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明如居士:佛法在世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如今,雖然對佛法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真正懂得佛法要義的人卻不多。在那些不學佛的人眼中,學佛是一些受了打擊的人消極避世、尋找心靈安慰的一種手段,或者學佛就是通過燒香拜佛來求發財、保平安的一種迷信行為。不僅社會對學佛有一種普遍的誤解,觀察很多“學佛人”的行為,不難發現也存在諸多偏差:對有些所謂的學佛人來說,學佛就是跑跑廟子,在功德箱裡面扔一些功德錢,然後心安理得地在廟裡吃吃齋飯;對有些所謂的學佛人來說,學佛就是憤世嫉俗,或者不理世事,似乎學佛也成了他們不好好工作、逃避家庭責任的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在有些人那裡,學佛似乎就是整天有口無心地念念經文、唱誦唱誦佛號,而對自心中存在的“貪嗔癡慢嫉”等五毒煩惱熟視無睹;而在有些人那裡,學佛又成了他們沽名釣譽、假冒斯文的手段,在他們眼裡所有不學佛的人或者其他學佛的人都是罪障深重的凡夫,只有他自己沒有任何罪障;而在有些人那裡,學佛又成了他們拉幫結派、背後對人說長道短的“正當手段”,這些人常常會將佛法作為茶余飯後的談資,並以此消磨光陰;在有些人格惡劣的人那裡,佛法又成了對別人進行精神控制、謀求個人私利的工具。總之,種種偏差現象不一而足,這些人雖然表面上打著佛法旗號,而實際上所作所為與佛法毫不相干。

  事實上,佛法就是佛法,佛法的真正的面貌並不會因為有些人有意無意的歪曲和蒙蔽而有絲毫的變化。所以,真正想學佛的人,不要被“浮雲”遮住了智慧的眼睛。須知,烏雲的背後就是晴朗的天空和燦爛的杲日,拔開烏雲我們就能見到天日。

  那麼,到底什麼是真正的佛法呢?事實上,佛法別無神秘之處,太虛大師曾經說過:“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意思是說,學佛就是以佛陀的“行為、言論(佛法)、存心”作為我們學習的榜樣(也即“仰”)和目標(也即“止”),來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如果一個人的人格徹底圓滿了,那麼這個人就成佛了,如果這樣去理解和實踐佛法,就是真正將佛法落到了實處。所以,太虛大師告訴我們:學佛就是完善自己的人格!

  什麼叫完善人格呢?我們原來是自私的,現在漸漸將自私心去除,培養慈悲和利他的秉性,這就是完善人格!原來是貪得無厭的,並且擁有得再多也不快樂,現在知足常樂了,這就是完善人格!原來對家人和朋友動則得咎、為一點小事也會耿耿於懷、喋喋不休地抱怨,現在變得寬容了,這就是完善人格!原來是目空一切、處處以自我中心的,現在變得謙虛和順了,這就是完善人格!原來別人得到一點財富和名聲,自己內心也要無端刺痛的,現在變得“別人得到就像自己得到、別人失去就像自己失去一樣”了,這就是完善人格!原來是“好吃懶做想發財”的,現在變得勤勉了,不去注重個人的享樂了,而是去關心家人、朋友、同事、乃至一切眾生的痛苦了,這就是完善人格!原來是愚昧不堪的,對什麼樣的行為、言語和思想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根本不去加以分析和觀察的,現在開始觀察萬事萬物的因因果果、並且知道如何善加取捨自己的“身口意”了,這就是完善人格!

  《五燈會元》第二卷記載了一則有趣的故事,是說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有一次他去參訪鳥窠禅師,請教鳥窠禅師“如何是佛法大意?”,鳥窠禅師回答他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白居易說:“三歲小孩都知道這句話,難道佛法就這麼簡單嗎?”鳥窠禅師說:“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事實上,鳥窠禅師對佛法的诠釋和太虛大師的說法完全是一致的。什麼是“惡”呢?在自私心驅動下,心中泛起的種種“貪嗔癡慢嫉”五毒煩惱心念以及在這些煩惱心念的驅使下所發動的種種行為和語言,是“暫時的惡”;對“諸法無我”實相以及對事物發展的正確因果關系處於“未知、謬知和猶豫”的狀態,這是“究竟的惡”。什麼是“善”呢?心中生起的種種無我、利他之心念,以及在這些心念驅使下的種種行為和語言,就是“暫時的善”;對“諸法無我”實相以及事物發展的正確因果關系洞徹了然,並且善於取捨,這就是“究竟的善”。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完善自己的人格——也即將自己“身口意”中種種暫時和究竟的惡給去除,培養一切暫時和究竟的善!

  六祖大師在《壇經》中也諄諄教誨我們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覓兔角。”意思是說,無論是世俗谛和勝義谛的佛法,它們的落實之處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離開“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以及這六根的對境去尋覓無上菩提,就好像尋找根本不存在的“兔角”一樣。 世俗谛的佛法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人對事時“身口意”的選擇之法。因為世間的一切無不處在“因果”規律之中,“如是因”得到“如是果”,因果規律是最無情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因果律誰也無法改變。同樣,世間的一切“安樂果”是由“安樂因”所致,世間的一切“痛苦果”是由“痛苦因”所致。所以學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對事時選擇正確的身口意、去除錯誤的身口意,如果我們能夠正確選擇自己的身口意,我們就能從安樂走向安樂。即便是勝義谛的空性,也不能離開世俗的顯現,實際上佛法中所說的“空”是世間一切萬法所具有的屬性,離開了萬法的存在去想象一個所謂的“空”,也好像去尋找“兔角”,如《心經》中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以後,當你在佛堂裡面敬香的時候,假如你的家人此時正在佛堂外傷心或者對你不滿,你最好先暫時放下手頭的香,用耐心和慈悲去安慰自己的家人,用好語去消除他們對你的不滿。因為形式上的敬香不是真正的佛法,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訓練自己的慈悲心、去除自私心以完善自己的人格,這是真正的佛法!以後,當你的佛友請你去“跑廟”、而不是為了聽經聞法的時候,如果你家中的老母此時正需要你的照顧,你最好且先暫時拒絕東奔西走,因為家中老母是真正的佛陀,將老母當佛陀一樣恭敬伺候,將累積無邊的福德和資糧!假如你嘴上一邊念著佛號,心中還念念不忘世間的享樂,或者心裡還在為某件事情憤憤不平,你此時最好停下來認真地問問自己:“我念誦佛號到底為了什麼?”以後,假如我們和佛友在一起談論的不是修行,而是張三李四的過失,請問問自己:“我們是學佛人嗎?”

  所以,佛法就是活生生的生活!學佛就是按照佛法的精神學會正確地做人!脫離現實生活,脫離完善人格去談論或行持所謂的佛法,猶如紙上談兵一樣,沒有任何實義。

  摘自《放生心語》(明如居士 著)

 

上一篇:放生蚯蚓的功德和注意事項!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你能夠這樣存心,一定得諸佛護念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