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千載難逢的聞法機緣就非常關鍵,大家都應以鄭重的態度來聞受佛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這以上已經講了斷除法器的三種過失,也即斷除覆器、漏器、毒器之過;下面宣講正行無緣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斷除歧途的種種方便等內容。

  本來,即便是聽一句世間語言也需要注意傾聽,更何況說佛法呢?比如說,兩個人為了某件事爭執不息,如果調解者沒有專心聽,那他也不可能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像這樣簡單的世間語言,沒有專心聽尚且搞不清楚,那就更不用說甚深難懂的佛法了。

  我看過一張光碟,一位清華大學的國學老師正在講課的時候,有一位學生在下面接電話,這位老師當即讓這位學生到講台上罰跪。既然世間老師講課時,學生都必須專注聽聞,那出世間的善知識傳法時,弟子就更不能有不專注聽聞的行為了。

  世法和佛法的課我都聽過,相較而言世法簡單得多。許多世間知識稍微聽一下就懂了,但佛法並非如此。不要說甚深的唯識、中觀,就是《大圓滿前行》、《極樂願文大疏》等淺顯易懂的法,如果沒有專注聽聞,也不可能通達它的意義。而且,我們只有偶爾聽法的機緣,並不可能有反復聽聞的機會。雖然依靠前世的善根,如今我們已經擁有聽聞大乘佛法的殊勝因緣,但這並不可能經常具足。就我一生來講,很多法只聽過一次,聽兩三次的法少之又少。對你們來講,任何一次聞法都極為難得,所以應像兩天用一次餐那樣認真享用。可是,很多人都把聽法當作一種壓力,這非常可憐!

  現在,很多菩提學會的道友都利用雙休日聽法,雖然辛苦一點,但非常值得。因為一星期當中,其他時間都已用來做輪回的瑣事,如果再不利用一天或半天的時間來學習佛法,那就異常危險。可是在寶貴的時間裡,有人還要發信息,甚至有人還要打電話。有些人把手機設置成“振動”,正聽課時來了一個電話,他就壓低嗓門說:“我在聽課,你小聲一點,影響大家……”這不但影響集體的學習,還斷了自己的法緣。可憐哪!本來就沒有聞法的機緣,稍微有一點又被違緣奪走了。如果七天當中關半天手機的勇氣都沒有,那還聽什麼佛法?相比之下,山上的修行人就好得多了,但有些人聽課時也精神不佳,甚至心中還起各種分別妄念,這也不好。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難得的聞法機緣。

  可以說,這千載難逢的聞法機緣就是得失的關鍵,所以大家都應以鄭重的態度來聞受佛法。相信通過這次學習,很多道友都已對佛法生起難得之心,既然如此,那我們就要放下一切瑣事,鄭重其事地聽聞佛法。其實,很多瑣事都是自己心裡不願放下,如果心裡放得下,那很多事情就完結了。拿我來講,雖然每天都有很多事情,但講課的時間卻雷打不動;同樣,如果大家能放得下,那在聽法的時候就不會有種種不如法的心行。

  話說回來,很多道友從五六歲就開始讀書,一直讀到二十幾歲,但佛法卻學得少之又少,很多人都剛剛接觸佛法,所以不懂聞法方式也情有可原,但今後一定要有改變。否則,連一周兩三堂課都不能如理如法聽聞的話,那就真的無可救藥了。

  如果聞法的時候,能夠做到一心專注地聽聞,修法時安住於正見等持中不外散,那就是所謂的正行無緣殊勝。可見,正行無緣殊勝並不是有些法師所講的那樣:一定要通達三輪體空,也即《入中論》所說的:“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羅蜜。”如果要這樣要求,那很多人就只剩下發心與回向二殊勝了。實際上,聞法時專心聽聞,修法時安住正見等持,就是正行無緣殊勝。這樣的話,做到三殊勝就不是很困難。

  前面對聞法時專注聽聞的內容講得比較多,這裡著重講一下安住正見等持的修行。比如說,我想在一小時中修觀音法門,那就應按照儀軌的要求,心一直專注於觀音菩薩的身像、心咒等所緣當中;如果是修一小時的皈依,那就應在念皈依偈的同時,不斷觀想皈依境等,在此期間心不能往外散亂,如能在這樣的等持中安住不離開,這就是所謂的正行無緣殊勝。

  在聞法修法之時,這樣的正行無緣修法極為重要,否則最初聞法修法之心,在中間也會被惡緣分別念所毀壞。比如,很多人開始都想好好聽法,但安住在聽法的行列中後,卻生各種各樣的惡分別念,以至於把自己的善緣全部毀壞。修行的時候也是一樣,有些人在閉關修行時,生種種雜亂分別念,最後自己修習善法的心和緣分也因此而中斷。所以,大家一定要以正行無緣來攝持自己的聞思修行,這非常重要。

  恭錄於索達吉堪布仁波切《藏傳淨土法》

 

上一篇:南懷瑾:不怨天、不尤人,學會自我反省
下一篇:《妙法蓮華經》的巨大功德!什麼人可以得聞受持此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