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信願法師:為中陰身之亡靈念佛超度是否有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問:為中陰身之亡靈念佛超度是否有用?

  答:有人說:“人死了,渺渺茫茫,一去不返,如石沉大海,因此念佛超度,使其往生淨土,是沒用的。”此言是正確嗎?

  為什麼會設這個問答?就是因為確實有人說,人死了,渺渺茫茫,一去不返了,就像石頭沉入大海,所以念佛超度亡者,使他往生淨土,這個無效啦,這個沒有用啦,就是浪費時間啦,這是浪費精神啦。請問諸位菩薩:說這種話正確嗎?不正確。這種是斷滅見、是邪見,會毒害別人的法身慧命。因為一個人已經死了,他如果還在中陰身,還未去投生在六道,為他念佛,將他的神識超度往生到西方淨土,不但有效,而且是很有效,只要這個亡者願意念佛,願意求生西方淨土,他決定可以藉著陽上家親眷屬或蓮友為他助念的殊勝法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很多沒有學佛沒有念佛的人,有錯誤的邪見,甚至學佛修行的人,也有不正知、不正見。我們修學佛法,一定要依法不依人。不論什麼人所說的道理,都要問問,是不是符合佛經世尊所開示的,如果符合相應佛所說的,我們就相信,我們就接受;如果不符合不相應,我們就不能相信、不能接受,這叫做依法不依人。

  答:此言大錯!不知佛法之人,妄言謬論,贻禍眾生,自誤誤人。《優婆塞戒經》雲:“若父喪已,墮餓鬼中,子為追福,當知即得。”

  《優婆塞戒經》說:若父親已經喪命,而且墮入餓鬼道中了,陽上的子女為他追福——“追福”的意思就是,為亡親修福。因為他自己沒有辦法修,是陽上的子女為他修,所以才叫做追福。“當知即得”,這位亡者就得到了他陽上子女為他所修的福報。所以親人已經過往了,為他誦經有沒有效?為他持咒有沒有效?為他念佛有沒有效?為他修福絕對有效,《優婆塞戒經》世尊所開示的。《戒經》是佛陀一人所說的,連菩薩都沒有資格說,所以我們相信佛祖的話。你看,已經墮落於餓鬼道了,為他修福追薦,就能夠使他得到福報利益。還未墮落於餓鬼道中,只是在中陰身之中,為他念佛超度怎麼會無效?一定有效。

  墮鬼道中,尚能借陽上眷屬修福而得救,何況中陰身之時,念佛超度,豈無效用也?又《灌頂隨願往生十方淨土經》言:“命終之人,在中陰中,身如小兒,罪福未定,應為修福,願亡者神,使生十方無量剎淨土,承此功德,必得往生。”此段經文明確指出,為中陰眾生修福,能令其往生淨土。

  這部《灌頂隨願往生十方淨土經》所說的這段經文很好。這段經文使我們清楚明白了知,一個人命終之後,在中陰身之中,他的身高就像一個小兒,上面說過,就像一個五、六歲小孩身高。“罪福未定”,因為還在中陰身之中,還在諸司論判業果,所以他要去投生或是要去墮落,還未決定,所以中陰身是上升下沉的階段,最需要陽上的家親眷屬和外人為他助念,對不對?所以一個人已經死了二天、三天,大多數還未去投生,或者是還未去墮落的人,這個時候很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幫忙這種升沉未定的眾生,效果很好,所以趕快為自己的亡親念佛,趕快為不認識的人念佛,幫助他解脫,不要再在三界六道沉淪受苦。諸位!這功德大不大?很大。

  所以,若有人死,我們要工作先擱著,雜事先放下,趕快先去為他助念,這就是慈悲心,這種人就是彌陀的使者,這種人就是諸佛的化身,這種人念佛就和阿彌陀佛的本願名號更相應,對不對?一個人在臨命終或是已經死了,最需要人幫助他的時候,你這時候不幫助他,你要幫助誰?

  不要說我們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去幫助別人,我們說我們自己臨命終快要死了,我們會不會希望別人來幫助我們?也會。我們會不會希望我們死了之後,也有人在我們的身體旁邊為我們助念?也會。因為有人助我們,總是比較好不會比較壞嘛。你會說:師父!我已經生死自在了,臨命終正念分明,南無阿彌陀佛……雙手合掌,雙腳一盤,順便說一首偈頌法語,跟大家勉勵,所以我不需要人家助念。但是,你的遺體也會需要人家幫你處理,有蓮友幫忙處理你的遺體,而且鼓勵你的家親眷屬學佛念佛,你要還是不要?要!大家都要,誰不要?有比較好沒有比較壞。所以,我們念佛的人,要多發心為人助念。

  “命終之人,在中陰中,身如小兒,罪福未定,應為修福”,就是因為他還在中陰身之中,罪福未定,所以要趕快為他修福,希望這個亡者的神識能夠往生十方淨土。下面那兩句才是重要的話:

  “承此功德,必得往生。”中陰身的眾生,承受陽上之人為他修的福,使他承受這個修福的功德,一定往生。經文世尊用“必”這個字,是很肯定的話。所以,為亡者念佛,助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效嗎?有!絕對有效,還不用錢。所以我們多發心為人助念,費一個下午的時間,我們為這個亡者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跟亡者鼓勵幾句,讓他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亡者在中陰身,可以聽到你為他念佛的音聲,可以聽到你為他開示的法語,他感受到佛陀慈悲光明照耀的清涼、解脫、自在,他怎麼會不想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會!

  所以,死人在中陰的時候,他能親眼目睹到佛的威神光明,比活人較容易接受佛法。十多年來,師父的感受就是:死人比活人還好度。因為死人在中陰身之時,能夠感受到佛光照耀使得身心柔軟、清涼、自在;活人因為有這色身肉體拘束,無法親眼目睹到佛菩薩的真身妙相,無法親眼目睹到佛菩薩的慈光照耀,所以比較容易懷疑。所以我們看到《灌頂隨願往生十方淨土經》世尊開示的道理,我們應該要好好的做阿彌陀佛的使者,為每一個臨終者、亡者,念阿彌陀佛的名號,為他修福,希望亡者的神識往生彌陀淨土,那一定往生。世尊的開示真理——凡是有人說:你為那個亡者助念,不可能會往生,他所說的,和世尊在《灌頂隨願往生十方淨土經》所說的不一樣,請問諸位:你要聽佛陀說的還是要聽人說的?聽佛陀的。佛陀所說的才是真理、才是事實、才是真相。

  下面引用《地藏經》的開示。《地藏經》說到臨終的助念、修福是最多的。

  又《地藏經》言:“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是知,中陰身善惡未判,惶恐不安,急盼眷屬,追薦救拔。

  《地藏經》說,一個亡者死後,在他七七日內如癡如聾,就是因為他無法像在陽上時,可以拜佛、念佛修行。他失去這個色身了,在中陰要修行,當然無法像在人間時那麼殊勝。他這時候受到業力的驅使,那種感受非常的深刻,因為在中陰的時候有業通。我們現在因為還有這個色身拘束著神識,所以我們想要到哪裡,無法馬上就到哪裡;中陰的眾生,因為沒有色身的拘束,所以他的念頭一動,想要到哪裡,神識就到哪裡了。所以,因為沒有色身的依附,每一個起心動念,他的感受非常的深刻。

  這個情形就是師父經常在譬喻,我們晚上在床上休息,但是我們意識一直在做夢,夢境無論是好夢或是壞夢,我們在做夢的時候,感受都很真實,但是若天亮醒過來,我們才知道:“原來我昨天所做的好夢,是假的,不是真實的。”但是在昨晚的夢境之中,你的感受是很真實。好比說你夢見這一期的大樂透第一特獎六億,是你中的。你很高興,大樂透已經繼續摃龜六期了,這期你買了,第一特獎的得主是六億,哇!很高興。醒來才知道:這是一場夢。那個時候本來你會很高興嗎?不會!因為這是虛假不實的。但是,你在夢裡夢到中了大樂透第一特獎六億,你會很高興。

  我們現在就是在做白日夢。這個世間是很虛幻的,很短暫的,可是我們不知道。我們一直很迷昧,沒有覺悟,所以追求虛假虛幻的世間一切。所以一個覺悟的人,知道要追求真實與永恆,念佛往生西方佛國,是追求真實、追求永恆,諸位!你要嗎?

  所以一個人死了,在七七日內,我們趕快為他念佛,因為他沒有辦法念、沒有辦法修了、沒有辦法拜了、沒有辦法誦了,我們來幫助他,讓他因為我們的幫助,在諸司辯論業果,能夠因為造作新福超越生死。

  “審定之後,據業受生”,就是在說這個中陰身眾生,還在諸司辯論業果,還未判定的時候,他不知道到底會投生六道的哪一道,或是去往生西方佛國,尚未決定。一經決定之後,就根據他所要受的業報去投生。譬如說在頭七之內,諸司辯論業果之後,因果審定他要來人間出世,繼續做人,頭七圓滿日那天,他去投生人間。因果報應就是這樣。

  那麼也許你會問:“師父!一個人死後,他在中陰身之時,諸司審判,是閻羅王審判的嗎?”沒有錯。雖然是閻羅王審判的,其實是他自己審判自己的,對不對?他所造作的業因決定他未來的去處,他業果要受什麼,就是他以前造作什麼業因。一個平生持守三歸、五戒的人,將來當然他就會投生在人間做人;一個修持三歸、五戒、十善的人,當然將來他就會投生到天上做天人;一個修持三歸、五戒、十善、四聖谛的人,當然就會成就羅漢;一個修持三歸、五戒、十善、四聖谛、十二因緣的人,當然將來就會成就辟支佛;一個修持三歸、五戒、十善、四聖谛、十二因緣、六度萬行的人,將來就會成就菩薩;一個修持三歸、五戒、十善、念佛的人,將來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諸位!這樣你要念佛嗎?(掌聲)

  同樣因果報應的定律,一個貪欲心很強的人,將來就投生在餓鬼道;一個瞋怒心很強的人,將來就投生在地獄道;一個愚癡心很強的人,將來就投生在畜生道。諸位!害死我們在六道輪回的,是自己還是別人?是自己還是閻羅王?自己。使我們往生西方佛國的,是自己還是別人?自己。善知識對你的教導,你接納;佛祖叫你念佛,你就念佛;師父叫你念佛,你就念佛,你當然往生西方佛國。據業受生,不管是善業、惡業或淨業。

  “未測之間,千萬愁苦”,就是中陰身的眾生在七七日內,希望家親眷屬為他修福,在審定之前,是非常的愁苦,這個時候是不是很需要別人對他的幫助?幫助他的人是誰?就是我們,就是需要我們幫助他。所以,中陰身善惡未判,惶恐不安,急盼眷屬,追薦救拔。

  如《地藏經》言:“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

  《地藏經》這段經文說出中陰身眾生的心情。在審定因果報應之前,中陰身的眾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非常盼望他的陽上家親眷屬為他修福,救度他往生西方佛國。諸位老菩薩!將來你若臨終,會希望你的家親眷屬為你念佛嗎?將來你若死後,在中陰身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還未往生到西方佛國,還在中陰身四處飄游的時候,會希望你陽上的家親眷屬為你念佛嗎?會希望蓮友為你念佛嗎?會希望師父為你念佛嗎?所以你就要常回來講堂,你和師父結緣,將來你若死了,師父看到菩薩平常常常回來講堂,很認真修行,他死了,死兩天了,天氣這麼冷,趕快去為他念佛,送他去西方極樂世界比較溫暖。那麼你看到師父去,你還會不想念佛嗎?會不會?我相信會啦。因為看到師父來了,你就知道:師父來一定是叫我念佛的,師父來一定是將我度到西方的。雖然不是師父度的,是阿彌陀佛度的,但是師父來一定是請阿彌陀佛來度我去西方極樂世界的。我會不會請鬼神夜叉把你捉到地獄?不會!所以時常回來和師父結緣,有比較好沒有比較壞,這樣你們要不要?(掌聲)

  所以,末法時代的在家大德,實在有需要親近當地寺院道場,將來有一天,若不是我們死或許是我們的親人死,你有跟這間寺院的師父平常結好緣、結善緣、結法緣,你有事情要邀請這位師父幫助你,人家比較不會推辭。你不認識,人家一句話就把你推辭掉了對不對?當然教界很多法師都很慈悲,不認識的,你邀請他,他也會去的。但是總是有緣,而且那個緣是很深的緣,自自然然因緣果報,就會幫你安排的很巧妙。因為阿彌陀佛要度你,有善巧方便。人間這個弟子已經捨報了,那個色身無法再繼續使用了,阿彌陀佛就以他的妙觀察智,觀察這個菩薩在平常,和本願山彌陀講堂的住持信願法師結的緣很好,信願法師若說一句他就聽一句,信願法師說二句他就聽二句,緣這麼好,應該安排信願法師在這個菩薩的身邊,幫他助念、幫他開示、幫他發落後事;這個菩薩若看到信願法師,絕對會起正念念佛的。這個時候,阿彌陀佛用神通佛眼一看,信願法師在忙那忙這,不要緊!先來安排,先來幫他助念比較要緊。阿彌陀佛就會去安排。阿彌陀佛在安排這個亡者受到善知識的開示助念,阿彌陀佛會安排的很好。諸位!你對阿彌陀佛的安排有信心嗎?(掌聲)

  每一個亡者能夠遇到陽上的家親眷屬或者蓮友為他助念,都是阿彌陀佛冥冥之中巧妙的安排。阿彌陀佛在辦事,我們放心。要救度我們的阿彌陀佛,絕對會安排得很順遂。我們不用去煩惱,我們只要負責念佛,阿彌陀佛絕對會跟大家說:我辦事,你放心。

  此時,若有人為其念佛開示,助其解脫,豈非救人一命!

  中陰身的眾生,很盼望陽上家親眷屬為他修福,這個時候,家親眷屬若為他誦經、為他持咒、為他念佛,這中陰身的眾生就非常的歡喜、非常的欣慰,對不對?但是陽上的家親眷屬若不孝,不但不會為亡親修福、誦經、念佛,還為了遺產在爭奪、在吵架,這個亡親在中陰身會不會很痛苦?會不會很傷心?這個時候內心絕對很難過:“唉!生了這些,沒有一個像樣的,實在很不孝,我已經死了好幾天了,也不會叫法師來為我誦經念佛,只有為了我那兩千萬的遺產在爭奪,早知道也不要留給他們。”那個時候會感歎、會傷心、會難過,因為他所留的遺產,成為子孫爭奪的根源,他一定是情何以堪。

  諸位在家菩薩!道理說到這裡,你就要覺醒了。要追求什麼,你人生的方向一定要抓得正確。因為將來你的子孫會如何對待你,你現在要內心有所打算。將來子孫會妨礙你往生或是幫助你往生?你現在要打算好。因為將來你這個身體不是你自己可以做主的,是子孫在幫你做主的。所以,師父經常鼓勵諸位在家菩薩,在現在一定要想辦法建立佛化家庭,子子孫孫六親眷屬還未學佛,趕快度他進入佛門學佛念佛,將來他助我們去西方極樂世界成就菩薩,機會就比較大,對不對?

  佛法之殊勝,就是有許多法門可以度脫亡靈,如果只能度生、不能度死,佛教的真理及教義即不究竟、不周全,佛陀的智慧及慈悲即不圓滿、不無盡。然而經論與實例證明,佛陀的威神力是任運可到中陰和六道去度脫眾生的。凡夫心愚識拙,見解邪倒,少涉經教,渾蒙無知,故而常對肉眼不見之死後世界加以否定歪曲。

  這樣,一個人死後為他念佛超度,使他往生淨土,有沒有用?有!很有用。從世尊在《優婆塞戒經》、在《灌頂隨願往生十方淨土經》、在《地藏經》所開示的,我們可以非常肯定的,為一個亡者念佛,度他去西方淨土是很有用的。

 

上一篇:淨空法師:佛家的文化,現在全給人搞顛倒了
下一篇:信願法師:念佛、靜坐牆壁放光的元朝張氏善女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