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裡。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現實。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你的工作環境就是你的道場,你的壇城。
修行是什麼,是不是一定要脫離生活跑到廟裡拜佛念經呢,是不是一定要專職打坐、閱讀靈修書呢?當生活出現了問題,我們總感覺是生活的問題打亂了我們的修行。
其實修行與生活是一體的,修行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離開了生活談修行,總不免是在逃避問題……
簡而言之,只要你專注當下,煮飯、洗碗、做家務,也是一種修行。所以,只要如實、認真、帶著覺察去生活,試著時時刻刻檢查自我,丟棄自己的傲慢、貪求、期待與恐懼,以一顆清淨心,看到生命的不同次第,你我都會成為生活中的大師。
煮飯、洗碗、做家務,也是一種修行。修行,總會讓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隱士,幕天席地、禅坐、行腳,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義。
然而修行的定義絕非如此狹隘,在生活中修行,不知要比那些“躲起來”獨善其身的人勇敢多少倍,平衡工作與家庭、壓力與健康、與欲望、無常與情緒苦樂……在錯綜復雜的關系中尋求平衡,反而更能讓我們看清生活如實的本貌。
當修行從實際問題入手,每一個問題是道場。修行必須從實際問題入手,不能空談玄談。空談玄談沒有任何意義。道理你能說出一大堆,但遇事你仍然苦仍然惱,修行有什麼用呢?修行必須在生活中具體煩惱或痛苦的事實中進行。
不要把修行變成一種逃避現實生活或煩惱的借口。修行不是一種逃跑的方式;修道不是修開一條逃跑的道兒。修行更不能成為一種心靈的娛樂。當然,這一切你可以反對、反對——堅持你自己的,但結果苦的還是你自己。當修行從實際問題入手,每一個實際問題都是入口。
每一個問題是道場,每一件煩惱的事是道場,每一次情緒的旋風是道場,每一次恐懼的到來是道場,每一個念頭是道場。真正的道場不是寺廟、不是禅堂、不是山林、不是修行者聚集的地方——真實的道場就是每一個當下、每一個眼前的存在、每一個念頭。
如果你婚姻有問題,有問題的婚姻就是你的道場;如果你和老公的關系有問題,和老公的關系就是道場;如果你和同事發生矛盾,這與同事的矛盾是道場;如果你陷入生活的無聊,這無聊是道場;如果你出現了錢的問題,錢就是道場。
如果畏懼生死,生死問題就是你的道場。道場在你每一個受難處,道場在你每一個受卡和被卡處。修行必須從那裡進行。 不要移過婚姻的問題、老公的問題、同事的問題、無聊的問題、錢的問題、生死問題——而跑到寺廟、禅堂、山林或修行者多的地方,去玄談道去,去冥想佛或菩薩去,去念阿彌陀佛或大悲咒去。那沒用,你的道場選錯了——你在外道修行。
修行不是為了遇見佛,而是為了遇見你自己。修行應該哪裡有問題在哪修,修通那個問題。在寺廟、在禅堂、大山林、在修行者多的地方心情好、沒問題那有什麼用?
『開悟的世界有何不同』
是否,未開悟的人,每一時刻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對同一事情的解釋也在變化;如果開悟的人,那麼他對世界的解釋就是始終如一的?
開悟的人(真正開悟的人)和不開悟的人重要區別在於:開悟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包括任何想法;而不開悟的人則相反,他們無意識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簡直是“任何”。
所有想法都是自己從虛無中建立的,都是從本無所有的心地上構建的,所以諸佛(開悟的人)不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哪怕某種想法看起來多合理或真實。覺悟的心不以“合理”和“看起來真實”為理由和依據來確定它自己的存在是真的,這種習性是頭腦的。頭腦以“合理”、“看起來實在”等來支持和證明它自己的夢幻是真實的。心不,覺悟之心因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所以,它不會被自己所生出的任何存在(念頭、事物、感受等)所欺騙。它不會顛倒“主”與其“虛造之物”。所以,諸佛能活在空無中,活在空性中。因為確確實實體悟到“五蘊皆空”中並活在“五蘊皆空”——五蘊之外的“涅槃寂靜”中,所以,諸佛菩薩能夠一直呆在“如來世界”,一直在“真如”中,一直在“三摩地”中,一直在“究竟涅槃”中,從不“顛倒夢想”。
但凡夫不同,凡夫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一是我們不得不相信,因為我們從沒出離過自己的念頭之叢;二是,我們不得不相信,因為不相信自己的所想,意味著我們失去了身份,失去了參照,那樣,我們的頭腦將想象不出它自己是誰、在哪、如何存在,它將感到非常恐怖。
所以,我們凡夫或作為凡夫的我們,不得不相信自己的想法。我們以不斷生滅相續的“想法”和“感受”混合成“我”,如同“想法”是骨架、“感受”是水泥——塑成了一個泥人,因為認同想法和感受是真實的,所以我們認同“自我”真的存在,並是“實體的”(有人認同身體為我)。但諸佛、菩薩——那些真正開悟的人,他們早已識破了這點,不僅僅是頭腦上的知道,而是體驗中的事實——“五蘊皆空”,因為認識到“眼之所見、身之所受、心之所想、體之所為、以及出現在自己頭腦中的概念等”皆不是真的,所以他們不會被什麼所障礙住。心不能再禁锢它自己。他們不得不活出自由,那是他們唯一的狀態。
世上有無數的修道者宣稱自己是開悟的,但他們依然相信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比如他們對待“神通”、“未來”、“死亡”、“輪回”、“證悟”等的態度,比如他們反應於他們的想法——仍舊“悲傷”、“痛苦”、“憤怒”、“恐懼”、“擔心”等。任何情緒上的劇烈反應,都是把一個虛假的想法當成了真實的結果。
若不是這樣,若不是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有誰會在自己的內在“大動肝火”,並不斷地以各種方式去“改造”、去“改變”、去“傷害”自己或他人呢。正因為我們迷惑了,正是因為於剎那“‘一念’又迷入了‘虛妄’”——把一個虛假的“想法”當作“真實”的了,才發生那樣的情況的。
否則,有誰因為一場電影裡的一個人物的一句話或其所做的一件事,而“大動肝火”——大怒、傷心、痛苦等呢。除非我們迷惑了,除非我們忘了那是電影,那是電影裡虛構人物的所為,否則,我們不會真的攪動自己的心,傾動感情。我們凡夫一直生活在這樣一場貌似真實的電影中從未走出,因此,我們相信這,相信那樣,我們有很多故事,我們感覺有很多事情要去解決和創造。這就是迷惑。
開悟的人對世界的解釋是否始終如一?確切地說,真正開悟的人對世界從不解釋,即便他偶然對事物發表了某種看法——他也不認為他說的就是唯一的真相或真理。因為他知道,真相是不可知的,而真正之理亦不可說。即使是真相,那也是一個故事。而能被說出的真理,已經離開了真相。“凡有所見皆是虛妄”,他們徹底的不被任何所迷。
凡夫因為相信自己的想法,而想法會變。所以通常,他們對世界或事物的解釋不停地變化。今日這樣想,他們這樣說;明日又那樣想,他們又那樣說。今日相信這種理論,他們認為這是對的;明日又相信那種理論,所以又認為那是對的。所以,凡夫對世界和事物的解釋與看法在不斷地變化之中。因為想法變,我們眼中的世界和事物不得不變。這是凡夫的世界。“無常”在凡夫的世界就是這樣恆常不變的。但在佛,則無無常,亦無非無常,他們在一切語言文字之外生存。不可說,不能說,不必說,他們活在所有的“說法”之外。
佛和凡夫的世界有何不同?如果你是凡夫,你的所見即所是——你活在實地的世界裡;如果你是佛,你只活在“心”裡——“非空、非不空”的心中。對於佛來講,沒有外在世界,也不存在外在世界,所有的都是內在世界。一位佛並非踩在地球上,雖然你認為他明明站在塵埃中。
但對於凡夫,你只能站在地球上——巖石上、泥土中、大理石地板或水泥地板上。你不可能站在除此之外的別的地方,因為你根本沒有看到除這一切有形象的事物之外還有什麼,所以你不得不站在你所認為的實地上。凡夫的世界是他的眼球,甚至眼球也被忘記——他們的世界,只有地球。但十方三世諸佛,只在一個地方——“心”——淨土的世界。他的眼裡沒有地球,只有心。當然,活在世人之間,他會認同你的想法——他活在地球上。
佛與凡夫有何差別?你不知道佛的世界,除非你成佛;但佛知道你的世界,因為他從你那兒經過過。我們都站在相同的地方,但因為迷的層次和悟的境界不同,同一世界變成了三千大世界。因為走不出想法,所以你活在六道中而非淨土裡;因為你相信自己的想法,所以恆沙劫你日復一日的走不出。
一念一世界,一覺一輪回。因為不能覺性常住,因為念念轉心,所以我們凡夫,於本無輪回中,自見輪回;於本無流轉中,自取流轉。枉受自造虛妄之苦。諸佛醒世,覺燈長明,耀照世人,悟者先醒。出離生死,顯示常淨,性相如如,不動塵境,為佛之事。善知識,佛為迷海中舟航,諸苦受夠,因緣具足者,登彼之舟,至超生死岸,永在極樂!
『孩子 希望你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孩子,我首先希望你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你可以是農民,可以是工程師,可以是演員,可以是流浪漢,但你必須是個理想主義者。
當你童年,我們講英雄的故事給你聽,並不是要你一定成為英雄,而是希望具有純正的品格;當你少年,我們讓你接觸詩歌、繪畫、音樂,是為了讓你的心靈填滿高尚的情趣。這些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理想會使人出眾。
孩子,不要為自己的外形擔憂。理想純潔你的氣質,而最美貌的女人也會因為庸俗而令人生厭。通向理想的道路往往不盡人意,而你亦會為此受盡磨難。但是,孩子,你盡管去爭取,理想主義者的結局悲壯而決不可憐。
在那貌似坎坷的人生中,你會結識到許多智者和君子,你會見到許多旁人無法遇到的風景和奇跡。選擇平庸雖穩妥,但絕無色彩。
不要為蠅頭小利放棄自己的理想,不要為某種潮流而放棄自己的信念。物質世界的外表太過復雜,你要懂得如何去拒絕虛榮的誘惑。理想不是實惠的東西,它往往無法帶給你塵世的享受。因此你必須習慣無人欣賞你,學會精神享受,學會與他人不同。
其次,孩子,我希望你是一個踏實的人。人生太過短促,而虛的東西又太多,你很容易眼花缭亂,最終一事無成。
如果你是一個美貌的女孩子,年輕的時候會有許多男性寵你,你得到的東西過於容易,這會使你流於淺薄和虛浮;如果你是一個極聰明的男孩,又會以為自己能夠成就許多大事而流於輕佻。
記住,每個人的能力有限,我們活在世上做好一件事足矣。寫好一本書,做好一個主婦。不要輕視平凡的人,不要投機取巧,不要攻擊自己做不到的事。你長大後會知道,做好一件事太難,但絕不要放棄。
你要懂得和珍惜感情。不管男人女人,不管牆內牆外,相交一場實在不容易。交友的過程會有誤會和摩擦,但你想一想,偌大世界,能有緣結伴而行的又有幾人?你要明白朋友終會離去,生活中能有人伴你在身邊,聽你傾談,傾談給你聽,你就應該感激。
要愛自己和愛他人,要懂自己和懂他人。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軟,你的眼波要像春天般妩媚。你要會流淚,會孤身一人坐在黑暗中聽傷感的音樂。你要懂得欣賞悲劇,悲劇能豐富你的心靈。
希望你不要媚俗。你是個獨立的人,無人能抹殺你的獨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協。要學會欣賞真,要在重重面具之下看到真。
世上圓滑標准的人很多,但出類拔萃的人極少。而往往出類拔萃又隱藏在卑瑣狂蕩之下。在形式上,我們無法與既定的世俗爭斗,而在內心,我們都是自己的國王。如果你的臉上出現谄媚的笑容,我將羞愧的掩臉而去。世俗許多東西雖耀眼卻無價值,不要把自己置於大眾的天平上,你會因此無所適從,人雲亦雲。
在具體的做人上,我希望你不要打斷別人的談話,不要嬌氣十足。你每天至少拿出兩小時來讀書,不要想著別人為你做些什麼,而要想著怎麼去幫助他人。
借他人的東西要還,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恩惠,要記住,別人的東西,再好也是別人的,自己的東西,再差也是自己的。
還有一件事,雖然做起來很難,但相當重要,這就是要有勇氣正視自己的缺點。你會一年年地長大,你漸漸會遇到比你強,比你優秀的人,你會發現自己身上有許多你所厭惡的缺點。這會使你沮喪和自卑。你一定要正視它,不要躲避,要一點一點地加以改正。戰勝自己比征服他人還要艱巨和有意義。
不管世界潮流如何變化,但人的優秀品質卻是永恆的:正直,勇敢,獨立。我希望你是一個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