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華嚴二聖導歸淨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華嚴二聖導歸淨土

  《淨土》雜志2017年第1期 文/釋宗柱

  《大方廣佛華嚴經》(後簡稱《華嚴經》)是釋尊在菩提樹下成道後,最先為界外的法身大士所稱性演說的一乘圓滿教法。在佛陀的一代時教中,唯有《華嚴經》明一生圓滿成佛。《華嚴經》一生成佛的代表是善財童子。善財童子,是印度福城五百童子之一。《華嚴經·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在福城東聽聞文殊師利菩薩說法,發菩提心,文殊菩薩指引他南行,次第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隨參隨證,最後到普賢菩薩處,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所證與普賢齊等,與諸佛齊等,是為等覺菩薩。又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普賢菩薩引導他往生西方極樂淨土。不但引導他一人,而且同時也引導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西方,以期圓滿作佛。《華嚴經》整部經典的結穴是在《普賢菩薩行願品》,《普賢菩薩行願品》的歸根結穴之處是導歸極樂。所以印祖講,淨土一法最初肇始於《華嚴》。《華嚴經》就是一部宣說西方淨土的經典。

  《華嚴經》中,文殊、普賢與教主毗盧遮那如來合稱為“華嚴三聖”。這兩位大菩薩,在華嚴會上共同輔弼毗盧遮那佛,為眾中上首,文殊表示能證的智慧,普賢表示所證的法界,二聖交融和合,果地上圓滿,就是毗盧遮那。《華嚴經》等諸多大乘經典記載,文殊普賢兩位菩薩也贊歎求生極樂淨土。

  一、文殊菩薩導歸淨土

  在《華嚴經》和淨土的其他經典當中,文殊菩薩都是很重要的當機者。文殊菩薩在佛教中以智慧著稱。在《華嚴經》中,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作為毗盧遮那佛的兩大脅侍,一個表示根本智,一個表示後得智,二聖配合就表示,先得根本智,後啟後得智。在《佛說阿彌陀經》中,文殊菩薩也參與了法會,列為菩薩眾中的上首。將文殊菩薩列為首位,就表示如果沒有勇猛真實的智慧,就不能夠相信淨土一法。文殊菩薩與念佛法門具有甚深的因緣,他智慧得來的原因,就是在因地的時候修習念佛三昧。在唐朝大歷年間,法照大師到五台山,在大聖竹林寺見到文殊菩薩現身,並為他開示:我在過去劫中,就是因為念佛的緣故,供養三寶的緣故,得到一切種智;在末法的時代,眾生障深慧淺,唯有修持念佛法門最為當機;念佛法門,是一切諸法中王。法照大師進一步問,應該怎樣念佛呢?文殊菩薩告之: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西方,有一位阿彌陀佛,彼佛的願力不可思議,你應當稱念他的名號,不要間斷,命終之後決定會往生,得不退轉。說完之後,為他摩頂授記:你因為念佛的緣故,不久當會證得無上菩提,如果有善男子等願意速疾成佛的話,無過於念佛。

  文殊菩薩因地以念佛法門而成就,所以他在果地上證得一切種智之後,所宣說的法門就是修行一行三昧,即專念一尊佛的名字:“法界一相,系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閒,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文殊師利所說摩诃般若波羅蜜經》)

  而且他以身示范,為眾生示現,最後也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如《文殊師利發願經》中說:“願我命終時,除滅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國。生彼佛國已,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嚴淨普賢行,滿足文殊願,盡未來際劫,究竟菩薩行。”

  二、普賢菩薩導歸淨土

  普賢菩薩,因為聖德遍周法界,所以名“普”,又由於在菩薩修行的因位當中是最高的等覺菩薩,鄰極成佛,所以稱為“賢”。普賢菩薩作為諸佛的長子,表示行願無盡。一切諸佛的大願,可以概括為普賢十大願王,十大願王是一切諸佛行願的核心。普賢十大願王是:第一禮敬諸佛,第二稱贊如來,第三廣修供養,第四忏悔業障,第五隨喜功德,第六請轉法輪,第七請佛住世,第八常隨佛學,第九恆順眾生,第十普皆回向。在華嚴會上,普賢菩薩以身作則,為與會的菩薩們樹立榜樣,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又以十大願王引導善財童子以及參與法會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乃至等覺的四十一個位次的法身大士,讓他們也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圓滿普賢行願。如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眾生界。”(《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所以十大願王最後的歸宿,是發願往生西方淨土。普賢菩薩的大願,與文殊菩薩的臨終發願若合符節。對於淨業行人來說,修習普賢十大願王,就能夠在臨命終的時候引導我們,去除一切障礙,順利地往生西方淨土。如經所示:

  “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我們臨命終時,是非常危險的。在生命的最後剎那,四大分離,“一切諸根悉皆散壞”,就六根而言,眼、耳、鼻、舌、身五根都敗壞了,第六意識也昏迷了,不起作用,八識田中的種子亂發,就像播電影一樣,在眼前回放。這個時候,也是聖凡分判的時刻。我們生前的一切,家親眷屬,財富權位,家裡所擁有的一切,如象馬珍寶等,這些東西都要離開,一點也帶不走,但所造善惡業力卻如影隨形。我們會隨著生前所造的業,哪一道的業最重,就會被其牽引,我們就會相應地到哪一道去投生。對於一個修行普賢十大願王的人來說,這個願王不相捨離,就在一切時中導引著我們的神識,一剎那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三、啟示

  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作為毗盧遮那佛的兩大脅侍,都是已經位鄰極果的等覺菩薩,他們一生候補佛位,就能馬上成佛。他們都發願求生西方淨土,這表明淨土法門不僅攝受中下根器的眾生,也攝受上根利機的眾生,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平等地攝受一切根機的眾生。像他們這樣的等覺菩薩尚且求生西方淨土,我們這等罪惡生死凡夫,何以還敢輕視這個法門?難道還敢不遵從、不願意求生嗎?

  這兩位菩薩在淨土法門裡面,也具有著表法的意義。文殊菩薩在《華嚴經》中代表著十信位,普賢菩薩以大願和大行著稱。如果說在淨土三資糧(信願行)中,文殊菩薩代表的是信心的話,普賢菩薩就代表著願和行。這提示我們,對淨土法門相信了之後,就要發願了,信願念佛,將信和願落實到平時的行持當中去。我們淨業行人平時信願稱名,我們發求生西方的願,是與普賢十大願王完全偶合的,所以這個願也能夠在一切時中引導我們前往極樂淨土。

 

上一篇:淨空法師:這十句佛號像閃電一樣,一下子就放光
下一篇:大安法師:臨命終時,怨家債主會不會化作阿彌陀佛,把我們接引到三惡道裡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