氣消了才停止。曾經一次吃雞蛋,筷子太滑夾不注,雞蛋落在地上打旋,於是大加惱怒,把碗摔成碎片,將雞蛋踏成粉碎。又有一次,蒼繩飛上鼻尖,揮手不離開,大聲喊人將蒼繩拿下,手下人四處奔跑,故意做出捉拿樣子,半天後跪在地上,請示道:“捉拿誰人?”陳都堂說道:“蒼繩。”做事如此可笑。每當事情過去之後,陳都堂也自知悔恨,使用長三尺的方木镌刻了“戒暴怒”三個字,每到一處都讓隨從放在案前,以表示提醒。但是,經常一時性起發作,就用這條方木打人,多次甚至於將人打破了頭,流血不止。

  一天,審完囚犯,天已晚了。退下堂後怒氣還沒有息滅。第二天,就生了病,面色發紅,口渴難忍,肚子和腹部鼓脹。請醫生診斷,醫生說道:“肝髒屬於木性,心髒屬於火性,上官經常無緣無故發怒,傷害了心髒和肝髒,一定要心平氣和,以使象烈火一樣燃燒的怒氣消除,自然疾病消除,心安理得。單單憑借藥是沒有用處的。”陳都堂生氣,認為醫生亂說,當面斥責趕走。等到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看上去大勢沒法挽救,然後才後悔起來,決心改正以前的習慣。病情得到了好轉。陳都堂曾經對人說:“我性格急燥,善於發怒,當脾氣發作時自己控制不住,常常忤逆物類,傷害他人。等到事情過後,知道後悔已經來不及了,現在因為這個生了病。醫生教導要平心靜氣,按照這辦法行施不長時間,身體就得到康復。才知道了用平和的性格與人相處,用和緩的方法處理事情,確實是保護生命調和元氣的一副清涼妙藥。”於是,他改名退庵居士,以取凡任何事情都要忍退、謙讓、不計較、不紛爭的意思。後來,果然享有了福份和長壽。唉,象陳公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知道過失能夠改悔的人。

  附:(一)寧波人李燧升是順治乙末年間的進士。當初向北而上,船停在吳門,看見巍巍聳立在岸上的關帝的廟宇。晚上,李燧升夢見關帝囑咐他說道:“你將有大禍,立即注釋《太上感應篇》一部勸導世人,可以免除災禍。”李燧升醒來後不相信。不久坐船返回,經過前次船停泊的地方,又夢見關帝催促他,他仍然沒有去做。等到回家,又夢見關帝憤怒地斥責他道:“不相信我的話,災禍立即就來了。”時間不久,丁酉年北京科場的事情被人揭發,李燧升被株連並進了監獄,才開始怨恨自己。於是在獄中輯錄了《感應篇》的各種注解,編輯成書,交給同年考試的都監嚴沆,屬咐他刻印實施,以實現夙願。後來,李燧升受到赦免出了監獄,流落到上陽堡。數年後,要了個差事回到故鄉。船來到以前停泊的地方,於是病死了。

  乍歸塞外旋捐館,仍在祠前舊泊舟。獄裡注經追悔晚,當時何不早回頭。(徐太史詩)

  (二)杭州人嚴灏亭與寧波人李燧升屬於同榜,關系密切,李燧升因考試的事進了監獄。將朱在庵的注解的《太上感應篇說定》裝訂成冊,托付嚴灏亭印行。康熙癸卯年間考試才結束,嚴灏亭就提升為給事中。他的長子曾榘,是甲辰年的翰林,做了侍郎的官。

  代校新編割俸刊,敢虛一諾舊盟寒。靈風飒紙燈搖綠,塞外歸魂帶淚看。(徐太史詩)

 

上一篇:多識仁波切:殺蚊蟲算殺生嗎?
下一篇:宣化上人:判斷自己來生是在三善道、還是三惡道的方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