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的目的在於鑑古知今,以事前師,並以古人行儀作為殷鑑,無論是政治抑或體制,乃至立身處世、言行進退等等,史冊上更是長篇累牍可以勝舉,無論钜細靡遺,都有資訊按跡循蹤、端倪可照。比方前兩天有某君為最高學府之歷史指導,我也經常和他細說討論歷史掌故。那次我便促狹一般地試問他:「在歷史上可否列舉出不為人知,口才出眾,奇策異謀之士,並且對國家社會有助益之歷史人物?」這位仁兄沉吟許久,不敢答腔,我也不好令他太過難堪,我說:「我倒是認為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諸侯爭相稱霸,於是上山下海收羅各類奇人異士,蓄養謀士,蓄機待發。這段時間兩百多年之中,才人輩出,也可說是中國歷史上奇謀側策最多的時候。小至說話口條技巧,大至獻策掠池奪土,都有數不盡的錦囊可以參考。其中我很讚歎鄭國當時一位大夫他的智慧,他叫佚之狐,由於他的知人善用和推薦,鄭國的國君便重用了被冰凍許久的謀士燭之武。燭之武起初還撒嬌埋怨地對鄭國君主數落年輕時沒有受他重用,現在齒牙動搖了才想到他。國君也非等閒之輩,對他說明脣齒相依,覆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同時承認自己疏才的過患,最後燭之武就被說服了。燭之武的強項便是善於鼓動如簧之舌,此次終於可以一展長處,並曉以厲害給秦穆公聽,秦國君主聽了之後彷如茅塞頓開,大喜出望,改變了攻打的策略,並且願意和其簽署合約,最後撤兵而去。由於燭之武的機智和口才令鄭國子民免遭塗炭血洗之禍,所以一言是可以興邦的。」
現時很多企業團體爭相把干部或接班人不斷地送至國外受訓或上短期課程,希望可以對公司有所助長,並且可以訓練出真正的決策人才。實際上從很多企業團體當中去了解,便可以知道有時候勝敗就在於字句口語之中,可見企業主管及干部口條和談話技巧、商業術語的培育在現代化的經營體系中,商業的溝通談判與善巧有時是凌駕於其他各項。其實要使言語中肯而又不失體,只要記住在不確定的人面前,儘量保持尊重垂聽的態度。對方啟口說話時,絕對不能中斷他的談話,說話要有重點,不能離題或失去邏輯性。別人提問時,須經過理性慎重思考後才予以回答,說話定要講究信與實,絕不推诿規避或與事實相違。要切記商場上最忌諱的便是背信和違反誠信,是商家之大忌,也是經理人才須避諱之處。與對手溝通如能站在對方之著墨處、利害處,用同理心幫對方設想作為起頭,是一個好的開始。談話溝通過程中保持穩健、清晰、理性是最佳的狀態,絕對不能有情緒化的字眼或失控的肢體舉止出現。若雙方出現僵持不下局面時,留於下次是最佳的選擇……。總之人與人間無論商場或平時,言為心生,須用赤誠和諧的態度與一切人溝通是基本的重點。
在人道中,為人需要遵守的基本十大要件之中,口業就佔了最重要的四項,可見人的嘴巴是身上最重要的器官。一句話開口以後對與不對,成與不成,最重要的勝利要件來自於用智慧配合謹言,相信小心能駛萬年船是錯不了的。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由於日常生活中經常要使用到說話,因此從未停止過在言語上須三思而後言的重點,也很擔心周遭同修常因口舌之禍引來無端的煩憂,是故講述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