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恆傳法師:化齋跟化緣的意義一樣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善士提問:化齋跟化緣的意義一樣嗎?

  恆傳法師:不太一樣,化緣的意義很深,化齋是化緣的一個小部分。

  化緣有三種意義:

  (一)指教化之因緣。化緣一詞,本極莊嚴,依法華經方便品之說,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即為使眾生開佛之知見,示佛之知見,悟佛之知見,入佛之知見。開示悟入,即為化緣,即為化度眾生的因緣;教化眾生,渡過生死大海,便是化緣。

  以眾生有受教之因緣,故佛、菩薩即現世說法,所謂因“緣”而來人世,緣盡而去。白居易的《長慶集》裡有段敘上弘和尚的碑銘:“隨順化緣,故坐甘露壇而誓眾生盟者二十年。”所謂教化,是演說三藏(經、律、論)的義理,使眾生依法修行,必能離苦得樂,轉凡成聖的意思。

  (二)指化益之機緣。能接受佛、菩薩教化利益之眾生根機,成為說法之因緣,故此眾生之根機稱為化緣。如來入滅之時,還說:“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也就是說:佛為化緣而來世間成佛,佛雖入滅,化緣未絕。此一尚未完滿的化緣,有待後世的佛子來繼續完成。我們看佛教典故,多有記載。佛因化緣而現,佛子亦皆有其化緣,故在《根本說一切有部雜事》卷五中有如此的記載:“時捨利子,為'化緣'故,便往婆羅門家,頻頻到彼。夫婦皆來,請受三歸五戒,”後來並將他們的兒子,捨給捨利子出家為侍者。又於《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四三中亦有如此的記載:“邬陀夷觀知彼婦,‘化緣’時至。持衣缽,到彼家……因為說法,便獲初果。”

  因緣這樣東西非常微妙,如果往昔生中未曾結過佛法的緣,即使遇到佛陀,佛陀也無可奈何;佛陀是大覺智人,但亦無法化度一個無緣的人,所以在佛陀時代,有很多不受佛度的人,竟在佛的弟子面前接受了化度。因此,佛及佛的諸大弟子,每見一個可度的人,往往總在事先以神通觀察,先看他的化緣屬誰,便由誰去化度。

  (三)為募化、勸化之意。

  出家人化緣募款,往往是為起廟。這一觀念,本來也與教化因緣是一樣的。在佛陀時代,除了佛陀,其余的大弟子們為了僧團的四事——衣、食、臥、具、醫藥,也曾向在家人去勸募;有時為了住的問題,也會勸募。但他們很少向老信徒動腦筋,他們是向未曾信佛的人施於方便的教化,當其接受了教化,皈依了三寶,甚至證得了聖果之後,自然會來大力施捨的,所以在佛時的許多精捨,多數是由一人獨捐的。

  化齋的原始定義是因為佛陀要僧眾消除恭高我慢,幫助僧眾和弟子們放棄身外物,達到徹底解脫,不戀物質。在家人齋僧是因為深受佛陀教誨,明白禮敬佛法僧的真實含義,所以才恭敬僧人。僧寶是一切世間供養、布施,修福的無上福田。清淨的供養,能令行者當下遠離煩惱、得清淨心,也因此生生世世與三寶結清淨善緣,功德無量無邊。法華經雲‘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若滅貪欲,無所依止。’由此可見,我們要遠離諸苦,必須戒貪,才是根本辦法。而布施供養,是戒貪的具體表現。

 

上一篇:恆傳法師:皈依三寶可以皈依某個居士嗎?
下一篇:恆傳法師:修行,修什麼?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