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把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全部轉為真正的修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噶當教言27

  忙於毫無意義之事會影響學修,所以應棄絕與學修無關之事

  這一點對於家務繁忙的居士來說難以做到,甚至對出家人來說,也難以做到。若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吃喝玩樂、衣食住行不會影響學佛修行,當然無需多慮。那麼,如何避免此類影響學修佛法之事呢?那就是,把它們轉變成學佛修行,而不必特意放下。

  為何阿底峽尊者強調這點呢?原因是告誡我們,一切行為都要轉為學佛修行,把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全部轉為有意義之事,才是真正的修行,這就是竅訣。如果我們做到了,就可禁絕與學修佛法無關之事了。

  那具體如何做呢?關鍵在於我們的心。在衣食住行的過程中,視我們所接觸到一切眾生為父母。之前曾講過,一切眾生皆是我們的父母,若我們懂得此真理,深信此真相,今後做起來就容易了。

  如果我們不懂佛法所講的這些道理,沒有深信輪回,就難以做到。視所有眾生為父母,並不是把非父母觀為父母,而是堅信他們本來就做過自己的父母。明白了這些道理,深信了這個因果,輕而易舉就做到了。

  若以慈悲心善待一切眾生,並且去感恩、報恩,我們的衣食住行就變成有意義之事了,此為大乘佛法的觀點和境界。還可以觀一切為清淨,把這些眾生觀為清淨的形象 ——佛尊、菩薩。

  學修五種圓滿時曾講過,並非把非清淨的觀為清淨,而是將本來清淨的觀為清淨。這是密乘裡所講的,也就是大光明的境界。當我們明白、深信這些道理之後,將一切眾生視為佛菩薩,就不成問題了。

  以恭敬心善待眾生,為他們奉獻,即便是吃喝玩樂,也成為有意義之事了。再者,在行住坐臥的過程中,觀想諸位佛菩薩在頭頂、在肩上、在喉間、在心間,時刻憶念諸佛菩薩的功德,這樣一來,我們的衣食住行全部變成了學佛修行。

  行走時觀想佛菩薩在右肩,作為繞轉的對境,此為繞佛繞塔;安坐時,觀想佛菩薩在頭頂,作為祈禱的對境,時刻不離三寶的光明,獲得佛菩薩的能量加持;吃飯時,觀想佛菩薩在喉間,作為供養的對境;睡覺時,觀想佛菩薩在心間,作為夢轉為光明的對境、所依,這樣一來,睡覺不離佛菩薩的能量,夢會轉換成光明。如此這般,衣食住行皆是意義非凡的學佛修行之舉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視身邊的人為有緣眾生,並努力去利益他們,即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大乘修行人的最終目的就是利益眾生,而並非單純自己解脫 ——僅為自我解脫不是大乘修行人,僅為自我成佛也不是大乘修行人,為利益眾生才稱得上大乘修行人。

  我們身邊的人,包括家人、朋友,都是與自己有緣的眾生,是與自己關系最近的眾生,也是最需要自己的眾生,在這種見地之下,為他們付出、為他們做事,關心他們、照顧他們,即是行菩薩道,才真正是成佛之因。

  大家應當明白,首要之處是利他菩提心,若因為對方是 “我的朋友”、“我的家人”,“我的……”而為他們做事、付出,這並非行菩薩道,更非成佛之因,因為你沒有心懷利他菩提心。在生活中轉念是最重要的,念一轉,一切行為當下即變成修行。

  在日常生活中轉念是最重要的。念一轉,一切行為就變成了修行,一切行為都可以成為成佛之因,這都是竅訣。

  此前曾講過這些,今天再次強調,僅僅明白了此道理還不夠,還要盡力去落實,落實到每位眾生身上,落實到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起初也許做不到,無法對某些人如此這般的對待與付出。但是逐漸的就能做到了。這樣一來很多的恩怨當下就可以了結,許多功德當下就可以圓滿。因此,轉念非常重要。

  工作同樣如此,無論是為別人打工,還是自己做生意,都可以當作利益眾生的平台,然後為眾生奉獻,這一切行為都可以轉變成修行,都可以成為成佛之因。以上這些竅訣可以讓自己的功德和福德圓滿。

  也許很多人的心念轉不過來,認為成佛的事與自己很遙遠。其實並非如此。成佛是何種概念?解脫是何種概念?成佛之因是什麼?我跟大家講過:福德和智慧圓滿叫成佛;永恆的擺脫煩惱與痛苦叫解脫;我們所有的行為都可以變成斷除煩惱、痛苦之因,成為成佛之因。這是很殊勝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雖然為別人打工、做生意這些行為很普通,表面來看好像在造業,實際上心念一轉,都可以變成修行,變成解脫、成佛之因。這一切都在於你的心,都在於你的動機。

  之前也曾講過,不要為了世間福報、為了那點工資或一點利益去做某些事情,你真的不至於為了這些事而嘔心瀝血地努力。所以一定要有修持方法,一定要轉念,這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一定要懂!

  有的人見解較為高深,修行也比較好,一切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都在無我及空性的見解中進行,即以無我和空性的智慧攝持。也就是說作為修行人,了知萬法無我及空性的本性,有這樣的見解、見地,保持這種覺悟的心態去做一切,才真正稱為放下。

  剛才講 “一切無關於學佛修行之事都要放下”。放下指以無我及空性之智慧攝持。要具有此種正念,一切的一切,無論是精神世界還是物質世界,都不離無我及空性的本性。

  若了知並且能把握此覺悟的心態,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一切行為及所有其他事情,都可以變為一種殊勝的修行,成為積累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的殊勝助緣,具備此種殊勝的見解才叫放下。

  放下是一種心態,並非行為。心態心量打開了,內心是覺悟的,可以做到放下。吃東西是放下,走路是放下,睡覺也是放下,一切的一切都是放下。

  如果特意放下, “我要學佛,我不工作……”然後在家裡念修;“我今天不能陪家人,我要去供佛……”看似放下了,自己也覺得放下了,實際上並沒有放下,這並不是放下。

  敬錄自達真堪布仁波切2016年蓮師法會最新開示《噶當教言》講解4

 

上一篇:淨空法師:依靠自性,不靠外境
下一篇:慧淨法師:淨土宗的根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