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佛說十善業道經略說(五)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

  “這次龍宮大會和海裡的所有不同種類的眾生各個差別,這一切的分別,都是因為這個心造作的,通過在身語意這三業根上造作善或不善來實現的。而這個心沒有一個樣子、形態 、顏色可以指陳,所以這個心是不能見到或者執取到的,只是因為這個心一動產生無明,無明妄起三細六粗,山河大地諸器世界、眾生世界和因果輪回的眾生就產生了。這所有的虛妄投射在一起形成這三個相續不斷,就產生了有情眾生和器世界;有情眾生和有情眾生間各種各樣交互的業力糾纏,也就導致了諸法匯聚在一起;雖然諸法匯聚在一起,我們以為可以指陳出所有的東西,但是因為這個心是不能指陳的,不能用什麼來標指,也沒有辦法用語言文字陳白;所以這個心衍生出的萬事萬物如果向最根本處推求,都沒有一個主體,最後在諸法中,根本沒有一個所謂的我在,也沒有所謂的法的執著。向最根本的地方尋求後,發現沒有一個所謂的我的主體存在,也就沒有辦法系縛什麼在這個虛妄的主體上,也就沒有什麼可執著的,這樣一來哪裡有我能和我所能的分別呢?”

  這“能、所”二字過去講的很少,這次補充講一下。什麼叫能和所,比如說一個杯子因為他能裝東西,你想讓他裝點水,那麼這個杯子裝滿水了,也正因為他裝了東西 ,杯子能裝其他東西的能力就消失了。就像我們的手,這個手可以拿很多東西,但是如果手裡已經拿了東西了,這只手就不能再去拿其他的了。這個拿著就是所, 這個沒拿但是什麼都可以拿就是能。在杯子就是能容和所容,因為能容所以他有用可以裝東西,但是如果裝了東西就變成了所容,這樣就失去了再裝其他東西的能力。

  我們的心念也是這樣的,佛教用執著這兩個字來描述。這是我們能看到的,比如說手裡拿了一個什麼這就是執,我們的心念也和這個手一樣,拿了一個什麼就失去了再拿其他東西的能力了。於是本來可以盡虛空遍法界的執,變成了一針一線的執,把一個大珍珠換了一個棒棒糖。怎麼才能得到解脫自在?如果背包裡的東西太多不懂得放下,就會被這個沉重的負擔壓迫著,直到某一刻自己不能承擔這個重量了就產生了痛苦,所以這些痛苦煩惱都是因為看不開、放不下,所以才得不到自在。 想自在,那麼要懂得放下,沒有看開做基礎,放下什麼?能不能真正的放下!有的人把放下做的很好,什麼都放下,但是就這個放下的念頭沒放下。於是這個執,就成了另外的一種執著,比我們外在的行為舉止更難發現,更難改變。

  如果沒有看開做基礎,我們背包裡的東西都丟掉放下了,於是當要用這個工具的時候,發現沒有了,因為早就被丟下了,這樣就會出現麻煩。就像我們說學佛要過這條生死的大河,怎麼過河?你是打算游泳過,還是坐船過,還是走橋過?這裡沒有橋,沒有人給我們搭這個橋,於是只能靠自己過這個河。我們跋山涉水的來到這條河前就是要過去,結果沒有帶工具怎麼過河?就像很多人學佛,聽到要放下、要放下,不能執著一事一物乃至一法都不能執,這個話對不對?對,但是不是給我們講的,就像《金剛經》起步就是比阿羅漢還要高的階段,起步就是從阿羅漢進入大乘菩薩位的問題,請問我們到達阿羅漢的階段沒?如果沒有我們怎麼在阿羅漢的階段進入菩薩階段?這些方法對我們有什麼用?一點用都沒有,徒增煩惱、橫填障礙罷了,這就是法執。

  我們要過這個河就要先明了,要怎麼過河?游泳過去,那麼就帶上游泳的工具;劃船過去那麼就要自己帶船下水了。這個工具不管多沉重你必須背負,如果說學佛要放下這個過河的工具,這個法你都放下了,那麼不用過河了,佛菩薩不會給你過河的機會,因為你什麼都沒帶,只能淹死在裡面。所以學佛要不要有執?要有。比如說念佛法門裡的四種念佛方法之——持名念佛,就是執這個佛陀的名號,這也是執著,但是這是你過河的工具,這個都丟掉就是不想過河,就是不願過河,就是不能過河,就是過不去河,就是了脫不了生死,就是出不了輪回。不是說只有念佛是這樣的,所有出輪回的方法都是工具,過河是硬性標准,手段你可以自己選擇。但是過完河了,你還要捧著這些工具嗎,還要扛著那條船嗎?這就是到達了破法執的階段。所以很遺憾地說,我們還沒有到破法執的階段,因為連河還沒有過去,法執你知道要破,但是你也得捧著、扛著、拎著、舉著,什麼時候了脫生死了,這個法才能放下,什麼時候過了這條生死大河了,這些個工具不管對你過去有多少幫助,你都得放下,學佛亦然。所以大家要次第而進,次第而走,如果沒有這些步驟,不按套路出牌後果是很慘重的。

  在四觀中“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個主體沒有了,法也就沒有依托。於是沒有一個法叫做法,因為佛陀說的所有的法都是方便法,都為接引方便而說的法,都是以手指月的那以手標指,我們不是要看這個手指頭,而是要通過這個手指頭找到浩瀚清明寂靜恆常地那個自性,找到用手指頭指向的那個月亮。如果手指都不用了,那麼這個自性怎麼找?我們如如不動的那個法身自性怎麼找?沒有佛陀出現於世告訴我們這些道理,我們都不知道有這樣的一個東西,我們都不知道原來這就是我們自己;沒有佛陀出現於世為我們辛苦講法,我們這些人都不知道生命的真相與宇宙的實相。

  【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

  “雖然大家造作的行為不同但是卻都要追尋自己造作的業力,招感到不同的境界和事物,而在這個究竟實相中來說,實在是沒有一個所謂的主體存在,也就沒有一個始作俑者;所以說這一切衍生出來的法,都是如來藏性的功用,雖然沒有一個主體可以指陳,雖然沒有一個我在裡面起伏牽絆,但是這所有的法都是來自我們的真心性中,所以所有一切世出世間的法,都是不可思議的佛法。”

  【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自性因為沒有辦法指陳,也沒有一個什麼樣貌,沒有一個什麼顏色,但是卻又如如不動,並且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包,所以表面上來說,自性沒有辦法描述,是虛幻的。這個道理有智慧的人知道了,就應該努力的去修行善業,這樣才能有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呢?以後投生到不管什麼樣的世界,都會樣貌端正,六根齊備,被人見到也不會感覺厭惡。”

  “如”就是像的意思,也就是說像是虛幻的,實際上不虛幻,只是因為拿不出來、描述不出來,所以才用這個幻字來形容,但是這個如字一加,就直指如來自性的如如不動了。

  “蘊處界”分別是五陰,也叫五蘊,就是心經裡面的那個五蘊皆空,分別是色、受、想、行、識;然後是十二處:分別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加上對應六根的六種塵相。“界”是十八界,也就是界限的意思,十二處加上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形成了十八個部分。這句話深入得說到,以後投生得到的不只是樣貌端正六根齊備,人見了不會厭惡;更重要的是這蘊處界都端正無漏,這個福報就太大了;善根也會非常的深厚,眼不見邪色,耳不聞惡聲,這都是要經過努力的修持善業才能得到的結果。佛教講因果,也講不要求無因之果,世出世間都沒有這樣的道理。於是這個種子真實的種下,就是真實的種下,就會得出這樣的結果,而如果不去種,只妄求得到果實,這樣也是沒有辦法得到的。

  南無本師釋迦佛

  南無本師釋迦佛

  南無本師釋迦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佛說十善業道經略說》

 

上一篇:地藏經略談(三十四)地藏菩薩宣說各地獄
下一篇:年輕時只為錢財忙,皆為不吉祥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